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史实;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及影响;中国近代文学、艺术取得的成就及代表人物
二、重难点1
1、重点:近代教育发展史实及影响
2、难点:如何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中国近代文学艺术取得的成就?
三、课前预习(学生自主学习)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模块一
1、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1)兴办新式学堂
①洋务运动时期: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
③百日维新期间:
(2)废除科举制时间:
(3)革新学制:
2、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
模块二
1、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1)创办报刊杂志:
(2)出版机构的创办:
模块三
1、文学成就:
模块四
1、美术成就:
模块五
1、音乐成就:
模块六
1、电影成就:
参考答案
模块一
1、(1)①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②北洋西学堂(在天津)、南洋公学(在上海)③京师大学堂(2)1905年(3)废除科举制的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2、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模块二
1、(1)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服》,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2)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模块三
1、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等
模块四
1、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代表作品有《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模块五
1、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田汉给《义勇军进行曲》作词,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
模块六
1、电影拍摄:中国自已拍摄的第-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著名音影: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
四、巩固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
1.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起到过重大作用。下列说法与北京大学的历史相符的有( )
①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②是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
③是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 ④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右图借一则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忍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其作者是( )
A.张大千
B.冼星海
C.齐白石
D.徐悲鸿
3.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国际歌》 ③《黄河大合唱》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四书五经为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样旧式学堂与科举考试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
材料二 欲补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停科举始。
(1)材料一清朝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是从什么事件后开始的?清政府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期是如何改革教育的?
(2)材料二中提到的“停科举”是在哪一年?
【能力提升】
1.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清朝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的强烈反对
D.清政府已经无力支付考试费用
2.同学们经常查阅的《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相当一部分是由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一机构是( )
A.京师同文馆
B.《申报》报社
C.《民报》报社
D.商务印书馆
3.毛泽东曾说:“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革命文学家、现代杂文的开拓者的评价。“他”是( )
A.魏源
B.严复
C.鲁迅
D.徐悲鸿
4.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和平建国
D.抗日救亡
5.下列各项搭配中,正确的是( )
①严复——《狂人日记》 ②老舍——《骆驼祥子》
③巴金——《家》 ④徐悲鸿——《愚公移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片信息,分别写出这两位文学艺术家的名字及其作品一部。
①文坛斗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国歌功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图中两位文学艺术家外,请你再搜集两位同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家,并分别说出其代表作品。
(3)特定的历史时代,使这些文学艺术家们拥有了一个神圣的使命,这个神圣使命是什么?
(4)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基础达标】
1.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实业”“状元”等,可知“他”指张謇。
2.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3.D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了解和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都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4.C
【能力提升】
1.B
2.C 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14年”“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等,可以看出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倡导使用国货。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因此该政府应为民国政府,故选C。
3.B 本题属于读图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正确识读图片中的有效信息。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小农经济、封建制度均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而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封建制度。
4.B 5.C
6.(1)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2)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国内出现了军阀混战局面。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企业没有广阔前途,“实业救国”道路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