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3 10:5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红军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主要是指( )
A.国民党不再围剿红军 B.国民党已无力围剿红军
C.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 D.革命取得了成功
2.某中学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张强同学准备在演讲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大雪山 D.千里跃进大别山
3.“有一个小城叫瑞金,有一种出发源于一种信念,有一种壮志催生一种精神……”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4.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
②四渡赤水
③强渡湘江
④巧渡金沙江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
5.1935年1月,参加某次会议的革命家伍修权写下了《七律·历史转折》一诗,来表达他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这场会议实际上确立的“舵手”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李德  D.毛泽东
6.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 )
A.血战湘江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7.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
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
C.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
D.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
8.某回忆录记载:“离开瑞金后……在冲破四道封锁线和湘江战役后,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这本回忆录的下一个章节最可能是(  )
A.生死攸关的转折 B.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C.陕甘军民传喜讯 D.百万雄师过大江
9.历史上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
A.遵义会议的召开
B.巧渡金沙江
C.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D.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10.毛泽东于1935 年10月创作了《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  )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11.某班同学准备在校园公告栏里创作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历程”为主题的板报,拟分为“开天辟地、星星之火、生死攸关、中流砥柱、钟山风雨、当家作主”六个板块,下列事件能入选“生死攸关”板块的是( )
A.中共一大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遵义会议
D.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
12.界首红军堂位于桂林兴安县界首镇,原名三官堂。当年红军抢渡湘江指挥部设在三官堂,朱德、彭德怀在这里指挥红军突破了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堂见证的革命精神是( )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
13.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二者都( )
A.作出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B.为长征胜利创造条件
C.推动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 D.促成团结抗日的局面
1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说:“长征的过程,不仅是战胜敌人、赢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而且是联系实际、创新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这里所说“战略目标”是( )
A.巩固政权,冲破“围剿” B.宣传革命,播撒火种
C.革命转移,北上抗日 D.拨乱反正,统一思想
15.“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对此歌词解读错误的是(   )
A.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 B.赞美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
C.再现了三大主力会师的场景 D.讴歌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1)指出材料一中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 这个转折点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示意图中的填空。
材料三 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的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3)材料三中十万余共产党员通过什么方式完成这个“伟绩”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个“伟绩”为什么具有传奇性。
参考答案
1-5.CDCCD 6-10.CCADA 11-15.CCACC
16.(1)党内“左”的错误的领导。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A.攻占遵义 B.巧渡金沙江 C.会宁会师
(3)长征。长征历时长、规模大、行程远、环境险恶、战斗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