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泽(戴南)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汉字。(4分)
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chù( )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jué( )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yè( ),像波涛在澎pài(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2、完成下列成语。(4分)
故弄 虚 风 残年 指一算 理力争
3、默写。(共10分)
(1)木受绳则直, 。(2) ,死而后已。
(3)言必信, 。 (4) ,非志无以成学。
(5)天上闪烁的星星 ,它跟我们这样的接近哪。
(6) ,三军过后尽开颜。
(7)泰山不让土壤, ;
河海不择细流, 。
(8)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A、为降低交通噪音对北京奥运村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科研人员制定了总平面防噪方案。
B、青年歌手大赛选手综合素质之所以整体不高,是因为不少歌手忽视文化学习造成的。
C、“庞加莱猜想”这一国际数学界关注了上百年的难题,近日被我国科学家完全破解。
D、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5、名著推荐。
“白龙马脖蹄儿急,颠簸唐玄奘小跑仨兄弟,西天取经不容易,容易干不成大业绩。什么魔法狠毒,自有招数神奇,八十一难拦路,七十二变制敌。师徒四个斩妖斗魔痛心合力,邪恶打不过正义。”
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一个师傅仨徒弟”,其实取经队伍中还有一位称唐僧为师傅的徒弟,请结合动画片和你的阅读经历,完成下列两小题。
请概括这位徒弟成为取经队伍成员的过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评价这位徒弟在取经过程中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位徒弟取经成功后被封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实践活动。
怎样才能做一个优秀的主持人,谈谈你的认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7、诗中描写了 、 等具有鲜明时令特征的景物,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 的心情。 (3分)
8、从语言赏析的角度,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回答问题。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②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③,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④在于上行⑤,余各以功次坐⑥,而不录⑦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⑧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⑨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悟而请之。 (作者:班固 选自《汉书·霍光传》)
【注释】
①炉灶的烟囱是垂直的。突,烟囱。 ②同“旁”。 ③改作弯曲的烟囱。 ④被火烧伤的人。 ⑤上行(háng),上席。 ⑥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 ⑦录用,此处指邀请。 ⑧当初如果。 ⑨同“无”。
主人家的火灾隐患在哪里?客人提出了什么建议?(用原文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提“曲突徙薪”建议的客人有没有功劳,该不该被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___(1)____“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____(2)____“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___(3)_____“散学了,——你们走吧。”
11、在________里填上恰当的标点。(3分)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12、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粗词“忽然”表明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3分)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15、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海发光
如果你能在夜间观赏到海发光,那是相当瑰丽的。它似星光万点,又似乳光一片,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这种迷人的景象是谁引起的呢?是谁的杰作呢?
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这主要是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放光明。发光的特点是,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但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当海上风浪把它们推向砾石海岸时,它们受到更大的触发而放光。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这样的海发光通常被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这样的细菌多在河口、港湾、寒暖流交汇处,特别是下水道入海处或海水被污染处最多,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之为弥漫型海发光。
另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物所引起的,如水母、海绵、苔虫、环虫和蚧贝等。水母躯体上有特殊的发光器官,受到刺激便发出较大的闪光,有些鱼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和氧作用而发光。这种发光通常是孤立出现的,在机械、化学作用刺激下,才比较醒目,它们发出的海光特点是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这种海发光被称为闪光型海发光。
海发光不仅绚丽多彩,美丽诱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与生产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发光强的海区能映出黑夜的海景,因此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船舶遇到海发光时,能使船长产生错觉,导致海损事故,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正确掌握海发光可以预报天气,我国辽宁、河北一带的渔民经多年观察总结出“海火见、风雨现”的民谚。鱼游动时所发生的海光,暴露了鱼群的藏身之地,因此,经验丰富的渔民在夜间利用它来捕鱼。
(选自《语文报》)
17、请简要概括绚丽多彩、美丽诱人的“海发光”的成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不同类型的海发光各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火花型海发光”为什么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海发光与生产建设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摆渡老人,完成13-18题(22分)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21、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__________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____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3分)
22、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⑤段中加粗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_______和________的心情。(2分)
24、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4分)
25、“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4分)
示例:(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