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醉翁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2.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的写法,理解景物描写作用。
3.结合创作背景,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学习重点〗
1.朗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2.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的写法,理解景物描写作用。
〖学习难点〗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学习时间〗
4课时
教学进程:
第四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根据课文填空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
⑵若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⑷前者呼,后者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滁人游也。
⑸__________,__________,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饮少辄( )醉 ⑵醉翁之意( )不在酒
⑶云归而岩穴暝( ) ⑷野芳发( )而幽香
⑸泉香而酒洌( ) ⑹宴酣( )之乐
⑺已而( )夕阳在山 ⑻树林阴翳(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⑶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⑷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文言知识归纳
1.一词多义。
⑴归: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⑵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⑶谓:①太守自谓也 ②太守谓谁
⑷临:①临溪而渔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⑸乐:①山水之乐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⑹之:①山间之朝暮也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⑺也:①环滁皆山也 ②山之僧智仙也 ③在乎山水之间也
⑻而:①杂然而前陈者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而不知人之乐 ④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词类活用。
⑴山行六七里 山;_____作 ______, ________
⑵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_____作 ______, ________
⑶名之者谁 名:_____作 ______, ________
⑷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_____作 ______, ________
⑸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_____作 ______, ________
⑹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_____作 ______, ________
⑺杂然而前陈者 前:_____作 ______, ________
⑻伛偻提携 伛偻提携:_____作 ______, ________
3.古今异义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⑵野芳发而幽香 芳,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⑶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⑷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4.特殊句式(指出句式并翻译)
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_______句
翻译:
⑵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句
翻译:
⑶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_______句
翻译:
5.《醉翁亭记》中有一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在后世流传,找出来,说说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及在现代汉语中语义的变化。
三、研讨课文
1.文中四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请理清文章思路。
2.贯穿全文的感情主线是什么?课文围绕这一主线写了哪些内容?
3.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4.作者如何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的 (哪一句?)试做分析。
四、课堂总结
1.写作特色
2.主旨归纳
五、拓展延伸
比较《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
六、课堂检测
㈠根据提示默写。
1.文中描写醉翁亭形象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山间四时景色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绘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_______《桃花源记》中则是用“__________ ”来指代。
㈡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 ⑵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
⑶伛偻提携 伛偻_______ ⑷觥筹交错 交错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绝①往来而不绝者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去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C.间①颓然乎其间者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之①而不知人之乐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⑵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B.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C.第二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D.第三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5.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4分)
七、布置作业
1.整理归纳文言知识。
2.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
参考答案
第四课时
一、1.⑴在乎山水之间也⑵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⑶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⑷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⑸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2.⑴就⑵情趣⑶昏暗⑷开放⑸清⑹尽兴的喝酒⑺不久⑻遮盖
3.⑴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⑵野花开了,散发出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下降,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⑶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⑷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乐趣为乐趣。
二、1.⑴①聚拢②回家⑵①秀丽②茂盛⑶①称号②为,是⑷①到②居高面下⑸①乐趣②欢乐③以……为乐⑹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主谓之间③代词,乐趣⑺①表陈述②表判断③助词,无实意⑻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并列③连词,表转折④连词,表顺承
2.⑴名词作状语,在山上⑵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⑶名词作动词,命名⑷名词作动词,取名⑸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⑹名词作动词,唱歌⑺名词作状语,在面前⑻动词作名词,老人、儿童
3.⑴意趣,情趣/意思或愿望)⑵花/芳香)⑶倒下的样子/颓废的样子)⑷离开/到、往)
4.⑴判断句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⑵省略句 领会于心间,寄托在喝酒上。
⑶倒装句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5.⑴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现在多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⑵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⑶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秋高气爽。
⑷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现在多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⑸山肴野蔌: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⑹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常含贬义)。
⑺前呼后拥:本意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现在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三、1.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及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的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写太守和众宾的游宴之乐。
第四段:写太守醉游归来,与民同乐。
2.乐。写了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宾客之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
3.⑴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⑵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⑶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⑷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主旨句)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太守不仅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是与民同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乐”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四、1.⑴形散而神不散。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散文要散,但要形散而神不散,这就要求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本文在形式上较散,时而写山色,时而写水流,时而写人声,看似杂乱,但其实一点也不乱。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本文有一条线索,那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乐”,醉中之“乐”。所以本文不管显得如何散,却不脱离“乐”字。
⑵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叙述中巧妙地加入自己的抒情和议论,写景和抒情巧妙地、自然地结合,使人不觉得有抒情而抒了情。
⑶语言优美,骈散结合。
本文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首先是本文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如“醉翁之意在不酒”“水落石出”丰富,成为后人经常使用的名句。其次,本文的语言非常凝练,描写事物所用笔墨不多而又十分生云神,比如“有亭翼然”,只“然”两个字便把亭子像鸟儿展翅、凌空欲飞的形状、态势刻画了出来。最后,本文的语言骈散相间,抑扬顿挫,生动悦耳,音乐感、节奏感极强,十分适于朗诵。本文以散文句式为主,又杂以多对偶句;在语言上有整齐的对偶,如“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又有变化的散句,错致,有顿挫参差之妙,形成韵律美感。
2.全文以“了”字为线索,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风光,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五、《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文章以作”记”为名,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醉翁亭记》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六、㈠1.翼然临于泉上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清而石出。4.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7.老人 儿童 黄发垂髫
㈡1.⑴情趣⑵昏暗⑶弯腰曲背,借指老人⑷交互错杂
2.B(A.①断绝②隔绝B.①离开②离开C.①中间②参与D.①的②介入主谓)
3.⑴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就是醉翁亭。
⑵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B(本文的语言骈散相间,以散文句式为主,又杂以多对偶句。)
5.答案: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七、2.【交流】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修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豁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醉翁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2.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的写法,理解景物描写作用。
3.结合创作背景,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学习重点〗
1.朗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2.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的写法,理解景物描写作用。
〖学习难点〗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学习时间〗
4课时
教学进程:
第四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根据课文填空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
⑵若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⑷前者呼,后者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滁人游也。
⑸__________,__________,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饮少辄( )醉 ⑵醉翁之意( )不在酒
⑶云归而岩穴暝( ) ⑷野芳发( )而幽香
⑸泉香而酒洌( ) ⑹宴酣( )之乐
⑺已而( )夕阳在山 ⑻树林阴翳(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⑶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⑷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文言知识归纳
1.一词多义。
⑴归: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⑵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⑶谓:①太守自谓也 ②太守谓谁
⑷临:①临溪而渔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⑸乐:①山水之乐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⑹之:①山间之朝暮也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⑺也:①环滁皆山也 ②山之僧智仙也 ③在乎山水之间也
⑻而:①杂然而前陈者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而不知人之乐 ④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词类活用。
⑴山行六七里 山;_____作 ______, ________
⑵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_____作 ______, ________
⑶名之者谁 名:_____作 ______, ________
⑷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_____作 ______, ________
⑸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_____作 ______, ________
⑹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_____作 ______, ________
⑺杂然而前陈者 前:_____作 ______, ________
⑻伛偻提携 伛偻提携:_____作 ______, ________
3.古今异义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⑵野芳发而幽香 芳,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⑶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⑷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4.特殊句式(指出句式并翻译)
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_______句
翻译:
⑵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句
翻译:
⑶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_______句
翻译:
5.《醉翁亭记》中有一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在后世流传,找出来,说说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及在现代汉语中语义的变化。
三、研讨课文
1.文中四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请理清文章思路。
2.贯穿全文的感情主线是什么?课文围绕这一主线写了哪些内容?
3.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4.作者如何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的 (哪一句?)试做分析。
四、课堂总结
1.写作特色
2.主旨归纳
五、拓展延伸
比较《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
六、课堂检测
㈠根据提示默写。
1.文中描写醉翁亭形象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山间四时景色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绘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_______《桃花源记》中则是用“__________ ”来指代。
㈡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 ⑵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
⑶伛偻提携 伛偻_______ ⑷觥筹交错 交错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绝①往来而不绝者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去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C.间①颓然乎其间者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之①而不知人之乐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⑵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B.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C.第二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D.第三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5.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4分)
七、布置作业
1.整理归纳文言知识。
2.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