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秋天的怀念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瘫痪.(huàn) 侍.弄(shì) 捶.打(chuí) 唰.唰啦啦(suā)
B.憔悴.(chuì) 诀.别(jué) 淡雅.(yǎ) 整宿.整宿(xiǔ)
C.烂漫.(màn) 高洁.(jiē) 悄.悄(qiāo) 絮.絮叨叨(xù)
D.仿膳.(shàn) 鲜血.(xuè) 砸.碎(zá) 泼.泼洒洒(pō)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地步,境地)
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 漫.。(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D.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形容说话啰唆)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B.“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C.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D.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4.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
B.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常见的有叙
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如《秋天的怀念》《春》等。
C.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古代在立秋这一天,民间有祭祀土地神的习俗 。
D.伤春、悲秋是我国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
5.下列各句中,所用的描写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D.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6.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端正了线上学习的态度。
B.读了《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
结果。
D.母亲生长在戏剧之家,越剧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7.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 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败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
A.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史铁生忽然残疾了。 B.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C.古老的地坛,处处令人惊异和震撼。
D.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老师转身面向大家,他决定这一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①他们才能理解并接纳这份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也才能写出诚挚感人的作文
②不是具体地教孩子们怎样写作文,也不是单纯地教他们怎样写自己的母亲
③他觉得唯有让孩子们理解了父母的无私付出
④而是启发孩子们体会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体会这背后的良苦用心和炽热的爱
A.②④③①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④①③
三、阅读题
阅读课文,完成 9—13 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
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 ,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
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9.课文题目是“秋天的怀念”,“我”都怀念了什么?
答:
10.课文第①段和第⑦段两次出现了“好好儿活”,分别有什么含意?
答:
11.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答:
12.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答:
13.“好好儿活”这句朴素的话语,会引发人深刻的思考。请联系实际谈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呢?答: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D A.唰 shuā。B.悴 cuì。C.洁 jié。
2.答案 B “烂漫”在本句中指菊花颜色鲜明而美丽。
3.答案 B “喊着”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
4.答案 A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是小说。
5.答案 B B 项属于神态描写,其余三项均为动作描写。
6.答案 B A.成分残缺,删掉“通过”或“使”。C.不合逻辑,删去“与失败”。
D.主客颠倒,将“越剧”与“她”对调位置。
7.答案 B 认真分析语段,找出语段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用“谁做了什么事”的格式概括即可。
8.答案 A 首先由关联词“不是……而是……”确定前两句(教学内容和方法),即②④句;其次根据“他觉得”确定后两句(教学目的),即③①句。从而确定正确的语序为②④③①,故选 A。
9.答案 ①母亲;②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③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关爱;④母亲留给“我”的“好好儿活”的人生信念。
解析 在文中,“我”首先怀念的是母亲以及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因为母亲已经去世,留给自己的只有无尽的悔恨与愧疚。题目特意点明“秋天”,是因为母亲生前曾不止一次提议陪“我”去北海看花,想通过看花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所以“我”怀念的还有母亲对自己的理解与关爱。联系第①段中的“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和第⑦段中的“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知,“我”怀念的还有母亲留给“我”的“好好儿活”的人生信念。
10.答案 第①段中的“好好儿活”:母亲恳求“我”坚强起来,珍惜生命。 第⑦段中的“好好儿活”:表明“我”对母亲的这句话有了真正的理解,坚定了生活的信念,要和妹妹一起坚强、乐观地活下去。
解析 “好好儿活”的本义是好好生活。结合语境可知,这句简单的话语饱含着母亲对子女的深情,希望孩子们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打击,都要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11.答案 ①暗示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②为下文写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 去北海看菊花作铺垫。
解析 该画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一般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下文作铺垫等作用。“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营造了秋天肃杀凄凉的氛围,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同时为下文写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的情节作了铺垫。
12.答案 两个加点词都是叠音词。“悄悄”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包容;
“偷偷”写出了母亲担心脾气暴躁的“我”,以及母亲对“我”的关心与呵护。解析 “悄悄”“偷偷”等叠音词细腻地写出了母亲的小心翼翼。“悄悄”地躲起来是为了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痛苦心情的充分体谅;
“偷偷”地听是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心与呵护。
13.答案 (示例 1)要乐观地对待自己的生活。
(示例 2)遇到挫折,不畏惧,要勇敢面对。
解析 本文通过“我”双腿瘫痪后母亲所做的一系列小事,表现了母亲对“我” 无私的关爱与期望;在伟大母爱的感召下,“我”和妹妹坚强地面对生活的苦难,好好地生活下去。 很明显,作者希望以自己的经历,让更多读者明白,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打击,都要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