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夜间飞行的秘密》 同步练习 (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夜间飞行的秘密》 同步练习 ( 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4 11:0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蝙 扁豆 B.立即 既然
C.联系 系铃铛 D.荧屏 晶莹
二、看拼音,写词语。
kē xué jià shǐ shéng zi cāng ying zhèng míng
( ) ( ) ( ) ( ) ( )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例:(灵巧)地避开
( )地飞行 ( )地研究
例:揭开(秘密)
揭示( ) 揭露( )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这句话中的“敏锐”的意思是 。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敏锐”一词修饰的是 ( )
A.目光 B.脚步 C.笑容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不是……而是…… 即使……也……
(1)(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2)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四、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总(1—2自然段):飞机夜航的秘密要从蝙蝠说起
分(3—7自然段):提出问题、 、 、
总(第8自然段):飞机夜航与蝙蝠探路类似
作业2
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这是从课文内容的角度提问的;“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 ”这是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的问题。
B.这是一篇很有趣的科普短文,文中的科学家一共做了三次实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C.课文详细介绍了第一次实验过程,而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这是因为后两次实验过程与第一次实验相似,所以没有必要详细介绍,这样写能够使文章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D.科学家从蝙蝠身上获得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提高了飞机飞行的安全性。这项研究告诉人们,蝙蝠比人类聪明。
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 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用“ ”在片段中画出来。
2.根据片段内容填空。
写出序号所表示的事物:
(2) (3) (4)
3.雷达的 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 像是蝙蝠
发出的 ;雷达的 像是蝙蝠的 。
三、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苍蝇和宇宙飞船
佚 名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是靠什么来充当嗅觉器官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细胞就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旦接收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
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1.短文写了科学家根据 ,仿制成 ,其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的作用是 。
2.用“ ”在短文中画出一个设问句,用“ ”在短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3.请你积极思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问题。

四、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这就是仿生学。你还知道哪些仿生学的事例 试举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