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时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时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3 18:4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时测试
选择题
1.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平型关”胜仗的指挥者是(  )
A. 李宗仁 B. 林彪
C. 彭德怀 D. 朱德
2. 1937年9月,有一场战役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令八路军威名远扬,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它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3. 毛泽东1938年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倭寇民族特性急而短,而其军事学术非德式即法式,皆以短兵白刃速战速决为性能……我应以坚韧、忍耐、延缓、持久之道,致其死命也。”这说明(  )
A. 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B. 国共两党领袖对抗日所见略同
C. 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抗战
D. 中国抗战胜利的必然性
4.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根本目的是(  )
A. 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B. 动员全民族的一切力量抗战
C. 指出抗日战争的艰苦性
D. 为人民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
5. 毛泽东在《永远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中写道:“□□和陕甘宁边区,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八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下列适合填入方框处的内容是(  )
A. 瑞金   B. 延安 C. 南昌   D. 广州
6.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形特点,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法,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右面这幅漫画反映的是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哪种战法(  )
A. 地道战 B. 地雷战
C. 夜袭战 D. 麻雀战
7. “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此项土地政策出现于(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十年内战时期
8.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始终奋斗在第一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战中,八路军向日军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
A. 血染卢沟桥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9. 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社评中的“大规模的运动战”应是(  )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武汉会战
10.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115师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这说明了(  )
A. 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D. 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被制止
11. 毛泽东在1938年5月写成的《论持久战》中指出:“在他们(日本侵略者)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在作战上讲,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的史实依据是(  )
①平型关大捷 ②枣宜会战 ③百团大战 ④台儿庄战役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2. 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包括(  )
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③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④开展生产运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3.根据国共双方的协议,中共领导的红军接受改编后立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带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山西东北部全歼板垣师团一部的将领是( )
A.李宗仁  B.朱德   C.林彪   D.彭德怀
14.1937年9月,有一场战役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令八路军威名远扬,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它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5.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是( )
A.依靠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
B.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C.国共长期全面合作
D.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16.抗战开始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起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在( )
A.豫皖苏边区 B.晋察冀边区
C.陕甘宁边区 D.冀鲁豫边区
17.电影《地道战》《地雷战》等反映了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故事,从这几部电影中你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采取的斗争方式是( )
A.消耗战 B.攻坚战 C.阵地战 D.游击战
18.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的时代意义在于( )
A.团结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B.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C.有利于统一战线巩固和全民族抗战
D.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19.“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在敌后战场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材料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是(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百团大战 D.长沙会战
20.1940年9月5日,周恩来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此次)大战是第一件兴奋人心的大事……今日《大公报》、新蜀社论称赞华北八路军战绩,蒋有电嘉奖。”材料中的“大战”( )
A.振奋了国人的抗战信心
B.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C.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D.属于正面战场的抗战
21.如表为敌后战场抗击日军所占比例简表。由此可以看出1938年后( )
A.敌后战场已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正面战场
C.国民党已放弃了正面战场抗战
D.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
22.面对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局面,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奉命开进南泥湾开荒种地。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100%;到1944年,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 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体现了我党( )
A.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作风
B.高瞻远瞩,争取和平的精神
C.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D.不畏牺牲、不折不挠的精神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日军自报伤亡11 984人。中方战役指挥是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
——《从此鬼子不猖狂》
材料二 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
材料三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赵箭平《谈谈屏幕上的国军抗日英雄》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战役的情况?该战役属于哪一战场的抗战?请列举该战役所属战场的其他两个著名战役。
(2)材料二是哪一次战役所取得的战果?它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哪一战场?
(3)材料三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战时期两个战场关系及作用的认识
24、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巩固抗日根据地】
据资料记载,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的日本兵力占侵华日军总兵力的比例,1938年为58%,1942年为63%,1944年为64%。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所起的作用。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游击战术显神威】
(2)根据以上两幅图片,写出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军民根据地形特点创造的两种作战方法。
【坚决消灭侵略者】
(3)图三和图四相关战役的胜利分别有什么重大意义?这体现了中国抗日战争怎样的特点?
(4)从爱国军民身上你感受到了哪些民族精神?
25、材料一 我军运输部队在平型关关口附近不明地域遭到西侧高地伏击,全军覆没。
——1937年9月日本《每日新闻》
材料二 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感嘉慰。
——蒋介石1937年9月26日给朱德、彭德怀电报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评价平型关大捷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
材料四
(2)材料三、四反映的是哪一次战役,该战役主要特点有哪些?
材料五 
材料六 到抗日战争后期,主要抗日根据地有晋察冀(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山西五台山)、晋绥、晋冀豫、山东、陕甘宁、延安等地。根据地人口由150万人发展到1亿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从开始的4万人发展到120万人。这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
(3)依据材料五、六,结合课本内容,说明共产党是如何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有何作用?
材料七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狼牙山五壮士》
(4)从材料七中,你能感受到敌后根据地战士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毛泽东这首诗的赞颂对象就是图中的人物,他是谁?
(2)这幅照片反映的是他在哪次战役中指挥的情景?
(3)材料二是有关这次战役的重要信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这次战役的主要特点。
答案
1-5BABAB 6-10ABDCA 11-15DCCAD 16-20CDCCA 21-22AC
23、(1)台儿庄战役。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或正面战场)。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任举两个即可)
(2)百团大战。敌后战场。
(3)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24、(1)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2)图一:地雷战;图二:地道战。
(3)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4)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共同抗战的团结精神、坚持到底的自强精神。
25、(1)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百团大战。特点:①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②参战人员多,战线长,作战次数多,规模大。③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
(3)措施: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作用: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爱国主义精神。
26、(1)彭德怀。
(2)百团大战。
(3)①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②参战人员多,战线长,作战次数多,规模大;③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