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学习重难点】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 ﹚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 )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
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
求:(1)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二、课堂导学
1.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自己跑步(竞走、行走)的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特点,比较哪一段最大?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实验完毕。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
(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达标检测】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由A处静止下滑,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应保持较大坡度,以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
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
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量出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2.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路程决定
D.电动车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500米,则电动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3.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起点向北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公式,甲车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在整个运动过程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始终向北运动
C.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一定为25s
D.甲车在0~20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0~40s内的平均速度
4.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在这8s内,物体( )
A.运动先慢后快 B.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最后4s的速度为4m/s D.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m/s
5.小亚的朋友,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小亚将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作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同时出发,0~8s小华的平均速度比小明大
C.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D.0~8s,小华的平均速度是5m/s
6.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从A点到达B点和C点经历的时间分别为1.4s和2s,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结果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了测量时间方便,斜面倾斜度应该小一点
B.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45cm/s
C.小车通过下半段平均速度为22.5cm/s
D.小车在斜面上加速下滑
7.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m,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则( )
A.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1m/s
B.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自行车在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
8.小军用刻度尺和数字钟(时:分:秒)测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速度,木块滑动的位置与时间如图所示,则木块在A、B间滑行的距离为_____cm,滑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cm/s。
9.如图是苹果上抛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苹果上升的速度 ________ (变大/变小/不变),理由是 ______ 。
10.如图是小球从A沿直线运动到F的频闪照片,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2 s,则AF的距离为___________cm,小球从A到F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
11.如图所示,在用斜面和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带刻度的木板一端垫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频闪照相机每隔0.5s拍一张照片,照片记录的木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分析可知A到F的运动时间为______s,木块从A运动到F的平均速度是______cm/s。
12.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的运动情况。图甲中汽车做 ___________运动,其速度为 ___________m/s;图乙中汽车10s末、20s末、30s末、40s末的速度分别为10m/s、20m/s、30m/s、40m/s,图乙中汽车在0~40s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___m/s。
参考答案:
1.B2.B3.D4.D5.D6.C7.C8. 4.20 2.19. 变小 相等时间内运动距离变短10. 12.50 0.12511. 1.5 312. 匀速直线 30 20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