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13 09:0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目标】
1.能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2.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学习重难点】
1.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2.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利用________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________,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答案:化学实验 研究
2.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________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验证________,学习________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现代化学实验室起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作坊,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为化学实验发明了许多实验仪器。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关注物质的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2)关注物质的________等等。
(3)关注物质的________,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种性质或变化。
答案:实验 物质变化 化学原理 科学探究 炼丹术士 炼金术士 炼丹 炼金
(1)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硬度 密度 熔点 沸点
(2)变化
(3)变化过程及现象
二、疑难突破
1.为什么有的火焰明亮,有的却不明亮呢?
剖析:当火焰里有了固体颗粒,在高温下受热发光,就会使火焰明亮,若燃烧的完全是气体,不含固体或不分解出固体颗粒,火焰就不明亮。如果我们将玻璃管插进蜡烛火焰最亮的部分,就会引出黑色的烟。原来明亮的部分里有碳的小颗粒存在,这是蜡蒸汽受热分解生成的碳。蜡烛火焰的明亮就和此固体的小碳粒有关。
2.如何进行实验观察?
剖析: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手触摸等方式得到实验的现象。记忆实验现象是不容易的,但若能找到实验现象存在的规律,则可变难为易。我们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将化学实验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物质燃烧实验;第二种是加热固体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验。
三、问题探究
问题 请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哪些现象?
探究: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蜡烛刚点燃时 蜡烛燃烧,有少量蜡烛熔化成液态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石蜡熔化成液体
点燃1分钟时的现象 蜡烛继续燃烧,有少量蜡烛熔化成液态石蜡顺着烛杆流下 大量石蜡燃烧了,少量没有燃烧的石蜡熔化成液体
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 出现白烟,有一定熔化的石蜡存在于烛芯附近 水蒸汽遇冷凝结,生成液态小水珠
熄灭1分钟时的现象 熔化的蜡烛凝固成固体石蜡 石蜡凝固过程释放出热量
达标检测
1.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液体,有人说是蒸馏水,有人记得好象不是,大家各抒己见,你认为确认的正确方法应该是
A.实验 B.讨论 C.上网 D.调查
2.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
3.蜡烛燃烧的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
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
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
C.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越烧越短
4.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百炼成钢 C.木已成舟 D.聚沙成塔
5.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A中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B.实验 B中的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 C中外焰部分火柴梗最先炭化 D.实验 D中的“白烟”可再次被点燃
6.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解释与结论
7.三毛同学发现妈妈在煮虾时,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变成红色。他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石蕊或酚酞一样,遇到某些物质颜色会发生改变。就三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的
A.猜想假设 B.提出问题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8.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9.在进行“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差异研究”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或想法正确的是(  )
A.小红提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B.取用澄清石灰水时,实验设计中未说明用量,小东取了1.5 mL
C.亮亮认为在人呼出的气体中有一氧化碳
D.小红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存在
10.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除去这白膜的最好方法是(  )
A.用热水冲洗
B.用稀盐酸洗涤
C.用钢丝刷刷洗
D.用蒸馏水冲洗
11.下面是有关蜡烛燃烧的描述,依据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蜡柱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把它放入水中,并能浮在水面上。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当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2 s后取出时,可以看到,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最里层温度最低。因此,应用外层火焰进行加热。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向其中倒入石灰水变浑浊。
从以上描述中,蜡烛具有的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有________。
从实验现象可以看出蜡烛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2.D3.C4.B5.B6.B7.A8.D9.B10.B11.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质软 可燃性 水 二氧化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