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1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1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4 08:01:5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1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
A.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C.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2.③圈层的特点是( )
A.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组成 B.连续不规则圈层
C.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 D.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答案】1.C 2.B
【解析】1.从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可以看出③能为①提供水源,③能提供水源应为水圈;②对④产生降水过程,②能产生降水应为大气圈;①对②提供氧气,①能产生氧气应为生物圈。故①、②、③应为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可推断④应为岩石圈,C选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2.图中③圈层应为水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选项正确。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所组成的是岩石圈,并非水圈,A选项错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为生物圈,并非水圈,C选项错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所组成的应为大气圈,并非水圈,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水圈也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介质,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它指地壳表层、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的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液态、气态和固态的水。
3.(2023·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某圈层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②和③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①岩石圈②地幔③地壳 B.①岩石圈②上地幔顶部③地壳
C.①岩石圈②地幔③地壳 D.①地球内部圈层②地幔③软流层
【答案】D
【详解】读圈层结构示意图可知三个圈层之间的关系——①圈层包含②圈层,②圈层包含③圈层。岩石圈与地幔交错,不是包含关系,A错;地幔与地壳、地核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C错;岩石圈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但上地幔顶部与地壳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B错;地球内部圈层包含地幔,地幔包含上地幔的软流层,D正确。故选D。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地球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地质运动。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序号①~④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②代表的物质中常含有化石,字母A~D代表岩石圈物质转化的地质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序号③代表的岩石类型中常见的有( )
A.安山岩 B.页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5.字母D代表的岩石圈物质转化的地质作用是( )
A.外力作用 B.重熔再生 C.变质作用 D.岩浆上升冷却
【答案】4.D 5.B
【解析】4.岩石圈物质转化的过程中,一般看箭头的指向,三进一出是岩浆,三个箭头指进来的是岩浆,一个箭头指出去的是岩浆岩,所以①是岩浆岩,④是岩浆,根据材料中信息②代表的物质常含有化石,所以②是沉积岩,剩下的③就是变质岩,安山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A错误;页岩和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BC错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D正确。故选D。
5.根据上题中的①是岩浆岩,由岩浆冷凝作用形成,A为冷却凝固作用;②是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B为外力作用;③是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C为变质作用;④是岩浆,由重熔再生形成,D为重熔再生。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1、巧用岩浆,岩浆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出发点和归宿。2、巧用箭头,岩浆:三进一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3、巧用辅助性信息,沉积物化石和岩层。三大类岩石的类型:岩浆岩分为侵入岩(花岗岩)和喷出岩(安山岩、流纹岩、玄武岩);典型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砾岩、页岩、砂岩;变质岩有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美国亚利桑那州局部景观图,图中岩石水平层理结构明显,完成下面小题。
6.与图示岩石成因类似的是( )
A.砂岩 B.花岗岩 C.安山岩 D.片麻岩
7.岩层水平层理的形成环境最可能是( )
A.板块挤压碰撞处 B.风力作用强烈
C.水动力条件微弱 D.板块张裂明显
【答案】6.A 7.C
【解析】6.“岩石水平层理结构明显”,说明该岩石为沉积岩。砂岩为沉积岩,花岗岩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安山岩为岩浆岩中的喷出岩,片麻岩为变质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水平层理是在比较稳定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C正确;AD项属内力作用,而沉积属外力作用,AD错误;风力作用包括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等,且风力侵蚀作用强烈不利于沉积,B错误。故选C。
【点睛】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常见沉积岩有角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页岩、石灰岩等。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8.如在图中增绘岩石圈,则还需绘制的内容为( )
A.地壳 B.软流层 C.上地幔 D.莫霍界面
9.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8.B 9.D
【分析】8.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组成,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地壳,因此在图中增绘岩石圈,则还需绘制的内容是软流层,B对。故选B。
9.当地震来临时,选项中A、B、C都是最佳的逃生方式,A、B、C对;地震中往往很容易造成线路中断,停电,如果乘电梯会被困在电梯里,而且电梯结构不稳定,强震可能造成电梯上面的绳索断裂,整个电梯摔下去,会造成生命危险,D错。本题要求选择做法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点睛】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软流层以上)构成,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是内外圈层的过渡圈层。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河流的演变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河流演变的各河段( )
A.a阶段时,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
B.b阶段时,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强
C.c阶段时,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谷发育成熟
D.经过a、b、c阶段后,河谷展宽,横剖面呈“V”形
11.地质作用与河流堆积地貌的关系是( )
A.河流堆积地貌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B.三角洲平原的形成与河流堆积作用无关
C.河流堆积地貌是由河水的搬运作用形成的 D.河水的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12.河流弯曲处的流水作用是( )
A.凹岸、凸岸均为侵蚀 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凹岸、凸岸均为堆积
【答案】10.C 11.D 12.C
【分析】10.a阶段是河流发育的初期阶段,以侵蚀作用(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为主,A错误;b阶段是河流发育的中期阶段,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B错误;c阶段是河流发育的后期阶段,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减缓,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谷发育成熟,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形,C正确,D错误;故选C。
11.河流堆积地貌是由河流携带泥沙,在地势平坦或河流流速变慢地方堆积而成的地貌,以外力作用为主,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A、C错误;三角洲平原是由河流携带泥沙在与入海口的海水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B错误;河流的堆积是河水搬运的泥沙和砾石等物质,因水流减弱而失去搬运能力而积聚的现象,所以河水的搬运作用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D正确。故选D。
12.根据所学知识点可知,在河流弯曲处,河流的凹岸水流流速快,容易受到水流侵蚀;凸岸水流流速慢,以堆积为主,不容易遭到侵蚀,C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
【点睛】河流地貌类型:按河流作用划分,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两类。河流侵蚀地貌主要包括河床侵蚀地貌、侵蚀阶地、谷坡等,河流堆积地貌主要包括河床堆积地貌、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三角洲,以及大多数河口地貌。
(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读下面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与煤炭(沉积岩)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④⑤⑥ B.①② C.②④ D.③⑥⑦⑨
14.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
A.② B.③ C.⑦ D.⑨
15.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变质岩能形成新的岩浆
【答案】13.B 14.B 15.A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地壳物质的循环等地理知识,突出了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图中代表的地质作用①为风化与侵蚀、②为沉积作用、③为变质作用、④⑤为内力作用、⑥为重熔再生、⑦为变质作用、⑧为内力作用、⑨为变质作用、⑩为冷却凝固。
13.煤炭资源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是地质时期的古代植物在特定条件下,埋藏沉积在地下形成,所以应先是形成沉积物,再形成沉积岩;读图,根据地质循环的环节分析,①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了沉积物,②是固结成岩过程,形成的沉积岩,B对。作用、④⑤为内力作用、⑥为重熔再生,不会形成沉积岩,A错误;④为内力作用,沉积岩受内力作用形成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并不是沉积岩的形成,C错误;⑥为重熔再生、⑦为变质作用,更不可能形成沉积岩,D错误。故选:B。
14.大理岩是石灰岩(沉积岩)受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对应的数字是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各类岩石并不能直接形成岩浆岩,均是先接触岩浆变质形成变质岩后经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A说法错误;BCD叙述正确。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岩石圈物质循环中的各类物质。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戊________
(2)写出序号代表的各类地质作用:①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⑦________
【答案】(1)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侵入岩 喷出岩
(2) 冷却凝固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重熔再生
【分析】本题以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培养地理学科素养。
(1)
沉积物经过压实、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故甲为沉积岩。丙通过作用,形成丁与戊,则丙为岩浆,岩浆侵入岩层形成侵入岩(丁)、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岩(戊)。甲、丁、戊箭头指向乙,推断出乙为变质岩,甲、丁、戊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2)
已知丙为岩浆,岩浆喷出后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故①为冷却凝固作用。戊为喷出岩,乙为变质岩,喷出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③为变质作用。三大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物,故④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已知甲为沉积岩,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故⑤为固结成岩作用。丙为岩浆,则⑦为重熔再生作用。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地球圈层结构局部图”和“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波,B表示_______波。判断理由是_______。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主要是_________,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_________圈。
(2)下列有关上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
C.②是软流层
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3)据图分析地壳厚度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答案】(1) 横 纵 A波波速慢,B波波速快 软流层 生物
(2)D
(3)特点: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具体表现: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分析】本大题以“地球圈层结构局部图”和“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震波、地球内部圈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1)
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在地表传播速度慢为横波,B在地表传播速度快为纵波;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生物在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改造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生物圈。
(2)
地壳在水平方向上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比较厚,大洋地壳比较薄,A错; 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整个地壳,所以应该包括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小部分(上地幔的顶部),B错; ②为硅镁层,C错;①为硅铝层②为硅镁层,①层和②层都属于地壳,D对。故选D。
(3)
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km,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厚,平均为33km,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km;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点睛】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壳物质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是________。
(2)说出图中丁代表的岩石类型,并指出该类岩石的突出特点。
(3)指出甲、乙、丙、戊分别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4)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含义是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答案】(1)地球内部的放射能(或地球内能)
(2)岩石类型:沉积岩。突出特点: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
(3)甲:岩浆;乙:侵入岩;丙:喷出岩;戊:变质岩。
(4) 冷却凝固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或外力作用) 固结成岩变质作用
【分析】本题以地壳物质循环为试题背景,考查了地壳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物质循环主要能量来源是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释放的能量。
(2)
图中丁岩石是由沉积物转化而来,是沉积岩。根据三大岩石的特点可知,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
(3)
根据地壳中的物质循环可知,丁是沉积物转化而来,是沉积岩;沉积岩可能发生变质形成的变质岩,所以戊是变质岩;变质岩在地下深处,可能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故甲为岩浆;岩浆侵入地层缓慢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岩,所以乙是侵入岩,丙的喷出岩。
(4)
根据图中的物质循环可知,a是冷却凝固作用,b是地壳的抬升作用,c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是固结成岩作用,e变质作用,f是重熔再生作用。
【点睛】
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玉龙喀什河发源于昆仑山,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喀拉喀什河汇合后,称和田河(如下图),甲处河滩和田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
(1)分析和田玉从形成到在甲处河滩富集的过程。
2000多年以前和田成为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必经之地。南来北往的商旅在这里集散,久而久之成为了南道重镇。
(2)说明玉龙喀什河对和田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在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形成和田玉;地壳抬升,出露地表;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作用,由河水向下游搬运,在甲处堆积下来。
(2)和田位于玉龙喀什河沿岸,河流为和田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河流在山前地带形成较平坦的地形(冲积扇),农业基础较好;为“古丝绸之路”上往来商旅提供水源和物资补给。
【分析】本题以新疆和田玉形成过程和和田河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和田玉形成到富集过程、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1)
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和田玉为变质岩,因此其在地下经历变质作用形成和田玉;现在和田玉富集在河滩上,这说明在地下变质形成的和田玉经地壳抬升裸露地表,经过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作用让和田玉接受流水搬运作用,从高处向下游搬运,图示甲处为河流流出山口的冲积扇,地势趋于平缓,流速减缓,和田玉开始沉积富集。
(2)
结合图文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和田城市位于玉龙喀什河沿岸,河流为城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吸引人口在此聚集发展,城市逐步形成;河流流出山口,形成山麓冲积扇,土层深厚肥沃,地形平坦,地下水丰富,农耕条件较好。2000多年以前和田成为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必经之地,南来北往的商旅在这里集散,和田借助当地优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为往来商旅提供水源、物资补给驿站休息,和田逐渐发展成为丝绸之路南道重镇。
【点睛】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①_______过程,形成A_______岩,A受到_______作用,形成B_______岩。
(2)A和B岩石,在_______条件下,发生③_______作用,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C_______岩。
(3)有化石的是_______岩。
(4)各类岩石深入地壳以下发生④_______作用,又成为新的_______。
(5)从_______到形成各种_______,又到_______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答案】(1) 冷却凝固 岩浆岩 外力 沉积岩
(2) 高温、高压 变质 变质岩
(3)沉积岩
(4) 重熔再生 岩浆
(5) 岩浆 岩石 岩浆
【分析】本题考查了地壳物质循环运动过程,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读图分析,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①冷却凝固过程,形成A岩浆岩;岩浆岩受到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B沉积岩。
(2)
沉积岩和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新的岩石C变质岩。
(3)
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而且往往含有化石。
(4)
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深入地下进入岩浆,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形成新的岩浆。
(5)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岩浆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1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
A.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C.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2.③圈层的特点是( )
A.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组成 B.连续不规则圈层
C.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 D.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3.(2023·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某圈层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②和③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①岩石圈②地幔③地壳 B.①岩石圈②上地幔顶部③地壳
C.①岩石圈②地幔③地壳 D.①地球内部圈层②地幔③软流层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地球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地质运动。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序号①~④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②代表的物质中常含有化石,字母A~D代表岩石圈物质转化的地质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序号③代表的岩石类型中常见的有( )
A.安山岩 B.页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5.字母D代表的岩石圈物质转化的地质作用是( )
A.外力作用 B.重熔再生 C.变质作用 D.岩浆上升冷却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美国亚利桑那州局部景观图,图中岩石水平层理结构明显,完成下面小题。
6.与图示岩石成因类似的是( )
A.砂岩 B.花岗岩 C.安山岩 D.片麻岩
7.岩层水平层理的形成环境最可能是( )
A.板块挤压碰撞处 B.风力作用强烈
C.水动力条件微弱 D.板块张裂明显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8.如在图中增绘岩石圈,则还需绘制的内容为( )
A.地壳 B.软流层 C.上地幔 D.莫霍界面
9.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河流的演变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河流演变的各河段( )
A.a阶段时,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
B.b阶段时,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强
C.c阶段时,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谷发育成熟
D.经过a、b、c阶段后,河谷展宽,横剖面呈“V”形
11.地质作用与河流堆积地貌的关系是( )
A.河流堆积地貌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B.三角洲平原的形成与河流堆积作用无关
C.河流堆积地貌是由河水的搬运作用形成的 D.河水的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12.河流弯曲处的流水作用是( )
A.凹岸、凸岸均为侵蚀 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凹岸、凸岸均为堆积
(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读下面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与煤炭(沉积岩)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④⑤⑥ B.①② C.②④ D.③⑥⑦⑨
14.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
A.② B.③ C.⑦ D.⑨
15.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变质岩能形成新的岩浆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岩石圈物质循环中的各类物质。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戊________
(2)写出序号代表的各类地质作用:①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⑦________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地球圈层结构局部图”和“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波,B表示_______波。判断理由是_______。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主要是_________,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_________圈。
(2)下列有关上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
C.②是软流层
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3)据图分析地壳厚度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壳物质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是________。
(2)说出图中丁代表的岩石类型,并指出该类岩石的突出特点。
(3)指出甲、乙、丙、戊分别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4)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含义是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玉龙喀什河发源于昆仑山,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喀拉喀什河汇合后,称和田河(如下图),甲处河滩和田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
(1)分析和田玉从形成到在甲处河滩富集的过程。
2000多年以前和田成为古丝绸之路南道上的必经之地。南来北往的商旅在这里集散,久而久之成为了南道重镇。
(2)说明玉龙喀什河对和田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影响。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①_______过程,形成A_______岩,A受到_______作用,形成B_______岩。
(2)A和B岩石,在_______条件下,发生③_______作用,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C_______岩。
(3)有化石的是_______岩。
(4)各类岩石深入地壳以下发生④_______作用,又成为新的_______。
(5)从_______到形成各种_______,又到_______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