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习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习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16 14:53: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八上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配制培养基
B.配制好的培养基不进行高温灭菌就可以直接接种
C.琼脂是制作培养基的常用材料之一
D.接种后要将培养基放在恒温的培养箱中或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菌落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培养细菌或真菌的过程中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的目的是将培养基上原有的细菌或真菌及孢子杀灭,排除实验因素外的干扰。所以,不进行高温灭菌就直接接种的做法是错误的。
2.某生物社团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将下图中甲、乙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空气    B.微生物    C.玻璃管    D.温度
【答案】B
【解析】本题通过探究实验考查食品腐败的原因。甲瓶用的是直玻璃管,空气中的微生物能够进入肉汤;而乙瓶用的是玻璃弯管,空气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瓶内,所以此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
3.某小组的同学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时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存在吗
B.细菌和真菌在什么环境中多一些
C.什么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存在
D.为什么密封的食物中细菌和真菌繁殖很慢
【答案】D
【解析】提出问题要针对探究的内容,本题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重点在于“不同环境”,D选项探究的是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4.若将下列四支试管放置在28℃的恒温箱中一周,其内微生物繁殖最多的是(  )
【答案】C
【解析】微生物的繁殖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和丰富的营养物质,图C中未煮过的牛肉汁中含有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微生物会吸收牛肉汁中的营养物质大量繁殖。
5.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B.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C.酵母菌属于细菌,可以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
D.蘑菇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答案】B
【解析】A、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A错误。
B、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B正确。
C、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可以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C错误。
D、蘑菇属于真菌,真菌进行孢子生殖。不含叶绿体,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存。D错误。
6.霉菌最容易生长的环境是(  )
A.干燥的皮鞋 B.潮湿的沙地
C.潮湿的粮食堆 D.煮沸后密封的牛肉汁
【答案】C
【解析】A、干燥的皮鞋上缺乏水分,故霉菌不容易生长;
B、潮湿的沙地,缺少营养,故霉菌不容易生长;
C、潮湿的粮食堆上既有水分和空气又有营养物质,故霉菌最容易生长;
D、煮沸但密封的肉汤缺乏充足的空气,故霉菌不容易生长。
7.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的生殖方式相同
B.真菌和绝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
C.细菌和真菌都属于真核生物
D.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用肉眼无法区分
【答案】B
【解析】A、细菌进行分裂生殖,真菌孢子生殖,A错误。
B、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绝大多数细菌营养方式是异养(只有少数硫化菌以分解硫化物获得能量自养)。营养方式有:寄生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腐生细菌如乳酸菌和甲烷菌;自养细菌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共生细菌如根瘤菌等。B正确。
C、真菌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细胞核外有真正的核膜,属于真核生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因此用肉眼能看见的一大堆细菌或真菌就是菌落,D错误。
8.下列属于乳酸菌、酵母菌和青霉的共同特点是(  )
A.都是单细胞生物 B.都只利用孢子繁殖后代
C.都具有成形细胞核 D.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答案】D
【解析】A、乳酸菌、酵母菌都是单细胞生物,青霉是多细胞的生物,A错误;
B、细菌进行分裂生殖,真菌进行孢子生殖,B错误;
C、乳酸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C错误;
D、乳酸菌、酵母菌和青霉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存,D正确。
9.为研究饮水机中细菌的生存条件,有人将同一桶纯净水每隔3天,分别从冷水口和热水口接等量的饮用水,测定细菌数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测定时间 第1天 第4天 第7天 第10天
冷水口细菌数 34 560 935 1220
热水口细菌数 15 3 25 46
A.若用饮水机只喝冷水,应尽快将整桶水喝完
B.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C.本实验只能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
D.冷水口接的饮用水中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
【答案】C
【解析】A、从表格中看出,第4天冷水口细菌数大量增多,因此若用饮水机只喝冷水,应尽快将整桶水喝
完,正确;
B、从表格中看出,冷水口细菌数比热水口细菌数多,因此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正确;
C、本实验不仅能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还能探究温度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而不是只能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错误;
D、从表格中看出,冷水口接的饮用水中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正确。
10.如图表示两种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自养生物 B.都可用培养基培养
C.都是真核生物 D.都进行孢子生殖
【答案】B
【解析】A、细菌、真菌中没有叶绿体,都是异养生物,A错误。
B、细菌、真菌都可用培养基培养,B正确。
C、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
D、细菌进行分裂生殖,真菌属于孢子生殖,D错误。
二、实验探究题
11.在探究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中,陈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肉汤,高温煮沸后按如表进行处理:
甲瓶 乙瓶 丙瓶
瓶口 敞开 敞开 用消毒牙签塞住
温度 25℃ 5℃ 25℃
3天后观察 变质 不变质 不变质
(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肉汤高温煮沸,目的是 ______ 。
(2)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______
A。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
B。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C。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常常对人类有害,如造成食品腐败、引起疾病等,但也有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请列举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一个实例: ______ 。
【答案】(1)高温灭菌,杀灭锥形瓶和肉汤中的细菌等
(2)温度
(3)A
(4)酵母菌酿酒、制作馒头(或乳酸菌制作泡菜、酸奶等)
【解析】(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肉汤高温煮沸,目的是高温灭菌,杀灭锥形瓶和肉汤中的细菌等,以免锥形瓶和肉汤中原有细菌等对实验的影响。
(2)“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3) A、丙瓶用消毒牙签塞住瓶口3天后肉汤不变质,表明肉汤里不能自然就会形成细菌,错误;
B。甲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空气中的细菌能否进入肉汤,甲瓶敞开瓶口3,空气中的细菌能进入肉汤,3天后肉汤变质;丙瓶用消毒牙签塞住瓶口空气中的细菌不能进入肉汤,3天后肉汤不变质,因此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正确;
C、甲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甲瓶25℃3天后肉汤变质;乙瓶5℃3天后肉汤不变质,因此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正确。
所以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推测不合理的是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故选A。
(4)“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常常对人类有害,如造成食品腐败、引起疾病等,但也有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一个实例:酵母菌酿酒、制作馒头(或乳酸菌制作泡菜、酸奶等)。
三、综合题
12.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甲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乙组同学的实验过程缺少B过程。
(1)B过程叫_____ 。在对照实验中,甲组是_____组。
(2)完成步骤C需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_____。
A.0℃ B.30℃ C.80℃ D.200℃ E.无光
(3)在观察现象时,发现甲组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环粘稠,这说明_____ 。
(4)实验完成后,发现乙组的培养基中也有菌落形成,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
【答案】(1)接种;实验 (2)B (3)池水中含有细菌 (4)对培养基的灭菌不彻底
【解析】1.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B蘸取池水涂抹是接种 。甲组有B过程,此组内有细菌,乙组同学的实验过程缺少B过程,无细菌,因此甲组是实验组,乙组是对照组 。2.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如30℃左右,0℃太低,抑制细菌的生活,80℃、100℃太高,能杀死细菌,光不是细菌生活必须的条件 。故选B 。3.细菌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呈白色 。真菌的菌落一般比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呈现红、褐、绿、黑、褐、黄等颜色 。在观察现象时,发现甲组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环粘稠,说明是细菌的菌落,这说明池水中有细菌 。4.乙组没有接种这一步,不会通过这步有细菌,因此实验完成后,发现乙组的培养基中也有菌落形成,则最可能的原因是对培养基的灭菌不彻底,有细菌残留 。
13.哪种牌子的抗菌皂抗菌效果好?对此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超市买来三种牌子的抗菌皂,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将含有杀菌物质的圆纸片放到滴有细菌培养液的固体培养基上,经过培养,会发现小圆纸片的周围出现一个透明圈,这是杀菌物质杀死细菌后形成的抑菌区。
材料用具:细菌培养液、灭菌的装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灭菌的装有圆滤纸片的培养皿、灭菌的盛有三种不同抗菌皂肥皂液或蒸馏水的培养皿、灭菌的镊子和胶头滴管、放大镜、记号笔、透明胶带等。
实验步骤:①在灭菌的装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底部(不打开培养皿盖)用记号笔画上如上图所示的线段,并在划分的大小一致的四个区域用记号笔分别标记上l、2、3、4。
②一个同学打开培养皿盖,用胶头滴管将几滴细菌培养液均匀滴在固体培养基上后,其他同学迅速用镊子把分别浸有蒸馏水、三种抗菌皂肥皂液的圆滤纸片均匀放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如上图所示),迅速盖上盖,记好四个区域所用的圆滤纸片,用透明胶带将培养皿封住。③将培养皿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两天。④取出培养皿,不打开培养皿的盖子,用放大镜观察四个圆滤纸片周围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请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回答:
(1)实验时用灭菌的圆滤纸片、镊子、胶头滴管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细菌的固体培养基为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的适宜条件有______、______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用胶头滴管将几滴细菌培养液均匀滴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过程叫做______。
(4)实验中为什么要放一个浸有蒸馏水的圆滤纸片?答:__________________。
(5)在本实验中,判断三种牌子抗菌皂抗菌效果大小的依据是____________。用放大镜观察时,会看到固体培养基的某些区域有许多肉眼可见的______,其中的每一个都是由一个细菌经过繁殖形成的。
【答案】(1)防止这些用品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有机物 水(3)接种 (4)进行对照 (5)浸有肥皂液的圆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越大,抗菌效果越好(意思对即可) 菌落
【解析】因为是要探究哪种牌子的抗菌皂抗菌效果好?所以实验时用灭菌的圆滤纸片、镊子、胶头滴管等,是为了防止这些用品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细菌的生存条件是有机物、水和适宜的温度,所以培养细菌的培养基要满足细菌生长的条件,将少量的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这就是接种,实验中放一个浸有蒸馏水的圆滤纸片,是为了设置对照组进行对照,根据浸有肥皂液的圆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越大,抗菌效果越好,来判断三种牌子抗菌皂抗菌效果大小。
14.短稳杆菌悬浮剂是我国自主创制的新型微生物杀虫剂,对人、畜、禽等生物较安全。为了验证短稳杆菌悬浮剂对茶尺蠖(茶园主要害虫之一)的防控效果,确定最佳用药量,以氯氰菊酯(农业杀虫剂)为对照,对福建某地茶园的茶尺蠖进行了药效试验。下表是短稳杆菌悬浮剂和氯氰菊酯使用的不同天数对茶尺蠖致死率(%)的效果对比:
用药量
时间 短稳杆菌悬浮剂 氯氰菊酯
833.3毫升/公顷 1071.4毫升/公顷 1500毫升/公顷 900毫升/公顷
3天 87.65% 100% 100% 49.37%
7天 93.93% 100% 100% 60.21%
21天 100% 100% 100% 73.39%
(1)茶尺蠖的天敌有蜘蛛和食虫鸟等,请写出一条有关茶尺蠖的食物链______。
(2)短稳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______。
(3)由上表实验数据可知,短稳杆菌悬浮剂与氯氰菊酯相比较,______的防治效果更好。
(4)不同用药量的短稳杆菌悬浮剂都要在茶尺蠖幼虫孵化的相同时期用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该实验变量是______。
(5)通过对三种不同用药量的短稳杆菌悬浮剂使用不同天数的药效分析,选用用药量为______的短稳杆菌悬浮剂,用药量最佳。
【答案】茶树→茶尺蠖→食虫鸟(或茶树→茶尺蠖→蜘蛛→食虫鸟);成形的细胞核;短稳杆菌悬浮剂;控制单一变量;短稳杆菌悬浮剂的用药量;833.3毫升/公顷-1071.4毫升/公顷
【解析】(1)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所以有关茶尺蠖的食物链是:茶树→茶尺蠖→食虫鸟(或茶树→茶尺蠖→蜘蛛→食虫鸟)。
(2)短稳杆菌是一种细菌,短稳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由上表实验数据可知,短稳杆菌悬浮剂与氯氰菊酯相比较,短稳杆菌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更好。
(4)对照试验要求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所以,不同用药量的短稳杆菌悬浮剂都要在茶尺蠖幼虫孵化的相同时期用药,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该实验变量是短稳杆菌悬浮剂的用药量。
(5)由表格数据可知:在短稳杆菌悬浮剂为833.3毫升/公顷用药量的基础上,杀虫效果逐渐增加;在1071.4毫升/公顷用药量后再增加悬浮剂用药量,杀虫效果不增加。所以,选用用药量为833.3毫升/公顷-1071.4毫升/公顷的短稳杆菌悬浮剂,用药量最佳。
1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的探究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1)两位同学作出的假设为 ______ .
(2)你认为 ______ 同学设计合理,理由是 ______ .
(3)该实验中,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 ______ .
(4)将培养装置放在28℃环境中,其原因是 ______ .
(5)当实验培养48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答案】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乙;设置了对照实验,而且实验变量惟一;无菌培养基中的有机物;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
【解析】(1)假设是对提出问题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假设: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
(2)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上述实验中,甲同学没有设计对照实验,而乙同学设计了对照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提出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提出问题: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
(3)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和充足的营养物质,由于细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无菌培养基中的有机物(或培养基,或有机物)
(4)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因此实验中应该给细菌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5)培养48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得出的结论是为什么要将培养装置放在28℃环境中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八上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配制培养基
B.配制好的培养基不进行高温灭菌就可以直接接种
C.琼脂是制作培养基的常用材料之一
D.接种后要将培养基放在恒温的培养箱中或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2.某生物社团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将下图中甲、乙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空气    B.微生物    C.玻璃管    D.温度
3.某小组的同学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时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存在吗
B.细菌和真菌在什么环境中多一些
C.什么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存在
D.为什么密封的食物中细菌和真菌繁殖很慢
4.若将下列四支试管放置在28℃的恒温箱中一周,其内微生物繁殖最多的是(  )
5.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B.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C.酵母菌属于细菌,可以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
D.蘑菇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6.霉菌最容易生长的环境是(  )
A.干燥的皮鞋 B.潮湿的沙地
C.潮湿的粮食堆 D.煮沸后密封的牛肉汁
7.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的生殖方式相同
B.真菌和绝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
C.细菌和真菌都属于真核生物
D.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用肉眼无法区分
8.下列属于乳酸菌、酵母菌和青霉的共同特点是(  )
A.都是单细胞生物 B.都只利用孢子繁殖后代
C.都具有成形细胞核 D.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9.为研究饮水机中细菌的生存条件,有人将同一桶纯净水每隔3天,分别从冷水口和热水口接等量的饮用水,测定细菌数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测定时间 第1天 第4天 第7天 第10天
冷水口细菌数 34 560 935 1220
热水口细菌数 15 3 25 46
A.若用饮水机只喝冷水,应尽快将整桶水喝完
B.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C.本实验只能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
D.冷水口接的饮用水中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
10.如图表示两种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自养生物 B.都可用培养基培养
C.都是真核生物 D.都进行孢子生殖
二、实验探究题
11.在探究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中,陈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肉汤,高温煮沸后按如表进行处理:
甲瓶 乙瓶 丙瓶
瓶口 敞开 敞开 用消毒牙签塞住
温度 25℃ 5℃ 25℃
3天后观察 变质 不变质 不变质
(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肉汤高温煮沸,目的是 ______ 。
(2)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______
A。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
B。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C。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常常对人类有害,如造成食品腐败、引起疾病等,但也有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请列举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一个实例: ______ 。
三、综合题
12.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甲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乙组同学的实验过程缺少B过程。
(1)B过程叫_____ 。在对照实验中,甲组是_____组。
(2)完成步骤C需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_____。
A.0℃ B.30℃ C.80℃ D.200℃ E.无光
(3)在观察现象时,发现甲组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环粘稠,这说明_____ 。
(4)实验完成后,发现乙组的培养基中也有菌落形成,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
13.哪种牌子的抗菌皂抗菌效果好?对此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超市买来三种牌子的抗菌皂,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将含有杀菌物质的圆纸片放到滴有细菌培养液的固体培养基上,经过培养,会发现小圆纸片的周围出现一个透明圈,这是杀菌物质杀死细菌后形成的抑菌区。
材料用具:细菌培养液、灭菌的装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灭菌的装有圆滤纸片的培养皿、灭菌的盛有三种不同抗菌皂肥皂液或蒸馏水的培养皿、灭菌的镊子和胶头滴管、放大镜、记号笔、透明胶带等。
实验步骤:①在灭菌的装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底部(不打开培养皿盖)用记号笔画上如上图所示的线段,并在划分的大小一致的四个区域用记号笔分别标记上l、2、3、4。
②一个同学打开培养皿盖,用胶头滴管将几滴细菌培养液均匀滴在固体培养基上后,其他同学迅速用镊子把分别浸有蒸馏水、三种抗菌皂肥皂液的圆滤纸片均匀放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如上图所示),迅速盖上盖,记好四个区域所用的圆滤纸片,用透明胶带将培养皿封住。③将培养皿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两天。④取出培养皿,不打开培养皿的盖子,用放大镜观察四个圆滤纸片周围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请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回答:
(1)实验时用灭菌的圆滤纸片、镊子、胶头滴管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细菌的固体培养基为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的适宜条件有______、______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用胶头滴管将几滴细菌培养液均匀滴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过程叫做______。
(4)实验中为什么要放一个浸有蒸馏水的圆滤纸片?答:__________________。
(5)在本实验中,判断三种牌子抗菌皂抗菌效果大小的依据是____________。用放大镜观察时,会看到固体培养基的某些区域有许多肉眼可见的______,其中的每一个都是由一个细菌经过繁殖形成的。
14.短稳杆菌悬浮剂是我国自主创制的新型微生物杀虫剂,对人、畜、禽等生物较安全。为了验证短稳杆菌悬浮剂对茶尺蠖(茶园主要害虫之一)的防控效果,确定最佳用药量,以氯氰菊酯(农业杀虫剂)为对照,对福建某地茶园的茶尺蠖进行了药效试验。下表是短稳杆菌悬浮剂和氯氰菊酯使用的不同天数对茶尺蠖致死率(%)的效果对比:
用药量
时间 短稳杆菌悬浮剂 氯氰菊酯
833.3毫升/公顷 1071.4毫升/公顷 1500毫升/公顷 900毫升/公顷
3天 87.65% 100% 100% 49.37%
7天 93.93% 100% 100% 60.21%
21天 100% 100% 100% 73.39%
(1)茶尺蠖的天敌有蜘蛛和食虫鸟等,请写出一条有关茶尺蠖的食物链______。
(2)短稳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______。
(3)由上表实验数据可知,短稳杆菌悬浮剂与氯氰菊酯相比较,______的防治效果更好。
(4)不同用药量的短稳杆菌悬浮剂都要在茶尺蠖幼虫孵化的相同时期用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该实验变量是______。
(5)通过对三种不同用药量的短稳杆菌悬浮剂使用不同天数的药效分析,选用用药量为______的短稳杆菌悬浮剂,用药量最佳。
1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的探究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1)两位同学作出的假设为 ______ .
(2)你认为 ______ 同学设计合理,理由是 ______ .
(3)该实验中,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 ______ .
(4)将培养装置放在28℃环境中,其原因是 ______ .
(5)当实验培养48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