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之《次北固山下》公开课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代诗歌四首》之《次北固山下》公开课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3 22:0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次 北 固 山 下
王 湾
教 学 目 标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课 堂 导 入
那你记得有关于“乡愁”“思乡”的诗句有哪些呢?
课 堂 导 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作 家 作 品
写 作 背 景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 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文 体 知 识
古诗
古体诗
近体诗
(唐代以后)
四言(字)
五言
七言
乐府诗
绝句(4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绝)
律诗 (8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注意:古诗中每一个逗号算一句
文 体 知 识
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文 体 知 识
近体诗: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
文 题 解 读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整 体 感 知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诗意:旅人前行的路啊,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船在江水上前行。
旅途
北固山
长江
感知诗意
潮 平 两 岸 阔,风 正 一 帆 悬。
诗意: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和风吹拂,风向不偏,船帆悬于桅杆。
涨平
风顺而和

感知诗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诗意: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红日
升起
将尽未尽
进入
感知诗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意:满怀思念的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家书
送达
北归的大雁
感知诗意
感知诗意
合 作 探 究
1、首联诗人写了哪些景物?你脑海中想到了那些画面?
诗人写了客路、青山、绿水、舟等景物,组成了一幅这样的画面:诗人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行,思绪已飘到了青山之外的客路。
2、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这里“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表明了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乘车去其他地方,暗含着旅途奔波之意。
3、颔联写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看到的景象。
4、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此时诗人的心境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图景:春潮涨满,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堤岸相平,船上诗人的视线也因之开阔。顺风中平稳而快速行驶的船上,一张船帆高高直直地悬挂着。
4、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此时诗人的心境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颔联中“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这是横向的景色;“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这是纵向的景色。这一横一纵的景象开阔宁静,呈现出宏大的盛唐气象。此为船上所见景色,表现诗人宽阔的胸襟。
5、颔联中“阔”和“正”有何妙处?能不能换成其他的词?
不能。
“阔”是开阔的意思,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而开阔。
“风正”指风顺而和。帆“悬”,说明帆是竖直高挂的,若风很大很猛,帆必然不会竖直。因此,“风正”才有“帆悬”,前后呼应
6、颈联描写的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7、颔联中的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8、此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哲理?
作者把“海日”和“江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和“入”使之拟人化,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用“残夜”“旧年”象征旧事物。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深刻的自然的哲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
9、尾联诗人借助什么把思乡之情表达出来的呢?
典故“鸿雁传书”:(《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要求释放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苏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 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北归的大雁
“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是大型候鸟, 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又名“飞鸽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10、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居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11、尾联的用的是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什么情感?
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归雁来传递家书了。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抒情,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直接抒情。
12、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你如何理解本句中蕴涵的哲理
(1)红日驱走黑暗------乐观 向上
(2)春意驱走寒冷-----乐观 积极
(3)新旧事物更替------体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品 析 语 言
1.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内容:点题,写出诗人出游在外,客游他乡,与尾联相呼应;
写法: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以“客路”“行舟”点明自己是远离故乡,表现旅途奔波之苦,暗含漂泊羁旅之情。
2.品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中“阔” “悬”的妙处。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
“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了怎样的景象,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说说理由。
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了怎样的景象,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说说理由。
“生”字和“入”字用得好。“生”“入”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了,赋予了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这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的“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4.赏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运用设问,再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愁。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五言律诗,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因两岸风景引起旅途乡愁,又写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胸襟。
课 堂 总 结
拓 展 延 伸
1、鸟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请仿照示例,对《春游湖》一诗中“燕子”这一意象进行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常夜鸣,声音凄切。古诗中常借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此诗中李白借以抒发对好友遭贬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拓 展 延 伸
1、鸟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请仿照示例,对《春游湖》一诗中“燕子”这一意象进行赏析
次北固山下(节选)
[唐]王 湾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大雁:是一种候鸟,春到北国,秋去南方,万里迁徙。古诗中常借鸿雁传书以抒发思念之情。此诗中便借以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拓 展 延 伸
1、鸟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请仿照示例,对《春游湖》一诗中“燕子”这一意象进行赏析
春游湖
[宋]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拓 展 延 伸
1、鸟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请仿照示例,对《春游湖》一诗中“燕子”这一意象进行赏析
燕子: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他类所能及。燕子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此诗中诗人借燕子表达对春天到来的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拓 展 延 伸
2、思乡意象知多少
(1)雁是大型候鸟 , 不善于远距离飞翔 , 它总是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这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雁在诗词中多以离思的形象出现。如韦应物在《闻雁》中写道:“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拓 展 延 伸
2、思乡意象知多少
(2)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拓 展 延 伸
2、思乡意象知多少
(2)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比较经典的诗句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板 书 设 计
(首联)行舟泊:青山外 绿水前
(颔联)望江面:两岸阔 一帆悬
(颈联)观日出:生残夜 入旧年
(尾联)思家乡:望归雁 传乡书
江南春早
游子思乡
次北固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