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2021-09-02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会判断常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观察下列实验中的物质在变化时,他们出现的现象,并完成课本P7的表格。
课本P6--7 实验1-1
水的沸腾
课本P6--7 实验1-2
观察下列实验中的物质在变化时,他们出现的现象,并完成课本P7的表格。
课本P6--7 实验1-3
课本P6--7 实验1-4
实验序号
变化前
的物质
变化时发
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
(2)
(3)
(4)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水由液态变气态再变为液态
无新物质生成
蓝色块状的胆矾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胆矾由块状变为粉末状
无新物质生成
蓝色的胆矾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蓝色沉淀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体等
产生大量气泡,石灰石逐渐减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
1、实验(1)、(2)中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我们称之为 变化。
2、实验(3)、(4)中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我们称之为 变化。
没有
物理
有
化学
(又叫化学反应)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有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记笔记!!!
常见的化学变化:物质燃烧、金属的锈蚀、食物腐烂(变质)、石灰水变浑浊、植物的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
(写课P8上)
植物的光合作用:
吸入二氧化碳(CO2)→ 呼出氧气(O2)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吸入氧气(O2)→ 呼出二氧化碳(CO2)+水(H2O)
小试牛刀:
1、下列的变化属物理变化的是 ,
属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柴燃烧 B 直铁丝变弯
C 木材制造家具 D动植物的呼吸
E 打碎玻璃 F 铁生锈
G 食物腐烂 H 汽油挥发
I 蜡烛燃烧 J 金属锈蚀
K物质的燃烧 L 蜡烛受热熔化
M 铁水铸成锅 N植物的光合作用
B
A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物理变化:
铁铸成锅、打碎玻璃、木材制造家具等
水的蒸发、水的凝固、酒精挥发等
——外形
——状态
化学变化:
食物腐烂(变质)、石蜡燃烧(生成气体)
大理石 + 盐酸 → 二氧化碳
物理变化只有物质的外形或状态发生变化。
——外形
——状态
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外形或状态也发生变化,一定生成新物质。
(是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
分析: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 发生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发生物理变化。
一定不
一定有
※ 在化学变化时常伴随一些现象: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气泡)、生成沉淀(变浑浊)吸热、放热、发光等。
上述这些现象可以帮助判断化学变化的发生,但不是判断的依据。
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 。
有其他物质生成
练习:
1、下列的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榨果汁 2)水结冰 3)消化食物
4)剩饭变馊 5)美酒开,满屋飘香
6)水蒸发 7)打破碗 8)电灯通电
9) 车胎爆炸(气压过大) 10)液化气瓶燃烧爆炸
物理变化的是 ;
化学变化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⑵、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百炼成钢 D.大浪淘沙
⑶、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能说明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 )
A.耀眼的白光 B.放出热量
C.有白色固体生成 D.镁条变短
C
C
⑷、①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燃烧木炭来取暖;②将木炭压碎,变成粉末;③把木炭粉与硝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黑火药;④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 ,化学变化的是 ,用途的是 。
②
④
① ③
[自主检测]
1.我们的世界缤纷多彩、变幻无穷。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月圆月缺
C.钢铁生锈 D.烟消云散
2.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红纸剪成窗花 B.泥土烧成瓷器
C.冰块制成冰雕 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
C
B
3.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醋酸、汽油等物质挥发出气体分子 B.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变成氧气
C.从液态空气分离出氧气
D.绿色植物叶片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微粒
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电路保险丝熔断属于化学变化
B.木炭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C.酒精的挥发属于物理变化
D.灯丝发光属于化学变化
B
C
5.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引入:1)描述蜡烛(石蜡)
色、 体、 溶于水、
密度比水 、受热 、 燃烧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白
固
难
小
熔化
能
2)石蜡上述的性质中,哪些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知道?哪些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知道(即不需要生成新物质就知道)?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这些性质 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性质
如:汽油能燃烧(燃烧是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生锈是化学变化)
——这些性质 发生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
—— 性质
不需要
物理
需要
化学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水溶性、挥发性、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毒性、可燃性(能燃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 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方法:看在显示这个性质时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其次要记住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常见的化学性质。
练习:1、下列是酒精的一些性质。
酒精是无色、液体、能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能燃烧。
属物理性质是 ;属化学性质是 。
无色、液体、能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能燃烧
2、下列的性质属物理性质的是 ,
属化学性质的是 。
A 酒精能挥发 B 水能变成水蒸气
C 石蜡能燃烧
D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E 铜的熔点是1083℃
A
B
C
D
E
问题: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会随着发生变化吗?
如:冰 水 水蒸气
加热
加热或沸腾
0℃
冷却
※ 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因此,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要注明条件。
在平原上水到100摄氏度就开始沸腾了,而在高原上水到91摄氏度就开始沸腾,所以我们发现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发生改变。
课本P9 实验1—2
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
实验内容(或实验操作)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1)仔细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注意正确的操作)
氧气和二氧化碳
都是 色、
味 体。
2)取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分别慢慢地放入氧气和二氧化碳中,观察木条燃烧的情况的变化
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能
,二氧化碳不
能 也不能 。
3)分别向氧气和二氧化碳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动
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无
无
气
火焰更旺盛
火焰熄灭
支持燃烧
燃烧
支持燃烧
不能
能
没有明显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面的结论,描述氧气(O2)和二氧化碳( CO2)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氧气
(O2)
二氧
化碳( CO2)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能供给呼吸、能支持燃烧(助燃)
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组讨论: 怎样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1:——利用能否支持燃烧。
用带火星(火焰)的木条分别伸入这两瓶气体中,若木条复燃(燃烧得更旺)的则是氧气,若木条熄灭的则是二氧化碳。
方法2:——利用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别向这两瓶气体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如果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如果没变化的是氧气。
性质 用途
问题:下列物质有这些用途与哪些性质有关?
氢气充氢气球(氢气的用途)
酒精可作燃料(酒精的用途)
可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决定
反映
氢气密度小——是最轻的气体
( 性质)
物理
酒精能燃烧——可燃性
( 性质)
化学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 性质)
( 性质)
化学
物理
物质的“两个变化”和“两个性质”的区别:
小结:
1、通过下列的例子得出:“变化”与“性质”在叙述上的不同
1)酒精燃烧——
酒精能燃烧——
2)酒精挥发——
酒精易挥发——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变化
(酒精已变成新物质)
化学性质(可燃性)
物理变化
(酒精的状态变了)
物理性质(挥发性)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发现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是、 能、易、难、会、可以、具有等。
1、判断下列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
1) 火山爆发 2)钢铁生锈
3) 镁带能燃烧 4)煤气有毒
5)铜绿受热易分解生成新物质
1) 2)
3) 4) 5)
2、判断下列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
1) 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
2)石蜡熔化 3)冰化成水 4)汽油易挥发
2) 3)
1) 4)
3、填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四个概念填空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属于 ),
把块状的硫块研碎(属于 ),
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内,加热,
硫熔化成淡黄色的液体(属于 ),
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属于 ),说明硫具有可燃性(属于 )。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巩固练习
判断下列变化或性质:
1、 火山爆发
2、 钢铁生锈
3、 镁带能燃烧
4、 铜绿受热易分解生成新物质
5、 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
6、 煤气有毒
7、 冰化成水
8、 汽油易挥发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电路保险丝熔断属于化学变化
B.木炭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C.水银的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
D.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化学性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
B.物理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D.化学变化一定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的现象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