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朱汉国在《明确“十四年抗战”有重要意义》一文中指出: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战。其中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转折性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中共七大
2.(2022·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朱自清在《这一天(“七七”)》中曾激情洋溢地写道:“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材料表明
A.抗日战争激发了民族意识觉醒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C.中国从四分五裂局面趋向统一 D.国民大革命促进了工农运动的高涨
3.(2022·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下图是由广东华强火柴厂出品的“7.7”火花。主版为一幅当时完整的中国地图,并标注了各省行政区划,代表着“七七事变”的两个“7”字,醒目地出现在中国地图上,以纪念这个民族觉醒的日子。该火花主要号召( )
A.全面抵制日货 B.民众“实业救国”
C.全民投入抗战 D.人民推翻帝制
4.(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的诗句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产生的影响
A.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5.(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曾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中国兄弟连》,介绍了一支八路军和一支国民党军队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 )
A.长征途中 B.北伐途中 C.九一八事变后 D.七七事变后
6.(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 )
①张自忠 ②佟麟阁 ③赵登禹 ④杨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驻地。驻守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段材料描述的是七七事变的( )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8.(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全国性抗战局面形成
D.国民党军队基本上扭转了战局
9.(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某班同学在历史剧表演时,使用了以下两件道具:
据此判断,该历史剧的主题可能是( )
A.五四风云 B.北伐凯歌 C.长征岁月 D.抗日烽火
10.(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如图为不同时期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反映出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B.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中共革命策略随形势变化而调整 D.民主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党的影响
11.(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小明在复习《历史与社会》“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他整理的这段历史,反映的最主要内容是( )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2.(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 B.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C.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D.七七事变
13.(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并发表祭黄帝陵文。祭文反映出( )
共产党 祭黄帝陵文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国民党 祭黄帝陵文 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爱诛不庭,华夷永判。仰维功业,广庇万方; 佑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绩散,群情周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
A.抗战全面爆发激化了民族危机 B.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C.抗日民族统战线已正式形成 D.蒋介石放弃反共,团结各方力量抗日
14.(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九一八事变后,党提出:“反蒋抗日”;西安事变后,又提出:“逼蒋抗日”;七七事变后,决定“联蒋抗日”。 党不同时期政策的变化主要依据是
A.蒋介石彻底改变了反共的立场 B.国共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国共政治立场没有分歧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15.(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毛泽东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农工政策,行之于1925年至1927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国共两党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合作?( )
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B.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C.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长征、抗日战争
16.(2022·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体现了作者的什么主张?
A.消极抗战 B.片面抗战 C.开展游击战 D.全民族抗战
17.(2022·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寻求合作之路。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有多次合作,下列历史事件体现国共合作的有
①北伐战争 ②井冈山会师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④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2022·山东潍坊·八年级期末)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经历了( )
A.从局部抗战发展到相持阶段 B.从相持阶段发展到全民族抗战
C.从局部抗战发展到全民族抗战 D.从全民族抗战到全国规模反攻
19.(2022·山东日照·八年级期末)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民族团结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
20.(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历史漫画多以含蓄幽默活泼的方式论说世事。如图是发表于1939年的一幅漫画——《这一腿的滋味如何》,下列对它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日本侵略者被彻底打败 B.各种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C.游击队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唯一力量 D.正规军队是日军进攻的唯一目标
21.(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国民政府都城后,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为了不让历史悲制重演,增强民族凝聚力,2014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旅顺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2.(2022·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要了解“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这段历史,我们最应该去的纪念馆是( )
A.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B.新四军纪念馆
C.九一八纪念馆 D.渡江战役纪念馆
23.(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假如你在百度搜索输入“1937年12月13日”“30万人以上”“日本的滔天罪行”这三个关键词,搜索结果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是( )
A.旅顺大屠杀 B.厂窖惨案 C.南京大屠杀 D.常德细菌战
24.(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下图反映的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这个罪行指( )
A.南京大屠杀 B.“三光政策”
C.细菌战 D.旅顺大屠杀
25.(2022·山东潍坊·八年级期末)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千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援,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A.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B.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C.正视历史,历史不容篡改 D.牢记历史,牢记仇恨
26.(2022·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教师宋庚一,于2021年12月14日下午,在给学生上课教学期间,发表极其错误的言论,质疑南京大屠杀人数。说什么小说杜撰,真实数字存在疑点,说什么30万人是没有数据支持的。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直接证据是( )
①1995年拍摄的电影《南京1937》
②美国牧师约翰 马吉1937年拍摄的长度达105分钟的南京大屠杀电影胶片
③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约翰 拉贝在1937年详细记录的日军暴行
④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夏淑琴全家9口人被杀7口,她被刺伤后从死人堆里爬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_______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8.(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某校八年级(2)班同学开展“近代中日战争”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战争探源】
材料一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为准备战争,日本间谍……重点调查中国军事战略要地,选择沿海登陆地点,制定军队运送方案,绘制军用地图……。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二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早就制订了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计划。日军不断制造借口,向中国东北增兵,并把关东军司令部移到沈阳。9月18日夜,日军在炸断柳条湖一小段铁路后,随即调兵向北大营发起攻击,攻占沈阳城。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共同点。
【战争话史】
在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致远舰撞击日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后,他和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图一 命令前线官兵将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 图二
(2)邓世昌和中国守军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战争之殇】
图三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图四 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一张报道的截图
(3)《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观察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的严重暴行。
【战争启示】
《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4)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结合上述材料,反思近代两次中日战争,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9.(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最终落脚点,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对日本公使说:“对于近代贵国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行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请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为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分别领导了哪次近代化的探索?
材料二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2)材料二反映了张謇的什么主张?为践行这一主张最初创办的企业名称叫什么?
材料三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材料三中《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是在怎样的外交背景下发出号召的?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这场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
材料四 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也不分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以至海外侨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不仅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保证。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8月15日)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是谁?
30.(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日军占领沈阳 图二卢沟桥的见证 图三日军活埋南京居民
(1)写出材料一中的图片所反映的日本侵略中国的重大事件。材料二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日……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
——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2)材料二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发动“陕变”的爱国将领。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三写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请将下列史实进行分类填到表格中,只填序号。
①百团大战 ②血战台儿庄 ③彭德怀 ④淞沪会战
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
中共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
31.(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上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与图中A段“开始沉沦”相关的侵华战争是哪一次?B段“沉入谷底”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材料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指什么?据材料二归纳“自强运动”的背景。
材料三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3)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所说的两种反应类型的代表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 把“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日战争起点可以让我们更多地认识到日本侵略的持久性,认识到中国人民不屈服抵抗的持久性。从1937年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可以更多地认识到中华民族觉醒的全民抗战的全面性,国共两党合作和中华民族全民族大团结的一致性。
——《专家:8年抗战和14年抗战是对抗战不同层次和角度的观察》
(4)根据材料四,概括“14年抗战”提法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国共两党合作和中华民族全民族大团结”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2.(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使暮气沉沉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使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也获得了发展……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
材料二: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术和战略问题》
材料三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四:1937年,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原因及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相反的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后果。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一例即可)
33.(2022·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取得最后胜利。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哪一历史事件的爆发标志“14年”抗战开始?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大事又是什么?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代价,淞沪会战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牺牲。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国家公祭日”的确定是针对日本帝国主义曾在中国犯下了哪一滔天罪行?简要谈谈今天中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国共停止内战,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是全面抗战,所以C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九一八事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所以A不符合题意;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所以B不符合题意;中共七大是指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所以D不符合题意。
2.A
【解析】 由材料“七七”“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可知,材料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的增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团结抗战,说明抗日战争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A项正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且材料并未涉及中国战场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非强调近代中国的国家统一进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不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七七事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枚“七七”牌火花,是我国第一枚反映抗战历史的火花。这枚火花的图案红色“77”字样格外醒目,提醒同胞们时刻铭记“7月7日”这个中华民族的国耻日,号召全民团结起来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4.C
【解析】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的诗句反映的是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攻占卢沟桥,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C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标志中国局部抗战开始,A排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排除;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排除。故选择C。
5.D
【解析】 依据题干“一支八路军和一支国民党军队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中国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D符合题意;长征是国共对峙时期的事件,A不符合题意;北伐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推翻封建军阀的事件,B不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时期,国共没有实现合作,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反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日双方在卢沟桥的反复争夺时,日本调集大批援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二十九副军长佟麟阁、一二三师师长赵登禹指挥部队奋起反抗,先后为国捐躯,因此②③正确,B项正确;张自忠是在枣宜会战中牺牲,①不符合题意;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7.B
【解析】 材料描述了七七事变的时间、原因、经过,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七七事变经过,没有体现背景、结果、影响,排除ACD项。故选B项。
8.C
【解析】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御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故C项正确;“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故D项错误,故本题选C。
9.D
【解析】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共产党为了更好的联合国民党抗日,把自己的部队改名为八路军和新四军,D项正确;五四风云属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时期,此时期的中共没有成立,A项排除;北伐凯歌是北伐战争时期,此时期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称为国民革命军,B项排除;长征岁月属于长征时期,此时期中共的部队被称为红军,C项排除;故选D项。
10.C
【解析】 材料反映1933年中共党 员主要成分为农民、工人、知识分子,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增加了地主和中小 商人。结合所学,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我国以阶级矛盾为主、抗日战争 时期我国社会矛盾以民族矛盾为主的史实可知,中国共产党根据时局变化调整了策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符合题 意;秋收起义标志我党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排除A;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广泛,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与党的影响的关系,排除D。故选C。
11.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军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此题选B。
12.B
【解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故B项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A项;西安事变后将红军改为八路军,排除C项;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信息“1937年4月5日”可知,当时日本已经发动了侵华战争。据材料“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和“佑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绩散,群情同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可知,祭文反映了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了民族认同感,B项正确;抗战全面爆发是在七七事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七七事变之后,排除C项;当时蒋介石没有放弃反共,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解析】 九一八事变后,党提出:“反蒋抗日”;西安事变后,又提出:“逼蒋抗日”;七七事变后,决定“联蒋抗日”。党不同时期政策的变化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符合题意;蒋介石彻底改变了反共的立场表述与史实不符,A排除;国共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没有体现“反蒋抗日”,B排除;国共政治立场没有分歧表述与史实不符,C排除。故选择D。
15.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有过两次合作,第一次是1924-192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成就是创建了黄埔军校,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B项正确;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共产党成立是1921年,辛亥革命时期不可能国共合作,排除AD项;解放战争是国民党发动的内战,主要在国共两党之间进行的战争,排除C项。故选B项。
16.D
【解析】 依据题干漫画信息“军、民、抗战力量”可知,此漫画体现了军民团结一心,中华民族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消极抗战、片面抗战、开展游击战,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7.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井冈山会师是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的历史史实,排除②,ABD错误;①③④均属于两次国共合作的产物,C正确。本题选C。
18.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诬陷中国军队炸毁沈阳附近柳条湖段铁路,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1937年的七七事变标志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故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经历了从局部抗战发展到全民族抗战。C项正确;相持阶段是1938年开始,排除AB项;全民族抗战是1937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19.A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可知,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民族团结,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排除D项。故选A项。
20.B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1939年正值中国全面族抗战时期,漫画中的日军对中国内地的进攻遭到来自国民党正规军、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预备军的联合反击。说明了各种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B项正确;1939年抗战还没有取得胜利,排除A项;抗击日军侵略的有多种力量,排除C、D项。故选B项。
21.D
【解析】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国民政府都城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旅顺大屠杀,发生在甲午战争时期;选项 B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选项 C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A
【解析】 根据材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可知钟山代指南京,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以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同时屠杀的还有放下武器的士兵达到三十万以上,因此要去了解这段悲惨的历史,应该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故选A;BC与材料中“钟山”不符,排除;渡江战役是解放南京,推翻南京政府的战役,不符题意,排除D。故选A项。
23.C
【解析】 考查点:南京大屠杀。解题思路:根据“1937年12月13日”、“30万人以上”、“日本的滔天罪行”等信息可知,这是南京大屠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开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C正确;旅顺大屠杀发生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与题不符,A错误;厂窖惨案是二战期间日军在湖南省南县厂窖镇屠杀平民的惨案。在1943年5月9日至12日,日军在这座小镇疯狂屠杀无辜百姓,制造了侵华第二大惨案,仅三天共杀害我国同胞3万多人,时间不符。B错误;1941年11月4日,日军在湖南常德发动细菌战。时间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C。
24.A
【解析】 根据题干图片,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是南京大屠杀。日本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以上。故此题选择A。
25.B
【解析】 根据“永矢弗援,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人民的愿望是勿忘历史,珍爱和平,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科学发展,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历史不容篡改,C排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牢记仇恨表述不正确,D排除。故选择B。
26.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就必须借助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进行研究、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当年受害者幸存者的控诉材料等,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官方言论、电影的描述都含有文学色彩,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①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27.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28.(1)①日本两次侵华战争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都发生在中国境内。②日本两次侵华战争都是发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③日本两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不怕牺牲、抗击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3)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牢记历史,勿忘血的教训。警惕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壮大世界和平力量,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解析】(1)
根据材料一“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为准备战争,日本间谍重点调查中国军事战略要地,选择沿海登陆地点,制定军队运送方案绘制军用地图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材料三“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早就制订了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计划。日军不断制造借口,向中国东北增兵,并把关东军司令部移到沈阳。9月18日夜,日军在炸断柳条湖一小段铁路后,随即调兵向北大营发起攻击,攻占沈阳城”,归纳可知,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蓄谋已久的侵略,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境内,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
依据所学可知,图一邓世昌牺牲于黄海海战中。根据材料二文字及图二“卢沟桥”并联系所学可知,图二反映的是七七事变。邓世昌和中国守军的行为体现了不怕牺牲、抗击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3)
依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图四反映的事件是南京大屠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的严重暴行有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
(4)
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只要围绕落后就要挨打;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警惕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壮大世界和平力量,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9.(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实业救国;大生纱厂。
(3)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或者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4)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
【分析】(1)
第1问:根据“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概括可知李鸿章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领导了洋务运动。第2问:根据“变法之本……在变官制”概括可知,梁启超等主张学习外国先进制度,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第3问:根据“我们革命的目的是……故要社会革命”概括可知,孙中山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第4问:根据“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
(2)
第1问:根据“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御侮自在其中矣”概括可知,张謇主张实业救国。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践实业救国的理念,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
(3)
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德国在山东的利权被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发表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第2问:根据“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可知,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性质。
(4)
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
30.(1)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2)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3)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②④,中共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①③
【解析】(1)
根据“日军占领沈阳”可知图一是九一八事变。1931 年 9 月18 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根据“卢沟桥的见证”可知图二是卢沟桥事变。1937 年 7 月 7 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根据“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可知图三是南京大屠杀。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攻陷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30 万人以上,犯下了滔天罪行。
(2)
根据“1936年”“兵谏”,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陕变”是西安事变,发动“陕变”的爱国将领是张学良、杨虎城。
(3)
根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得出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根据所学可知,②血战台儿庄、④淞沪会战属于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①百团大战③彭德怀属于中共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
31.(1)A:鸦片战争;B:《辛丑条约》
(2)自强运动:洋务运动;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3)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4)意义:认识到日本侵略的持久性,认识到中国人民不屈服抵抗的持久性;政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作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解析】(1)
根据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与图中A段“开始沉沦”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B段“沉入谷底”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有关。
(2)
运动:根据材料二“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结合所学可知“自强运动”是指从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背景: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背景是中国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3)
根据材料三“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是维新派实行的戊戌变法运动;根据材料三“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是农民领导的义和团运动。
(4)
意义:根据材料四“把‘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日战争起点可以让我们更多地认识到日本侵略的持久性,认识到中国人民不屈服抵抗的持久性”可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日战争开始,到1945年结束即14年抗战的说法的意义可从使人们认识到日本侵略的持久性,认识到中国人民不屈服抵抗的持久性进行回答;政治:根据材料四“从1937年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可以更多地认识到中华民族觉醒的全民抗战的全面性,国共两党合作和中华民族全民族大团结的一致性。”结合所学可知“国共两党合作和中华民族全民族大团结”在政治的表现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根据所学可从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作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来回答“国共两党合作和中华民族全民族大团结”在军事上的表现。
32.(1)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共三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国民党有革命性,领导一系列革命却遭遇失败;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任答一点即可)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3)中国的内战(或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4)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全民族坚持抗战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国共两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实现合作等。
【分析】(1)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原因有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共三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国民党有革命性,领导一系列革命却遭遇失败,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
根据材料“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反的道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3)
根据材料“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分析可知中国的内战,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东北军不战而溃,军政大员四散逃避,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接着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
(4)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 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全民族坚持抗战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国共两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实现合作等。
33.(1)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2)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3)南京大屠杀;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反对战争,珍爱和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敦促日本正视历史,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等(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标志“14年”抗战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2)
根据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可知,体现了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等民族精神。
(3)
根据材料三中“12月13日”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天是日军攻占南京并开始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国家公祭日”的确定是针对日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结合所学知识,从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反对战争,珍爱和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敦促日本正视历史,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等角度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