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山东省各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1-2022学年山东省各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3 22:5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21 敌后战场的抗战
1.(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伏击战胜利后的第二天(1937年9月26日),旅长陈赓在日记中记载:“这是八路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这次伏击战是(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第一个胜利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武汉会战
3.(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组织发起的重大战役是( )
①平型关大捷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4.(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续范亭先生对某次战斗高度评价到:“……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这场著名的战斗是( )
A.平型关大捷 B.湘江战役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5.(2022·山东潍坊·八年级期末)下面年代尺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日本蓄谋发动侵华战争 B.国共团结御侮共同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6.(2022·山东潍坊·八年级期末)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社评中的“大规模的运动战”应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7.(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表格内容记录的是( )
时间 指挥者 规模 战绩
1940年8~12月 彭德怀 路军投入105个团 毙伤日伪军25000多人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8.(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1940年,《新华日报》报道:“××集团军总副司令朱德彭德怀,以敌机连日狂炸战时首都重庆……现特电慰重庆全体同胞,并以连日大军出击平汉正太同蒲等路之大胜利,以回答敌之残暴行……”.取得报道中“大胜利”的战役是( )
A.平型关伏击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9.(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有学者这样评价某战役: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战役。军事上,它沉重打击了日军在华北的“囚笼政策”,迫使日军不得不从正面战场抽兵华北,从而对正面战场形成战略支援。该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10.(2022·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毛泽东曾提笔写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
11.(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这场“合适的仗”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挺进大别山
12.(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向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此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3.(2022·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抗战时期,延安新华电台评论一场战役:“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反响。”这场战役应该是( )
A.武汉会战 B.淮海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14.(2022·山东潍坊·八年级期末)创作于1938年的歌曲《在太行山上》(节选):“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把他在哪里灭亡!”关于歌曲所描述的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A.体现工农群众支持红军抵抗入侵的家国情怀
B.世界人民的支持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使中国人民摆脱侵略实现了彻底的民族独立
15.(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数据变化可以反映某段时期的历史。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壮大 B.人民群众踊跃支持解放战争
C.工农革命运动支持北伐战争 D.敌后抗日根据地力量的发展
16.(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初三(2)班举办“致敬英雄”为主题的板报,下列可入选“抗日战争”版块的是
A.京汉铁路工人领袖林祥谦 B.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
C.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 D.战斗英雄黄继光
17.(2022·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则是“地主减租减息”。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确立中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
18.(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于1938年发表了( )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因念抗战中,华北阻寇骑。平型雁门捷,阳堡显奇迹。……敌后三战场,驰骋羽书疾。决策赖延安,太行天下脊。一九四二年,苦战破铁壁。主力与民兵,敌军尽战栗。始知不义战,厥功永难毕。”这是陈毅元帅的诗作《过太行山书怀》中的名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指挥中枢是
A.瑞金 B.延安 C.西柏坡 D.北京
20.(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______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______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1.(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序号 图片 反映的事件
1 左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1938年在他指挥下,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1万余人,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这场战役是①。
2 左图是抗日战争时期,为打击日军的“囚笼”政策,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对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史称“②”。
3 左图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4 左图是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的率领下伏击日军的情景。这场战役的取胜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战役是③。
5 左图是《地道战》油画。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法,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
6 左图是江西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情景。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万人进行了④。
(1)上面是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设计的“抗日战争”图片展,请你在上面①②③④处填写相应内容,完成设计任务。
(2)因受场地限制,以上图片需分两类布展。你将如何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22.(2022·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请你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材料二:1937年9月下旬,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开始了近代以来空前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
材料三: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的两党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会面。
(1)材料一中的军事学校是指哪所学校?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北伐战争的主要战果?
(2)根据材料二回答,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分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请你写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期间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役各两例?
(4)综合上述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3.(2022·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重要战役一览表
战役名称 指挥者 影响
① 姚子青、谢晋元(部分) 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 是抗战以来中国②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百团大战 ③ 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
(1)结合所学,把表格①②③处补充完整。
(2)有同学把表中的前两场战役归为一类,后者归为一类。请指出他的划分依据。材料二 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多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1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
——《论抗战精神》
(3)材料二中,中国军民“十四年奋战”的起点是什么事件?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在日本法西斯失败过程中的作用?
24.(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美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历史事件的再现。请你选取材料一中的任一图片,写出该图片反映的史实及其与之相关的纪念日。材料二 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
——《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上山’的思想”表明中共将革命重心转向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闯出的“革命的道路”是什么?
材料三 抗日战争大事年表(部分)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②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③1938年8-11月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④1940年,发动百团大战,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3)从材料三中选择合适的史实证明以下观点。(每项填写一个相应序号即可,不可多选)
观点A:中国共产党最早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以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观点B: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观点C: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
观点D: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在敌后战场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观点A对应序号________;观点B对应序号________;
观点C对应序号________;观点D对应序号________。
25.(2022·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 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回首往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的历程,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调整方针政策,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无到有】
材料一: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 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从弱到强】
材料二: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
【从幼稚到成熟】
材料三:中共中央同共产国际之间的秘密电台在长征战斗中损坏,原有的联系中断。它的直接给果是中国共产党可以而且只能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
——摘编自《论抗战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 共成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2)根据处理二指出,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中国特色” 的正确革命道路具体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根据材料指出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理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风雨历程,谈谈你有何感悟?
26.(2022·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从 1921 年到 2021 年,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百年救亡, 百年复兴。 近代以来, 无数仁人志士,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前赴后继。 砥砺前行。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先锋人物】
材料一: 纵观陈独秀一生, 经历十分复杂……“他是那个时代在站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人物, 对推动历史前进作出过重要贡献, 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也因其一生有过许多变化而成为复杂的历史人物。
——摘录自《中共党史研究》 2019年第10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用相关史实对上述人物加以说明。
【红船启航】
材料二: 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重要会议】
材料三: 中共百年重要会议(部分)
(3)依据年代尺上三次会议的内容和作用,选择②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 观点鲜明, 逻辑严密, 表述简洁)
【探索发展】
材料四: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等人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 ……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
——摘编自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4)写出材料中“武装暴动”的事件名称。 毛泽东“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是指哪一重大事件?图中会议在党和军队的建设方面确立了什么原则?
【胜利之音】
材料五:大会师(节选)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 写出这首乐曲歌颂的历史事件。
【团结御侮】
材料六: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 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 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6)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并举两例说明。
【感悟提升】
(7)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历史感悟。
27.(2022·山东潍坊·八年级期末)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潜心筑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到革命的准备…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特别是五四运动,大革命的思想、干部、群众、青年知识分子都是这时开始准备的。所以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1)材料一中提到我们研究党史“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在某次诗歌征集比赛活动中,有位网友创作了一首七律诗:
红船颂
南湖红舫冠群英,击水中流破浪行。
引领工农除旧梏,点燃烽火启新程。
赤旗高映云和月,铁马长嘶血与情。
守得初心开盛世,百年圆梦史留名。
(2)南湖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结合所学知识,请解释“点燃烽火启新程”的含义,并说出“红船精神”的内涵。
材料三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通过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
材料四下图是1938年拍摄于晋绥抗日根据地的一张照片。照片中:墙壁上画着一个中国人紧攥右手,击飞了一名日本鬼子,上书一条醒目的标语:老百姓起来,把日强盗赶出中国去!
一一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战照片》
(4)据材料四,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28.(2022·山东日照·八年级期末)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28年的光辉历程”为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写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前后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面对“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努力?
材料三
(3)上图是学习小组的一名同学为“重走长征路”而绘制的“红军长征路线图”,请你从中选择两例重大事件,并说明其意义。
材料四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4)阅读材料四,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参考答案:
1.A
【解析】 依据题干的“1937年9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伏击日军,将日军全部歼灭。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A符合题意;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排除B;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排除C;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排除D。故选A。
2.C
【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军队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第一个胜利”及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项正确;1937年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A项;1938年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排除B项;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解析】 1937年9月,在太原会战中,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平型关大捷的胜利,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取得辉煌的战绩。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这次战役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抗战无关,①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4.A
【解析】 根据材料“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林彪领导的八路军115师取得的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A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改变了国际上对中国抗战前途的悲观看法,排除B项;百团大战 是中共领导的主动出击日军的战役,排除C项;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中赵登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平型关大捷是共产党林彪领导取得的抗战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第一场胜利。台儿庄战役是自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百团大战是共产党领导的主动出击的抗日战役。因此这张图综合反映了国共团结御悔共同抗战的主题。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民抗争史而不是日本侵华史。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标志。与题不符。排除C项;百团大战属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解析】 据“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战事应是百团大战。1940年8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敌后战场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破袭重点是正太铁路,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37年8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B项发生在1937年9月,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D项发生在1938年6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7.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40年8~12月,彭德怀率领八路军105个团,开展了百团大战,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故选C;1937年淞沪会战,1938年台儿庄战役,1937年平型关大捷,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8.C
【解析】 根据题干“1940年”、“大军出击平汉正太同蒲等路之大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胜利”的战役是百团大战。1940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史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军据点,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C正确;平型关伏击是在1937年,排除A;台儿庄战役是在1938年,排除B;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在1941年,排除D。故选C。
9.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史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战役,C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是第一次大捷,不是规模最大的战役,A不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领导的战役,B不符合题意;辽沈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C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团大战最重要的意义的认识。为了粉碎日军的 “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11.C
【解析】 根据材料“民国二十九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二十九年是公元1940年。1940年,八路军组织了百团大战,故C正确;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故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故排除B项;挺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故排除D项。故选C。
12.C
【解析】 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其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都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
13.C
【解析】 根据材料“……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及所学可知,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排除A项;淮海战役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排除B项;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解析】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创作于1938年的歌曲《在太行山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在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A排除;依据题干“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可知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支持,但是没有体现世界人民的支持,B排除;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但实现彻底民族独立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D排除。故选C。
15.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军队数量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数量都大幅度增加,结合时间“1937-1940”可以推知,抗日时期,敌后根据地力量不断壮大,故选D。
16.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为抗击日军而壮烈牺牲,可入选“抗日战争”板块,故选B;A是1923年,是中共领导的工人罢工运动,排除;秋收起义是1927年八七会议后举行的,C错误;D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战斗英雄,排除。
17.A
【解析】 根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则是‘地主减租减息’”,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期间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而非内部的阶级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抗日,故A符合题意;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是国共对峙时期的目的,而非调整土地政策的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确立中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与材料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和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并从全国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刻地论述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从而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C项正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是毛泽东1935年12月27日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的报告。与题不符。排除A项;《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主要论述的是革命根据地问题。与题不符。排除B项;《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发表于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排除D项。故选C项。
19.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B项符合题意;瑞金、 西柏坡、北京与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指挥中枢史实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0.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1940年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1.(1)①台儿庄战役 ②百团大战 ③平型关大捷 ④武汉会战
(2)分类一:1、6 依据:正面战场;分类二:2、3、5 依据:敌后战场。或者:分类一:1、6 依据:国民党领导;分类二:2、3、4、5 依据:共产党领导
【解析】(1)
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1938年”,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①是台儿庄战役;根据“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对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可知是百团大战, ②是百团大战 ;1937年,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的率领下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是平型关大捷;1938年,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万人进行了武汉会战,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④是武汉会战。
(2)
可根据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分类,分类一:1、6是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的作战;分类二:2、3、5 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作战。或者:分类一:1、6依据:国民党领导;分类二:2、3、4、5依据:共产党领导。
22.(1)黄埔军校;吴佩孚主力和孙传芳主力被基本消灭。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3)正面战场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等;敌后战场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4)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国共两党应该积极进行再次合作,共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
【解析】 (1)据材料一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军事学校是指黄埔军校。吴佩孚主力和孙传芳主力被基本消灭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北伐战争的主要战果。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战场那里有吴佩孚的主力把守;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之后北伐军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2)据材料二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在中共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3)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期间发生在正面战场的战役有: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等。发生在敌后战场的战役有: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国共两党应该积极进行再次合作,共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
23.(1)①淞沪会战②正面战场③彭德怀
(2)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3)事件:九一八事变;作用:牵制日军主要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淞沪会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故①是淞沪会战;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故②是正面战场;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故③是彭德怀。
(2)依据所学可知,正面战场的特征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队;在战略防御阶段发生的,是抗战的主战场,多是大兵团进行的会战,①②符合正面战场的特征;敌后战场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多以小规模的游击战为主,③符合敌后战场的特征。故此同学划分依据是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战役划分的。
(3)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标志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也是中国军民“十四年奋战”的起点。问题二:依据材料二信息“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知,中国战场牵制日军主要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4.(1)图一:五四运动,青年节 或图二:南昌起义,建军节。
(2)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井冈山道路。
(3) ① ② ③ ④
【解析】(1)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北京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门集会、示威、游行,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五四运动,把5月4日定为了青年节。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反映的是南昌起义,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所以后来把每年的8月1日定为建军节,就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
(2)
根据材料二“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山”的思想表明中共将革命重心转向农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后中共闯出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即井冈山道路。
(3)
根据材料三“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可知,材料反映了观点A:中国共产党最早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以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根据材料“②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可知,《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对应观点B: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根据“③1938年8-11月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发生在正面战场,对应观点C: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根据“④1940年,发动百团大战,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发生在敌后战场,对应观点D: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在敌后战场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25.(1)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或:马克思主义);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原因: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没有结合国情);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具体是指: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会议:遵义会议;理由:中国共产党可以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4)作用: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感悟: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解析】(1)
分析材料“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可以判断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或:马克思主义);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
分析材料“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可以总结失败的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没有结合国情);结合所学知识,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具体指的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
分析材料“中共中央同共产国际之间的秘密电台在长征战斗中毁坏,原有的联系中断”、“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是遵义会议;根据材料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可以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4)
依据材料四“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是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风雨历程,可以知道: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6.(1)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奋起斗争,勇敢对社会进行改造;1920 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等。(答出两项即可)
(2)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示例: 观点: 正确的抉择是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保证。阐释: 1935 年1 月, 红军长征途中召开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该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在极其危急的时刻, 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开放性试题, 答案不唯一, 回答逻辑严密, 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4)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5)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或长征胜利结束)。
(6)作用: 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举例: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开辟敌后战场(任答一点即可)
(7)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学科具有现实功能和美育功能;多种类型的史料有助于我们学习历史等。(答出一项即可)
【分析】(1)
说明:根据材料“……站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及所学可得出,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奋起斗争,勇敢对社会进行改造;根据材料“……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及所学可得出,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等。(答出两项即可)
(2)
意义: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年代尺可得出,②是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召开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正确的抉择是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保证等观点。
观点:正确的抉择是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保证。
阐释:可以从遵义会议的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的意义等角度加以论述。
(4)
事件:根据材料“(八七会议)后,毛泽东等人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及所学可得出,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
事件:根据材料“……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及所学可得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原则:根据图片古田会议会址及所学可得出,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5)
事件:根据材料“……三支劲旅大会师……”及所学可得出,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6)
作用: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可得出,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举例:根据所学可得出,可以从1940年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1937年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开辟敌后战场,有效的抗击了日本侵略等角度作答。(任答一点即可)
(7)
感悟: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历史学科具有现实功能和美育功能;多种类型的史料有助于我们学习历史等角度作答。(答出一项即可)
27.(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锻炼了先进知识分子,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干部基础。
(2)解释:中共一大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等等。
(3)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思来等负责指挥;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陕甘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方和指挥中枢。
【解析】(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因此我们研究党史“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间,因受到法租界运捕的干扰,遂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大会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因此“点燃烽火启新程”的含义在于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红船精神”的内涵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等。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是因为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陕甘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方和指挥中枢。因此我们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中流砥柱作用。
28.(1)图一是五四运动;图二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关系: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2)努力: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强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4)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做了准备;开辟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进行抗日持久战;创建晋察冀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展开群众性人民游击战争,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动员和组织人民,坚定全民族抗战的信念。
【解析】(1)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干图片内容可知,图一是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中国爱国学生进行游行示威,维护国家主权,被当时北洋政府逮捕,经多方面努力北洋政府被迫放了被捕学生。因此图一是五四运动。图二中共一大遗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此图二反映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根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
根据材料二“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1927年相关史实即可,如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
根据所学知识,1933年红军被迫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到达延安,行程二万五千里,历经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激战腊子口、进入甘肃,在会宁三个方面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其中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强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4)
根据所学知识,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开辟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组织人民游击战争,等等,都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