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
设计 唐刚 审稿 唐刚 行政审查 李洪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 检查等级
课题1 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
学习目标:1、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现象和问题。
教学难点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一、课前检测(3——5分钟)
1、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
2、组间交流检查”课时方案”第39页 “知识点睛”完成情况
检测问题:
二、合作学习(约15分钟)
问题:我们知道蜡烛燃烧会越来越少,那么你认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如何变化?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
2、提出猜想: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其总质量 ,猜想的依据是
3、设计实验:
设计提示;(1)要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你用 来测量他们的质量。如: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你如何测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因该注意哪些问题?(阅读教材90页)
4、进行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5分钟)
实验 实验现象 天平是否平衡
白磷燃烧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 ,白磷燃烧过程中气球变 ,但冷却后气球变 ,
铁打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溶液由 色逐渐变为 色,铁钉表面出现 色固体。
实验结论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________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
(二)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具有普遍性(观察实验填写下表)
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天平是否平衡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 产生大量
镁带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 光,生成 色固体。
实验分析 以上两个反应中天平不平衡,那么他们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 ,如果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什么?(1)反应1中,生成的气体 ,所以天平不平衡。(2)反应2中,生成的氧化镁中增加了 的质量,所以天平不平衡。
实验结论: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 ,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 的总质量。
注意
(二)认真观察下图?从化学反应实质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1) (反应2)
讨论:(!)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元素种类是否改变?
(2)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变化? (宏观)
(3)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原子种类是否改变?
(4)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原子的质量是否改变? (微观)
(5)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原子个数是否改变?
(6)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物质种类是否改变
(7)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种类是否改变
(8)以上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个数是否改变
(三)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有关现象。
1、有人说,硫燃烧后质量增加,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不具有普遍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三、课堂提升(独立完成”课时方案”第29页 “基础过关”)(约10分钟)
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⑥ D.①③⑤
2、在化学反应甲+乙→丙+丁中,参加反应的甲物质质量为8g,若生成物丙与丁的质量总和为14g,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3、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A.CH4S B.C2H6S C.C4H4S D.C6H6S
4.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展示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思考
六、课后复习(完成”课时方案”第30页)能力提升)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学案总第 课时
设计 唐刚 审稿 唐刚 行政审查 李洪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 检查等级
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方程式表达的意义
2、通过练习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化学反应方程式表达的意义
一、课前检测(3——5分钟)
1、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
2、组间交流检查”课时方案”第39页 “知识点睛”完成情况
检测问题:
二、合作学习(约15分钟)
(一)化学反应方程式表达的意义
(1)、化学反应方程式表达可以表示 、 和 。
对于S+O2 SO2 这个反应,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 ,这个反应读作
对于2H2 + O2 2H2O这个反应,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 ,这个反应读作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阅读教材94页第一自然段)
S+O2 SO2 这个反应,表示每 份质量的硫和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对于4P+ 5O2 2 P2O5这个反应,表示每 份质量的磷和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粒子个数比
对于S+O2 SO2 这个反应,表示每 个硫原子和 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 二氧化硫分子。
对于4P+ 5O2 2 P2O5这个反应,表示每 个磷原子和 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 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三、课堂提升(独立完成”课时方案”第29页 “基础过关”)(约10分钟)
1、右下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S+O2 SO2
B.2CO+O2 2CO2
C.2H2 + O2 2H2O
D.CH4 + 2O2 CO2+2H2O
2、在反应中,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R的质量为4.4g,且反应后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 )
A. 23:9 B. 16:9 C. 32:9 D. 46:9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展示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思考
六、课后复习(完成”课时方案”第30页)能力提升)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学案 总第 课
设计 唐刚 审稿 唐刚 行政审查 李洪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 检查等级
学习目标: 1、化学方程式配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2、化学方程式配平
一、课前检测(3——5分钟)
1、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
2、组间交流检查”课时方案”第39页 “知识点睛”完成情况
检测问题:
二、合作学习(约15分钟)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以 为基础2.遵守
[讨论]下列化学方程式是否遵守书写原则?
1.C+O2CO2 2.H2+OH2O 3.H2+O2H2O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阅读教材96——98页)
(1)阅读教材98页,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P+ O2 P2O5
H2O2 H2O+ O2↑
Fe+ O2 Fe3O4
H2O H2+ O2
KMnO4 K2MnO4+ MnO2+ O2↑
CuSO4+ NaOH== Na2SO4+ Cu(OH)2↓(原子团是一个整体)
总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⑴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中间用短横线相连;
⑵配: 化学方程式;
⑶等;将短横线改为 ;
⑷标:标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或“↓”。
⑸查:检查 是否写错、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是否标了、标了是否恰当。
三、课堂提升(独立完成”课时方案”第29页 “基础过关”)(约10分钟)
1.化学方程式 可读作( )
A.硫加氧等于二氧化硫 B.硫加氧气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硫
C.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D.一个硫和一个氧点燃后生成一个二氧化硫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AB+B2=2C中C的化学式为( )
A.AB B.AB2 C.A2B D.A2B2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 + O2 MgO2 B、4Fe + 3O2 2Fe2O3
C、2P2O5 4P + 5O2 D、2HgO 2Hg + O2↑
4(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Al+ Fe3O4 高温 Fe+ Al 2O3
(2) Fe2O3+ C Fe+ CO2↑
(3) C2H4+ O2 CO2+ H2O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展示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思考
六、课后复习(完成”课时方案”第30页)能力提升)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学案(第1课时)总第 课
设计 唐刚 审稿 唐刚 行政审查 李洪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 检查等级
学习目标:1、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一般步骤
2、根据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其他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2、根据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其他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一、课前检测(3——5分钟)
1、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
2、组间交流检查”课时方案”第39页 “知识点睛”完成情况
检测问题:
二、合作学习(约15分钟)
自学教材100页例题1,讨论完成下列题目
1、3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分析: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
: : ,即表示每 份质量的碳和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已知质量的物质是 ,质量是 克,要求的物质是 。
2、某学生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制得了6.4克氧气,求分解了多少克水?同时生成了多少克氢气?
分析: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 : : ,即表示每 份质量的水完全分解,生成 份质量的氧气和 份质量的氢气。已知质量的物质是 ,质量是 克,要求的物质是 和 。
讨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一般步骤:
⑴解设 ,一般情况下,求什么设什么;⑵写出相应的正确的 ;
⑶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 ,列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
⑷标出 和 ;⑸列 ; ⑹求解; ⑺答题。
三、课堂提升(独立完成”课时方案”第29页 “基础过关”)(约10分钟)
1.要完全燃烧0.4克氢气,需要氧气多少克?同时生成多少克水?
2、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3OH + nO2mCO2 + 2CO + 16H2O。若反应生成3.6g水,请计算:
m值是
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规范计算步骤)
三、课堂提升(独立完成”课时方案”第29页 “基础过关”)(约10分钟)
1、将8克高锰酸钾装入大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2克,计算(1)生成了多少克氧气?
(2)已经分解了多少克高锰酸钾?
(3)剩余固体中有那些物质,各有多少克?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展示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思考
六、课后复习(完成”课时方案”第30页)能力提升)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学案(第2课时)总第 课
设计 唐刚 审稿 唐刚 行政审查 李洪 教学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 检查等级
学习目标:
1.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有关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计算
一、课前检测(3——5分钟)
1、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
2、组间交流检查”课时方案”第39页 “知识点睛”完成情况
检测问题:
二、合作学习(约15分钟)自学教材100页例题2,讨论完成下列题目
1、某石灰厂用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烧制生石灰,要制11.2吨生石灰,需石灰石多少吨?同时产生多少二氧化碳?
2.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6.5 g,加热使之反应,待反应至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剩余固体16.9 g。求:
⑴制取氧气的质量;(3分) ⑵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各为多少克?(5分)
三、课堂提升(独立完成”课时方案”第29页 “基础过关”)(约10分钟)
1、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钢铁厂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在实验室将5.8g生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5.6g。求: (Fe+H2SO4=FeSO4+H2↑ )
(1)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2)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 5.8g铁样品,55.6g稀硫酸均为混合物,其质量匀不能直接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由铁样品和稀硫酸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减少可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而求出样品中铁的的质量及铁的质量分数。
2、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 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g 。(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g。
(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CaCO3+2HCl=CaCl2+H2O+CO2↑)
四、小组展示(约10分钟)
展示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示人
展示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学思考
六、课后复习(完成”课时方案”第30页)能力提升)
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测试
相对原子质量:C-12;O-16;H-1,P-31;Mg-24;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本题共30分)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
A.原子种类 B.物质的质量总和 C.分子种类 D.元素的质量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则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 )
A.只含有碳、氢、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 D.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四种元素
3.对于化学方程式 C+O2CO2 表示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
B.碳加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4.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3 gC和8 gO2生成11 gCO2 B.2 gC和4 gO2生成6 gCO2
C.4 gC和5 gO2生成9 gCO2 D.5 gC和9 gO2生成14 gCO2
5.4NH3+5O24X+6H2O反应中,则X的化学式为 ( )
A.NO B.NO2 C.N2O4 D.N2
6.下列能正确表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
A.Fe+O2FeO B.3Fe+2O2Fe3O4
C.4Fe+3O22Fe2O3 D.6Fe+4O22Fe3O4
7.用天平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时,药品必须放在 ( )
A.托盘上 B.纸上 C.玻璃器皿 D.铁盒里
8.右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 ( )
A.S十O2 SO2 B.2CO+O22CO2
C.2H2+O22H2O D.CH4+2O2CO2+2H2O
9.化学方程式a C2H2+ b O2c H2O + d 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 ( )
A.15 B.14 C.13 D.10
10.在A+B=C+2D的反应中,已知2.9 g A跟4.9 g B完全反应生成6 g C,且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29 B.49 C.58 D.85
11.在化学反应A+B=C+D中,8 gA和16 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 gC,若12 gA参加反应,生成D的质量是 ( )
A.20 g B.24 g C.15 g D.21 g
12.以下反应中.有一种元素从+2价变为0价的是 ( )
A.S+O2SO2 B.2Mg+O22MgO
C.CuO+H2Cu+H2O D.2H2O2H2↑+O2↑
1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5 0 84
A.该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分解反应
B.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2∶9∶111∶80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2 g
14.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B.铁丝燃烧,其固体质量增加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二、填空题
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分别有以下错误中的一种,请将相应序号填在题号后的括号内。
A.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B.缺少反应条件
C.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缺少或用错“↑”或“↓”符号
(1)4Fe+3O22Fe2O3 ( ) (2)C+O2CO2↑ ( )
(3)H2+O2H2O ( ) (4)2H2O==2H2↑+O2↑ ( )
2、化学方程式2H2O2H2↑+O2↑提供的信息有:(相对原子质量:H—1,O—16)
(1) 在 的条件下生成 和 ;
(2) 个水分子反应生成 个氢分子和 个氧分子;
(3)每 份质量的H2O完全分解生成了 份质量的H2和 份质量的O2 。
3.“纳米材料”特指粒径1~100 nm(1 nm=10-9 m)的颗粒,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应用几乎涉及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CO跟NO反应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两种气体是 、 。写出NO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为了适应火车提速,沪宁线上原有的短轨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工程技术人员常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来焊接铁轨间的缝隙,化学方程式是 。
5.配平化学方程式
(1) Fe3O4+ CO Fe+ CO2 (2) C2H4+ O2 CO2+ H2O
(3) MnO2+ HCl MnCl2+ C12↑+ H2O (4) CuSO4+ NaOH == Cu(OH)2↓+ Na2SO4
(5) N2H4+ N2O4 N2+ H2O (6) H2+ WO3 W+ H2O
6.Fe、H2O、H2、O2、KMnO4五种物质,按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两个化合反应: ; 。
(2) 两个分解反应: ; 。
三、计算题 (本题共5分)
1.中国登山协会为了纪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今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假如每名运动员冲项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 kg。求:
(1)4.8 kg氧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3 g/L)
(2)若在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高锰酸钾
相对原子质量:K-39;O-16;Mn-55。
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是“参加化学反应”,未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入质量总和.若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无论质量变化如何均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
结论:在化学反应中 、 、 、 、 一定不变(五不变), 和 一定改变(两改变) 可能改变。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注意: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号。同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号。例如:S+O2SO2 ; Fe+CuSO4==Cu+FeSO4
点燃
点燃
点燃
Δ
注意事项:
(1)解题步骤:简记为“解、设、方、关、比、式、答”;
(2)解题格式要规范:
①已知量和未知量一定要找正确,不能张冠李戴;
②“设”时不要带单位,例如:“设需××的质量为x”,不要写成“设需××的质量为x g”;
③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单位一定要对应,要带单位列比例式;
④解出的答案要带单位,有效数字要正确(一定要按题目要求保留有效数字或无要求时与题目所给有效数字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