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10-13 21:11:20

文档简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导航】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2.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
【课前热身】1.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的粒子。原子是 最小的粒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2.右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请参考右图说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课堂导学】
一、实验探究:1.本次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
2.在分别仔细观察完两个实验后,认真填写课本P94上边的实验记录表。
3.分析以上两个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二、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 的各物质的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总和。
请说说你对定义中一些关键字的理解:参加: 。
化学反应: 。
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能生成2 L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体、液体间的物质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就不遵守了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2.课本实验5-1、实验5-2中,实验结束后天平是否平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设想一下如何改进实验装置才能出现理想的结果?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1.以右图为例,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变化情况,并由此说明化学反应为什么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改变。所以总质量不变。
【巩固练习】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
B.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质量减轻
C.蒸发食盐水得到的固体与水蒸气的质量和等于原食盐水的质量
D.酒精燃烧后未留下任何物质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
A.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B.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C.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不能确定
3.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4.加热辰砂和铁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得到汞和硫化亚铁(FeS),试分析辰砂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
A.汞 B.汞、铁、硫 C.汞、硫 D.硫
5.AgN0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0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
A.S02 B.N02 C.NH3 D.N2
6.某物质M 燃烧后生成了水(H2O)和二氧化碳(CO2),则该物质中肯定含有的元素是
7.将a克氯酸钾和b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c 克,则产生氧气质量为 ,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
8.有人说:“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说明质量守恒不是普遍的规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知识构建】(请把以下知识构建补充完整)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知识导航】
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意义和书写原则。
2.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
3.能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课前热身】
1.化学方程式是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⑴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宏观意义是 、 和 。
⑵化学方程式从“量”的方面表示的意义是 和 之间的质量比。
⑶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微观意义是 和 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3.化学方程式2H2 + O2 点燃 2H2O表示:
⑴ 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
⑵每2个氢分子和 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⑶每 份质量的氢气与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水。
【课堂导学】
一、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以 为基础,不能捏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遵守 ,“等号”两边各原子的 与 相等。(这也是用来检查一个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的依据之一)
2.⑴物质X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 CO2+2H2O,推求X的化学式为( )
A.CH4 B.C2H5OH C.CH3OH D.CH3COOH
⑵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 ②反应条件是点燃 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写:左边写 化学式,右边写 化学式,中间用“短线”相连。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止一种时,则在其间用“+”号相连,读作“和”。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即在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各种原子的
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等:将短线改为 。
(4)注:注明 和生成物的 。
请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按照以上步骤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注意的问题:⑴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标志: 。
⑵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需要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 ,如点燃、加热(常用“△”来表示)、催化剂等,写在 。
⑶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 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化学式右边要注 号。如果 ,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号,同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 ,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
【巩固练习】
1.分别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氧气与碳 ②氧气与硫
③氧气与铁 ④氧气与氢气
⑤镁与氧气反应 ⑥水通电分解
⑦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
⑧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AB + B2 =2C中C的化学式为( )
A.AB B.AB2 C.A2B D.A2B2
3.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能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 + 9O2 4CO2 + 2X + 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H2SO4 B.SO3 C.CO2 D.SO2
4.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___ C + ___ CO2 — ___ CO
(2) ___ Al + ___ O2 — ___ Al 2O3
(3) ___ CuO + ___ C — ___ Cu + ___ CO2
(4) ___ C2H4 + ___ O2 — ___ CO2 + ___ H2O
【知识构建】(请把以下知识构建补充完整)
点燃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知识导航】
1.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培养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
3.初步体验定量计算在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的重要作用。
【课前热身】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⑵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⑶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2.请写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并填写下表:
反应物 生成物
H2O H2 O2
质量比 a 4 b
A 18克 2克 x
B y 8克 64克
由上表可知:(1) a= g b= g x= ______g , y=______g
(2)在化学反应中,不管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是多少,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填“相同”或“不相同”)
【课堂导学】
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自主学习并阅读:P102例1和P103例2,计算类型:
例1 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 的质量。
例2 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 的质量。
2.⑴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是
⑵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是
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20g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为多少
2.课本第103页2题。
3.电解36g水可得到多少g氢气?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和结果,请你仔细检查后回答:他们做得对吗?分别有什么错误? 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甲同学
解:设可得Xg氢气。
HO2通电H↑+ O2↑
33 1
36g x
33/1= 36g/x x = 1.1 g
答:可得到1.1g氢气 乙同学
解:设可得X氢气。
H2O通电H2↑+ O2↑
18 2
36 x
18/2 = 36/x x = 4 g
答:可得到4g氢气 丙同学
解:设可得Xg氢气。
2H2O通电2H2↑+ O2↑
36 4 32
36 g x
36/32 = 36g/x x = 32
答:可得到32g氢气 丁同学
解:设可得氢气质量为X。
2H2O 通电2H2↑+O2↑36 4
36g x
x = 4 g
答:可得到4g氢气
4.解题方法: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具体步骤:
⑴设: ;(未知量带单位吗?)
⑵写: ;(要注意什么?)
⑶标: ;(有关的量标在什么位置?已知量带单位吗?)
⑷列: ;(怎么比呢?)
⑸答: 。
常见的错误:①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②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③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④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⑤单位使用错误;⑥把不纯物质当成纯净物进行计算。
【巩固练习】
1. 已知反应A+BC+D中,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4∶3,若反应后生成C和D质量共2.8g,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
A.0.3g      B.0.9g    C.1.6 g     D.1.2g 
2.化学反应A+2B=3C,若15克A与B反应生成45克C,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
A. 1:2 B. 2:1 C. 1:1 D. 2:3
3.多少g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48g氧气?
【知识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