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陋室铭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后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和州当刺史。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写 作 背 景安徽和县刘禹锡陋室《陋室铭》题解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铭:解题:关于“铭” 原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朗读欣赏自 学 检 测看谁读得好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读出感情。辨析字形:
德馨( ) 罄( )竹难书
案牍( ) 读( )书
鸿儒( ) 相濡( )以沫xīnqìngdúdúrúr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xīnhóng rútáiàn dú陋室铭刘禹锡lòumínglíngsī qīng dīng xíng jīnjīng
shǔtiáotíng míng “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请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 。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 in ing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则: 名: 灵,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就;出名,著名灵异;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
(水)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 惟,
吾:
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这;只;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互文)上: 入, 鸿: 儒, 鸿儒:
白丁: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翠,映入帘里。谈笑往来的都是学问渊博的学者,而没有粗鄙的平民。 长上(名词用作动词);映入;大;旧指读书人;博学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调: 素琴:
金经; 丝竹,
案牍: 劳形:
形:
之: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调弄,这里指弹(琴);不加装饰的琴;指佛经;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形体,身体。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1、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思考探究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的原因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惟吾德馨)。 从山水写起,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托“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为主人的“德馨”而“馨”,从而点明短文主旨。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为什么这样写? 3、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清幽雅致)鸿儒(实写),无白丁(虚写)——高雅脱俗调素琴,阅金经(实写),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虚写)——清雅安适居室环境—— (景)清幽雅致
交往人物—— (人)高雅脱俗
日常生活—— (事)清雅安适4、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噪音扰耳、俗务缠身。二者都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5、作者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用意何在? 运用类比,引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 意在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 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6、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 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7、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唯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8、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位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名士。9、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 “何陋之有”?这不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物质上),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精神上),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山、 水
(名、灵) 陋 室
(德馨)诸葛庐
子云亭环境(景) 交往(人)情趣(事)不 陋 何陋之有?比兴类比引描赞陋 室 铭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德馨)托 物 言 志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
2.类比:开头 山、水与陋室类比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自己
结尾 以古代名贤自况托物:
言志:——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
的交往人物、生活情趣
进行描写)——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这样的句子叫骈句,也就是修辞的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对偶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
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
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
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
的。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
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
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
道的情趣。找出课文中对偶句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4、调素琴,
阅金经。5、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6、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出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练一练1.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B. 惟吾德馨 如兰之馨
C.拍案而起 无案牍之劳形
D.无案牍之劳形 我们在劳动C填一填 1、本文借“陋室”抒发了作者的情怀,
以 句贯穿全篇。
2、本文突出“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语句是 。
3、文中的“仙”和“龙”比喻 的人,能概括全篇的词语是 。
4、本文采用 的写法,通过写陋室,表达陋室主人 的节操和 的情趣。
5、文章有两处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分别写出来
1)实写 ;虚写 。
2)实写 ;虚写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品德高尚德馨托物言志高洁傲岸安贫乐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翻译下面的短文: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 孔子想居住到九夷去,有人说: “那里太简陋了,怎么办?”孔子说: “君子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课外拓展:仿写作品之一 教室铭(讽刺某些学生)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看电影。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云:混张文凭。 网页铭
网不在大,有你则名。名不在响,有朋则灵。斯是陋室,实用就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谈谈心,叙叙情。无烦恼之扰心,无愁苦之抗争。名站有搜狐,大站有雅虎。老于曰:“何陋之有!”
仿写作品之二 为官铭(讽刺某些“公仆”)
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有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有颂扬之雷鸣。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曰:“臭哉此翁。”仿写作品之三 看了刚才这些“铭”,你能否借鉴他们的写法写一篇仿作?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你能仿写吗课件41张PPT。花语知多少? 世界上花草树木种类相当繁多,然而每种植物都有他们的特性,人们往往会根据这些物性,加上自己的价值判断,把自己主观的看法加入其中,使得這些植物仿佛沾有人类的道德思想与情感,「花语」也因而产生。
聪明的你,除了知道母亲节要送康乃馨,玫瑰花代表愛情之外,你还晓得哪些特別的花语呢?1.茉莉
2.桃花
3.兰花
4.水仙
5.梅花
6.牡丹
7.樱花
8.百合 坚贞纯洁绝代佳人轻挑随性
高尚文雅富贵盛气 纯洁俊美自傲不群单纯可亲 那么,
你对莲花的
认识有多少呢?孪生姐妹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花落去,可奈何池中更有新生者沉鱼落雁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发现光明荷花网/摄影 为什么人们这样喜爱莲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唐)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
《如梦令》风前一叶压荷蕖
唐 薛涛一一风荷举周邦彦留得残荷听雨声李
商
隐—— 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古人笔下的“莲”) 这种文化心态的产生,与一篇文章有关——爱莲说
周敦颐说“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周敦颐(1017-1073) ,宋
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
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
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
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
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黄庭坚
称其为“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读准字音:蕃fán淤yū濯zhuó涟lián蔓màn亵xiè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读准字音:鲜xiǎn噫yì予yú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疏通文意注释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多唐朝注释2:沾染洗清水美丽而不庄重长蔓长枝耸立的样子亲近而不庄重树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注释3:认为隐士叹词唉爱菊少当然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fán多唐代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爱菊。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沾染洗涤美丽而不庄重树立亲近而不庄重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茎梗中间贯通,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挺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我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认为品德高尚的人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Yī叹词Xiǎn少,难得应当唉,喜爱菊花的,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像我一样的人有几个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很多了。1.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莲的形象?分别体现
了莲怎样的品质?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
莲花吗?2.在文中作者对菊花、牡丹、莲的评价如何?
态度怎样?3.文中为何要写菊花、牡丹?
从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让我们讨论一下吧纲合作探究1.环境: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2.体态: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3.香气:香远益清4.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高洁)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质朴)为人正直;不趋炎附势。(正直)香气清爽悠远,美名远扬。(清香)为人独立,令人敬重不敢玩弄。(清高)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予独爱……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菊牡丹菊花——隐逸者莲花——君子牡丹——富贵者莲,花之君子者也。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批判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
2.类比:开头 山、水与陋室类比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自己
结尾 以古代名贤自况托物:
言志:——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
的交往人物、生活情趣
进行描写)——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托物——言志(象征)莲虽在尘世,但不同流合污,
不慕富贵,鄙视趋炎附势不愿和统治者同
流合污而隐居菊贪图富贵,
趋炎附势牡丹反衬正衬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明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