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翠鸟 教学课件(含音频朗读+教学设计+同步练习+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5 翠鸟 教学课件(含音频朗读+教学设计+同步练习+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16 11:50:27

文档简介

《翠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翠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捕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抓住“一动不动”、“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敏捷。作者准确的描写、优美的文笔,给予了读者美的享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孩子大部分生活在农村,他们感性而富有爱心,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见过翠鸟,但读到描述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翠鸟美丽的外形,灵敏的动作的优美文字也会激动、兴奋,可以预见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会很感兴趣。三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学设计应以直观形象、具有趣味性为主。
三.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学习目的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采取以下三种教法:   1、 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2、以读代讲法:教学时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引导探究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在学法的选择上则突出以下特点: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初步理解课文。
2、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等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四.设计内容:
课题
《翠鸟》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翠鸟外形特点及活动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读文明理等活动,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学习的成功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翠鸟的美;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本着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动作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用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翠鸟外形图片 彩笔等
教学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直观教学法 、 以读代讲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初显个性。
二、自主、合作、探究,张扬个性。
三、汇报成果,展示个性。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翠鸟。(板书课题)
2、“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自己的话跟同桌说一说。”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2、给学生发翠鸟外形图片。
3、小组合作探究。
展示成果,了解翠鸟外形特点。
(1)用投影仪展示学习小组的绘画成果。
(2)学生再次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出示多媒体课件,指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示老师,老师根据提示给翠鸟涂颜色,把一只漂亮的翠鸟展示在大家面前。
2、了解翠鸟动作特点。
(1)引导学生进行竞读、评读。
(2)课件展示翠鸟捉鱼的动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翠鸟动作的敏捷。
谈感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翠鸟如此漂亮,你们想捉一只来饲养吗?这样行吗?为什么?”
(2)“是的,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
(3)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1、“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
2、学完课文后,请你收集一些有关保护鸟类的文字、图片或者广告语,制作一份自己喜欢的手抄报。
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翠鸟的认识。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根据课文内容给翠鸟涂上颜色。
1、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翠鸟图,选取最好的准备向全班同学展示。
2、小组表演翠鸟捉小鱼的情景。
请学生根据图片进行介绍,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示老师,给翠鸟的各部分涂上颜色。
学生进行竞读,看谁能读好“一动不动”、“等待”、“贴着水面疾飞”等词,读出翠鸟捉鱼时的机灵和敏捷。
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欣赏课件中翠鸟的图片,感受翠鸟的美丽。
学生谈谈学完本课后的收获和感受。
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文本,唤起对课文内容的回忆,为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做铺垫。
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喜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在读、画、想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展示”、“表演”,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对文本进行二次创作。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努力营造组内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是让学生更清楚翠鸟的外形。学生的评价既述说了翠鸟的外形,又依据文本落实到每句每词,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再次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学生练习说一说,正是让学生脱离课本的背诵,这比干巴巴地要求学生放下课本看谁能背诵下来巧妙得多。
组织学生开展竞读或展示读活动,在进一步品读课文的同时,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我、乐于与他人分享成功快乐的品质。
课件的展示,直观形象地再现了翠鸟捉鱼时的情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翠鸟动作的敏捷。
这一环节的设计,文道结合,渗透了生态环保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爱护鸟类的意识。
文本是教学的载体,也是把学生的视野从课内引至课外的一个桥梁,课内的学习是有限的,而课外的知识却是无限的。所以,在学完本课后,我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走出去,到更广阔的课外领域中吸收更多的营养。这样的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求知、创造的发展平台。
板书设计:
爪子:红色
外形 羽毛:鲜艳
眼睛:透亮灵活
翠鸟 嘴:又尖又长 (喜爱)
等鱼:一动不动 注视
动作
捉鱼:蹬 射 叼 贴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