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要素阅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要素阅读(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5 18:0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要素阅读
第七单元
单元语文要素概述
生动的语言指运用具体化、形象化的词语,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也指能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把意思表达得既明白无误,又极具艺术性、感染力。这类语言描述的形象感人,意味隽永,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大家在阅读时要善于积累这类好的语句。《大自然的声音》中”热闹的音乐会””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这些生动的语言让我们体会到了水流声的流畅美妙。《父亲、树林和鸟》中”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这些充满诗意的语言恰如其分地写出了树林优雅的环境。《读不完的大书》中”空中的浮云飞鸟””水中的虾蟹游鱼””地上的走兽昆虫、花草树木”,这些生动、具体的语言描写,使人体会到大自然是一部看不完的大画册、读不完的大书。
阅读方法讲解
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积累。朱自清说过:“背下来的东西才能像吃到你肚子里的粮食,化为营养;没有背下来的东西,永远不会成为你的营养。”那么,该如何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朗读中积累。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我们在阅读时要反复多遍地朗读,与文章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深刻地领会作者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
2.背诵中积累。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发展我们的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学的能力,促进写作,规范我们的书面语言,积累语言,培养学习习惯,都有赖于背诵。尤其重要的是,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小学教材中的课文又大多文质兼美,通过背诵可以让我们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领会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方法的真谛。
3.复述深化积累。复述旨在训练我们系统连贯地表述的能力。复述时要对文章进行思考、加工,熟悉其中的词语、句式和章法;经过综合、概括、筛选,抓住重点。因此,复述不但能帮助我们掌握和积累书面语言,还能规范我们的口头语言,提高我们理解、记忆、概括等多种能力。
例文讲解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习题。
美丽的彩虹
倾盆大雨终于停了!那布满天空的乌云似乎被眼前的雨后美景陶醉了,它们不想让自己破坏这美好而又优雅的气氛,悄悄地、悄悄地躲起来了。一直都躲在黑云后面的太阳也不甘落后,它欢快地跳出云层,把自己的光和热还给大地……
突然,高空中出现了一道耀眼的光芒,慢慢变成了一层红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变粗,与此同时,红道的两边还不断地下垂,一直垂到低空,形成了桥的形状。“啊,美丽的彩虹出来了,好美呀!”我心中一阵欢喜。
紧接着,在红色的里层又透出一种淡雅的橙黄色,随后也渐渐扩大变粗,可没有红色那样美丽,那样鲜明。它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就像小姐妹一样亲热。
又过了一会儿,紫、青、蓝、绿也争先恐后地出现在天空中,它们在一起构成了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彩虹。这座美丽的彩色的“桥”跟真桥一模一样,我多么想摸摸它那件美丽的七彩衣呀,一伸手,却什么也没有摸到。这时从不远处飘来几片雪白的云,它们围着彩虹,好像在赞美它。还有几片云飘浮到彩虹身边,轻轻地附在它身上,更给它增添了几分温柔和典雅。
多美的彩虹,它就像一首诗、一幅画、一段优美的乐曲。
1.【词语理解】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扬——____ 增加——____ 不甘落后——____
【答案】赞美 增添 争先恐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赞扬:称赞表扬。近义词:赞美。增加: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近义词:增添。不甘落后:指不愿意表现出自己不如他人,做什么都有个不服输的劲,希望超过他人或和他人一样好。近义词:争先恐后。
2.【句子分析】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说彩虹像什么?找出来。你觉得彩虹还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首诗;一幅画;一段优美的乐曲示。彩虹像一条五彩的丝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多美的彩虹,它就像一首诗、一幅画、一段优美的乐曲。”句子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彩虹”比作“一首诗、一幅画、一段优美的乐曲。”彩虹像仙女的彩带,又像迎接他人的彩桥,仿佛能把人引入神话世界。
3.【句子分析】“一直都躲在黑云后面的太阳也不甘落后,它欢快地跳出云层,把自己的光和热还给大地……”对下列这句话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躲”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黑云对太阳的保护。
B.这句话写出了太阳的胆小怕事。
C.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从云层里跳出来的情景。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一直都躲在黑云后面的太阳也不甘落后,它欢快地跳出云层,把自己的光和热还给大地……”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黑云人格化,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从云层里跳出来的情景。
4.【句子理解】这篇短文的关键句是( )。
A.多美的彩虹,它就像一首诗、一幅画、一段优美的乐曲。
B.“啊,美丽的彩虹出来了,好美呀!”我心中一阵欢喜。
C.它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就像小姐妹一样亲热。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心句的理解。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彩虹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所以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多美的彩虹,它就像一首诗、一幅画、一段优美的乐曲。”是本文的中心句。
类文训练
一、阅读《鸟趣》,完成习题。
鸟趣
几年前,家里的大米生了虫子,在阳台上晾晒时,我发现常有麻雀来啄食,它们怯生生的,甚是有趣。从那以后,我便( )在阳台的水泥台上撒下一些米,在玻璃杯里装满水。
几年来,不管酷暑还是寒冬,一群群麻雀成了每天( )会“光临”的朋友了。每到4月上旬,雏鸟来了,由雌鸟带着,①一只雌鸟带着两三只雏鸟,雌鸟啄了食物嘴对嘴地喂雏鸟,不辞辛苦地履行着母亲的职责。
有一天,我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鸟,一条腿已经折断,伤残的肢体连皮耷拉着,②只能用一条腿艰难地支撑着身体,用爪子紧紧抓住电线,摇摇晃晃,好不容易才能使身体保持平衡。我为它的生存担忧了,此后,我大约有半个月未见它的踪影,我想,它( )是死了,心中不免有些怅然。在一个雨雾蒙蒙的天气里,天空一片灰暗。突然,我眼睛一亮,我又看见了那只受伤的鸟。它的羽毛被淋得透湿,停在电线上仔细整理羽毛,抖着水珠。更使我吃惊的是,它的伤腿( )“康复”了,像一个伤病人拄着拐棍一样,一颠一颠地跳跃。我庆幸它战胜伤残活下来。还有一只老麻雀,它的翅膀受伤了,一只翅膀拖挂到地上,起飞蛮费劲的,几经磨炼后,伤翅硬朗起来,又能振翅高飞了……
我时常感叹,这些小生灵,它们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但是它们为了生存,顽强地活着,真是令人感动。
1.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意 肯定 必然 居然
B.有意 必然 肯定 居然
C.故意 必然 肯定 突然
D.故意 肯定 必然 突然
2.用“__”画出文中①②句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3.并说说这些词语表现了什么。
①句:_________
②句:________
4.面对那只腿受伤的鸟,“我”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反映“我”情绪变化的词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5.作者发现麻雀在阳台上啄食时“______”的样子,觉得“甚是有趣”;又感动于“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的小生灵能“___地活着”。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___和_____之情。
二、阅读《小鸟和水手(节选)》,完成习题。
小鸟和水手(节选)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 旋转)了几圈后一下子落到了船上。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水手的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们结成了朋友。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水手们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们的感情日益深厚。
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击 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彩。返航时,人们对小鸟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呀,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1.划掉括号中不正确的词语。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一点也不小气。____
非常喜欢,舍不得放手。____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小鸟和水手们为什么能结为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句中连用两个感叹号,你有什么感觉?你知道小鸟在想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夏夜星空》,完成习题。
夏夜星空
夏夜的星空是多么的富有诗情画意呀!多少颗闪烁的星星交织成一片,仿佛在勾织一幅柔美而又和谐的图画。那些星星多么平静、安详,既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又像一盏盏银色的灯,照耀着我,使我产生了色彩斑斓的幻想。
白茫茫的银河,静静地沉睡在夜空。灿烂的群星在银河中闪动,像无数漂在河上的标灯。
你瞧,靠近银河的那几颗星,多像一只在空中展翅飞翔的天鹅,那便是“天鹅座”。在银河南端的那几颗星,高高举起双夹,翘着尾巴的大蝎子,那就是有名的“天蝎座”。那颗星怎么这么耀眼?他呀,便是“牛郎星”。他似乎在望着对岸的“织女星”,使我们不由想起了“牛郎织女”那个感人的故事。
满天的星斗,它们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点点光芒。虽然这无数光芒不如太阳那样辉煌,也不像月亮那样皎洁,但是它们把光辉洒到人间,使大地沐浴在梦幻般的光芒中,诱发人们探索的欲望。
啊!夏夜星光满天,点点滴滴照人间。因为有了这片星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梦幻的色彩,充满了美好的希望。
1.根据短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星星 ( )的眼睛 ( )的幻想
( )的群星 ( )的光芒 ( )的欲望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既……又……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1)妈妈做的菜,( )好看,( )好吃,把我养得胖胖的。
(2)( )他学习成绩好,又乐于助人,( )我们选他当学习委员。
(3)( )同学们笑我个子小,( )妈妈却说,个子小灵活,只要我多运动,不挑食,我会长高的。
3.在比喻句后面打“√”,不是比喻句的打“×”。
(1)闪烁的星星交织成一片,仿佛在勾织一幅图画。 ( )
(2)天空中乌云密布,好像要下雨了。 ( )
(3)那几颗星,多像一只空中展翅飞翔的天鹅。 ( )
(4)大家都说,我长得既像妈妈,又像爸爸。 ( )
4.文章写得真美,我想抄写最喜欢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吃虫的植物》,完成习题。
吃虫的植物
①在自然界里,我们常见的是昆虫吃植物。那么世界上有没有吃虫的植物呢?有。
②有一种会吃虫的小草叫茅膏菜。它的叶子是半月形的,又嫩又绿。叶子上长满了柔毛,柔毛上还带着黏液。要是小虫落在上面,马上就会被它粘住。叶片同时紧紧地卷起来,小虫怎么也逃脱不了。
③有一次,一只苍蝇被茅膏菜的叶子粘住了,那只苍蝇嗡嗡直叫,拼命地拍打着翅膀。可是,它越是挣扎,叶子就卷得越紧。到后来,苍蝇竟被消化了,只剩下两片翅膀和六条细腿。
④还有一种叫猪笼草,也是吃虫的能手。
⑤猪笼草全身红红绿绿,打扮得很美丽。它的叶子长长的,又宽又大,叶尖伸长成卷须,并挂着一个袋子。袋子小的不过一二寸长,大的有三四尺长,可盛四五碗水。袋子上面有个盖,半开着口,袋口和盖上全是细毛,细毛上有很甜的蜜汁。那些贪吃蜜汁的小虫,一飞到袋口上,脚还没有站稳,就会跌下去。原来,这些袋子的袋口和内壁都很滑,袋底还有“积水”,小虫跌进了口袋,就再也爬不出来了。等小虫腐烂以后,猪笼草就吸收那些汁液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⑥有一次,一位植物学家亲眼看见一条蜈蚣在猪笼草的袋子里,半截身子露在袋外,正在竭力挣扎着想爬出袋子,可怜那袋里的半截身子,已经腐烂得不成样子了。
1.在短文中用“﹏﹏﹏”画出描写茅膏菜样子的句子。
2.比较短文第②段和第⑤段我们可以发现,两段话都是先介绍植物的样子,再介绍____。
3.根据短文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茅膏菜和猪笼草既是植物又是动物。( )
(2)猪笼草袋子里的“积水”就是雨水。( )
4.读一读文中画“ ”的句子,去掉加点的词语好吗?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猪笼草吃虫的过程很有趣,我能给下面的语句排序。
( )小虫飞到袋口上。
( )用袋口和盖上细毛的蜜汁吸引小虫。
( )吸收汁液维持生命。
( )小虫腐烂。
( )小虫掉进“积水”中。
参考答案
一、1.【答案】B
【解析】考查了填写合适的词语。有意:有意图,有愿望。肯定:一定。必然:事理上确定不移。居然:出乎意料。我有意图地洒下米,选“有意”。麻雀一定会来“光临”,我确定不移,选“必然”。它一定是死了,选“肯定”。它的伤腿出乎意料地好了,选“居然”。
2.【答案】①带 啄 喂②支撑 抓住 摇摇晃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找出动词的能力。“只雌鸟带着两三只雏鸟,雌鸟啄了食物嘴对嘴地喂雏鸟,不辞辛苦地履行着母亲的职责;只能用一条腿艰难地支撑着身体,用爪子紧紧抓住电线,摇摇晃晃,好不容易才能使身体保持平衡。”这两句话的动词有:带、啄、喂、支撑、抓住、摇摇晃晃。
3.【答案】表现了雌鸟对雏鸟的关爱。 表现了受伤小鸟的顽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只雌鸟带着两三只雏鸟,雌鸟啄了食物嘴对嘴地喂雏鸟,不辞辛苦地履行着母亲的职责。”句子中“带、啄、喂。” 表现了雌鸟对雏鸟的关爱。“只能用一条腿艰难地支撑着身体,用爪子紧紧抓住电线,摇摇晃晃,好不容易才能使身体保持平衡。”句子中“支撑、抓住、摇摇晃晃” 表现了受伤小鸟的顽强。
4.【答案】担忧 怅然 吃惊 庆幸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从“我为它的生存担忧了”可知,面对那只腿受伤的鸟,“我”的情绪先是担忧;从“心中不免有些怅然。”可知,面对那只腿受伤的鸟,“我”的情绪接着是怅然;从“更使我吃惊的是”可知,面对那只腿受伤的鸟,“我”的情绪紧接着是吃惊;从“我庆幸它战胜伤残活下来。”可知,面对那只腿受伤的鸟,“我”的情绪是庆幸的。
5.【答案】怯生生 顽强 怜爱 钦佩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作者发现麻雀在阳台上吃虫子时“怯生生”的样子,觉得“甚是有趣”;又把感动于“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的小生灵能“顽强地活着”视为另一种鸟趣。“我常感叹,这些小生灵,它们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它们为了生存,顽强地活着,真是令人感动”可知,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怜爱和敬佩之情。
二、1.【答案】旋转 射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辨析。盘旋:沿着螺旋轨道运动;旋绕飞行。逗留,徘徊。旋转:绕一个轴转动。射击:用枪炮等火器对着目标发射。 射进:用枪炮等火器对着目标发射命中目标。
2.【答案】毫不悭吝 爱不释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毫不悭吝:一点也不吝啬。爱不释手: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3.【答案】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拟人: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里“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关键词是“憔悴”。
4.【答案】水手们给小鸟“搭铺”、喂水、喂鱼肉,和小鸟友好相处;小鸟为水手们唱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可以定位到第一自然段,“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水手们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第二自然段,“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
5.【答案】我感觉小鸟一定有什么心事,不吃不喝肯定是心里难受。小鸟在想家,思念亲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可以定位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呀,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可以看出小鸟舍不得离开大海,那是它的家。
三、1.【答案】平静 明亮 色彩斑斓 灿烂 点点 探索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搭配能力。在文本中都能找到恰当的答案。“色彩斑斓的幻想”“梦幻般的光芒”“探索的欲望”“点点光芒”等。
2.【答案】既 又 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解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1)此题分句前后是并列关系。故选“既……又……”(2)此题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故选“因为……所以……”(3)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虽然……但是……”
3.【答案】√ × √ ×
【解析】此题考查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1)“闪烁的星星交织成一片,仿佛在勾织一幅图画”中将星空比作“一幅图画”。(2)“天空中乌云密布,好像要下雨了。”这句中,虽然有“好像”但没有本体、喻体,不是比喻句。(3)“那几颗星,多像一只空中展翅飞翔的天鹅。” 把星星比作“展翅飞翔的天鹅”。(4)“大家都说,我长得既像妈妈,又像爸爸。”有喻词“像”,没有本体、喻体,不是比喻句。
4.【答案】啊!夏夜星光满天,点点滴滴照人间。因为有了这片星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梦幻的色彩,充满了美好的希望。
【解析】此题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将自己认为美妙的句子抄写下来即可。
四、1.【答案】它的叶子是半月形的,又嫩又绿。叶子上长满了柔毛,柔毛上还带着黏液。
【解析】考查关键语句的寻找。解答此题,只要带着问题在文章中仔细寻找即可。描绘性语句一般是位于,介绍名称之后。即:的叶子是半月形的,又嫩又绿。叶子上长满了柔毛,柔毛上还带着黏液。要是小虫落在上面,马上就会被它粘住。
2.【答案】植物是如何吃虫子的
【解析】考查相关段落的了解。通过仔细阅读,以及结合“它的叶子……带着黏液”和“要是小虫落在上面……”,可知短文第二段先是介绍了植物的样子,再介绍植物是如何吃虫子的。短文第五段结合“猪笼草全身……细毛上有很甜的蜜汁”和“那些贪吃蜜汁的小虫……”,可知此段话也是先介绍植物的样子,再介绍植物是如何吃虫子的。
3.【答案】× ×
【解析】考查作文内容理解。(1)错误,结合“有一种会吃虫的小草叫茅膏菜”和“还有一种叫猪笼草”,可知两者都是植物。(2)错误,结合第五段内容,“积水”应该是猪笼草自行分泌的液体。
4.【答案】不好,加点词说明了茅膏菜吃虫子很厉害,虫子无法逃脱。
【解析】考查加点词语的作用。“怎么也”意为无论如何都,在此处起到了突出强调得作用,如果删去了,就不能很好得说明了茅膏菜吃虫子很厉害,虫子无法逃脱。
5.【答案】2 1 5 4 3
【解析】考查句子的排序。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来进行排序。结合第五段的具体内容,可知答案为2154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