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在自然中的神奇现象
第一节:走进神奇
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
我们就生活在这满天星斗中一颗称为地球的行星上。
1、哈雷彗星
1682年8月,天空中出现了一颗用肉眼可见的亮彗星,它的后面拖着一条清晰可见、弯弯的尾巴。年仅26岁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这颗彗星尤为感兴趣。他仔细观测、记录了彗星的位置和它在星空中的逐日变化发现,这颗彗星好像不是初次光临地球的新客,而是似曾相识的老朋友.在通过大量的观测、研究和计算后他大胆地预言,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归。哈雷作出这个预言时已近50岁了,而他的预言是否正确,还需等待多年的时间。他意识到自己无法亲眼看见这颗彗星的再次回归,于是,他以一种幽默而又带点遗憾的口吻说:如果彗星根据我的预言确实在1758年回来了,公平的后人大概不会拒绝承认这是由一位英国人首先发现的。
在哈雷去世10多年后,1758年底,这颗第一个被预报回归的彗星被一位业余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它准时地回到了太阳附近。哈雷在18世纪初的预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终于得到了证实。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其实在历史上从公元前240年起的每次回归我国都有所记载,最早的一次可能是周武王伐纣之年,即公元前1057年。
哈雷彗星每隔大约76年都会按时回归。
哈雷彗星的最近一次回归是1986年,它的再次回归要等到2062年左右。
发生雷雨天气时不要在大树下避雨,容易发生雷电触电事故.
2、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雷电同时产生,但光传播比声音快。
?
?
3、晚霞呈现红色
大气对光有散射作用
4、咆哮的黄河令你想到什么物理知识?
重 力
静静雪山,高耸巍峨,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
5、雪崩的力量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认真思考,我们会发现,大自然中也有许多神奇的现象。
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为什么饮料罐只有一个小孔时,里面的液体不易倒出
将筷子放入水中,筷子似乎被水"折"断了。你观察过这种现象吗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第二节:探索之路
地心说 VS 日心说
√
哥白尼
伽利略观察天体运动,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有力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牛顿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建立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2005年——世界物理年
纪念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诞生100周年与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
他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人们所熟悉的空间和时间等概念都会发生变化。他提出了相对论,有跨时代的意义。
1957杨振宁与李政道凭他们
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
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
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
奖的中国人。
扬振宁的简介
练一练
1、率先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空,得到天体运行的相关数据,有力支持“日心学”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B
练一练
2、连线题
哥白尼
牛顿
爱因斯坦
伽利略
相对 论
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
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日心说
经典物理学
量子力学
练一练
2、连线题
哥白尼
牛顿
爱因斯坦
伽利略
相对 论
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
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日心说
经典物理学
量子力学
现代通信
交通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
提出问题
3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5
分析与论证
7
交流与合作
2
猜想与假设
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6
评估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七个要素:
练一练:
1.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交流合作、评估
2.在探究“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活动中,小华结合同实验小组同学提出“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枚回形针”的想法,逐枚轻轻地向装满水的杯中放入回形针,观察水开始溢出时一共放入了多少枚回形针,就小华同学这一活动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分析与论证
B
C
“大神们”的合影
同学们将成为新时代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