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戴泽(戴南)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兴化市戴泽(戴南)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13 15:4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戴泽(戴南)初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30分)
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后面的方格内。(4分)
语文是浩渺的知识海洋,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cháng( )yáng ( )在海边,xié( )取朵朵浪花。这对我们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不无bì( )益的。
2.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多美啊,戴南的早晨!
B. 漫天飞雪的冬天,才会思念春天的绿意盈盈;七月流火的夏日,才会思念冬天的白雪皑皑。
C.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D.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 ( )
A. 文学应当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功能,以纯正的博大的趣味,感染人、引导人、教育人。
B. 从小学升入初中,我们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C. 脑海里常常浮现出五彩纷呈的世界,让我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D.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 )
A.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B.近年来,不少出版社推出四大名著的许多新版本供读者选择。
C.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
D. 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开学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成功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4)差之毫厘,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中霜里斗婵娟。
(6)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师也。
(8)为者常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浣溪沙》一词中,表现词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上初中了,你的同桌一定是一位新同学吧。新同学,新起点,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新同桌说点什么呢?请将得体的语言写在下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往今来,吟咏读书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一句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班级组织开展“我爱文学”主题活动,要求每位同学编一份“小小文学手抄报”。请你为小报起一个有文学色彩的名称,并设计三个栏目拟定栏目名称。(4分)
小报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60分
(一)阅读杜甫的古诗《绝句》,回答问题。6分
【注释】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正值安史之乱,诗人客居成都,急盼东归,因为战乱阻道,未能成行。
9.前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体会“燃”字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前两句诗写景,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下面短文,完成17-22题。(19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2、解释加点字。4分
先自度其足( ) 及反 ( )
至之市( ) 遂不得履( )
1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2分)
(1)而置之其坐( 同 ) (2)反归取之( 同 )
14、在横线上用现代汉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4分)
(1)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寓言典故的成语: 、
。(2分)
16、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请分别解释(5分)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三)阅读《往事依依》选段,完成题。(17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了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2分
雕镂( ) 镌( )刻
2.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是什么往事?作者认为这一往事对她而言,有怎样的意义?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的讲课给我的印象很深,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举一例,做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这一句话,在这一段文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两位国文老师时,都注重神态和动作描写,请找出文中最能概括两位老师特点的语句。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让我看着你》,完成12—16题。(18分)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A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B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 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 ”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 ”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⑦C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选自《意林》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下面所空缺的记叙要素。(2分)
时间:某一天 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 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起因:我劝男孩的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写到“我”的眼泪,请结合具体语境,说说文中A、B、C三处描写“我”流泪的原因。(6 分)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古以来,人们对母爱有众多的描述,请仿照以下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母爱如水,滋润我干涸的心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文。(60分)
生活中,讴歌母爱的文章句段颇多;而父爱,确实不同于母爱。母爱,是在困难时给予你安慰;而父爱,却在困难时给予你勇气,但常常会被人误解与忽略,但他们却无所谓!因为这种父爱爱得很细致,爱得很深沉,也爱得很真实。父爱就是这样,用爱指导着儿女们的一生!
七年级语文检测试卷答案
(三)1.镂(lòu) 镌(juān)
2.这一段文字叙述了中学时代“我”的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情形。其意义是:①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②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3.①“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②“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从“至今”“几十年过去”“滚瓜烂熟”“信口背出”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时间过去很久,但记忆却清晰非常。可见老师所讲内容给“我”印象之深。
4.具有照应前文的作用,强调了老师入情以及给“我”印象之深。
5.前一位“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后一位“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