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表达的方法。
3、德育目标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神奇,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陶冶在自然的美景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
4、创新目标
根据画面和文中的描述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通过描写珍珠泉的美丽和活力,表达了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生分析
由于课文层次清晰,描写景物时富于想象和联想,运用多种修辞使描写生动,语言优美理解起来应该很轻松。
3、确定五点:
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珍珠泉的美。
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珍珠泉的美。
创新点: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德育点: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环境的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空白点:通过读课文自己展开合理想象。
【学具选择与目的】
珍珠泉的有关图片,直观形象。
【主要技术】
留空白技术、加深体验技术、激励创新技术等。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
一、 导引目标 激发兴趣
泉水就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水.读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泉水是什么样子的?
二、 创设条件 自主参与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说说作者描写的泉水是什么样子的?(先独立思考,组织语言,再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学生在自由读、说、讲、辩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组织研究 体验发现
1、指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体会作者用词的优美准确。
2、文章中你最喜欢的认为最美的是哪一句?和大家一起品味,品味。(学习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并用,多种修辞写景的方法。)
四、引导创新 应用实践
举行朗读比赛,带着感情美美的读.仿写一个景物,尽量的用上修辞方法和想象的写法。
五、反思小结 巩固提高
学习了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师积极的引导在学习方法上、写作方法上、思想品质上等方面来谈。
六、研究性作业
背诵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段。
【板书设计】
《珍珠泉》说课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四篇课文。《珍珠泉》是第一单元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绿、清以及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热爱的感情 ?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又是引导学生运用以前三篇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是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特点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习方式】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教学I学具】 有关泉水的图片。
【设计理念】 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学习提示,自学自悟,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点拨指导。本课的设计以“珍珠泉的特点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为探索主线,力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实践氛围,突出“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整堂课教学做到将“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读与思紧密结合。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 1、我是这样导入的:教师在黑板上写“泉”,然后问学生:谁能给它组个词?? 2、师:“泉”是指从地下流出来的水。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就描写了清澈的泉水。而且,课题中还有两个字“珍珠”,教师板书:珍珠。随机提问:你们谁见过珍珠?能说一说吗?我想学生会把珍珠形容的很漂亮。 3、师:啊!珍珠这么美丽,那珍珠泉会是什么样的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在这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使学生对珍珠泉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初读感受 1、师:那课文中的珍珠泉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珍珠泉的挂图。 师:看!多么迷人的景色呀!文中的作者把它描写的更是美丽。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要求: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自己的感受。如果遇到问题利用查字典或其他方法在组内解决,同时在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 这个问题也是导读提示中的重点问题。在这里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并解决读文中遇到的简单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读后感受。学生可能会说:感觉珍珠泉很美;或者觉得水泡很有趣等。 因为这一环节只是初读课文,所以只要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就可以。 三、探究感悟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所以在设计教学流程中我尽量突出略读课文类型课的特点,以读代讲,只抓住了导读提示中的一个问题“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为主线,牵引我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探究感悟”。 我是这样设想的: 1、师:同学们感受到珍珠泉非常美丽,那么课文中作者抓住珍珠泉的哪些特点来体现它的美丽?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下面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然后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在这里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到有关的句子,在组内通过比赛朗读的形式体会泉水的美丽以及作者对珍珠泉喜爱的感情。 2、班朗读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板书,并相机指导朗读。?估计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到理由: ⑴ 描写珍珠泉四周景物的句子,学生会感受到泉水四周的“绿”。 板书:泉水四周?(绿) ⑵ 描写泉水特点的句子。 板书:清、深、绿。 ⑶ 描写水泡的句子。学生可能会感受到水泡的有趣。? 板书:水泡有趣 当然学生可能不会按照书上的顺序汇报,所以我会根据学生的汇报去随机板书,随机指导。也可能有的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感受不到位,就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读中体会,从读中感悟。 3、师: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这种感情呢?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可以让学生通过齐读、赛读课文第四段,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让学生从读中感受,从读中品味、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回顾感悟、梳理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师:珍珠泉这么美丽、迷人,就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一次朗读全文吧!自由朗读全文。体现了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理念。 2、教师小结: 作者先写了泉水的绿,然后抓住泉水清、深、绿以及水泡有趣的特点,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在这里,教师指板书梳理全文旨在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积累词句: 家乡山林中那一眼清泉真是美丽,作者写的也很美,请同学们在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积累下来。 五、应用拓展 1、积累资料: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不仅有美丽的珍珠泉,还有很多神奇的泉。你们知道吗?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有关泉水的见闻。再让学生独立阅读课后的资料袋,积累更多的知识。增加阅读兴趣。 2、作业延伸: 作者把家乡的珍珠泉描写的这么美丽,我们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你能为同学们介绍介绍吗? 如果时间够用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如果时间仓促,可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去回忆,去观察,为口语交际课做准备。
珍珠泉
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山包上,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穿过小山包的密林。石板小路的尽头,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
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周围镶(xiāng)嵌(qiàn)着不大整齐的石头,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tái)。你要是踩上去,准会滑倒。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jué)草,那悄悄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hè)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己经发黑的树叶。可一惜没有鱼,是水太清太凉的缘(yuán)故吧?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dū)噜(lǔ)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zhàn)开了,在扑哧(chì)一笑中消失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shāi)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不用说我是多么喜欢珍珠泉了。我很想知道,它哪来这么多冒不完的水泡?在小河断流的时候,在村里的井水干涸(hé)的时候,它还是不停地冒着水泡。难道是有许多快乐的孩子,躲在什么地方吹泡泡玩儿吗?他们一定玩得很高兴吧?每次,挑着阿爸给我做的水桶,来到珍珠泉边,我都这么想。
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课件45张PPT。珍珠泉珍珠泉珍珠泉珍珠泉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我会学1、自由朗读课文(多读)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珍珠泉究竟美在哪儿?请你划出课文中有关的句子,再读读。123456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rǎn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rǎn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2rǎn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hè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1hè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hèrǎn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123456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dūlu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dūlu4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zhànchī3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zhànchī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dūluzhànchī56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shāihè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shāihè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shāi6hè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5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shāihè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dū)噜(lu)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zhàn)开了,在扑哧(chī)一笑中消失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shāi)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hè)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123456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 啊!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水火泉羊八井热泉彩虹泉弯月牙泉珍珠泉案例反思
一、音乐、画面,让孩子的心灵诗化。
一篇美文对孩子的心灵的“诗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过程,这种影响既有感觉、思想认识等因素,也有表达情感的语言和方法的因素,这两者是融合着的,因此它对学生心灵的“诗化”是全面的。“心灵诗化”的过程也是人文化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垫底的过程。这一课例中,音乐、画面的引用为学生心灵的诗化架起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桥:
课开始,通过出示美丽的珍珠泉画面,将孩子们带入美丽的珍珠泉中,再通过描述珍珠泉的美景让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珍珠泉真美啊,珍珠泉实在太迷人了”,接着让孩子们借助音乐和画面在静、清、绿的水中和有趣的泡泡里徜徉,他们看着美丽的画面,聆听着泡泡的声音,感受着这所有的一切,这样,美丽的珍珠泉不知不觉地从孩子们的视觉中走向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 、对话、感悟,让孩子在珍珠泉中遨游。
1、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综合的语文学科,它的课堂教学就是对话,是师与生之间、心灵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它强调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民主展示、宽松融合、认真对待、自主发展。这一课例中,老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与学生同欢乐,同思索,不时地加以引导。比如
师:为什么说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而不说射下呢?
生:射下表示太阳光直射,而这里因为有密密的树叶遮挡着,太阳光不能直射到。
生:太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有些光线被遮住了,有些光线穿过缝隙,找到地上,所以用筛下一束束金光。
师:你说得真棒,我想你一定也能把它读好。
生: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
在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里,课文中的难点轻易地解决了。只有如此,才能在对话中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同时也不知不觉地遨游了珍珠泉。
2、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重文本的整体感悟,重语句朗读熏陶。文章的主旨在一次次的阅读中,一次次的朗读中得到感悟,得到情感的体验,在体验中师生完成了文本主题的生成。为了突显“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所蕴含的情感,我安排多次出示这句话,在整体感悟中第一次出现,而后又分别出现在感受完水和泡泡里,最后回归整体时又再现它的身影。通过这一系列的在教师的导语中,在学生的感悟声中反反复复的朗读、交流,学生的情感愈来愈浓,愈来愈强烈,这样学生的情感和美丽的珍珠泉融为一体,不知不觉中他们的情感徜徉在珍珠泉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