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操作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覆杯实验 B.注射药水
C.吸饮料 D.马德堡半球实验
2.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手移开后塑料片不下落 B.吸盘吸在墙壁上
C.去壳熟鸡蛋进人瓶内 D.用吸管吸饮料
3.某同学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D.探究的结论:大气对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大气压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值 B.大气压的数值为1.01×105帕
C.大气压的方向竖直向下 D.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小
5.兴趣小组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然后按照图示的过程,慢慢地拉注射器(图甲没有盖橡皮帽,图乙在排尽空气后盖上橡皮帽),刚好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则他们测出的大气压最接近于( )
A.F1L/V B.F2L/V C.(F2-F1)L/V D.(F1+F2)L/V
6.某同学设计了一个“不用绳子扎口的气球”,如图所示,先将气球放入玻璃管中,再将气球口紧套在玻璃管口,从抽气口抽气,观察到气球变大,停止抽气后,马上用橡皮套封住抽气口。此时气球不用绳扎,也能保持膨胀状态。假设抽气前后气球内的气压分别是p1、p2 , 瓶内的气压分别是p3、p4 ,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
7.如图所示是用水银气压计在不同海拔处测出的大气压值,从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请从表中查出海拔大约为1千米处的乌鲁木齐的气压为 千帕;若测得山上某处气压约为80千帕,则该处的海拔是 千米。
8.制作简易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1)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倒入适量红色的水,将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红水升到玻璃管一定的高度,但高度不够,你应________,使水上升到瓶口以上适当位置,制成了简易气压计。
(2)将简易气压计从四楼移到一楼过程中,发现玻璃管内水柱________,说明________。
(3)小明将简易气压计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他发现玻璃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这现象说明,简易气压计的测量结果会受到________影响。
9.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因为生病而需要打针输液。输液示意图中,药瓶瓶口插有两根管子,其中C管的作用是利用 使药液从A管中顺利流出;针头的表面做得非常光滑,这是为了 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若要提高输液速度,除了放大调节器外,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 。
10.如图所示,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粗测大气压的值。
(1)图中注射器的最大可读容积为20毫升,用刻度尺测量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总长度为8.0厘米,可算得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_厘米 。
(2)实验时,首先要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目的是________,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按图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到F=26.0牛。则测得大气压值是p=________。
11.如图甲所示的覆杯实验中
(1)硬纸片不会掉下的事实是________存在的证据;
(2)有同学认为实验中是水粘住了纸片,老师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随着空气被抽出,纸片掉下了,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若换用容积和高度均相同,而杯口更小的杯子进行实验,要使同一硬纸片掉下,相同情况下需要抽气的时间会________(填“变短”、“变长”或“不变”)。
12.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简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牛。
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_______厘米,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_。
(3)同学们通过计算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请写出两条):①________;②________。
13.洋洋家的卫生间下水道堵塞了,他爸爸利用吸盘很快就将下水道疏通了,如图所示,为此他突然联想到所学过的大气压知识,于是,洋洋和瑞瑞同学合作利用吸盘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方案。
【方案设计】
⑴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
⑵将吸盘四周沾上水,挤出里面的空气压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⑶用力竖直往上拉吸盘柄,直到吸盘脱离地面,根据经验估测拉托吸盘所需拉力的大小F;
⑷计算出当地大气压强。
【评估交流】
(1)洋洋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操作过程规范,较方便地估测出了大气压强。
(2)瑞瑞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存在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尽管我的操作规范,但估测的结果误差较大,洋洋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瑞瑞的意见,然后,他们继续一起探讨如何改进方案,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3)根据洋洋和瑞瑞同学的实验记录及自我评估情况,请你回答,洋洋和瑞瑞测出的大气压强P=________(用字母表示);实验时洋洋同学将吸盘四周沾上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在覆杯实验中,水和纸片受到大气向上的压强,因此没有落下来,故A不合题意;
B.注射药水时,依靠手对活塞的推力将药液压进皮肤,与大气压强无关,故B符合题意;
C.吸饮料时,吸管内的空气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口中,故C不合题意;
D.在马德堡半球实验中,两个铜半球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挤压在一起,很难拉开,故D不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A.手移开后塑料片不下落,是因为水对塑料瓶有向上的压强,故A符合题意;
B.吸盘吸在墙壁上,利用吸盘内外的大气压强的差,故B不合题意;
C.去壳熟鸡蛋进人瓶内,是因为瓶内温度下降后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鸡蛋被压入瓶内,故C不合题意;
D.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中的空气被吸出,吸管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于是饮料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流入口中,故D不合题意。
3.【答案】 B
【解析】根据题目描述的实验过程,分析探究的问题、做出的假设,以及实验的目的与结论即可。
【解答】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杯口的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而纸片没有落下来,说明大气压强向各个方向,则探究的假设为: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故B正确;
由于没有任何定量的测量工具,因此不能探究大气压强的大小,故A错误;
这个实验的探究目的是:研究大气压强的方向,故C错误;
这个实验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 D
【解析】根据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A错误;
B.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105帕,故B错误;
C.大气压的方向朝向各个方向,故C错误;
D.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小,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C
【解析】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Sh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对活塞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出作用在活塞上的大气压力,最后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出大气压强即可。
【解答】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Sh可知,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当注射器上没有橡皮帽时,注射器内外的大气压强相互抵消,此时它只受拉力F1和摩擦力f,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活塞受到的摩擦力f=F1;
当注射器上盖上橡皮帽时,活塞受到向内的大气压力和摩擦力,向外的拉力F2,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此时活塞上受到的的大气压力为:F=F2-f=F2-F1;
则大气压强为:.
6.【答案】B
【解析】根据瓶内瓶外大气压的变化分析解答。
【解答】抽气前气球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通,气球体积没有变化,所以与大气压相等;抽气后,气球与外界大气相通,气球内气压等于大气压,故p1=p2。抽气前瓶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通,与大气压相等;用抽气机向外抽气时发现瓶内的气球在膨胀,说明此时玻璃瓶内气体压强小才会导致气球膨胀,即p3>p4,B符合题意。
7.【答案】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90;2
【解析】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的值是逐渐减小的,结合图片解答。
【解答】从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由图可知,海拔高度大约为1km的乌鲁木齐的气压为:90kPa。由图可知山上某处气压约为80千帕,则该处的海拔是2千米。
故答案为: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90;2
8.【答案】(1)向瓶内吹适量的气
(2)下降高度越高;大气压越低
(3)温度
【解析】1、图示中插在液面下的玻璃管将瓶内气体与瓶外大气隔成了两个空间,当瓶内气压大于瓶外大气压时,玻璃管内的液柱会上升;
2、大气压随高度增大而减小;
3、物体在光照下会吸收热量温度发生变化。
【解答】(1)由图可知,要使玻璃管内的水柱上升,需要使瓶内的气压大气瓶外的气压。所以可以向瓶内吹适量的气;
(2)由于高度越高气压越小,题中四楼移到一楼时,高度降低大气压增大,液体会下降。说明了高度越高大气压越低;
(3)物体在光照下会吸收光的热量而使温度发生变化,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增大。所以他发现玻璃管内水柱发生了变化,这现象说明,简易气压计的测量结果会受到温度影响。
9.【答案】 大气压;减小摩擦;增大药瓶与手的相对高度(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输液示意图利用大气压的作用为人体输液,而针头表面光滑可以减小摩擦。
【解答】外面的空气从C管进入药液瓶,从而增大气体压强使药液从A管中顺利流出;针头的表面做得非常光滑,这是为了减小摩擦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若要提高输液速度,除了放大调节器外,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增大药品,可以增大液体的压强。
故答案为:大气压;减小摩擦;增大药瓶与手的相对高度(意思相近即可)
10.【答案】(1)2.5(2)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1.04╳105Pa
【解析】(1)注射器的针筒为圆柱状,根据公式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
(2)如果针筒内存有空气,那么会产生向外的压强,使测得的大气压强值偏小;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根据公式计算大气压强的值。
【解答】(1)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2)实验时,首先要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目的是 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大气压强的值为:。
11.【答案】 (1)大气压(2)不变
【解析】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
【解答】(1)覆杯实验中纸片不掉下,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两次实验中,纸片大小不变,因此大气产生的向上的压力大小不变,而杯口变小,但杯内的水的深度没变,因此水对纸片的压强不变,所以向下的压力也不变,因此两次实验需要的抽气时间相同;
故答案为:(1)大气压;(2)不变。
12.【答案】 (1)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2)6.00;3.3厘米2
(3)空气没有排尽;橡皮帽密封性不好有摩擦等(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如果注射器内存有空气,那么空气会产生向外的压强,从而使测得的大气压强偏小;
(2)根据乙图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读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根据公式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3)根据这个实验的过程、操作方法和实验器材,分析测量误差较大的原因。
【解答】(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简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2)根据乙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2cm,则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6cm。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3)同学们通过计算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①空气没有排尽;②橡皮帽密封性不好有摩擦等
13.【答案】 (1)P=F/S (2)吸盘中的气体挤不干净;拉脱所需的力的大小估测偏差大
(3)4F/πD2;防止外面的气体进入吸盘
【解析】(1)根据压强公式可知,用测力计测出吸盘受到的压力,根据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吸盘的受力面积,就能计算出大气压强。
(2)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吸盘中的空气挤不干净,那么里面的空气会产生向外的压强,从而使测出的大气压强偏小;没有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脱吸盘的力,而是使用估测法,肯定偏差较大,据此分析解答。
(3)首先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计算出吸盘的受力面积,再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大气压强。如果在吸盘的周围沾上水,水可以起到封闭的作用,防止外面的空气再次进入吸盘,影响测量结果。
【解答】(1)洋洋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是 , 操作过程规范,较方便地估测出了大气压强。
(2)瑞瑞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存在吸盘中的气体挤不干净、拉脱所需的力的大小估测偏差大等问题,尽管我的操作规范,但估测的结果误差较大,洋洋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瑞瑞的意见,然后,他们继续一起探讨如何改进方案,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3) 洋洋和瑞瑞测出的大气压强。实验时洋洋同学将吸盘四周沾上水,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外面的气体进入吸盘。
2.3大气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