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提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提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18 09:46:0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汝阳期末)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2.(2021九上·临泉期末)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火法炼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CO
B.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C.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D.该反应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3.(2021九上·芜湖期末)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4.(2021九上·淇县期末)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A.a可能是该反应催化剂
B.表中m的值为1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若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l,则反应中b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3
5.(2021九上·八步期末)下列变化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铁锭压制成铁板 B.木头制成桌椅
C.10g水变成10g水蒸气 D.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
6.(2021九上·封丘期末)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8 10 2 0
反应后质量/g 0 10 X 16
A.表中X的值是16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D.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3:4
7.(2021九上·石景山期末)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
A.天然气 B.煤
C.肼(N2H4) D.乙醇(C2H5OH)
(2)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制硅的生产流程中,其中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 2CSi + 2X,则X为(  )
A.SiC B.CO C.CO2 D.O2
(3)下列关于2CO + O2 2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均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B.化学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
C.表示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8.(2021九上·大埔期末)“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定量研究看: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从微观构成看: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从反应类型看: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新物质
9.(2021九上·枣庄期末)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B.丁一定是化合物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0.(2021九上·庆云期末)一氧化二氮和一氧化碳都是污染性气体,可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需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
B.甲、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C.反应后分子数和种类都不变
D.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1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淇县期末)某同学按图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当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重新放回天平,观察到天平不平衡,请问天平指针向哪侧倾斜(“左侧”,“右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原因?
12.(2021九上·鹿邑期末)化学反应,5.6gA和7.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则生成D的质量为   g,现在要得到0.4gD,所需A的质量为   g。
13.(2021九上·勃利期末)下图表示气体分子示意模型,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字母,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   ,如果A图所示是某种气体的分子,其化学式可能为   (写两种)。
14.(2021九上·建安期中)15.8克高锰酸钾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6.4克,则加热15.8克高锰酸钾至完全分解,理论上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4克。
15.(2021九上·灯塔期中)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以水为原料生产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方法I:电解水法。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以增强导电性;②a、b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③a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
方法II:光解水法。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表示催化剂)
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填元素符号)   。
三、简答题
16.(2020九上·新乡期中)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铁丝在氧气中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铁丝的质量大。
17.如图所示,“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根据此图,试从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构成、物质的变化三个角度说出你所获得的信息:
(1)物质的组成   ;
(2)物质的构成   ;
(3)物质的变化   .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新兴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①放在手心马上熔化,说明金属镓   (填物理性质)。
②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双氧水是日常常用的杀菌消毒剂。为研究双氧水的制法进行了如下活动。
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H2O2,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生成H2O2的微观过程的顺序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过程③时,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   (填化学式)。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期末)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A、B、C三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三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①质量不守恒。等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②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   (填“①”或“②”),导致另一种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   。
(2)B实验:乙组同学反应前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钙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   (填“左”或“右”)偏转。同学们得到的结论是“实验B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了原因。你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若要得到正确结论,该实验应该在   装置中进行。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物质种类 ④原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20.(2021九上·吉林期末)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药品如下图所示,现分别以A、B、C表示。
(1)(实验验证)A、B、C三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三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A实验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
(2)B实验反应后天平不平衡,指针向   (填“左”或“右”)偏转,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3)C实验反应前物质总质量   反应后物质总质量(填“>”、“<”或“=”)。
(4)(反思与评价)
上述实验A、B、C中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选填字母编号)。
(5)在探究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应采用   容器。
(6)(拓展应用)下列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选填字母编号)。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B.蜡烛燃烧变短
C.酒精久置变轻 D.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会改变,原子种类不变所以元素种类也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总质量,⑥原子的种类。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物质总质量、元素种类、质量都不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2C+ZnCO3 Zn+3X↑可知,反应前后锌原子都是1个,反应前碳原子、氧原子都是3个,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反应后应该都是3个,包含在3X中,X的化学式是CO,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因此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小,故B符合题意;
C、ZnCO3中锌元素化合价是+2,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例如锌元素化合价由0变成+2,碳元素由0变成+2,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B.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但生成物有气体,所以固体质量减小。
C.化合物中总化合价为零进行计算
D.化合物中总化合价为零进行计算每种元素化合价,单质化合价为零不变,看化合价是否改变。
3.【答案】D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A. 反应物二氧化碳是气体,装置密闭。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反应物氧气是气体,装置密闭。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密闭。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不密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气体生成,或者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在密闭环境中进行。
4.【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a的质量为1,即在反应前后a的质量没有改变,a在该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与反应无关,若确定其是否为催化剂,还需要检验其在该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和其是否改变了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A中分析可知,表中m的值为1,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后b和d的质量增加了,c的质量减小了,即c反应后生成b和d,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设b和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则有,则,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是催化剂,据此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铁锭压制成铁板、木头制成桌椅,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10g水变成10g水蒸气,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都是物理变化,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蜡烛燃烧后生成物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少量一氧化碳,是化学变化,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物跑到空气中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知X=28+2+10-10-16=14,故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B、在反应前后乙质量不变,则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未参与反应,故B项不符合题意;
C、甲的质量在减少,甲为反应物,丙、丁质量在增加,二者为生成物,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项不符合题意;
D、丙和丁的变化质量之比为(14-2):(16-0)=3:4,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是杂质。
7.【答案】(1)C
(2)B
(3)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肼由N、H元素组成,不含碳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乙醇中含碳元素,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Si、O、C的个数分别是1、2、2,生成物中含Si、O、C的个数分别是1、0、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O、2个C,故X的化学式为:CO。
故答案为:B;
(3)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一氧化碳由C、O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反应后,二氧化碳由C、O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该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改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 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则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三者均由分子构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化学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该反应能获取新物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9.【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该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丁一定是化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16%=1:8,此选项符合题意;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从题中不能确定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所以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由各物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确定出各物质的变化情况,质量分数增加则为生成物,质量分数减小则为反应物,质量分数变化之比即为物质质量变化的比,由此确定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各物质的质量比,再由“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 一氧化二氮和一氧化碳都是污染性气体,可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选项符合题意;
B. 甲乙丁是氧化物,丙是氮气,属于单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反应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对于该反应,分子的数目不变,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28:44= 7:11,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题干中所给反应条件分析;
B、根据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C、根据化学变化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析;
D、根据物质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分析。
11.【答案】右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减小,天平指针偏向右侧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天平指针向右侧倾斜;
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到锥形瓶外。故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原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减小,天平指针偏向右侧。
【分析】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变化在敞口容器中反应后因气体逸出质量减小分析。
12.【答案】0.2;11.2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A+2B=C+D中,5.6gA与7.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C和D的质量之和,则同时生成D的质量为5.6g+7.3g-12.7g=0.2g;则现要制得0.4gD,所需A的质量为5.6g×2=11.2g。
故填①0.2②11.2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及方程式中各物质质量关系分析。
13.【答案】B;C;O2(合理即可)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
B、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
C、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故属于化合物的是B,属于混合物的是C;
A图所示是某种气体的分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且每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故该气体可能是O2、N2等。
【分析】根据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为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及氧气、氢气等是双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分析。
14.【答案】小于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中还含有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小于6.4克。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15.【答案】2H2O 2H2↑ + O2↑;①②③;①④②⑤③;H 、O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进行电解水实验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以增强导电性,正确;
②a管连接的是负极,产生的是氢气;b管连接的是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所以a、b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正确;
③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能燃烧,正确;
④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正确;
方法II:光解水法,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④②⑤③;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为,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在此过程中不能再分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
16.【答案】解:铁丝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质量之和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质量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因为质量守恒定律适合所有的化学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物是铁和氧气,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是铁和与它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所以铁丝在氧气中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铁丝的质量大。
【分析】根据铁丝燃烧有氧气参与分析
17.【答案】(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利用图示可以看出: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或氧气的构成及氢气的构成);物质的变化中: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分析】(1)根据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
18.【答案】(1)熔点低;3;失去;Ga3+;69.72
(2)④③①②;;H2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①放在手心马上熔化,说明金属镓的熔点低;故填:熔点低。
②由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及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X的数值为31-18-8-2=3,其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3个电子,变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其离子符号为Ga3+;由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则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2)化学反应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过程。所以顺序为氢气和氧气接触催化剂,然后分子拆分成原子,最后原子构成新的分子,所以顺序为④③①②。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H2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反应的过程图可知,在过程③时,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氢气分子,其化学式为H2。
【分析】(1)根据金属镓熔点低、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电子分析;
(2)根据化学变化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结合微观图示中粒子的构成情况书写方程式及化学式分析。
19.【答案】(1)②;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
(2)右;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进空气,导致烧杯中质量变轻;密闭
(3)①②④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白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锥形瓶中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但是仍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结论正确的是②,导致另一种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
(2)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烧杯不密封,二氧化碳气体逸散进空气,烧杯中的质量变小,则天平指针向右偏转。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进空气,导致烧杯中质量变轻。若要得到正确结论,该实验应该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故填:①②④。
【分析】(1)根据白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分析;
(2)根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分析。
20.【答案】(1)调节装置内压强,防止胶塞冲出
(2)右;生成物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使得左侧质量减小
(3)=
(4)A、C
(5)密闭
(6)B、D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实验验证】(1)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锥形瓶内空气膨胀,压强增大,胶塞易被顶出。为防止锥形瓶内压强增大,胶塞被顶出,A实验装置中放上小气球。
(2)B实验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到空气中使天平不再平衡,由于烧杯中逸出二氧化碳,所以指针向右偏。
(3)C实验中既没有气体参与反应,也没有气体生成,所以C实验反应前物质总质量=反应后物质总质量。
【反思与评价】(4)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反应前后天平平衡的实验。故填 :AC
(5)在探究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应采用密闭容器。
【拓展应用】质量守恒定律仅适用于化学变化。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变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酒精久置变轻,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填:BD
【分析】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汝阳期末)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会改变,原子种类不变所以元素种类也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总质量,⑥原子的种类。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物质总质量、元素种类、质量都不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析。
2.(2021九上·临泉期末)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火法炼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CO
B.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C.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D.该反应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B
【知识点】化合价规律和原则;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2C+ZnCO3 Zn+3X↑可知,反应前后锌原子都是1个,反应前碳原子、氧原子都是3个,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反应后应该都是3个,包含在3X中,X的化学式是CO,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因此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小,故B符合题意;
C、ZnCO3中锌元素化合价是+2,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例如锌元素化合价由0变成+2,碳元素由0变成+2,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B.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但生成物有气体,所以固体质量减小。
C.化合物中总化合价为零进行计算
D.化合物中总化合价为零进行计算每种元素化合价,单质化合价为零不变,看化合价是否改变。
3.(2021九上·芜湖期末)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A. 反应物二氧化碳是气体,装置密闭。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反应物氧气是气体,装置密闭。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密闭。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不密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气体生成,或者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在密闭环境中进行。
4.(2021九上·淇县期末)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A.a可能是该反应催化剂
B.表中m的值为1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若b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l,则反应中b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3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a的质量为1,即在反应前后a的质量没有改变,a在该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与反应无关,若确定其是否为催化剂,还需要检验其在该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和其是否改变了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A中分析可知,表中m的值为1,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后b和d的质量增加了,c的质量减小了,即c反应后生成b和d,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设b和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则有,则,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是催化剂,据此分析
5.(2021九上·八步期末)下列变化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铁锭压制成铁板 B.木头制成桌椅
C.10g水变成10g水蒸气 D.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铁锭压制成铁板、木头制成桌椅,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10g水变成10g水蒸气,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都是物理变化,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蜡烛燃烧后生成物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少量一氧化碳,是化学变化,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物跑到空气中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6.(2021九上·封丘期末)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8 10 2 0
反应后质量/g 0 10 X 16
A.表中X的值是16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D.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3:4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知X=28+2+10-10-16=14,故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B、在反应前后乙质量不变,则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未参与反应,故B项不符合题意;
C、甲的质量在减少,甲为反应物,丙、丁质量在增加,二者为生成物,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项不符合题意;
D、丙和丁的变化质量之比为(14-2):(16-0)=3:4,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是杂质。
7.(2021九上·石景山期末)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
A.天然气 B.煤
C.肼(N2H4) D.乙醇(C2H5OH)
(2)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制硅的生产流程中,其中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 2CSi + 2X,则X为(  )
A.SiC B.CO C.CO2 D.O2
(3)下列关于2CO + O2 2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均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B.化学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
C.表示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答案】(1)C
(2)B
(3)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肼由N、H元素组成,不含碳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乙醇中含碳元素,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Si、O、C的个数分别是1、2、2,生成物中含Si、O、C的个数分别是1、0、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O、2个C,故X的化学式为:CO。
故答案为:B;
(3)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一氧化碳由C、O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反应后,二氧化碳由C、O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该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改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8.(2021九上·大埔期末)“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定量研究看: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从微观构成看: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从反应类型看: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新物质
【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 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则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三者均由分子构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化学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该反应能获取新物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9.(2021九上·枣庄期末)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B.丁一定是化合物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该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丁一定是化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16%=1:8,此选项符合题意;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从题中不能确定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所以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由各物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确定出各物质的变化情况,质量分数增加则为生成物,质量分数减小则为反应物,质量分数变化之比即为物质质量变化的比,由此确定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各物质的质量比,再由“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分析。
10.(2021九上·庆云期末)一氧化二氮和一氧化碳都是污染性气体,可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需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
B.甲、乙、丙、丁都是氧化物
C.反应后分子数和种类都不变
D.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1
【答案】A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 一氧化二氮和一氧化碳都是污染性气体,可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选项符合题意;
B. 甲乙丁是氧化物,丙是氮气,属于单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反应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对于该反应,分子的数目不变,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28:44= 7:11,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题干中所给反应条件分析;
B、根据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C、根据化学变化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析;
D、根据物质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淇县期末)某同学按图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当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重新放回天平,观察到天平不平衡,请问天平指针向哪侧倾斜(“左侧”,“右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原因?
【答案】右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减小,天平指针偏向右侧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天平指针向右侧倾斜;
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到锥形瓶外。故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原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减小,天平指针偏向右侧。
【分析】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变化在敞口容器中反应后因气体逸出质量减小分析。
12.(2021九上·鹿邑期末)化学反应,5.6gA和7.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则生成D的质量为   g,现在要得到0.4gD,所需A的质量为   g。
【答案】0.2;11.2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化学反应A+2B=C+D中,5.6gA与7.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C和D的质量之和,则同时生成D的质量为5.6g+7.3g-12.7g=0.2g;则现要制得0.4gD,所需A的质量为5.6g×2=11.2g。
故填①0.2②11.2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及方程式中各物质质量关系分析。
13.(2021九上·勃利期末)下图表示气体分子示意模型,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字母,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   ,如果A图所示是某种气体的分子,其化学式可能为   (写两种)。
【答案】B;C;O2(合理即可)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
B、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
C、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故属于化合物的是B,属于混合物的是C;
A图所示是某种气体的分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且每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故该气体可能是O2、N2等。
【分析】根据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为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及氧气、氢气等是双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分析。
14.(2021九上·建安期中)15.8克高锰酸钾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6.4克,则加热15.8克高锰酸钾至完全分解,理论上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4克。
【答案】小于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中还含有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小于6.4克。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15.(2021九上·灯塔期中)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以水为原料生产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方法I:电解水法。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以增强导电性;②a、b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③a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
方法II:光解水法。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表示催化剂)
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填元素符号)   。
【答案】2H2O 2H2↑ + O2↑;①②③;①④②⑤③;H 、O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进行电解水实验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以增强导电性,正确;
②a管连接的是负极,产生的是氢气;b管连接的是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所以a、b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正确;
③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能燃烧,正确;
④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正确;
方法II:光解水法,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④②⑤③;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为,水分子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在此过程中不能再分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
三、简答题
16.(2020九上·新乡期中)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铁丝在氧气中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铁丝的质量大。
【答案】解:铁丝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质量之和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质量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因为质量守恒定律适合所有的化学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物是铁和氧气,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是铁和与它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所以铁丝在氧气中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铁丝的质量大。
【分析】根据铁丝燃烧有氧气参与分析
17.如图所示,“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根据此图,试从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构成、物质的变化三个角度说出你所获得的信息:
(1)物质的组成   ;
(2)物质的构成   ;
(3)物质的变化   .
【答案】(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利用图示可以看出: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或氧气的构成及氢气的构成);物质的变化中: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分析】(1)根据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
四、综合题
18.(2021九上·新兴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①放在手心马上熔化,说明金属镓   (填物理性质)。
②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双氧水是日常常用的杀菌消毒剂。为研究双氧水的制法进行了如下活动。
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H2O2,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生成H2O2的微观过程的顺序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过程③时,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   (填化学式)。
【答案】(1)熔点低;3;失去;Ga3+;69.72
(2)④③①②;;H2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①放在手心马上熔化,说明金属镓的熔点低;故填:熔点低。
②由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及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X的数值为31-18-8-2=3,其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3个电子,变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其离子符号为Ga3+;由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则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2)化学反应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过程。所以顺序为氢气和氧气接触催化剂,然后分子拆分成原子,最后原子构成新的分子,所以顺序为④③①②。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H2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反应的过程图可知,在过程③时,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氢气分子,其化学式为H2。
【分析】(1)根据金属镓熔点低、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电子分析;
(2)根据化学变化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结合微观图示中粒子的构成情况书写方程式及化学式分析。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期末)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A、B、C三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三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①质量不守恒。等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②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   (填“①”或“②”),导致另一种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   。
(2)B实验:乙组同学反应前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钙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   (填“左”或“右”)偏转。同学们得到的结论是“实验B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了原因。你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若要得到正确结论,该实验应该在   装置中进行。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物质种类 ④原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答案】(1)②;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
(2)右;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进空气,导致烧杯中质量变轻;密闭
(3)①②④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1)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白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锥形瓶中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但是仍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结论正确的是②,导致另一种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
(2)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烧杯不密封,二氧化碳气体逸散进空气,烧杯中的质量变小,则天平指针向右偏转。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进空气,导致烧杯中质量变轻。若要得到正确结论,该实验应该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故填:①②④。
【分析】(1)根据白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分析;
(2)根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分析。
20.(2021九上·吉林期末)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药品如下图所示,现分别以A、B、C表示。
(1)(实验验证)A、B、C三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三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A实验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
(2)B实验反应后天平不平衡,指针向   (填“左”或“右”)偏转,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3)C实验反应前物质总质量   反应后物质总质量(填“>”、“<”或“=”)。
(4)(反思与评价)
上述实验A、B、C中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选填字母编号)。
(5)在探究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应采用   容器。
(6)(拓展应用)下列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选填字母编号)。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B.蜡烛燃烧变短
C.酒精久置变轻 D.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答案】(1)调节装置内压强,防止胶塞冲出
(2)右;生成物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使得左侧质量减小
(3)=
(4)A、C
(5)密闭
(6)B、D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实验验证】(1)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锥形瓶内空气膨胀,压强增大,胶塞易被顶出。为防止锥形瓶内压强增大,胶塞被顶出,A实验装置中放上小气球。
(2)B实验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到空气中使天平不再平衡,由于烧杯中逸出二氧化碳,所以指针向右偏。
(3)C实验中既没有气体参与反应,也没有气体生成,所以C实验反应前物质总质量=反应后物质总质量。
【反思与评价】(4)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反应前后天平平衡的实验。故填 :AC
(5)在探究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应采用密闭容器。
【拓展应用】质量守恒定律仅适用于化学变化。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变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酒精久置变轻,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填:BD
【分析】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