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孤/独/之/旅
目标
学习
01
理解小说主题,感悟“成长”的含义。
02
欣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体会细腻的景物和细节描写。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你们读过儿童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或者《细米》吗?这些小说的作者是曹文轩。他是北京大学教授,更是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曾于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今天让我们欣赏他的《孤独之旅》吧!
自主阅读
故事开始时:
1.与故事开始时相比,“孤独之旅”结束时,杜小康发生了哪些变化?
故事的结束:
惶恐、软弱
坚强、成熟
自主阅读
2.再次自主阅读,探究心理变化过程。
(1)抓住细节,梳理杜小康成长的过程,圈画出写他心理变化的语句,并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心理变化 相关语句
行程最初
途中
到达放鸭地点
放鸭初期
放鸭中期
经历暴风雨
八月的一天清晨
拒绝去放鸭
“我不去放鸭了” 带着哭腔
茫然
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
恐惧、胆怯
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 紧紧地挨着父亲
寂寞、孤独、想家
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
仍然寂寞 逐渐习惯
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安定、从容
又想起母亲……但他没有哭
欣喜
惊喜地跑过去
自主阅读
2.再次自主阅读,探究心理变化过程。
(2)探究:如何看待杜小康在这趟“孤独之旅”中的表现?
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依据其心理变化过程:
前四个阶段的心理,可以归结为“不敢面对现实、希望逃避现实”,这是他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也是一个孩子面对人生突然转折的自然反应;
后三个阶段,他逐渐敢于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他经受住了考验,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了鸭子,在这趟“孤独之旅”中成熟。
(3)探究:本文中的心理描写的几种手法。
直接描写心理活动。
通过语言、动作、环境描写间接表现心理活动。
主题探究
本文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是否成熟,关键在于他能否勇敢面对现实,如何正确面对现实。
讨论探究:本文写的是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对此应如何看待或理解?
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也是杜小康的心灵成长、自我觉醒之旅。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总是作为一个个体独自获得的,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尖锐激烈的心灵斗争,总会给成长中的个 体带来一种“孤独”之感,这实际上正是自我意识觉醒必须踏出的一步。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抓住细节,梳理了杜小康成长的过程,探究了他心理变化的过程,并对文章的主题进行了探究。生动的描写和饱含诗意的语言也是本文的重要特色。本节课我们将就此作进一步探讨。
A
B
C
D
1 .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 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 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 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 时,就不再“恐慌”了。
(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 “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出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A
B
C
D
2.以鸭群为例,边读边勾画相关语句,体会相关描写的作用。
起初:在杜雍和的驱赶下,鸭群“奋力向前推进”,显得坚定,与杜小康的惶恐不安形成对比。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途中:鸭群开始对陌生环境心生畏惧,“忽然觉得自己成了无家可归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条唯一能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侧面表现了杜家父子的慌张。
暴风雨中:鸭群十分惊恐,四散奔逃,当杜小康找到它们时,反过来依附着他,“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反衬杜小康的成长。
结尾:长成了漂亮的大鸭子,开始下蛋,象征着主人公的成熟。
01
02
03
①鸭群(扇面形水流)——-心理刻画、衬托作用、孤独感、折射出少年的成长身影。
连鸭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离不开主人,何况人呢?
②芦荡——内心变化。
③暴风雨——搏击中坚强。
体会富有诗意的语言
1、这篇小说的语言富有诗意,细腻生动,意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1)孤独而诗意的环境。
01
02
①小说主人公的对白一共有几句?作者为什么要仅仅只 设置四句对话?
②从主人公杜小康前后的四句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体会富有诗意的语言
1、这篇小说的语言富有诗意,细腻生动,意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2)诗意化的人物对白。
没人说话,和父亲又无话可说,更凸显出主人公所处的孤独环境。
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不堪孤独之苦——承受孤独之艰——享受孤独之味,这一心理过程也是诗意化的成长过程,这些都是通过环境和细节折射出来的。
复述训练
1.分别以鸭子的视角、杜小康的视角、杜雍和的视角,用第一人称复述小说情节,并在恰当的地方补充心理描写。
2.提供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根据课文情节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或让学生据此复述课文。
(1)想上学(“我不去放鸭子了,我要上岸回家……”)。
(2)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3)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哇哇大哭起来……
(4)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5)望着异乡的天空……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6)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都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未知的。
(7)最大的敌人……它就是孤独。
(8)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9)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
(10)惊喜地发现鸭子下蛋了。
复述训练
写作练习
模仿课文环境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写自己成长中所经历的一件事。
谢/谢/观/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