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时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时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3 15:4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时训练
选择题
1.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平型关”胜仗的指挥者是( )
A. 李宗仁 B. 林彪 C. 彭德怀 D. 朱德
2.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第一个胜利是( )
A. 淞沪会战 B. 武汉会战
C. 平型关大捷 D. 徐州会战
3.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后,蒋介石发来贺电:贵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蒋介石如此评价平型关战役,主要是因为( )
A. 它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胜利
B. 它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 它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D. 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4. 毛泽东1938年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倭寇民族特性急而短,而其军事学术非德式即法式,皆以短兵白刃速战速决为性能……我应以坚韧、忍耐、延缓、持久之道,致其死命也。”这说明( )
A. 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B. 国共两党领袖对抗日所见略同
C. 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抗战
D. 中国抗战胜利的必然性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壮大抗日力量 B. 打倒北洋军阀
C. 改善农民生活 D. 消灭地主阶级
6.有一首歌唱道:“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中的“我”隶属的部队是( )
A.国民党军队 B.八路军 C.新四军 D.北伐军
7. 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社评中的“大规模的运动战”应是( )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武汉会战
8. 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这场“合适的仗”是指( )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转战陕北 D. 挺进大别山
9.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115师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这说明了( )
A. 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D. 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被制止
10. 郑成功收复台湾地区、虎门销烟、平型关大捷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民族抗争 B. 国民革命
C. 近代探索 D. 思想启蒙
11. 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其背景是( )
A. 日伪军封锁根据地
B. 正面战场节节胜利
C. 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D. 中国军队全面反攻
12. 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麻雀战等战法,诞生于特殊年代,汇集了群众智慧。这些独特战法创造于( )
A. 北伐战争期间
B. 反“围剿”斗争中
C.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中
D. 反“扫荡”斗争中
13. “破公路呀割电线,控铁路呀打据点,炮火连天震山川,打得那鬼子心胆寒!”这首歌谣描述了( )
A. 台儿庄战役
B. 武汉会战
C. 平型关大捷
D. 百团大战
14.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打击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二以上兵力。抗日战争的战局由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规战争退居次要地位,以共产党抗日武装为主体的敌后游击战争处于主导地位。”材料强调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 )
A. 从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
B. 是正面战场的组成部分
C. 逐渐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主战场
D. 给予侵华日军重大打击
15.为了全民族的抗战,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一些政策上面也做了适当的修改,其中在土地政策上的主要表现是( )
A.耕者有其田
B.打土豪,分田地
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16.据日军统计,正太、同蒲及平汉铁路共44 681米道轨、93米隧道以及1 014米桥梁被破坏,2 440根电线杆或被切断,或被倒坏,146公里电线被切断。材料表明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 )
A.夺取敌人占领的大城市 B.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C.拔除日伪军据点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
17.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 )
A.都提高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威望
B.都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C.都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D.都是共产党正面抗战的重大胜利
18.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创造和运用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以及派遣武工队等多种有效的歼敌方法,开展反“扫荡”、反“清乡”和反“蚕食”斗争,给日、伪军以有力的打击。这说明了( )
A.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B.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反“扫荡”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C.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中国各政党共同抗敌
D.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19.“百团大战使敌人大为震动,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因其‘囚笼政策’破产而被免职,继任者冈村宁次提出‘治安强化运动’的方针,取消战争初期‘剿共灭党’的口号,改为致力于‘剿共’。”材料强调百团大战( )
A.振奋了人民争取抗战的信心
B.加深了国共两党之间的隔阂
C.有力支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D.改变了日本原有的侵华方案
20.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后,蒋介石发来贺电说:“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蒋介石如此评价平型关战役,主要是因为( )
A.它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它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C.它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D.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1.下图所示文章阐述了中国抗战取胜的根本是( )
A.国共两党精诚合作,维护统一战线
B.坚持持久抗战
C.利用中国战争的正义性,争取外援
D.发动全国人民,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22.下列四部影视作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事迹。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敌为主题的是( )
①《地道战》 ②《血战台儿庄》 ③《铁道游击队》
④《小兵张嘎》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在晋察冀根据地,日军调集军队实施了反复“扫荡”,给根据地军民带来了惨重损失。在日军的铁蹄之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和群众英勇奋战,进行了反“扫荡”斗争,并取得了多次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保卫了根据地,保护了人民群众!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在哪些地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目的是什么?
(2)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在什么地方?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人,毙伤日军约2万人,日军自报伤亡11 984人。中方战役指挥是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
—— 《从此鬼子不猖狂》
材料二 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
材料三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战役的情况?该战役属于什么战场的抗战?请再列举该战场的两个战役。
(2)材料二刊载的是蒋介石对哪一战役的嘉奖电?该战役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什么战场?
(3)指出材料三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前提条件。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战时期两个战场关系及作用的认识。
25、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中国各阶层民众奋起抵抗,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探究任务。
【军队血战篇】
材料一 台儿庄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南京)沪沦陷后,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李宗仁回忆录》
材料二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 800多次 2.5万多人 2 000多千米 近3 000个
(1)台儿庄战役的战果如何?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战役的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战役?其有何历史意义?
【战法创新篇】
材料三
(3)请指出上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日军的战法。请详细介绍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情况。
(4)请用一个词形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
【历史启示篇】
(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怎样的感想?
(6)以上的探究和感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何启示?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7年8月,洛川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分析了中日战争敌强我弱的局面和战争的艰苦性、持久性。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要到敌人的后方去……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洛川会议的这些决定,奠定了中国抗日战场上的一个全新走向,正是这个决定,亿万中国人的命运,在抗日的战场上由此逆转。
材料二:在敌后抗战的艰难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同群众结成血肉相连的关系,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牵制、打击日军,取得巨大成就。先后创建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等抗日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不是简单的军事根据地,而是在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
材料三:随着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发展,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以共产党军队为主的敌后战场。敌后战场的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对稳定全国战局起了重大作用,是中国抗战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条件。
材料一中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什么?会议对当时中国面临的局势进行了怎样准确的分析?请用一句话概括会议的决定。
(2)材料二叙述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哪些功绩?
(3)材料三认为“中国抗战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答案
1-5BCABA 6-10BCBAA 11-15ADDCC 16-20DBADA 21-22DD
23、(1)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延安。
24、(1)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任举两个即可)
(2)百团大战。敌后战场。
(3)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25、(1)大败日军,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地道战、地雷战。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麻雀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
(4)众志成城等。
(5)中国军民英勇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精神永垂青史。(言之有理即可)
(6)历史已经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我们应团结一切力量,积极推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答出一点即可)
26、(1)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在中日战争中面临敌强我弱的局面;中日战争具有艰苦性、持久性的特点。到敌人后方去,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和群众的关系;牵制、打击了日军,取得巨大成就。
(3)敌后战场的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