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五四运动
1.(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一百年前的这场运动中,“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
A.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B.农民阶级成为运动的先锋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反对一切外来的西方文化
2.(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3.(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五四”发生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诸如《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等等,它们”无不言马列”。新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约有三四百个。这表明五四运动后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C.开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4.(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历史学家把百年前的某历史事件视为“分水岭”,它“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这一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中国成立
5.(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直为这场运动缺乏传统文化支撑、处于浮游漂离状态而苦恼,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这里的“立足点”是
A.尊孔复古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爱国主义
6.(2022·山东潍坊·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
A.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B.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C.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7.(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是指五四运动具有( )
A.追求民主共和的进步性 B.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迫切性
C.发动武装起义的正义性 D.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8.(2022·山东泰安·八年级期末)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该漫画(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9.(2022·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对“此举”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10.(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在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单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四运动( )
A.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革命口号具有时代的特征。下列革命口号中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打倒老蒋.解放全国”
12.(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1919年,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实业救国新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13.(2022·山东日照·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鸦片战争--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D.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五四运动
14.(2022·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以下口号出自于五四运动的是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废除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⑤“反对华北自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15.(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主要体现了
A.科学精神
B.自由精神
C.民主精神
D.爱国精神
16.(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2019年5月4日,新华网的一篇文章说:“100年前,一次会议,一场运动,掀起了一场荡气回肠的百年历史。法国巴黎和会上的图谋,在万里之遥的东方古国引发蝴蝶效应,愤怒的中国青年走上街头……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文中的“一场运动”是指( )
A.五四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17.(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留下了伟大的“五四”精神。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这一性质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还我山东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和约签字
18.(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发生的情景,这场运动
A.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20.(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见下图)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商人罢市的有力推动
B.工人罢工的巨大作用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学生罢课的强大压力
21.(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22.(2022·山东日照·八年级期末)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迫:“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说的“政治问题”是指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十月革命爆发
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3.(2022·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2018年5月2日,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同师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广大青年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四点希望,号召青年一代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催人奋进。请问五四运动所体现的五四精神最突出的是
A.国际主义精神 B.科学创新精神 C.民主法制精神 D.爱国主义精神
24.(2022·山东枣庄·八年级期末)1919年,青年学生用满腔的热血,“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近代化早期探索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25.(2022·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据载:“5月2日,北京大学学生许德珩得知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马上召集北京各校学生代表开会,翌日晚上决定举行游行示威。因临时找不到白布,他把床单撕成条,用来书写标语、口号。”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最能体现这一运动性质的标语、口号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6.(202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讲到:“当巴黎和会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作者所说的这场运动是( )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一二 九运动 D.国民革命
27.(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做比较题的关键是比较项的选择,一是比较项要一一对应,二是要有可比性,这样有利于论从史出和启发性。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的比较,最准确的是( )
A.革命的所属阶段 B.革命的领导阶段
C.革命的斗争方式 D.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28.(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你为下列历史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出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③④②①
29.(2022·山东临沂·八年级期末)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省份”指的是( )
A.广东省 B.河北省 C.山东省 D.山西省
30.(2022·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1919年,上海某理发馆贴出告示:“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据此推断,此时正值期间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31.(2022·山东青岛·八年级期末)在一本书中对下图这样描述道: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他们手执白旗,标语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不平等条约”“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书中描述的历史事件( )
A.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转折点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2.(2022·山东日照·八年级期末)下面四副对联是关于五四运动的,其中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 )
A.“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33.(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__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4.(2022·山东聊城·八年级期末)辛亥革命爆发于________年;五四运动爆发于________年。
35.(2022·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摆布,成为西方诸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概括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材料二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惠,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雷颐《取静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师夷长技的主张”得以实施是在哪一运动中?根据材料概括该运动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失败”指的是什么事件?康有为、梁启超“新的救国之道”是在什么运动中实践的?
材料四 ……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岳麓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
(4)材料四中的“革命”指什么历史事件?“亚洲第一共和国”是指哪一政权的建立?
材料五 1919年,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摘自《新华网》
(5)材料五的内容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材料分析什么样的精神内涵为我们树立了“不朽丰碑”?
36.(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一次次的野蛮侵略让中国山河破碎,千疮百孔。一次次的救亡图存日;中国刻骨铭心,屹立不倒。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移花接木】 材料一:见下图:西方技术嫁接到封建制度
(1)材料一指的是历史上哪一事件?该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剪枝裁叶】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2)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连根拔起】 材料三:
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从期建立中华共和国。——邹容《革命军》
(3)上述两则材料救国方式有何不同?
材料四:…189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开始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西方的教育背景及多年在香港的生活、学习经验,使他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学说。通过行医实践,他认识到‘医术教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摘编自《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4)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为了医国,他领导人民进行了哪一次成功的救国运动? 这场运动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标新立异】材料五:“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毛泽东
(5)毛泽东所读的杂志叫什么名字?该杂志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推陈出新】材料六: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说:“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假使不要反对的话,那么,五四运动就是错的。”…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
(7)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国内的有识之士,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开展过救国活 动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此你有何看法?
37.(2022·山东济宁·八年级期末)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逐步做到了“凡一切枪炮、轮船、军火均能自造。”
——谢石敏《世界经济大战》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军工企业的作用。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新的学说”名称。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和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内容的不同。
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为了进一步清除“树墩”,中国人民还作出了哪些努力?
38.(2022·山东菏泽·八年级期末)北京在近代被称作京师、北平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真实见证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校开展“图说近代北京”活动,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材料一2张图片有关的战争和事件?分别说下它们的影响?
材料二
(2)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材料二有关的历史事件?材料二文字材料所关联事件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材料三3张图片有关的历史事件?
参考答案:
1.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是以前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故A符合题意;农民阶级成为运动的先锋与五四运动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故C不符合题意;反对一切外来的西方文化与五四运动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五四运动相比之前的运动只局限在上层而言,五四运动广泛发动了人民群众,比如学生、商人、工人阶级都参与其中,说明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A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到斗争精神和斗争性质,BC项排除;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是五四运动前的革命,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3.D
【解析】 材料“‘五四’发生后的一年里”“新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约有三四百个”体现的是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项正确;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排除B项;五四运动爆发之前中国人就开始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5.D
【解析】 考查点:五四运动。解题思路:分析“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形成的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传统价值的立足点。故D符合题意;尊孔复古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排除A;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B;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C。故选D。
6.B
【解析】 根据题干“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可知,这一论断揭示了五四运动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与题干“五四运动”不行,排除A项;题干材料是强调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一次全面觉醒,没有涉及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排除C项;五四运动没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解析】 根据“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而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纲领,在反帝反封建方面具有不彻底性,所以这种“姿态”是指五四运动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故选D;辛亥革命也有追求民主共和的进步性,排除A;五四运动爆发时清王朝已经被辛亥革命所推翻,排除B;五四运动中没有发动武装起义,排除C。
8.C
【解析】 漫画中的三个拳头和文字指的是工人、学生和商人参与斗争,漫画中的三个人物指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这些信息都和五四运动有关。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9.D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可知“此举”指的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故A评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B评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C评述正确,不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D评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0.A
【解析】 依据题干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A符合题意;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属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但与题干内容无关,BD排除;鸦片战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排除;故选A。
11.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上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正当提议,并把中国的青岛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遭到了重大失败,消息传到北京,长期积压在人民心头的怒火被点燃了,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高呼“内除国贼,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因此“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时代诉求的口号,B项符合题意;A项是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排除;C项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有关,排除;D项与解放战争有关,排除。故选B。
12.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1919年,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项正确;辛亥革命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排除A项;张謇兴办实业,开启了实业救国新时代,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我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项。
14.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口号主要有:“外争主权,内诛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誓死力争”“保我主权”“勿作五分钟爱国心”“争回青岛方罢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头可断,青岛不可失”“中国宣告死刑了”。故①③④正确,C符合题意; 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故②错误;提出“反对华北自治”的口号和运动是“一二·九”运动,故⑤错误;因此,排除ABD。故答案为C。
15.D
【解析】 依据材料“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呼吁有一线良知或半腔热血的国人都不要忘了国耻。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核心是爱国主义。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6.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文中的“一场运动”是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最后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符合题意;BCD项与“巴黎和会”等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掌握五四运动的内容、原因和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7.A
【解析】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等。其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这一性质的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故选A。
18.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外争主权”具有反帝性质,“内除国贼”具有反封建性质,A项正确;“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都只能反映五四运动反帝的一面,排除B、C、D项。故选A项。
19.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它是一声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故B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五四运动前期的斗争主力是学生,后期的斗争主力是无产阶级,排除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排除D。故选B。
20.C
【解析】 依据题文提供了关键信息 “民气一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爱国运动在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后,后期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也参加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故漫画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民气一致”;故答案为C。
21.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C项正确;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是1840年到1919年,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是1840年到194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2.A
【解析】 依据题干中的“1919年”“罢学风潮”“北洋军阀政府”等词汇可以看出,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及其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收回山东权益,但此合理要求被西方列强拒绝,列强还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起游行示威,要求拒签和约并惩办亲日派官员,北洋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此次运动史称“五四运动”。因此,“政治问题”指的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A项符合题意;B项发生在1917年,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排除;D项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排除。故选A。
23.D
【解析】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五四运动是青年学生为先锋发起的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体现了人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爱国主义精神,D正确;ABC与五四精神的核心不符,排除。故选D。
24.C
【解析】 依据材料中“1919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可知是五四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C符合题意;近代化早期探索时代是洋务运动时期,A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是指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时期,B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是指建国后1949-1956年,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C。
25.A
【解析】 根据“5月2日,北京大学学生许德珩得知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马上召集北京各校学生代表开会”可得出这是五四运动,根据所学,五四运动主要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但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爱国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A正确;BCD项不是最能体现的,排除。
26.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该运动是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B项正确;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排除A项;一二 九运动是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排除C项;国民革命是指1924年5月至1927年4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27.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由于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故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项正确;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辛亥革命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二者革命的所属阶段不同,排除A项;五四运动的革命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辛亥革命的革命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二者革命的领导阶段不同,排除B项;五四运动前期斗争的主力是青年学生,主要斗争形式以集会、游行等为主,运动后期斗争的主力是工人阶级,主要斗争形式以罢工为主,商人也积极参与,以罢市形式进行斗争,辛亥革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二者革命的斗争方式不同,排除C项。故选D项。
28.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5月4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是在1912年1月1日;创办江南制造局是在1865年9月;谭嗣同英勇就义是在1898年,综上所述,题干中历史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出的先后顺序是③④②①,D项正确;排除A、B、C项。
29.C
【解析】 依据“当凡尔赛的调停人……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会上列强罔顾中国利益和战胜国地位,将德国在山东的利权转让给日本。C项正确;ABD与事实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30.C
【解析】 根据题干中“1919年”“上海”“国事如此”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6月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商人罢市、工人罢工支援学生运动,C项正确;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二者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B两项;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知识分子掀起的一场反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与题干中商人罢市的行为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1.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不平等条约”“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可知与五四运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引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转折点。B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排除A项;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排除C项;"一二九"爱国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排除D项。故选B项。
32.A
【解析】 A项描述的是争取归还青岛、卖国贼被罢黜、学生被释放回来上课、商铺开张营业,与五四运动的胜利状况相符,A项正确;B选项表述的是在大规模的罢市浪潮中有部分商铺照常营业不支持罢市,不是五四运动的胜利状况,排除;C选项表述的是商铺支持学生运动,要求释放被捕学生,不是五四运动胜利的状况,排除;D选项表述的是“学生含冤”、“同胞受辱”的事实,不是五四运动的胜利状况,排除。故选A项。
33.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开始领导革命,使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34. 1911 1919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因此,第一个横线处填写“1911”;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史称“五四运动”。因此,第二个横线处填写“1919”。
35.(1)《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军事利器的引进到全面学习科技(从办军事企业到民用企业)。
(3)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戌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新变法)。
(4)辛亥革命;中华民国。
(5)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
【分析】(1)
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在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师夷长技的主张”得以实施是在洋务运动中。根据材料二“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可知,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是从军事利器的引进到全面学习科技(从办军事企业到民用企业)。
(3)
据材料三“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并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失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康有为、梁启超“新的救国之道”是在戊戌运动中实践的。
(4)
据材料四“……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亚洲第一共和国”是指1912年建立的中华民国。
(5)
据材料五“1919年,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五的内容反映了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据材料五“……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可知,爱国主义精神内涵为我们树立了“不朽丰碑”。
36.(1)洋务运动 地位: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3)材料三的救国方式是变法、改革;材料四的救国方式是革命。
(4)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
重要成果: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新青年》民主和科学
(6)性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地爱国运动
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无产阶级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救中国。(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
根据题干可知,漫画中将西方技术嫁接到封建制度形象的说明了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虽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
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人,“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体现了为维新派的变革政治制度的主张,所以“变法”指的是戊戌变法。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在进应试的举人向光绪帝上书,请求变法、迁都、拒和,这就是“公车上书”,虽然没能成功,却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所以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公车上书。
(3)
根据材料可知,“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说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以改革政治制度的方式救中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说明要通过革命推翻满清统治,“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说明要通过革命获得民族独立,所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革命的方式救中国。
(4)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内容为孙中山的经历,孙中山曾向李鸿章上书提出变法图强的建议遭到拒绝,开始认识到必须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中国,所以他创建革命团体,革命党,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通过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等。
(5)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胡适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毛泽东所读的杂志是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最为重要的阵地,陈独秀在《新青年》首次提出民主和科学,把民主与科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6)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封建性质的一面。五四运动的口号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则体现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
根据所学可知,近代化探索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告诉我们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告诉我们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等。
37.(1)作用:能够自主制造枪炮、轮船、军火
(2)学说:三民主义;不同:孙中山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或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
(3)含义: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努力;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1)
据材料一“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逐步做到了‘凡一切枪炮、轮船、军火均能自造。’”可知,洋务派创办军工企业的作用是能够自主制造枪炮、轮船、军火。
(2)
依据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并结合所学可知,“新的学说”是指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据材料一“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及材料二“孙中山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或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
(3)
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是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开启了学习“民主、科学”思想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1919年5月4,无产阶级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革命时期的开端。
38.(1)前一图片:第二次鸦片战争; 后一图片:戊戌变法(或者维新变法、百日维新都可给分);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戊戌变法虽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事件: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与材料三图片有关的事件分别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注意顺序)
【分析】(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圆明园被烧毁,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谭嗣同被处决时发生在戊戌变法(或者维新变法、百日维新都可给分)的相关历史事件;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戊戌变法给中国带来深远的影响,虽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
根据材料“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段材料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影响:八国联句侵华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深远的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
根据材料图片内容及所学知识可得第一幅图片当中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窃取革命果实,之后袁世凯复辟帝制;第二幅图片当中的《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中提出重要的口号是“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所以与材料三图片有关的事件分别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