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导学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13 15:5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稿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序”这种文体的种类及特点。
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中心内容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点】
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习难点】
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
【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解决重点字词,翻译课文。(小组内共同提出并解决)
2、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课时:2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 作家作品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 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为总裁官,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送东阳马生序》等。
他是明代“开国文臣之首”,朝廷上祭祀、诏谕、封赐等文章,大多由他执笔。他的散文以传记文较为出色,善于通过人物言谈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形象鲜明,文字简洁。寓言体散文集《燕书》与《龙门子凝道记》在当时也有较大影响。
写作背景
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辞仕。第二年,宋濂至应天朝见朱元璋。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
关于“序”
“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的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或给人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肢 四肢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3.翻译下列句子。
(1)无从致书以观。
没有办法买书来看。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乐的(读书)事,(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
4、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写借书的句子: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6)、写抄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7)、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 |负箧曳屣,穷冬烈风|
(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足肤皲裂;四肢僵劲不能动。
(10)、写衣食简陋的句子:缊袍敝衣;无鲜肥滋味之享。
二、小结。
三、作业:熟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提问
二 合作探究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宋濂用自己当年艰苦求学的经历勉励马生2、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
幼年得书之难,借书抄录,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求师艰难,毕恭毕敬,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
3、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4、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请用课文有的原话回答 )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5、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余幼时即嗜学
7、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我的看法:(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8、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如何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三、拓展延伸
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吕蒙。言之有理即可。
四、小结
五、堂堂清测试题
六、作业卷子
堂堂清测试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4、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5、读了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1.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2、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3、余/因得/遍观群书。4、(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5、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