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商品经济发展和白银流通量增加,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一条鞭法
从白银货币化
看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材料一 明清两朝,尽管人均收入水平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增长,人口和经济却是在大幅度地扩张。在低价值的铜钱无法满足经济和人口扩张对货币的需要、纸币发行又免不了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明清两朝只能寄希望于渐成气候的白银,这却导致在16世纪中叶前后,出现了“天下之民皇皇以匮乏为虑者,非布帛五谷不足也,银不足耳”的银荒。但也恰在此时,世界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美洲银矿的意外发掘解决了当时中国的货币饥渴问题。
——汤金旭、张光:《从纸币帝国到白银帝国——近代中国衰落的货币制度成因》,载《华中国学》2016年第2期
白银货币化现象为什么出现在明清两朝?
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中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
纸币的崩溃;美洲银矿的发掘等
材料二 而正是在17世纪中叶的明清之际,长江三角洲地区变得高度商业化,农民专门种植棉花和从事棉纺织手工业,从长江中上游地区购买大米。规模如此之大的跨地区粮食贸易,在铜钱时代应是不可能的(漕运可能是唯一的例外)。
——汤金旭、张光:《从纸币帝国到白银帝国——近代中国衰落的货币制度成因》,载《华中国学》2016年第2期
白银货币化对明清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为明清时期经济的扩张提供了货币基础
农业
商业
地主经营出现多种形式;农村经济结构多样化,经济作物多样且种植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高产粮食作物传入中国;
白银货币普遍使用;长途大额贸易发展;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形成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全国性市场;
协同庆票号
习题. 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D
农业领域呈现出什么新现象?
①江南等地区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②美洲作物陆续传播到中国
结合所梳理有哪些作物,学传播的过程?
■玉米、马铃薯、甘薯(选二8)
①明朝: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②清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
③清乾隆、嘉庆:得到大规模推广
④鸦片战争前夕:遍布全国
■番茄(选二9)
①明万历: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②清光绪: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辣椒(选二10)
明朝: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突破农业单一经营方式,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①丰富了粮食种类;
②用作饲料,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③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使得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但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了水土流失;
影响
商业领域呈现出什么新现象?
工商业市镇兴起
分布地区: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
功能:经济功能为主
特点:专业分工细密、商业活跃、人口
密集,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太湖
长 江
大 运 河
苏州
杭州
盛泽镇
(江苏吴江)
石门镇
(浙江崇德)
干家窑镇
(浙江嘉善)
清江浦
(江苏淮安)
汉口镇
(湖北武汉)
丝织业兴盛
榨油业发达
“民多业陶”
京杭大运河疏通而崛起
①明初:荒滩,人迹罕至,与汉阳紧紧相连;
②明成化:天然避风良港,市场开始出现;
③明末: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
④清嘉庆、道光:市场规模更加扩大,商业分工日趋繁细,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街肆。
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兴盛(晋商徽商实力雄厚)
白银货币化对明清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吴(苏州)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问题:根据材料三分析手工业领域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生产方式,这种经济新变化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雇佣关系
手工业
资本主义的萌芽
规模大,分工细致;出现工场手工业;雇佣关系出现;
结合教材总结学习聚焦中提到经济领域里的“新现象”有哪些?
农业
地主经营出现多种形式;农村经济结构多样化,经济作物多样且种植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高产粮食作物传入中国;
手工业
规模大,分工细致;出现工场手工业;雇佣关系出现;
商业
白银货币普遍使用;长途大额贸易发展;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形成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全国性市场;
白银货币化对还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随着白银货币化、手工业和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迅速壮大,新的社会经济关系逐渐萌芽,新的社会力量成长起来。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依然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这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重农抑商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意义深远的早期启蒙思潮。思想家们以鲜明的批判意识、个性意识、自由意识、民主意识等在中国思想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黄宗羲
黄宗羲思想的最精彩处,是敢于批判君主专制,称专制帝王为“为天下之大害者。”他还提出君臣平等。
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
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经世致用”
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
江南
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之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
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阅读下列材料,你能发现什么?
王阳明:浙江余姚人
李 贽:福建泉州人
黄宗羲:浙江余姚人
顾炎武:江苏昆山人
王夫之:湖南衡阳人
罗贯中:山西太原人
施耐庵:江苏兴化人
吴承恩:江苏淮安人
吴敬梓:安徽滁州人
曹雪芹:江苏南京人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
孔尚任:山东曲阜人
李时珍:湖北蕲春人
吴有性:江苏吴县人
徐霞客:江苏江阴人
徐光启:上海人
宋应星:江西南昌人
基本上是东南地区或江南地区的人,而这些地区恰恰是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和白银使用最广泛的地区。
文学家、戏剧家
思想家
医生、科学家
地理学家
书名 作者 价值
《三国演义》 罗贯中 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
《儒林外史》 吴敬梓 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 曹雪芹 古典现实主义的高峰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文学成就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
戏曲成就
生 旦 净 丑
戏曲创作—传奇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舞台表演——昆曲
百戏之祖
国粹经典
—京剧
清道光年间
徽班进京,融合徽汉
吸收昆曲及地方戏
科技重总结、西风入华夏
著作 作者
本土 成就 《本草纲目》 李时珍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天工开物》 宋应星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
《瘟疫论》 吴有性
西方传入 《坤舆万国全图》 利玛窦
□英国政府在15世纪开始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15~18世纪的英国的崛起
□15世纪晚期期,通过圈地运动,英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发展一起,……农产品商品化,推动城市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
□17世纪上半叶,英国致力于地中海和东印度的商业贸易开发、纽芬兰湾的渔业开发和北美殖民地农业拓殖,北爱尔兰进行拓殖活动。
——整理于人民版必修二
□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英国该时期社会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提示:国家制度与商业发展之间的调适、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角度阐释。
1640年英国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1644年明清易代,又一轮的王朝更替
欧亚大陆两端:历史分叉路口
1689《权利法案》
世界
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商品经济发展,小农经济占主导
封建专制体制高度强化
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
海禁及闭关锁国
中国
世界正在发生质变……
明清也在变,却只有量变!
变局
危局
从白银货币化看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