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精品资源(课件+教案+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的冬天》精品资源(课件+教案+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10:41:24

文档简介

《济南的冬天》精品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1*cnjy*com
一课时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过程】21*cnjy*com
补充资料: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赴英国讲学,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6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 被译成了十几国的文字,产生较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23个剧本,小说《无名高地》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二:预习检测(找一个小组回答,老师相机点拨;其他小组组内交换,相互批阅,全对的举手)21*cnjy*com
补充背景: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老舍于1929年离开英国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浓厚的感情,称山东为他的第二故乡。
三、朗读课文,感知“冬天”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提示:如朔风怒号、冰雪覆盖、寒冷、萧杀……
2.学生听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读课文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之后再请学生向全班展示。
提示:如温晴、秀美、暖和、多情……
3.学生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冬天与我们印象中的冬天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呢?21*cnjy*com
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确济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这一点学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全文所写济南实际并非完全如此,这里面加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进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说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四、寻找“温晴”
1.学生朗读第一段,标划体现济南体现温晴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从风和阳光的角度,写出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特点,从而突出济南的风不冷、不酷,不硬、不厉;突出济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们带给济南,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温柔、温情,是安适、安详、安逸。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五、品味“温情” 21*cnjy*com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把平面的语言变成立体的画面,并学会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描绘。
1.摇篮安睡图
“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这是别处冬天难得的情致。
2.雪后小山图21*cnjy*com
小山秀气,承受不了大雪。阳光下,山色斑驳,秀美动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晖暖人心,温暖柔和。真是“妙”极。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态!
3.山村卧雪图
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它们“卧”的舒畅,“卧”的安详,给人感觉这是阳光下爽心的“卧”,多少还带有一些暖酥酥、懒洋洋的“卧”。这淡墨高雅的画面,确实带有十足的情味。
4.玲珑水晶图
晶莹绚丽,玲珑剔透。虽说蓝是冷色,但它却是瑰宝,内里包含着色彩缤纷的事物;它又与海洋一色,涌动着生命的内蕴和气息。同时,它又包含着别致的情韵。
六、感悟“温情”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但是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带有种种表象的山水,而是作者印象和感受中的山水。换句话说,是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21*cnjy*com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从而品味其中包含的温情,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21*cnjy*com
母亲的形象是温暖的,守在摇篮旁,唱着摇篮曲的母亲更是温暖的,而且还有那抚慰人心的话语。如此善良温存体贴的母亲给人欢喜,给人幸福。这样,睡在小摇篮里的济南就感到舒适温馨,母亲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间大爱。
2.细致周到的护士
大家熟知这一形象,耐心细致的她带给济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梦境,是温柔的关照。
3.健美优雅的女郎
阳光下,山坡上,斑驳的色彩成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秀气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这件花衣,悠闲安适地站在微风之中。调皮的风儿不时掀动一下她的衣角,闪现出健美的肌肤。如此,给人以明亮、灿烂、喜悦、希望之感。
4.娇美害羞的少女
夕阳斜照,光辉映雪。白白的薄雪调和着阳光成为粉红色,这就是少女害羞的颜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是什么使她害羞?是它本身纯青、温情,是她一下子想起了心中温情的事儿。
教师小结: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这一个个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21*cnjy*com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感受冬天温情的春意
作者写济南的冬天,但处处洋溢着春意。此皆因作者心中有“春天”,故能用春天般的感受写冬天。如此,这种冬天也就有了灵性,有了生机。英国诗人雪莱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是本文最好的注脚。
1.学生从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着春天气息的句子并以喜悦的感情朗读。
如: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思考讨论:为什么这样来写?21*cnjy*com
明确:一是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二是表达作者对冬天济南的爱怜之情;三是表现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表达一种乐观进取的精神。
(三)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画意。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1.标划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动词,然后加以体会,进行展示。
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白边。(有意为之,是为了给冬天增加美感)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形象传神,写出了舒适安然的睡姿和灵性)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写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现了济南冬日的春意和生机)
2.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
(1)教师示范21*cnjy*com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面上是含笑的。
标划的词语自然、柔和、亲切、温馨。如一位慈祥者忍不住向你诉说,如一位自豪者在你耳边低语。“真的”含有惊喜,“是”“的”舒缓语气,如此不能不使你相信。
(2)学生找出类似语句,标划出关键词,小组交流。
如: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21*cnjy*com
七、抒写“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21*cnjy*com
八、写法领悟:
作者为什么能用如此精妙的语言描绘出如此精美的画面?结合朱自清的《春》谈谈学习收获。
仔细观察——能绘形 用心揣摩——能显神 情感投入——能感人
九、布置作业:
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色,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借鉴本文的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附板书设计:
?

课件45张PPT。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赴英国讲学,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6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 被译成了十几国的文字,产生较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23个剧本,小说《无名高地》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茶馆》《二马》《鼓书艺人》《龙须沟》《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预习检测注音写字澄( )清 贮( )蓄
着( ) 落 暖和( )
绿píng( ) 发 jì ( )
水zǎo( ) xiāng ( )嵌chéngzhùzhuóhuo萍髻藻镶《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以 为
主的散文,作者 ,原名 ,
字 ,北京人。被誉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等 ,话剧《 》、《 》。描写景物老舍舒庆春舍予人民艺术家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走近作者亲近课文 (1)济南的冬天是 (晴朗 响晴 明亮)的。
(2)可是,在北国的冬天,而能
有 (温暖 温和 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3)山坡上 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 (躺 卧 睡)着点雪。响晴温晴卧卧写作背景本文约写于1930—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老舍于1929年离开英国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浓厚的感情,称山东为他的第二故乡。
感知“冬天”1.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朔风怒号、冰雪覆盖、寒冷、萧杀……感知“冬天”2.听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秀美、暖和、多情……感知“冬天”3.老舍先生笔下的冬天与我们印象中的冬天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异呢?一方面是因为济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另一方面,全文所写济南实际并非完全如此,这里面加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进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说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寻找“温晴”朗读第一段,标划体现济南体现温晴特点的语句。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与伦敦相比无重雾与热带相比无毒日喜爱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对比寻找“温晴”寻找“温晴”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从风和阳光的角度,写出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特点,从而突出济南的风不冷、不酷,不硬、不厉;突出济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们带给济南,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温柔、温情,是安适、安详、安逸。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品味“温情”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请跳读课文,把平面的语言变成立体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描绘。品味“温情”1.摇篮安睡图
“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这是别处冬天难得的情致。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品味“温情”2.雪后小山图
小山秀气,承受不了大雪。阳光下,山色斑驳,秀美动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晖暖人心,温暖柔和。真是“妙”极。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态!品味“温情”3.山村卧雪图
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它们“卧”的舒畅,“卧”的安详,给人感觉这是阳光下爽心的“卧”,多少还带有一些暖酥酥、懒洋洋的“卧”。这淡墨高雅的画面,确实带有十足的情味。绿、清亮、蓝汪汪 蓝水晶水品味“温情”4.玲珑水晶图
晶莹绚丽,玲珑剔透。虽说蓝是冷色,但它却是瑰宝,内里包含着色彩缤纷的事物;它又与海洋一色,涌动着生命的内蕴和气息。同时,它又包含着别致的情韵。感悟“温情”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但是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带有种种表象的山水,而是作者印象和感受中的山水。换句话说,是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感悟“温情”(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朗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从而品味其中包含的温情。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感悟“温情”1.守护摇篮的母亲
母亲的形象是温暖的,守在摇篮旁,唱着摇篮曲的母亲更是温暖的,而且还有那抚慰人心的话语。如此善良温存体贴的母亲给人欢喜,给人幸福。这样,睡在小摇篮里的济南就感到舒适温馨,母亲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间大爱。感悟“温情”2.细致周到的护士
大家熟知这一形象,耐心细致的她带给济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梦境,是温柔的关照。感悟“温情”3.健美优雅的女郎
阳光下,山坡上,斑驳的色彩成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秀气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这件花衣,悠闲安适地站在微风之中。调皮的风儿不时掀动一下她的衣角,闪现出健美的肌肤。如此,给人以明亮、灿烂、喜悦、希望之感。感悟“温情”4.娇美害羞的少女
夕阳斜照,光辉映雪。白白的薄雪调和着阳光成为粉红色,这就是少女害羞的颜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是什么使她害羞?是它本身纯青、温情,是她一下子想起了心中温情的事儿。感悟“温情” 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这一个个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思考: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感悟“温情”(二)感受冬天温情的春意
作者写济南的冬天,但处处洋溢着春意。此皆因作者心中有“春天”,故能用春天般的感受写冬天。如此,这种冬天也就有了灵性,有了生机。英国诗人雪莱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是本文最好的注脚。感悟“温情”1.从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着春天气息的句子并以喜悦的感情朗读。
2.思考讨论:为什么这样来写?如: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明确:一是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二是表达作者对冬天济南的爱怜之情;三是表现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表达一种乐观进取的精神。
感悟“温情”(三)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画意。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1.标划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白边。(有意为之,是为了给冬天增加美感)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形象传神,写出了舒适安然的睡姿和灵性)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写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现了济南冬日的春意和生机)
感悟“温情”2.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
(1)教师示范: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面上是含笑的。
标划的词语自然、柔和、亲切、温馨。如一位慈祥者忍不住向你诉说,如一位自豪者在你耳边低语。“真的”含有惊喜,“是”“的”舒缓语气,如此不能不使你相信。感悟“温情”2.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
(2)找出类似语句,标划出关键词,小组交流。
如: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抒写“温情”1.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请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作者为什么能用如此精妙的语言描绘出如此精美的画面?结合朱自清的《春》谈谈学习收获。仔细观察能绘形用心揣摩能显神情感投入能感人写法领悟 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色,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借鉴本文的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