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5.17.1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习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5.17.1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习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13 22:50: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5.17.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渡渡鸟灭绝后,与渡渡鸟一样是毛里求斯特产的珍贵树木——大颅榄树再也没有种子发过新芽。渡渡鸟对大颅榄树最重要的作用是 (  )
A.取食其种子,减少其产量 B.产生粪便供树生长
C.为其种子催生,有利于萌发 D.保护不被其他动物伤害
【答案】C
【解析】渡渡鸟吃下大颅榄树的果实,种子被排出体外,种子外边的硬壳也被消化了一层,这样种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便可发芽。由此可见,渡渡鸟对大颅榄树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其种子催生,有利于萌发。
2.2021年在广东深圳海湾发现了白海豚,在始兴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中华鬣羚。下列对白海豚和中华鬣羚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白海豚和中华鬣羚的运动方式不同,但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B.白海豚和中华鬣羚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白海豚和中华鬣羚都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白海豚和中华鬣羚都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答案】D
【解析】A、白海豚和中华鬣羚属于哺乳动物,但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生活方式不同,A说
法正确。
B、白海豚和中华鬣羚都是哺乳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B说法正确。
C、白海豚和中华鬣羚属于动物,作为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说法正确。
D、白海豚和中华鬣羚生活在水中,并不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说法错误。
3.老鼠不仅咬坏庄稼,而且传播疾病,人类对它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A.将它们全部杀灭 B.顺其自然,不要干预
C.采取各种措施大力保护 D.控制数量,减少危害
【答案】D
【解析】老鼠、苍蝇、蚊子和蟑螂称为“四害”,我们设法控制其数量,减少危害。因为鼠,蚊,蝇虽然是有害动物,但我们不能使之灭绝,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它本身就是一个基因库,老鼠一旦灭绝,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永远消失,当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或减少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次动物作为消费者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又是有害动物,也不能使之数量过多,我们应该设法控制其数量,尽量减少其危害,如采用引进天敌灭鼠等生物防治的办法。
4.个别商贩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以牟取高额的利润。这种做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破坏野生动物的繁殖
B.让人们获得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C.丰富人类的饮食文化
D.破坏食物链,进而破坏生态平衡
【答案】D
【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作为消费者构成食物链,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就会破坏食物链,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如食物链草→鼠→蛇→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大量杀鼠后会使蛇缺少食物而饿死,引起鹰的数量发生巨大变化。当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稳定性,使生态系统崩溃。所以,个别商贩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以牟取高额的利润。这种做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破坏食物链,进而破坏生态平衡。
5.麻雀因啄食农作物曾被列为害鸟,我国开展过“剿灭麻雀”运动。这种做法最主要的危害(  )
A.破坏生态平衡 B.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
C.影响农作物的传粉 D.影响农作物种子的传播
【答案】A
【解析】麻雀在啄食农作物的同时,也会吃掉大量的农业害虫,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着农作物的生长。若将其剿灭,会造成农业害虫成灾,农作物减产,进而破坏农田生态平衡。
6.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  )
①作为食物
②调节气候
③人药
④供人观赏
⑤防止环境污染
⑥生产某些人类所需的物质
⑦取代机器提高产量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⑦ D.①③④⑥
【答案】D
【解析】①动物可供人类食用,比如猪、牛、羊、鸡等;
③有些可以入药,如乌鸡、蝎子、蜈蚣,
④有些可以共人观赏用,如金鱼,
⑥生产某些人类所需物质如牛奶、羊绒,这些都体现了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生物圈中的植物可以进行蒸腾作用②调节气候,增加大气湿度;⑤防止环境污染;⑦取代机器提高产量,与动物无关,所以,D符合题意。
7.鬼针草的果实表面有刺毛,可以附着在动物的体表传播;枸杞的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能诱使动物来吃,动物吃下果实后,不少种子随着粪便排出而分散传播。这些事实表明(  )
①动物和植物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②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果实
③所有植物都靠动物传播种子
④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鬼针草的果实表面有刺毛,可以附着在动物的体表传播;枸杞的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能诱使动物来吃,动物吃下果实后,不少种子随着动物粪便的排出而分散传播。这些事实表明:动物和植物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果实。
8.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动物,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关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扇贝、牡蛎等软体动物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B.珊瑚虫的分泌物构成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
C.毒蛇能伤人,但蛇毒也能治病
D.狼群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发展构成威胁,应大量捕杀
【答案】D
【解析】A.扇贝、牡蛎等软体动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A不符合题意
B.珊瑚虫的分泌物构成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B不符合题意。
C.蛇属于爬行动物,蛇毒能治病,但毒蛇能咬伤人,C不符合题意。
D.狼群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发展构成威胁,但它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如果彻底消灭它们破坏了动物的多样性,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D符合题意。
9.下列哪项不是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
A.维持生态平衡 B.动物和植物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促进生物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B
【解析】A、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B、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环境组成的一个统一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 (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判断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关键是看是否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 分,缺一不可.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若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缺少非生物部分,因此动物和植物不能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C 、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
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项的、逐渐递减,并且是不可循环的.
10.枸杞的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能吸引动物前来取食,动物吃下果实后,种子随着粪便排出而传播;蜜蜂采蜜的同时,身上能够粘上花粉,这些事实说明(  )
①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②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
③所有植物都靠动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④动物和植物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枸杞的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能诱使动物来吃,动物吃下果实后,不少种子随着粪便排出而分散,这些事实表明:①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④动物和植物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故①④正确;蜜蜂采蜜的同时,身上能够粘上花粉,表明:②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故②正确;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果实;不是所有植物都靠动物传播种子;故③错误。
二、实验探究题
11.蚯蚓为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喜温,喜透气,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蚯蚓是否喜湿润的土壤呢?李凡同学就这个问题设计一组对照实验进行探究,他将20条蚯蚓放在干土与湿润土之间,每隔2分钟记录干土和湿润土中蚯蚓数量,其统计结果如下表.
统计次数 湿润土中蚯蚓数量(条) 干土中蚯蚓数量(条)
1 4 4
2 5 4
3 7 3
4 9 3
5 10 2
6 12 2
7 16 1
8 18 1
9 19 0
10 20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以证明蚯蚓适宜生活在________土壤环境中.
(2)该对照实验设置的变量因素是________ .
(3)除了土壤湿度影响蚯蚓外,还有许多其他非生物因素影响蚯蚓生活,请你说出其中二个:________ .
(4)蚯蚓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者,它能把有机废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答案】(1)湿润的(2)土壤湿度(3)光、空气、温度等(任答二个即可,或答其他二个合理答案亦可.)(4)分解
【解析】(1)、分析表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蚯蚓适宜生活在湿润的土壤环境中.因为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2)、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蚯蚓是否喜湿润的土壤呢?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土壤湿度.(3)、通过我们学过的内容可知,除了土壤湿度影响蚯蚓外,还有许多其他非生物因素影响蚯蚓生活,如光、空气、温度等.(4)、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昼伏夜出,考分解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来生活,把有机废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自然环境中,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三、综合题
12.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破坏了草原的生态平衡。
(1)通过以上资料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________。
(2)当狼被猎杀,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被切断,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因此,动物在维持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
(3)牛、羊、兔、狼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具有促进________的作用。
(4)自然界中的动物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________。
【答案】(1)不能(2)生态平衡(3)物质循环(4)传播种子
【解析】(1)(2)通上以上资料的分析可知,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动物灭绝后,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切断,或该动物原来所控制的某种生物大量繁殖而失去生态平衡。
(3)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4)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3.蜜蜂的足上有适于采集花粉的花粉筐,并以花粉酿蜜作为食物,有的植物的花能产生大量的花粉,并借助一定的形态结构吸引蜜蜂为传粉.这些事实说明:
(1)蜜蜂能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________
(2)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________者,蜜蜂是________者.
(4)室温中的桃花,如果没有传粉昆虫,也不进行人工授粉,结果是________.
【答案】(1)繁殖后代(2)相互适应;相互依存(3)生产;消费(4)花会枯萎,凋谢
【解析】(1)蜜蜂能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2)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4)桃花完成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如果没有传粉昆虫,也不进行人工授粉,结果是花会枯萎,凋谢.
14.如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构成图一中各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添加________。图一中己和丙的关系是________。图一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图二中的4对应图一的生物是________。写出图二中的食物链________。
(3)图三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代表推动碳循环的生理过程,则E代表________,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中________(填数字)过程开始的。
【答案】(1)生物圈;细胞;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捕食;8(2)甲;4→2→1→3(3)二氧化碳;②
【解析】(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构成图一中各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但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分析可知甲是生产者,乙、丙等其它生物是消费者,所以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添加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图一中己和丙的关系是捕食,因为己捕食丙获取营养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该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分别是:甲→乙→戊;甲→乙→丙→戊;甲→丙→戊;甲→丙→己→戊;甲→丁→丙→戊;甲→丁→丙→己→戊;甲→乙→丙→己→戊;甲→丁→戊。(2)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图二中的4体内蓄毒最少,营养级最低,对应图一中的是甲。根据生物的富集现象分析图二可知,4体内蓄毒最少,营养级最低,是生产者,而3体内的蓄毒最多,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最高,所以形成的食物链是4→2→1→3。(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又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E是二氧化碳;过程②吸收二氧化碳表示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中②光合作用过程开始的。
15.分析下面所示概念模型,回答问题。
(1)A表示植物   作用的生理过程。
(2)C和D表示动物   作用的生理过程。
(3)E和F表示生物之间的   关系。
(4)通过这个概念模型我们能得出动物在生物圈中具有促进   的作用。
【答案】(1)光合
(2)呼吸
(3)吃与被吃(捕食)
(4)物质循环
【解析】(1)观图,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可知,图中植物即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又能将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到大气中,即植物即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生理过程A是光合作用,B是呼吸作用。(2)观图,根据呼吸作用的概念可知,图中C和D表示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到大气中。(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图中的食物链是:植物→动物①→动物②。因此E和F表示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捕食)关系。(4)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在生物圈中具有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上5.17.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渡渡鸟灭绝后,与渡渡鸟一样是毛里求斯特产的珍贵树木——大颅榄树再也没有种子发过新芽。渡渡鸟对大颅榄树最重要的作用是 (  )
A.取食其种子,减少其产量 B.产生粪便供树生长
C.为其种子催生,有利于萌发 D.保护不被其他动物伤害
2.2021年在广东深圳海湾发现了白海豚,在始兴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中华鬣羚。下列对白海豚和中华鬣羚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白海豚和中华鬣羚的运动方式不同,但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B.白海豚和中华鬣羚都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白海豚和中华鬣羚都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白海豚和中华鬣羚都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3.老鼠不仅咬坏庄稼,而且传播疾病,人类对它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A.将它们全部杀灭 B.顺其自然,不要干预
C.采取各种措施大力保护 D.控制数量,减少危害
4.个别商贩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以牟取高额的利润。这种做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破坏野生动物的繁殖
B.让人们获得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C.丰富人类的饮食文化
D.破坏食物链,进而破坏生态平衡
5.麻雀因啄食农作物曾被列为害鸟,我国开展过“剿灭麻雀”运动。这种做法最主要的危害(  )
A.破坏生态平衡 B.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
C.影响农作物的传粉 D.影响农作物种子的传播
6.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  )
①作为食物
②调节气候
③人药
④供人观赏
⑤防止环境污染
⑥生产某些人类所需的物质
⑦取代机器提高产量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⑦ D.①③④⑥
7.鬼针草的果实表面有刺毛,可以附着在动物的体表传播;枸杞的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能诱使动物来吃,动物吃下果实后,不少种子随着粪便排出而分散传播。这些事实表明(  )
①动物和植物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②动物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果实
③所有植物都靠动物传播种子
④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8.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动物,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关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扇贝、牡蛎等软体动物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B.珊瑚虫的分泌物构成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
C.毒蛇能伤人,但蛇毒也能治病
D.狼群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发展构成威胁,应大量捕杀
9.下列哪项不是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
A.维持生态平衡 B.动物和植物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促进生物系统的物质循环
10.枸杞的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能吸引动物前来取食,动物吃下果实后,种子随着粪便排出而传播;蜜蜂采蜜的同时,身上能够粘上花粉,这些事实说明(  )
①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②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
③所有植物都靠动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④动物和植物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实验探究题
11.蚯蚓为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喜温,喜透气,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蚯蚓是否喜湿润的土壤呢?李凡同学就这个问题设计一组对照实验进行探究,他将20条蚯蚓放在干土与湿润土之间,每隔2分钟记录干土和湿润土中蚯蚓数量,其统计结果如下表.
统计次数 湿润土中蚯蚓数量(条) 干土中蚯蚓数量(条)
1 4 4
2 5 4
3 7 3
4 9 3
5 10 2
6 12 2
7 16 1
8 18 1
9 19 0
10 20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以证明蚯蚓适宜生活在________土壤环境中.
(2)该对照实验设置的变量因素是________ .
(3)除了土壤湿度影响蚯蚓外,还有许多其他非生物因素影响蚯蚓生活,请你说出其中二个:________ .
(4)蚯蚓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者,它能把有机废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三、综合题
12.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破坏了草原的生态平衡。
(1)通过以上资料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________。
(2)当狼被猎杀,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被切断,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因此,动物在维持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
(3)牛、羊、兔、狼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具有促进________的作用。
(4)自然界中的动物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________。
13.蜜蜂的足上有适于采集花粉的花粉筐,并以花粉酿蜜作为食物,有的植物的花能产生大量的花粉,并借助一定的形态结构吸引蜜蜂为传粉.这些事实说明:
(1)蜜蜂能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________
(2)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________者,蜜蜂是________者.
(4)室温中的桃花,如果没有传粉昆虫,也不进行人工授粉,结果是________.
14.如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构成图一中各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添加________。图一中己和丙的关系是________。图一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图二中的4对应图一的生物是________。写出图二中的食物链________。
(3)图三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代表推动碳循环的生理过程,则E代表________,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中________(填数字)过程开始的。
15.分析下面所示概念模型,回答问题。
(1)A表示植物   作用的生理过程。
(2)C和D表示动物   作用的生理过程。
(3)E和F表示生物之间的   关系。
(4)通过这个概念模型我们能得出动物在生物圈中具有促进   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