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对比阅读
◆》长◆
基础训练
1.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甲]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
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
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
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
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A.发现、B.观察、C.观测、D
察觉)这一,点啊。
[乙]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
号声一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
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一一我一”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
转身朝向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一
你们走吧。”
(1)请在[甲]段文字横线上填入词语的正确序号。
(2)[甲]段文字第二自然段介绍了蔡老师的哪些情况?
(3)[甲]段中“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中两个“笑”的含义是什么?
(4)[乙]段文字中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后,为什么“脸色惨白”?
(5)以上两段文字都着力渲染课堂气氛,[甲]段渲染的是
气氛。[乙段渲染的是
气氛。
(6)[甲][乙]两段同写课堂教学,但教学(育)的内容不同。蔡老师传达的是
80■
韩麦尔先生传授的是
(各填两字词语)
2.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
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十”字之误用,因为“千
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
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
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
情画意。
(3)《江南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甲]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恒价值的却是少数。
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
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如明代张溥读书,
细嚼慢咽,寻幽探微,读后还要抄写七遍,可谓精读之典范。所谓泛读,是说可以
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有时为了开阔视野,增大阅读面,
泛读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