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案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既是寓言故事,也是成语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则有趣的故事。一只一直在井底的青蛙和一只小鸟争论天究竟有多大,从而阐明了一个我深刻的道理:只有目光远大,站得高,看得远,不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青蛙和小鸟的地理位置,为下文发生的故事做铺垫。第二至第七自然段描写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展现了故事的内容。第一次对话交代了小鸟从哪里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阐述了青蛙和小鸟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将青蛙仍坚持自己的观点,小鸟无奈之下只好叫青蛙自己跳出井来看看天到底有多大。 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点,因此这一课时的识字教学采用了不同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写字指导上,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由于课文是通过青蛙与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讲述,因此朗读对话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青蛙与小鸟在说话时的神情,并抓住不同的标点来读好疑问、反问、感叹、陈述等不同语气。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沿、渴、喝”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理解词语“井沿、大话、无边无际”3个词语,正确书写“渴”、“喝”。 2.通过教学第一次对话,学习朗读方法,自主学习第二次对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课本剧表演。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二)教师准备:课文、学习单 (三)教具设计:板贴、词卡、表演头饰、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认识“井”字,古文字导入 (1)了解古文字的“井”,理解古文字“井”中间一点的意思。 (2)学习“井”字的书写。(上横短,下横长。竖撇起笔比竖低)。 2.出示课题,学习“观”字,理解题意 (1)教师板贴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观”,理解“观” 预设:“观”是看的意思。 过渡:“观”有反复看,仔细看的意思。《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呢? 理解题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活动一:请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一找,青蛙和小鸟在哪里。 认读词语“井沿”,理解“沿”的意思。 摸一摸“井沿”是哪里。 预设:摸了“井沿”的一条边。 理解“沿”的意思。 给“沿”字组词,进行词语拓展。(除了井沿,你还知道什么沿?) 预设:桌沿、杯沿、帽沿。 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指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三)熟读精思,学习对话 1.学习“对话” (1)了解什么是“对话”。(青蛙说一句,小鸟说一句,就是一次对话)。 (2)学习活动二:读2-7自然段,青蛙说的话请用“——”画出来,小鸟的话用“~~~”画出。(找出课文中一共有几次对话) 预设:三次对话。 学习第一次对话 (1)学习对话的第一句“你从哪儿来呀?” 教师导入:小眼睛,看老师,小铅笔,书边放。青蛙和小鸟第一次见面,青蛙是怎么问的呢? 预设:你从哪儿来呀? ①读准“你从哪儿来呀?” ②学习词语“哪儿”,读准多音字“哪”。 ③学习“?”,读准句子语气。 ④读好“你从哪儿来呀?” 学习对话的第二句:“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教师导入: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来你们很很想知道,小鸟从哪里来。现在我就回答你们。你们来问,我来回答。 预设:师生对读第一次对话。 (感受一百多里的远,读出小鸟的语气。) (3)师总结: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发现,想要读好第一次对话,我们要抓住两个法宝。第一个关注标点符号,读出语气;第二个抓关键词,读对重音。 3.自学第二次对话 学习活动三:根据两个法宝,请生自读对话。 (1)青蛙对天的看法 ①你从哪儿看出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 预设1:朋友,别说大话了。 预设2: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②认读词语“大话”,用“大话”进行造句练习。 预设:我中午吃了20个包子。 (2)小鸟对天的看法 ①师导入: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那小鸟是怎么认为的呢? 预设: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②理解词语“无边无际”,我们还可以说什么无边无际? (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坐井观天》课本剧表演 学习活动四: 过渡:你们都真厉害,能不能把他呈现给大家看看呢! 评价标准:1、朗读通顺,神态自然,配上动作;2、关注标点符号,读出语气。 师:请同学们,准备三次对话的朗读,然后上台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有两个要求。1、朗读通顺,神态自然,配上动作;2、关注标点符号,读出语气。 (给生5分钟的时间准备) 请生上台表演,然后进行点评反馈。(制作头饰) (四)书写指导 1.这两个字非常相似,我们可以用口诀记住这两个字?(缺水渴,用口喝) 2.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观察。一看宽窄,二看高低。 3.渴和喝字我们能区分了,但最难的不是区分这两个字,而是他们的右半部分非常难写,谁有好办法可以记住它?(上面日子头,下面包字框,里面小小人,外面竖折框) 4.请同学们拿起你们的金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5.学生写一个描一个,注意写字时头正、肩平、背挺直。展示点评,修正,再写一个。 宽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