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的学说》学案
八年级 生物学科 主备人:宋少华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以习惯提高成绩, 以努力改变人生!
学习目标:1、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及其意义
2、加拉帕戈斯地雀进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3、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能够较准确的判断达尔文地雀的进化顺序
4、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重点难点:1、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2、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方法指导:通过阅读、分析、思考,独立完成。
学习过程:
在人类探究生物进化的奥秘历史上,有一位科学家的贡献卓著。他就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他在书中用了大量的资料来证实,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进化的。提出了以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对生物适应性作了正确解释,推翻了物种不变论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戳穿了“上帝创造物”的谎言,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已形成的概念和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这一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相信你能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理解自然选择这一重大学说的意义。
自学感悟
1、达尔文在《 》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生物进化的 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2、对同种生物而言,具有 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繁殖后代,具有 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3、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 , 生存, 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4、经过漫长年代的进化,有利的变异被逐渐 ,原来的物种由此演变为
。因此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达尔文之后,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另一方面提出了其他生物进化学说,如着重从 水平探讨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6、1984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省澄江县发现了轰动全球的“ ”其物种之多,震惊世界,被国际上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8、自然选择学说中,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因素,它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又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定向的 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通过 实现的。生物进化是 的结果。
?自我检测
1、冬天的雷鸟羽毛的颜色和雪地颜色很相似,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不适应环境的结果 D.雪把羽毛染白的结果
2、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型酷似枯叶,对其形成原因的正确解释是(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过度繁殖的结果 D.只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3、一只雌蛙能产4000-5000粒卵,卵受精后只有不足10%能发育成为成体,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繁殖????? ???B.遗传变异 C.生存斗争 D.适者生存????
4、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蝗虫,体色多为绿色而不是褐色;而生活在草木稀疏的地上的蝗虫,体色多为褐色而不是绿色.对这种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现象的解释是(? )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蝗虫会飞的结果 D.适者生存的结果
5、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里的某种生物,现人为地把它们分隔成A、B两组,如果A组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组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 )
A.A组的进化速率比B组快 B.A组的进化速率比B组慢
C.两个组的进化速率一样 D.两个组都保持原水平不变
6、大多数鱼类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至数百万粒以上,但鱼苗死亡率很高,因此发育为成鱼的数量很少,这些鱼产卵量高的现象是( )
A.一种不适应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长期的遗传与变异的结果 D.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
7、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以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B.变异是有害的,对进化产生不利的影响
C.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D.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和繁衍
合作探究
9、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格斯群岛上生活着多种“达尔文地雀”,达尔文对地雀多样性的解释是:
(1)这些地雀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的祖先的个体之间在大小、喙形、栖息场所和食性等方面存在着 。
(2)它们要生存下去,就得与环境之间进行 ,该过程具有
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后代,这叫 。
(3)它们通过 和 不断积累和加强,便形成了许多新物种。
(4)生物的 和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展示提升
1、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 ? ?)
A.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
C.生物都在进行着生存斗争 D.适应环境的生物生存下来 ?
2、 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这说明了( ? ? )
A.突变是不定向的 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与环境条件有关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
3、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 )
A.变异和隔离的综合作用 B.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综合作用
C.变异、淘汰和遗传的综合作用 D.变异、选择和遗传的综合作用
4、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击的克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B.食物获得多少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 D.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5、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昆虫出现无翅或残翅是生物变异现象
B.无翅或残翅这种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
C.无翅或残翅昆虫数量增加时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与正常翅相比,无翅或残翅都是不利的变异
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原因是( )
A.杀虫剂造成害虫基因突变,产生了抗药性基因
B.害虫体内积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一定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7、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在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8、右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C.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9、某地有一个大型的石灰厂,其白色的粉尘使周围的植物都变成了灰白色。如果该厂长期生产,请你推测,该厂周围环境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下图中的( )
训练拓展
10、下图是现在家养的鸡的品种,但是他们的祖先却是同一种野生鸡——原鸡。是运用生物进化的观点解释其形成过程。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鸡有共同的 。但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鸡产生了许多 ,其中有些产蛋多些,而且这些变异都是可遗传的。? ? ? ? ? ?
(2)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变异的鸡进行 ,如有的人需要产蛋多的鸡,就杀死了产蛋少的鸡,留下产蛋多的鸡来繁殖后代,这样逐代下去,"产蛋多"这种 就会逐代积累热加强,就培育出产蛋多的鸡,如北京白鸡。
(3)上述事实说明,鸡的变异方向是 的,而人类的选择是 的。
12、根据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古代的长颈鹿,有颈长和颈短的,颈的长短是可以 的。
(2)在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如缺乏青草,颈长的可以吃到高出的树叶,就容易 下来并繁殖后代,颈短的吃不到足够的树叶,就会 ,体质虚弱,活下来的可能性就 ,留下来的后代就 。
(3)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会被 。
(4)自然界的生物经过激烈的 , 的生存下来, 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感悟中考:
1、(2013?东营)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角马,繁殖季节雄性角马往往用尖锐的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如右图).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角马的角发达的原因是( )
A.代代使用的结果
B.发生了定向的有利变异的结果
C.繁衍后代的结果
D.角发达的雄角马有机会繁衍后代而保留下来
《生物进化的学说》学案
八年级 生物学科 主备人:宋少华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以习惯提高成绩, 以努力改变人生!
学习目标:1、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及其意义
2、加拉帕戈斯地雀进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3、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能够较准确的判断达尔文地雀的进化顺序
4、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重点难点:1、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2、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方法指导:通过阅读、分析、思考,独立完成。
学习过程:
在人类探究生物进化的奥秘历史上,有一位科学家的贡献卓著。他就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他在书中用了大量的资料来证实,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进化的。提出了以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对生物适应性作了正确解释,推翻了物种不变论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戳穿了“上帝创造物”的谎言,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已形成的概念和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这一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相信你能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理解自然选择这一重大学说的意义。
自学感悟
1、达尔文在《 物种起源 》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生物进化的 自然选择 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2、对同种生物而言,具有 有利变异 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繁殖后代,具有 不利变异 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3、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 竞争 , 适者 生存,不适者 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4、经过漫长年代的进化,有利的变异被逐渐 积累保存 ,原来的物种由此演变为
新物种 。因此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达尔文之后,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另一方面提出了其他生物进化学说,如着重从 分子 水平探讨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6、1984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省澄江县发现了轰动全球的“ 澄江动物化石群 ”其物种之多,震惊世界,被国际上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8、自然选择学说中, 过度繁殖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遗传和变异 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生存斗争 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因素,它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又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适者生存 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定向的 自然选择 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通过 生存斗争 实现的。生物进化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
?自我检测
1、冬天的雷鸟羽毛的颜色和雪地颜色很相似,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 A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不适应环境的结果 D.雪把羽毛染白的结果
2、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型酷似枯叶,对其形成原因的正确解释是( B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过度繁殖的结果 D.只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3、一只雌蛙能产4000-5000粒卵,卵受精后只有不足10%能发育成为成体,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A.过度繁殖????? ???B.遗传变异 C.生存斗争 D.适者生存????
4、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蝗虫,体色多为绿色而不是褐色;而生活在草木稀疏的地上的蝗虫,体色多为褐色而不是绿色.对这种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现象的解释是(? D )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蝗虫会飞的结果 D.适者生存的结果
5、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里的某种生物,现人为地把它们分隔成A、B两组,如果A组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组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 A )
A.A组的进化速率比B组快 B.A组的进化速率比B组慢
C.两个组的进化速率一样 D.两个组都保持原水平不变
6、大多数鱼类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至数百万粒以上,但鱼苗死亡率很高,因此发育为成鱼的数量很少,这些鱼产卵量高的现象是( C )
A.一种不适应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长期的遗传与变异的结果 D.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
7、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以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B.变异是有害的,对进化产生不利的影响
C.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D.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和繁衍
合作探究
9、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格斯群岛上生活着多种“达尔文地雀”,达尔文对地雀多样性的解释是:
(1)这些地雀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的祖先的个体之间在大小、喙形、栖息场所和食性等方面存在着 差异 。
(2)它们要生存下去,就得与环境之间进行 生存斗争 ,该过程具有 有利变异 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后代,这叫 适者生存 。
(3)它们通过 遗传 和 有利变异 不断积累和加强,便形成了许多新物种。
(4)生物的 多样性 和 适应性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展示提升
1、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C ? ?)
A.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
C.生物都在进行着生存斗争 D.适应环境的生物生存下来 ?
2、 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这说明了( ?C ? )
A.突变是不定向的 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与环境条件有关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
3、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 D )
A.变异和隔离的综合作用 B.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综合作用
C.变异、淘汰和遗传的综合作用 D.变异、选择和遗传的综合作用
4、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击的克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D )
A.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B.食物获得多少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 D.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5、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A.昆虫出现无翅或残翅是生物变异现象
B.无翅或残翅这种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
C.无翅或残翅昆虫数量增加时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与正常翅相比,无翅或残翅都是不利的变异
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原因是( C )
A.杀虫剂造成害虫基因突变,产生了抗药性基因
B.害虫体内积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一定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7、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C )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在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8、右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C )
A.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C.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
D.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9、某地有一个大型的石灰厂,其白色的粉尘使周围的植物都变成了灰白色。如果该厂长期生产,请你推测,该厂周围环境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下图中的( D )
训练拓展
10、下图是现在家养的鸡的品种,但是他们的祖先却是同一种野生鸡——原鸡。是运用生物进化的观点解释其形成过程。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鸡有共同的 原始祖先 。但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鸡产生了许多 变异 ,其中有些产蛋多些,而且这些变异都是可遗传的。? ? ? ? ? ?
(2)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变异的鸡进行 选择 ,如有的人需要产蛋多的鸡,就杀死了产蛋少的鸡,留下产蛋多的鸡来繁殖后代,这样逐代下去,"产蛋多"这种 变异 就会逐代积累热加强,就培育出产蛋多的鸡,如北京白鸡。
(3)上述事实说明,鸡的变异方向是 不定向的 的,而人类的选择是 定向 的。
12、根据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古代的长颈鹿,有颈长和颈短的,颈的长短是可以 遗传 的。
(2)在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如缺乏青草,颈长的可以吃到高出的树叶,就容易 生存 下来并繁殖后代,颈短的吃不到足够的树叶,就会 缺乏食物 ,体质虚弱,活下来的可能性就 小 ,留下来的后代就 少 。
(3)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会被 淘汰 。
(4)自然界的生物经过激烈的 生存斗争 , 适应环境 的生存下来, 不适应环境 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感悟中考:
1、(2013?东营)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角马,繁殖季节雄性角马往往用尖锐的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如右图).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角马的角发达的原因是( D )
A.代代使用的结果
B.发生了定向的有利变异的结果
C.繁衍后代的结果
D.角发达的雄角马有机会繁衍后代而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