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0张PPT)
课程导入
猜一猜
这个人的稿费,不一般
1.改变标点不算稿费“老传统”
2.创造民国时期报刊稿费
最高纪录
3.凡写下文章不管是否发表
都有稿酬
课程导入
猜一猜
这是哪篇课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程导入
斜杠青年-鲁迅
教师
作家
公务员
设计师
课程导入
奇葩青年-鲁迅
每天“骂人”又善良热心
娶两个妻子却专一痴情
负债累累的百万富翁
影响孩子一生的读本E
朝花夕拾
一
作者介绍
目 录
二
作品背景
三
作品内容
四
实战练习
一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被誉为“民族魂”。
作者介绍
鲁迅的“数轴”
出身
求学
归国
革命
作者介绍
少年时期:
书香门第,家境殷实,
后逐渐落败。
我出生在清朝末期
出身
作者介绍
求学期间:
从洋务学堂毕业后,留洋日本,23岁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结识藤野先生。
之后决定弃医从文。
1903年,留日期间的鲁迅
求学
作者介绍
归国
归国之后:
文坛先声、民主战士
揭露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唤醒了广大青年不畏艰辛,探索光明的革命精神。
作者介绍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新青年》月刊,收录于《呐喊》。
文坛领袖
作者介绍
练习
1.鲁迅原名_______,我国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家。
2.鲁迅曾经在日本______(地名)留学学习医学,并在其间结识了日本老师___________。
3.鲁迅年幼时在家乡的私塾________学习,教书先生是寿镜吾。
周树人
思想
文学
仙台
藤野先生
三味书屋
革命
奇葩青年-鲁迅
每天“骂人”又善良热心
娶两个妻子却专一痴情
负债累累的百万富翁
作者介绍
负债累累的百万富翁
三个礼拜的稿费,能买下一座四合院。
开销补贴杂志社,帮助穷困作家。
作者介绍
每天“骂人”又善良热心
流氓
资本主义走狗
作者介绍
萧红与萧军
热情帮助自己的
“粉丝”萧红和萧军
作者介绍
朱安
娶了两个老婆却又专一痴情
许广平
作者介绍
作品集
《呐喊》 《彷徨》 短篇小说集
《朝花夕拾》 回忆性散文集
《野草》 散文诗集
《坟》 《热风》 杂文集
作者介绍
鲁迅作品集
《呐喊》,短篇小说集,收录有《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故乡》《药》等14篇小说。有力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为时代呐喊,希望唤醒国民的思想。
《彷徨》小说集,收录有《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11篇小说,作品表达了作者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精神,是中国革命思想的镜子。作品主要包括农民和知识分子两类题材。
《华盖集》收录了鲁迅的31篇杂文, 包括《咬文嚼字》《青年必读书》《论辩的魂灵》《夏三虫》《忽然想到》《碎话》等。
《野草》散文诗集,收录了《风筝》《希望》《秋夜》等。
作者介绍
连一连
《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
《呐喊》
散文集
散文诗集
小说集
杂文集
作者介绍
练习
1.判断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小说集。
2.下列作品中哪部是散文诗集?
A.《朝花夕拾》 B.《野草》
C.《彷徨》 D.《呐喊》
3.《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_______文小说,他的作者是_______,原名_______。
× 散文集
B
白话
鲁迅
周树人
作者介绍
贰
作品背景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所写的回忆性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散文。原载于《莽原》杂志。作品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
夕
朝
花
拾
作品背景
作品内容
全集共10篇回忆性散文,
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体现了鲁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情感。
作品背景
写作背景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到了反动政府通缉和守旧势力的排挤,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以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作品背景
叁
作品内容
篇目
具体篇目:
1.《狗·猫·鼠》
2.《阿长与山海经》
3.《二十四孝图》
4.《五猖会》
5.《无常》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父亲的病》
8.《琐记》
9.《藤野先生》
10.《范爱农》
作品内容
幼年时期
1.《狗·猫·鼠》
2.《阿长与山海经》
3.《二十四孝图》
4.《五猖会》
5.《无常》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父亲的病》
8.《琐记》
9.《藤野先生》
10.《范爱农》
少年时期
青年时期
作品内容
狗·猫·鼠
狗和猫结怨的原因
直言自己仇猫的原因
自己和隐鼠的“友谊”
作品内容
狗·猫·鼠
自己仇猫的原因:
1.折磨对手
2.一副媚态
3.嗥叫恼人
4.谋害隐鼠
讽刺了像猫一样的人,揭露了所谓“正人君子”的虚伪,表达了作者对于资本主义文人的批判和抨击,以及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1.折磨对手
2.一副媚态
3.嗥叫恼人
作品内容
狗·猫·鼠
暴虐残忍
多管闲事
“落水狗”
作品内容
实战演练
完成下面的空白。
《狗 猫 鼠》描写了作者____________ 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____________ 的人。
仇猫
像猫一样
作品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
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而深切怀念。
长妈妈
地位卑微、没有文化、好事粗俗、迷信愚昧,但是内心热情善良朴实的底层劳动妇女。
作品内容
实战演练
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叙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以上文字出自鲁迅散文集__________,文段中的“她”是(人物)_________ 。
《朝花夕拾》
阿长
作品内容
二十四孝图
元代时编辑的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二十四孝图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使我产生“不解、反感”
表达对封建愚昧的批判
作品内容
老莱娱亲 (彩衣娱亲)
春秋时期有一老莱子,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假装自己跌了一跤,于是他模仿小孩子啼哭的“呜呜”声,二老大笑。
作品内容
郭巨埋儿
晋代人郭巨,家境贫困,为了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决定把儿子埋了。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作品内容
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捉住鲤鱼回家供奉继母。
作品内容
二十四孝图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使我产生“不解、反感”
表达对封建愚昧的批判
重点描写了在阅读 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残酷和对儿童身心的压制与摧残。
作品内容
实战演练
我得到《二十四孝图》高兴的原因不包括( )
A.能够更好的学习怎样做个孝子,报答父母的恩情。B.归我一人独有。
C.和我之前的读物比起来,这本书鬼少人多。D.书里的故事似乎是准确无误的。
A
作品内容
实战演练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是一本_______集,原名《________》,后更名为《朝花夕拾》,作者是_______,原名_______。在《 _________》一文中作者针对“ _________ ”,“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作了批判,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
【演练8-3】《二十四孝图》中着重分析了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等孝道故事,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
旧事重提
周树人
鲁迅
二十四孝图
老莱娱亲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卧冰求鲤
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内容
五猖会
五猖会:旧时流行于南方乡间的一种迎神赛会。
作品内容
五猖会
描述童年看赛会的情景,和书中以及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
出发前却被父亲逼迫着
背完书(《鉴略》)
才能去看会的事情
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作品内容
五猖会
语文实践活动。读名作选段,填空。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坐在堂中间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猖会
被父亲强迫背《鉴略》
作品内容
实战演练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_________的心情,作者在文中重点叙述自己_______的变化,暗含着对 _________的批判以及对儿童天性的 _______与________。
迎神赛会
急切兴奋
心情
封建教育
压制
摧残
作品内容
无常
活无常也称“白无常”,
传说中阴间勾魂的使者之一。
作品内容
无常
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有人情味的鬼
无常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作品内容
无常
无论贵贱,无论贫富,其时都是“一双空手见阎王”,有冤的得伸,有罪的就得罚。然而虽说是“下等人”,也何尝没有反省?自己做了一世人,又怎么样呢?未曾“跳到半天空”么?没有“放冷箭”么?无常的手里就拿着大算盘,你摆尽臭架子也无益。
夹叙夹议是《朝花夕拾》里一种重要且常见的写作方法,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
作用: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
夹叙夹议
作品内容
无常
通过描写活无常的形象,表达了旧时代人民对社会公理的绝望之情,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作品内容
实战演练
《无常》里“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_______,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_______。无常是一种具有_______的鬼。
活无常
活无常
人情味
D
作品内容
ICIBA English for the majority of users to provide online translation, online dictionary, spoken English,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Chinese dictionary, Kingsoft downloading services, is committed to provide you with quality authoritative online English service is 50 million English learners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写自己年幼时在百草园中玩耍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情景,突出了封建教育制度与儿童天性的尖锐矛盾,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于童年的无限怀念之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中三味书屋的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严厉却仁慈、知识渊博又古板的老师。
作品内容
实战演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D
寿镜吾老先生学问渊博,虽然严厉,但是文中的鲁迅对他是尊敬和喜爱的。
作品内容
父亲的病
S城名医的故事
此名医和陈莲河给父亲治病的事
父亲弥留之际的情景
父亲的病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qiān)……。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
...
作品内容
父亲的病
S城名医的故事
此名医和陈莲河给父亲治病的事
父亲弥留之际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两个“名医”给父亲治病的行医态度、作风、医疗过程的描写,揭示了庸医误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实战演练
《父亲的病》重点回忆了“我”与几位“名医”打交道的过程,蕴含着有力的讽刺,在文章中他比较了中西医对待垂死的病人的不同态度,提示了所谓______和______的不合人性、不尊重生命的荒谬本质。
医道
孝道
作品内容
琐记
邻居衍太太
离开家乡去新式学堂求学
新式学堂“乌烟瘴气”的情景
“琐”:
琐碎的事
琐记
批判衍太太这类自私自利、坏心眼、表里不一的妇人。
揭露洋务派办学的弊端和学堂氛围的“乌烟瘴气”。
表现了作者与封建主义的决裂、对新思想的追寻;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革命青年,表现出了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赫胥黎《天演论》
藤野先生
回忆了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赞颂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教学作风,表达了对恩师的怀念之情。
鲁迅原是为寻求救国道路到日本学医的,但他看了影片之后学医的想法有所改变。他“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和示众材料。”
——《呐喊》自序
弃医从文
作品内容
实战演练
《藤野先生》: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
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___(情感)。
贯穿《藤野先生》一文的线索有明暗两条,其中的暗线是( )
A.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B.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C.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
D.“我”到日本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B
热情
正直
严谨
怀念之情
作品内容
实战演练
下列对《藤野先生》一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是以记叙藤野先生为中心内容,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内在线索成文的;故为一明线,一暗线。
B.《藤野先生》有较多的文学性,细致刻画了一位治学严谨、热爱科学的学者形象。
C.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糊了”中的“模糊”是说他没功夫洗,衣服颜色不清。
D.鲁迅写东京所见“清国留学生”丑态后的失望,是为写仙台之行作伏笔。
C
穿衣服不太讲究,突出藤野先生生活简朴,不拘小节的品质。
作品内容
范爱农
初遇范爱农
再遇范爱农并与之相熟
听闻爱农去世的消息
范爱农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二百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对革命充满热情、生活拮据、勤快、有责任心。
范爱农
和范爱农共事时眼见的民主革命的失败,表达了对革命的失望之情。
描写范爱农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达了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悼念之情。
作品内容
实战演练
关于《范爱农》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他自己的老师,因此在老师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D
作品内容
作品思想主旨
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批判了封建制度对人民的压迫,尤其是对少年儿童心智的摧残和毒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
《五猖会》《无常》
《父亲的病》
批判了当时资产阶级文人的虚伪本质。
《狗·猫·鼠》
《琐记》
《无常》
表现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作品内容
肆
实战演练
1.你为七年级新生做《朝花夕拾》的推荐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层的感情和理性的批判。
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③ _________
A.《狗·猫·鼠 》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锁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A、F
I、J
D、E
实战演练
2.《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3. 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________》《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 _______(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________的想法。
C
朝花夕拾
仙台
弃医从文
实战演练
4、《无常》里“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实战演练
D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实战演练
D
6、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是其中的两篇。
B.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范爱农,当时彼此都没有事没好感,鲁迅甚至还憎恶范爱农。回国相遇后,两人交往甚密,成为好朋友。后来,鲁迅还因爱农溺水身亡感到悲伤。
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中的作品。
实战演练
C
7、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实战演练
D
8、下面关于《朝花夕拾》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仙台留学时遇到的一位老师。
B.《五猖会》主要描述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到的“无常”形象。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文字是对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生活的描述。
D.《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回忆了儿时和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实战演练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