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香港,璀璨的明珠香港,璀璨的明珠满洲里市二道街小学 白晶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资料作业学习生字介绍结束要求欣赏地图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回归祖国区花董建华雕塑请听我介绍香港鸦片战争-----海战签定条约的场面
1942年《南京条约》 永久割让香港给英国行政长官: 董建华紫荆花雕塑香港 璀璨 贸易 粤菜
佳肴 海豚 清澈 闪耀
霓虹灯 琳琅满目 南海之滨
物美价廉 一应俱全gǎngcuǐcànmàoyuèyáotúnchèyàonílángjùliánbīnyìng仔细读{应应有尽有一应俱全yīngyìng读准音香港 璀璨 贸易 粤菜
佳肴 海豚 清澈 闪耀
霓虹灯 琳琅满目
南海之滨 物美价廉
一应俱全 应有尽有我会认 港 璀 璨 贸
粤 肴 豚 澈
耀 霓 琅 滨
廉 俱我会认阅读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默读、同桌互读、小组内读等,同时画出自然段。
注意:动笔读书,在不理解、读不懂的地方做“?”标记。阅读要求: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同时把你的收获(可以是你对词句的理解、对内容的理解,更可以是你的感受、想法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标记。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洒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音乐无音乐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洒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音乐无音乐商品食品旅游夜晚 趣味作业:
为了更好地把香港这颗明珠介绍给身边的朋友,请: 1、爱读书的你,读读介绍香港的书。 2、爱写作的你,写写你“游”香港的感受。
3、爱画画的你,画画香港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4、爱朗诵的你,有感情的读出香港各旅游地景色的特点。
5、爱文学的你,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再见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与繁华。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从地理位置、贸易。金融、商业、服务等方面简要介绍香港,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分别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具体介绍香港的繁华和美丽,第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题,赞颂了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教学目的:
1、体会课文优美的语句,感受香港景色特点。
2、选择学习,深入理解,感情朗读。
3、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璀璨的明珠”的原因。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层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中国? 1997年7月1日?? 回归? 地名
以联想题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相机板书课题。
2、揭题,理解“璀璨”、“明珠”意思。
3、过渡语:为什么说香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呢?
?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布置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课中交流对香港了解的知识,让学生对香港有感性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和2-5自然段的中心词,整体感知课文。(设计意图:通过找中心句和中心词,让学生能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
相机板书: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旅游胜地? 灯的海洋
三、 合作探究, 精读感悟?
(一)引导学生小组内自主学习喜欢的部分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2--5自然段中的其中一个自然段,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做上喜欢的记号,小组内交流感受。
通过知识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布置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课中交流对香港了解的知识,让学生对香港有感性认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香港的美丽与繁华。小组内喜欢哪个自然段就学习哪个自然段,给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二)小组汇报,指导朗读:(可不按课文顺序)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借助课件中的有关图片让学生理解“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进而理解香港是“万国市场”。
(1)香港的面积并大,为什么说她是“万国市场”?
(2)“万国市场”是什么样子的,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她的特点?
(3)“万国市场”里的商品这么齐全,你能通过读来展现吗?(抓住“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 物美价廉”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结合课件中有关美食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一应俱全”,感受“美食天堂”,并指导朗读。
(1)你认为哪个词语最能体现香港的美食特点?(一应俱全)
结合句子理解:一应俱全
(2)到底有哪些美食可以让人们尽情享用呢?请你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课件演示)
( 3)看到这么多的美食,你有什么感受?能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的感受吗?
(设计意图:用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已有的词汇恰如其分地得到运用,增强学生积累词语的欲望。)?
( 4)朗读:这么多的美食,这么好的地方,你能通过读来展现吗?想想该怎样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抓住词语“出色”及相关句子感受海洋公园的“举世闻名”。
(1)喜欢海洋公园的同学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
(2)海豚和海狮表演得怎么样?能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吗?(出色)
(3)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海豚和海狮出色的表演,划出来,读一读。(4)如果你看了海豚和海狮的表演,你的心情怎样?请你试着把你的心情读出来。
(5)试用“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有时……”说句子。
(设计意图: 练习用“一会……一会……”“有时……有时……”说话,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学习第五自然段。
抓住中心词和两个比喻句引导学生感受香港夜景的美。(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1)这一段的中心词是什么?(灯的海洋)( 课件出示: 香港夜景图片)
(2)“灯的海洋”从哪儿可以看出?
(3)文中用了两个比喻句来形容香港美丽的夜景,让我们一起来读出香港美丽的夜景吧。
5、学习第六自然段
(1)、谈话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香港是一个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有著名的海洋公园、美丽的夜景。她是旅游者向往的地方。所以,作者最后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香港着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四、总结升华
谈话,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的感情。
香港在经历了100年的沧桑后终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们为我们的祖国拥有这样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香港,这颗我国南海之滨璀璨的明珠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香港区旗图案,同时歌曲《东方之珠》响起)
(设计意图:通过香港区旗图案、歌曲《东方之珠》,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香港回归是祖国经济强大的表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
?
五、趣味作业。
装扮解说员,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
板书设计:
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 万国市场
????????????????????????????????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海洋公园?
灯的海洋?
《香港,璀璨的明珠》 习题精选
一、为画线字注音。
( ) ( ) ( ) ( ) ( )
琳琅满目 物美价廉 佳肴 一应俱全 璀璨无比
二、请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港口? (?? )的池水 (? )的灯光?
(? ? )的火焰 (? ?)的长河 ( )的“东方之珠”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应( )尽( ) ( )( )口福 旅游( )( ) 举世( )( )
夜幕( )( ) 五( )六( ) 奔流( )( ) ( )洲( )海
四、回顾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介绍了香港的 和 。第一自然段先总体介绍香港被人们称为“东方之珠”的 。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从 、 、 和 具体介绍了香港。第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题,赞颂了香港真是“ ”与课文开头 。
参考答案
一、lín láng lián yáo yìng jù cuǐcàn
二、(著名)的港口? (?清澈)的池水 (?闪耀)的灯光?
?? (?五颜六色)的火焰? (闪光)的长河 (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三、应(有)尽(有) (大)(饱)口福 旅游(胜)(地) 举世(闻)(名)
夜幕(降)(临) 五(颜)六(色) 奔流(不)(息) (五)洲(四)海
(造句略)
四、美丽 繁华 原因 香港的市场 美食 海洋公园 夜景 “一颗璀璨无比的‘东方明珠’” 相呼应
将“读”进行到底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反思
回顾《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的教学,我想用一句话作结——将“读”进行到底。也许,这句话不能客观而理性地反映这节课的师生学习活动情况,但指向了我力求和学生一起达到的一种语文学习境界。
【理念先行——以读为本】
任何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都是在相关的教学理念支撑下做出的。
《香港,璀璨的明珠》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壮丽的祖国山河”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六个自然段,描写了香港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和香港的夜景,介绍了香港的美丽与繁华,赞美了祖国南海之滨这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课文内容浅显,理解上没有什么难度,使人很自然地将目光关注于其清晰的层次和优美的语言。
深圳毗邻香港,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班上大多数学生都有随父母去香港游玩的亲身经历。内地学生对香港的陌生与好奇,在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反而多了一份亲近感。
在对文本和学生进行了如上的分析和了解后,我决定将教学的切入点定在“读”上,确定了“以读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自读、品读、解读的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从感知、品味到内化、升华,从而在读中生成自我阅读体验,体会香港的美丽与繁华,激发情感共鸣;在读中习得读书方法,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实践展开——在读中行进】
课结束了,思考没有停止。自我感觉,在以下几处或有所得。
一、三次读书的递进——层次递读
课堂时间宝贵,要提高读的质效,每次读一定要有目标的清晰指向性和层次的渐进深入性。
本节课学习中展开了三次读——
第一次: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意在训练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读音。
第二次: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同学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香港的?画出每段中最具有概括性的词语”。目的是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理清叙述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感知课文重点内容。
第三次:品读课文,选出你最喜爱的一段描写,画出你喜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师生交流。这是在前两次读书已读通读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既是对文本内涵的深入理解,又是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涵咏。
这样,三次读书,三种不同的层次,从整体感知到局部细研,从读通读顺到感情诵读,层层递进,充分感受文本的语言材质和内涵温度。
二、从细微处入手——细节品读
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一粒沙中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花里看出一座天堂。”
潜心会文,敏锐地捕捉文本中富有意蕴的词句,指导学生朗读品味,从而窥一斑而知全豹,牵一发动全身,在对这一词一句的吟诵涵咏中深入文本内核,激发情感共鸣。如本课教学中我在“旅游胜地”一段中“有时还会喷你一身水呢”一句的引导品味,“灯的海洋”一段中“热情欢迎”一词的反复诵读指导,咬定一点不放松,一定要读出味儿来,便体现了这种“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语言学习特点。
三、润物细无声——习得读法
“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培根)
老师对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堂学习中应如春风化雨般地悄然而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评议中不动声色的习得,在灵活新颖、形式多样的朗读中不着痕迹的习得。
在理清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是具体描写香港之后,引导学生画出每段中最有概括性的词语,就是在教给学生抓关键词的概括阅读方法;在品读“万国市场”一段,启发学生换一种身份,以爱购物的妈妈心理来朗读,其实是“角色迁移”读法的渗透;在品读“海豚和海狮表演”一处,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自己在海洋公园亲眼看见的表演情景,这是在帮助学生掌握“想象朗读”的方法。
四、让我带你身临其境——情境促读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运用影音提供直观形象,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打开思维的空间局限,需要身临其境的气氛感染,需要神游物外的时空链接。
因此,我对于教学情境的营造可谓用心良苦,既运用了歌曲《东方之珠》,让罗大佑那饱经沧桑而深情厚重的歌声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又搜集了大量的精美图片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香港的旖旎风光,还利用视频回顾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庄严时刻,更创设了“东方之珠”旅游团的有趣形式,诱发学生和我一起在走进香港中走进文本。
五、放飞快乐——以趣激读
让学生体验到读的快乐,读的愉悦,从而享受读,痴爱读,我认为教师应该在“趣”字上下功夫。有了趣,课堂就有了开心的笑声,有了宽松的氛围,有了思维的火花,有了智慧的闪光,有了生命的本真;有了趣,学生就有了无忌的童言,有了放飞的心灵,有了读的愉悦,有了学的快乐。
本课教学中,我力求自己的语言要有趣——有童趣,有真趣,有情趣,有乐趣。从同学们一阵阵的笑声,一张张的笑脸,还有一只只举起的小手,我想我应该做得不错。
六、打开读的天空——延伸拓读
每一篇课文其实就是一扇窗,推开它,打开的将是更广阔的读的天空。
在最后的学习环节“送给香港一句话”中,当学生诵读自己送给香港的一句话之后,我也出示并深情吟诵了自写的一句话,确切来说是一首小诗:
每一个龙的传人,
请记住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
那一刻, 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在香港高高升起;
那一刻, 洗去了蒙在“东方之珠”上150年的灰尘, 使香港这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那一刻,使人多了一份憧憬,关于祖国东海中一座宝岛的憧憬……
于是,一份“憧憬”,将学生的目光由南海之滨的一颗明珠延伸到东海中的一座宝岛;一个疑问“老师的憧憬是什么”,将学生的思绪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一句叮咛“不要急着回答,给你时间,让读书帮助你思考”,由课内到课外,打开了又一片读的天空,
【反思回味——读中的遗憾】
反思,既欣欣于有所得,更要惴惴于有所失。回味本节课,在读上有两个遗憾之处。
一、说出你的精彩——个性解读
读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而本课教学,在培养学生个性解读上做得不够,没有给予相应的展示平台。
在教学预设中,指导学生品读这一环节原本计划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交流,并说说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一段学习,为什么选择这些句子品读,就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个性阅读体验。可惜,由于时间关系,课堂教学中我取消了小组交流这个环节,因此学生失去了一次展示机会。
现在想来,应该在随后的全班师生交流中,不仅指导学生品读,还应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阅读体验,说出自己从读中体会到的精彩。
二、再多一些耐心,再给一点时间——个体练读
宋代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
回顾这节课,由于我担心后面视频欣赏和写话的时间不够,不能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在个体练读上不够充分,几处品读也略有赶时间之嫌。尤其是在品读“(海豚和海狮)有时还会喷你一身水呢”时,问一位同学“你讨厌它们吗”,那位同学可能由于紧张而答“讨厌”,引起了众生大笑。虽然当时用语言为他解除了尴尬,并让他读了这一句,但味道并没有很好地读出来。如果能再多花一点时间,再多一些耐心,指导他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读出对动物的喜爱,他的体会应该会更深入一些,这样也更能体现教师对个体的尊重,对童心的呵护。
此外,因时间关系在板书书写上略显仓促,出现了笔误,没有向学生展示最佳的书写状态,没有达到身教的最佳效果,这也是下课后久存于心的一个遗憾。尽管,课后做了第一时间的补救。
【结语——将读进行到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来构建新的语文教育体系。”
以读为本——无论是古代私塾传授,还是现代学校教育,读都已被证明是切合语言学习特点的正确途径。
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以读为本——让我们将“读”进行到底!
《香港,璀璨的明珠》说课稿
一、说教材:
《香港,璀璨的明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河山”专题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安排在精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目的在于看学生是否能通过以前学过的方法,学会独立阅读,在阅读中感受香港的现代都市风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感。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本文特点: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了香港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它的美丽与繁华。第二至五自然段从“万国市场”、“美食天堂”和“旅游胜地”“灯的海洋”四个方面具体地介绍了香港。第六自然段点明了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尾呼应,中间4个自然段都能紧扣开头第一句叙述。文章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多处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文章的语言显得丰富多彩。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诵读课文感受到香港的繁华、美丽。但是让学生感知离自己生活较远的事物是比较困难,也不够真切的。于是教学本课时,我出示了中国地图,制作了精美的香港风光课件,引用了录象片段等直观手段,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真正走入文本,体会其中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感受、分析以及对实际学情的考虑,我将这节课的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题含义。
技能目标:
1、学会用小导游的语言有声有色的向大家介绍香港的特色。
2、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产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香港,理解课题的含义,激发学生爱国爱港的情怀。
五、说教法:为了达成以上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直观教学法
遵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发挥形象直观作用,出示中国地图以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播放录象感受海豚、海狮的活泼有趣,制作香港风光课件感受繁华美丽。这样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示范朗读法
3、情境教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通过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能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因此在本堂课中我以“竞选优秀小导游”为教学主情境,把整体感知部分设计为"香港游",把小组学习设计成“小小导游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4.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激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特点,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六、说学法: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本堂课中我组织学生采用以下方法展开学习活动。
1、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本文文字优美,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2、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教学时把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自主探究法
本课堂中学生自由研读、处理信息、组织汇报、课后专题学习活动等环节无不渗透着自主探究这种学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诱发学生阅读期待。
首先由学生较熟悉的歌曲《东方之珠》引入课文的学习,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引导学生
进入学习情境。接着利用中国地图让学生直观认识香港的地理位置。再安排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形象“小丁当”来明确竞选优秀小导游的要求与规则,这样就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有序探索课文的急切心情,都盼着能够当上这一次的优秀小导游。
(二)、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1、 导游引路,整体感知。
为了继续牵好学生兴趣的线,原本书中的课文变身成了游览香港的导游词,老师则成了导游。导游娓娓动听的配图配乐朗读使学生有了对香港的初步印象,而且使每个学生都急于想告诉大家自己从导游词中了解到的香港的重要地位,总起段的学习很自然就引出来了。“璀璨明珠”的概念也自然印在了学生的头脑中。这一环节,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出了本文的中心句。很自然,本文的纲领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说香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呢?”
2、 自主读文,理清脉络。
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自学课文,在平等、合谐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中理清了课文的脉络,明确了本文所描写的香港四大特色: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3、 板块探究,合作交流。
阅读教学不是简单的读就可以了,它应该还要对学生听、说、读、写、理解等能力的发
展有所训练,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活动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小组研读探究。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方面,志同道合的学生组成小小导游组,大家在组内研读讨论,研究的重点有二:1、本导游词的描写中,哪些词语、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会让人觉得流连忘返,印象深刻呢?2、把找到的词句美美地多读几遍。这样,学生有重点地找,有重点的读,抓住了重点词句,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学生找得快,而且各有各的想法,,这样既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又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步:小组汇报交流。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在交流汇报时我会认真倾听,随机点拨引导,尽量使汇报能完整系统,又重点突出。“万国市场”和“美食天堂”主要抓重点词“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的理解感悟。点拨“旅游胜地”时,以“趣”引学生观看海狮钻圈、举重的录象,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完后自由谈谈感受,深化“趣”字。“灯的海洋”,我把它作为本堂课语言训练的重点,主要抓比喻、拟人进行修辞指导和句式训练,抓朗读感悟品味语言特色,理解灯光之璀璨。
要强调的是,在香港四大特色的汇报过程中,抓住适当时机反复回环朗读中心句,使学生逐步加深对“香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的理解感悟。
4、? 内化感知,实际运用。
学生通过前几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对香港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当然趁热打铁,引导他们
进行创新表演读,通过自己的绘声绘色、充满激情的介绍,打动其他游客,争取获得优秀小导游的殊荣,这一环节,学生都跃跃欲试,许多同学争先恐后地上台当起了小导游,而且架子十足。下面的游客也听得津津有味,这也使掀起了课堂一个高潮,是本课最大的一个亮点。最后,游客的评价作为“小丁当”颁发“优秀小导游”证的重要依据。到此,本堂课课内的学习就结束了。
(三)、加强课内外结合,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特点,以知识增长见闻,以求得“以课外促课内”。同时“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扩大阅读量,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因此课后我布置学生开展“香港”专题学习活动:先帮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我提供部分参考题目供小组自行选题;接着根据各自选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以专题小报,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完成专题作业。最后利用班队课举行“我爱香港”的专题汇报活动。这样,学生就在语文大课堂中从不同的方面、每个方面的不同层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一定有所收获。
八、说板书设计:
现在我说一说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万国市场——应有尽有
香港,璀璨的明珠??美食天堂——一应俱全
旅游胜地——(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灯的海洋——光彩夺目
这一板书主要是学生组成小小导游组进行合作探究与汇报时完成的,力图通过板书将香港的主要特点概括起来,让学生一目了然,一是便于接下来小导游的能有重点、有质量的介绍;二是要给学生对香港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当然还渗透着写作方法的无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