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3 10:1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国之大器
-----青铜器
第二单元
夏商西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习目标
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高超的青铜工艺,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wu)鼎和四羊方尊。
2、掌握甲骨文的发现和造字特点。
3、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高度发达的文明。
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叫做“青铜时代”。
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呈金黄色,生锈后则多呈青绿色,所以叫做青铜器。
青铜器
北京人、
山顶洞人时期
打制石器
(旧石器时代)
河姆渡人、
半坡人时期
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
夏、商、
西周时期
青铜器
青铜时代
山西陶寺遗址
铜齿轮形器
距今4000多年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七角星纹镜
距今4000年
青铜时代:以铸造、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叫做“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国家之一。
青铜器的鼎盛时期
商周时期,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制作 工艺高超。
(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看谁知道鼎的成语多?
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公羊传》
食器
酒器
水器
乐器
杂器
兵器


编钟



盥(guàn)
铜镜
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用途广泛;
四羊方尊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特点:工艺高超;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
特点: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
泥范铸造法
塑成泥模
制作陶制范具
雕刻纹饰
融化矿石
将液态金属注入范具
精细加工打磨
使用这种工艺,一个模具只能铸造一个青铜器,因此就算器型相似,每个青铜器都是独一无二的。
利簋及铭文
青铜器欣赏
三星堆青铜面具高64.5厘米,宽138厘米,宽嘴巴,大耳朵,耳部斜向伸展,极为夸张,额头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来安装有装饰物。这件面具最奇特的是:双眼呈柱状外凸达16厘米,被人们俗称为"千里眼、顺风耳"。这样的造型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青铜大立人,身高172厘米,加基座通高262公分,重180公斤。他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神权和王权,是一个集神、巫、王于一体的领袖人物形象。
青铜神树,全是用青铜铸造,高达384厘米,最上端的部分已经缺失,估计全部高度应该在4米以上。神树分上、中、下三层,每层有三枝,共九枝,符合中国古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青铜纵目面具
青铜纵目面具高66cm,宽138cm,厚85厘米,所属年代为商代。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造型最奇特、最宏伟壮观的要算这件有“干里眼”、"顺风耳"之誉的青铜纵目面具。
三星堆青铜器
三星堆青铜器以大量的人物、禽、兽、虫蛇、植物造型为其特征。青铜的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青铜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则代表祭祀祈祷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兽面具和扁平的青铜兽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祇;以仿植物为造型特点的青铜神树,则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识。以祖先崇拜和动、植物等自然神灵崇拜为主体的宗教观念,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
刑法、医药、天文历法
“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
【释读】当年商王武丁命妻子妇好率三千人马及奴隶士兵一万人,去征伐商王朝的宿敌羌国的一场战争。这是甲骨文中记载的商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战争。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象形
会意
形声
指事
转注
假借
六书
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象形




5.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⑴造字方法
之一
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象形

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指事
这是甲骨文把两个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你认识吗?能说出他们的造字方法吗?

会意
形声
“木”部
形声字
形旁
声旁

























甲骨文、金文、篆书、 隶书、 楷书繁体、简体
现代汉字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①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②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③破解甲骨文,为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
汉字演变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繁到简。
西周毛公鼎及铭文
铭文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利簋
龟甲、兽骨上
内容十分丰富
最早、体系较完整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具备汉字基本结构,沿用至今
课堂小结
1、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出土于陕西临潼的文物西周青铜利簋,腹内有4行33字(如图),记载了“武王伐纣”的经过。下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此文物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西周开始的
B.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商朝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
C.此文物对研究商周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D.此文物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最大的青铜器
课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