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在“知识加油站”环节中了解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②在读中赏析“想登高之景”、“入思乡之境”、“感忧国之情”。
③在入情、悟情、升情过程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学习学法后开展诗文积累活动,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大美家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读中赏析“想登高之景”、“入思乡之境”、“感忧国之情”。
教学难点:情感迁移—联想家园之景、回忆温馨之境、设想未来之策。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入情 感染文之基调
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同学们,这节课先和老师一起看一段视频,共同感受一下古代诗人在远离故土后,凝结于心中的那份酸楚和苦涩。
(播放《品读》中乡愁的视频片段)
小结导入,生谈看到题目后的收获。
悟情 体悟文之情韵
(一)知识加油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学生谈谈作者:岑参的人生经历
(2)教师通过希沃课件补充讲解。
(二)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结合教师出示的注解,生组内议一议,说一说诗文的大意。
(三)读文赏析——想登高之景
1.一气呵成自读文,把握重音和节奏。
2.想象诗人登高之后,会看到什么景色?他最想看到什么?
3.重阳节登高,首句为何说“强欲”?
4.酣畅淋漓齐读文,展开联想和想象。
5.“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饱含深情比读文,感受诗情和诗韵
(四)学法宝典库
学习诗文引用典故的写法,感受诗文衔接自如,明白如话的特点。
(五)学海拾贝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古诗,小组内或弹唱、或挥笔、或涂染,在黑板或讲台前展示活动成果。
三、升情 担建家美园之责
1. 联想家园之景
2. 回忆温馨之境
3. 设想未来之策
教师:诗人已化风尘流沙,但他却用诗文记录下自己对家乡的爱与思念,作为家乡的一份子,你将来打算如何建设大美清原?
学生:谈家乡美景,温馨的氛围,合理的建议
教师期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期待大家将来都能成为一个有真情实感,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的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