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3 16: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学习要点 水平1-2学习目标 水平3-4学习目标
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 能够叙述民国时期共和制度的确立及曲折发展历程;能够了解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探索的历程,理解革命时期制度探索与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关系;能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产阶级共和制在中国建立及其失败的原因;能够认识中国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理解中同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能够认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增强对国家制度的认同感,树立制度自信。
概念解析
执政官由公民或其代表选举产生,其职责是维护公正或正义,保障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主、自由与各种权利;存在一个由民选代表组成的最高立法机构;公民具有公共精神,热爱自己的国家并尽力为之服务。
——王加丰《西方历史上的共和制和共和思想》
共和制有两大基本特征:
1、政府机构和最高首脑由选举产生
2、民众参与国家事务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
古代中国
现当代中国
近代中国
1949
1912.1
1840
晚清
中华民国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1927
时空定位
3月
南京临时政府
1928.6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十二章国徽
民国时期
1912.2
当代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政治制度
中共的制度
探索
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华民国和南京临时政府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政党政治开始出现
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袁世凯复辟始末
“训政”时期:颁布《训政纲领》
“宪政”时期:宪政外衣下的独裁
革命根据地和各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实践:行政区的建立
理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近代中国
缔造
共和
破坏共和




确立
完善
共和
说出各个时期的具体时间及演变的主要内容
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成立
1912.1.1
1912.2.12
《清帝逊位诏书》
1911.10.10
武昌起义
颁布《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
1912.3.11
1912.2.15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孙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
1912.4.1
袁就任
1912.3.10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学习聚焦: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尝试遭到失败。国民政府坚持“训政”,实为独裁统治。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摘自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自由平等
责任内阁制
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制度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防止袁世凯独裁
探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原则:
目的:
性质:
1.缔造共和——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913.10-11
就任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
1914.5
《中华民国约法》
实行总统制
1915.5
《中日民四条约》
1915.10
担任皇帝
1913.3
刺杀宋
护国战争
二次革命
2. 破坏共和——北洋军阀时期——政党政治
1917
张勋复辟
段祺瑞
护法运动
军阀混战
辛亥革命后,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1913年10月6日,国会召开总统选举会,王家襄为主席。袁世凯命令京师警察厅和拱卫军联合派出军警“保卫”国会。此外,便衣军警千余人,自称“公民团”,将国会团团围住,所有入场的人准进不准出。
  根据《总统选举法》规定:候选人必须获得四分之三的绝对多数票才能当眩第一轮投票,袁世凯得471票,尚缺 99票,又进行第二轮投票,结果袁世凯得497票,离当选仍差63票。时已过午,议员要求回家吃饭,“公民团”把住前后门,并大声叫喊:“今天不选出我们中意的大总统,就休想出院!”议员见公民团虽外穿便衣,但军裤、皮靴和短枪赫然可见,知形势严重,遂在第三轮就袁世凯和黎元洪二人决选时,袁以507票当眩“公民团”完成任务,“始高呼大总统万岁,振旅而返”。这时已是晚上9时。议员们饥肠辘辘,仓皇归去。
——《总统选举会颁给黎元洪的证书》
3.国民政府的训政
史料1:在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独揽执行。
--《训政纲领1928)
“训政”
一党专政
“本党在此次选举中必须争取选举之胜利, 稗以民主方式, 取得民主之信托,掌握政权,实行本党主义, 贯彻本党之政纲政策。”
——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张厉生在“国民大会”选举前如是说
“宪政”
专制独裁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政党、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都没有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起之时,都是艰难困苦,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力求从万死中求得一生,因而无不显得生气勃勃、气象一新。及至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也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或政怠宦成,或人亡政息,或求荣取辱,总之没有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国民党初起时,不也是一个万众瞩目的革命政党嘛! ——黄炎培
共产党会不会重蹈前人的覆辙?希望贵党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的支配。 ——黄炎培
我们共产党已经找到了新路,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加强抗日民族政权建设 为新中国政权建设 理论基础
奠定坚实基础
结合地图及书本P16、17,简述中共对民主制度的探索与建设。
学习聚焦: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的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第三条 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 年满十八岁, 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及文化程度的差别,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
1、措施:设边区政府、参议会;实施三三制
2、原因:①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独立自主探索政权建设
3、意义:团结各阶层人民,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贫农、
无产阶级占1/3
小资产阶
级占1/3
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
占1/3
思考点:根据材料概括根据地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不同政权模式的原因。
原因:革命形势(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不同;
指导思想不同:前者受苏俄革命和政权建设影响较大,后者反映党独立自主地探索政权建设。
材料二:陕甘宁边区“豆选”诗
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
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
材料三: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权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
材料一
特点:适合普通群众;层层普选;贯彻“三三制”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学习聚焦: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49年
《共同纲领》
A.会议
B.性质
C.内容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A.宪法的原则和性质
B.人大的性质和作用
1957年以后 至“文革”十年。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82年宪法
A.会议
B.内容
C.性质和意义
人大制度的作用
基础
建立
遭到破坏
恢复完善
结合教材18、19页,梳理建国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脉络。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过程
1949年
一届政协召开,代行人大职能;
标志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1956年
进一步明确这一制度一个特点和优点,并提出一整套理论与政策
改革开放后
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1982年
1954年以前代行人大职能。1954年以后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存在。
(3)地位:
(2)内容: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写入宪法,制度化
结合教材19、20页,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脉络。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这一制度实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首先发育于城市。
A.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③重大意义
——提出总目标
——通过《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三个坚持
①发展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P20最后一段。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②特点和优势
小结: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晚清时期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君主专制
民国开创民主制;
袁世凯独裁专制;
蒋介石独裁专制;
1840
1912
1949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基层民主制度等等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主权在民、 为原则,规定总统颁布命令须由 副署才能生效(即 )。它(性质)是 ,具有 。
2.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 召开,宣布 正式成立,这是创建 的尝试。
3.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 ,作为民国地方政府。同时设置各级 ,推行抗日民主制度。在各级政权机关的人员组成上,中国共产党实行“ ”原则。这些措施 。
4. 期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设立 ,其意义是 。
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 》,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 。这为 。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它是中国社会主义 的重要载体,是坚持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基本政治制度是 。
课堂练习
7.标志着人大制度正式建立起来的是 年, (会议)通过 。
这是一部 的宪法,体现了 和 原则。
8.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正式确立。这次会议通过了具有 的《共同纲领》。
9.1982年人大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 ,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具有 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成为新时期 。
10.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