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之《天净沙·秋思》公开课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代诗歌四首》之《天净沙·秋思》公开课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3 21:4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默诗歌
2、掌握作者及元曲的简单文体知识
3、学习并赏析诗歌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4、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同学们,听说过“文状元”“武状元”,可听说“曲状元”?明代贾仲明的《凌波仙》写道: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这个“曲状元”说的就是——
课 堂 导 入
马致远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人,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有文场“曲状元”之称。杂剧有《汉宫秋》、《荐福碑》、《青衫泪》等十五种,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一卷。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音”。
作 家 作 品
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分为散曲和杂剧。散曲:元代新诗体,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是为配乐所写的歌词,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主要分为小令、套数两大类。
文 体 知 识
文 体 知 识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
郑光祖《倩女离魂》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散曲
杂剧
套数:
小令:
又名“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有一个曲子,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阙词。由于它是能唱的文字,故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有一个名称,叫曲牌。
由多支曲子组成,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文 体 知 识
写 作 背 景
马致远生活在元朝统治的中期,当时,蒙古统治者实行着严格的种族压迫政策,只是极小规模的任用汉族的文人为官。马致远作为汉族的传统文人,自然有着读书取仕的强烈愿望,也有着一腔忠君为民的伟大抱负。他曾在自己的一首散曲中说“写诗曾献上龙楼”,可见他追求功名的强烈渴望。可是,当时的马致远只是一介草民,虽然苦苦追求入仕,但是长期都没有结果。他一生都几乎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文 题 解 读
《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散曲,是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整 体 感 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句意: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农家。
枯萎的枝蔓。
农家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感知诗意
古道西风瘦马。
句意: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骨如柴的马。
感知诗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句意: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流浪。
悲伤到极点
天边,远离家乡的地方。
感知诗意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小令的画面。
示例一: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小令的画面。
示例二:几根枯藤缠绕着一棵棵老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地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眼前出现了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流水潺潺,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乐业的人们。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独行。
2、请你想象画面,给这首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
示例:断肠人秋旅图、深秋郊野独行图、天涯断肠人
合 作 探 究
1.第一句的写景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


枯萎的、毫无生机的藤,渲染出了萧杀的晚秋气氛。
1.第一句的写景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
“老”字,是说树木年纪之“老”,枝干之“老”,形态之“老”,老树饱经风霜,更显沧桑。


1.第一句的写景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
“昏鸦”,即黄昏的乌鸦。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隋】杨广《野望》
饥晫空篱雀,寒栖满树鸦。
荒凉池馆内,不似有人家。
【唐】元稹《景申秋八首》
2、这首小令,前三句写了哪些景物?
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
3.这首小令一字一词,一字一景, 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用了哪些修饰词呢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白描手法
白描:指用最简练的笔墨,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4.前三句的写景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
凄凉
冷清
枯藤 老树 昏鸦
古道 西风 瘦马
(“枯藤”,秋末之景;“昏鸦”,黄昏时将要归巢之鸦。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西风”,指秋风。“古”破旧之意。“道”,象征人生之路。“瘦”,实际上写人,表现了旅途生活的艰辛。
①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
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③“夕阳”照应了上文的“昏”字
5. “夕阳西下”这句诗在文中有何作用?
6、如果为课文做个插图,你觉着哪一幅图最好?为什么?
6、如果为课文做个插图,你觉着哪一幅图最好?为什么?
6、如果为课文做个插图,你觉着哪一幅图最好?为什么?
6、如果为课文做个插图,你觉着哪一幅图最好?为什么?
6、如果为课文做个插图,你觉着哪一幅图最好?为什么?
6、如果为课文做个插图,你觉着哪一幅图最好?为什么?
7、你从哪一句直接读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断肠人在天涯
直抒胸臆,这两句有画龙点睛之妙,不仅写景,而且写人。写了在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抒发了作者羁旅异乡的惆怅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
萧瑟之景
小桥流水人家
恬静之景
古道西风瘦马
凄苦之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思乡之情
赏析诗句
1、赏析“枯藤老树昏鸦”
白描手法(名词叠加)
运用“枯藤、老树”等一系列名词,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和思乡之情。
1、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小桥流水人家”
动静结合,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衬;“人家”的温馨画面,以乐景衬哀情,反衬游子的孤寂以及思乡之情。
3、“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内涵丰富,请做简要赏析 。
“瘦”:表面写马困顿,实际写人因长途跋涉而累瘦,表现出游子的孤寂愁苦和思乡之情。
《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小令前三句,共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九种个性鲜明的事物,寓情于景,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课 堂 总 结
写 作 特 色
1、白描手法,言简意丰。
这首小令仅用二十八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人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词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凝练而简略。九个事物名词前的修饰词语使各个景物都具备鲜明的形态,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写 作 特 色
2、动静结合,寓情于景。
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这首小令还寓情于景,借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寄托无形、抽象的凄苦愁思。
拓 展 延 伸
1、这首散曲中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的心扉?给令你心动的语句写上一点批注。
“枯藤老树昏鸦”:低沉的旋律,反复诉说着一段凄婉的故事;
“小桥流水人家”:故乡不堪回首;
“古道西风瘦马”:兽尤如此,人何以堪?
“夕阳西下”:倍增迟暮苍凉之感;
“断肠人在天涯”:当此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脉脉此情谁诉?
拓 展 延 伸
2、元代另一位散曲家白朴的《天净沙·秋》和《天净沙·秋思》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名词之美:“枯藤”“老树”“昏鸦”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风萧瑟的凄寒之感。
色彩之美:“夕阳”让人联想到淡黄色的微光笼罩大地,晦暗的色彩更衬托出漂泊游子的孤独和哀愁。
拓 展 延 伸
2、元代另一位散曲家白朴的《天净沙·秋》和《天净沙·秋思》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名词之美:孤村”“落日”“残霞”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日萧瑟的寂寥之感。
色彩之妙:“青山绿水”让人联想到碧绿的“生机”铺满大地,和谐美好,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拓 展 延 伸
3、展开想象,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
夕阳已渐西下,只在山顶留下半张无精打采的脸,无奈地看着这无精打采的人间。
一抹余辉暗淡地斜洒在枝桠斑驳的老树的枝头。枯藤缠绕着老树,树上的乌鸦,发出几声凄凉的哀鸣划破黄昏的寂寥,斜阳为乌鸦黑亮的羽翼镀上一层金黄。
拓 展 延 伸
3、展开想象,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
潺潺的流水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还映出几处人家。一座小石桥静静地站在流水上,像一个老态龙钟的百岁老人,经不起岁月的践踏了。
古道漫漫,西风凛冽。路,看不到尽头。在这荒凉古道上,我骑着马,在缓缓地行进。几年来,与我朝夕相处的那匹马,经过岁月无情的洗礼,早已瘦骨如柴。经过多年的流浪,它和我都已疲惫不堪。
拓 展 延 伸
3、展开想象,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
此时,夕阳正西沉,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我,却仍在外漂泊未归,独自一人浪迹天涯海角,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悲凉。
板 书 设 计
天净沙·秋思
写景
枯藤 老树 昏鸦
凄凉冷清
羁旅之思思乡之愁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抒情
夕阳西下
断肠人 在天涯——游子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