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从地球圈面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该模拟实验过程中,大烧杯中的气流运动轨迹是( )
A. B.
C. D.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表示四个点所在地的风向,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点所在地的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
A.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5.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
A.春季的晚上 B.夏季正午前后 C.秋季的早晨 D.冬季的傍晚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増加 B.植被覆盖率増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増强
7.为了缓解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
A.増加硬质路面 B.加快环行道路建设
C.増加下凹式绿地面积 D.改造地下排水管网,如缩小管径,雨、污分离
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世界著名海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该海域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该海域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显著 B.气温高,降水多,水循环极其活跃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旺盛 D.地处内陆,与外部海水没有交换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完成下列小题。
9.百岁兰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
A.元古宙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
10.下列关于百岁兰特征及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 B.太阳辐射强,叶片厚
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 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甲自然带最可能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2.造成甲、乙两区域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度位置不同引起热量条件的变化 B.海拔不同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
C.洋流性质不同引起降水量的变化 D.大气环流不同引起水热组合的变化
13.(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利用量均高于世界平均值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C.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其利用率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不均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温度和压力等。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B.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C.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15.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大
C.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16.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增大
C.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大,海水盐度越高密度越小
D.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盐度有关,与海水运动无关
二、综合题
1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温室效应在地球形成以来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将会寒冷无比。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遗过性,而对地球表面辐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又称“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不同区域的农牧业生产。
(1)说明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理与过程。
(2)若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强大气环流,试分析导致图中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变化的原因。
(3)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甲、乙两地农牧业产量带来的影响。
(4)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城市交通运输部门可以做好哪些工作。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盐场分布图。
(1)试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海水为咸水的原因。
(2)指出图中B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3)A盐场为我国著名盐场,试分析其形成条件。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异常茂密,对林下土壤保温、保湿作用明显。2015年1月9-11日哀牢山经历了一次极端降雪事件,累计雪深约为50厘米,对森林破坏严重,林冠大面积受损。下图示意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林下20厘米深处土壤温度逐月变化。
(1)据图描述正常年份森林内外土壤温度的季节差异。
(2)从植被特征角度分析哀牢山森林受极端降雪事件破坏严重的原因。
(3)降雪后的几天里,林内土壤温度大幅下降,试分析其原因。
(4)2016年林内土壤昼夜温差比2014年明显变大,请解释原因。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的结冰状况与温度、盐度和水深等因素有关。渤海海冰厚度可达10~40cm。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渤海海水盐度为28%~31%。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据估算,在气温℃条件下,渤海每天可生成1.86厘米厚的海冰。渤海海冰多生成于岸边,离岸10千米范围内生成量最大。巨量海冰在海流和潮汐作用下,对海域人类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形成灾害。环渤海地区水资源极为短缺,为了增加水资源的供应,人们正在探索一种新途径——海冰淡化。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内日平均气温℃日数分布。
(1)试说出渤海海冰厚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简述海冰对渤海空间利用产生的不利影响。
(3)渤海海冰资源丰富,淡化海冰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但是,淡化海冰也需要考虑其他问题。试对“开发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给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2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岛强度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单位为摄氏度(℃)。兰州市区位于黄河河谷之中,周围群山环抱,其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1978年城市化水平为45.6%,2010年时已经达到62.7%,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为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
(1)描述兰州该日热岛强度的变化规律。
(2)分析形成兰州该日正午前后热岛强度状况的原因。
(3)推测兰州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从地球圈面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该模拟实验过程中,大烧杯中的气流运动轨迹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读图可知,该模拟实验过程中,大烧杯左侧是热水,空气受热上升,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为低压,右侧是冰块,冰块附近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为高压,近地面气流由冰块附近流向热水附近。在大烧杯上部,气流由热水上部流向冰块上部, 因此符合大烧杯中的气流运动轨迹是A项表示的热力环流图。故选A。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表示四个点所在地的风向,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点所在地的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2.C 3.C
【解析】2.根据风向的画法,先做出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根据等压线数值,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表示四个点所在地的风向,正确的是③,C正确。①、②、④都是由低压区吹向高压区,A、B、D错误。故选C。
3.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点中,③所在地的等压线最密集,说明风力最大的是③,C正确。其它点的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弱,A、B、D错误。故选C。
【点睛】判断某点风向做图的方法:先做出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等压线不规则,呈弯曲状态,则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的线即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规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画出风向(近地面的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偏转30°—45°角;高空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偏转90°角),由此确定此点的风向。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塑料薄膜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
A.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5.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
A.春季的晚上 B.夏季正午前后 C.秋季的早晨 D.冬季的傍晚
【答案】4.A 5.B
【解析】4.图中塑料薄膜对太阳辐射是透明的,消弱很少。对地面辐射是隔热层,减少地面辐射热量损失,从而起到保温作用,直接影响的是地面辐射。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是太阳辐射,削弱太阳辐射作用明显,对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影响很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黑色尼龙网的主要作用是削弱太阳辐射。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夏季午后,此时段太阳辐射最强,容易将作物晒伤,B正确。春季晚上几乎没有太阳辐射,A错误。秋季早晨、冬季傍晚太阳辐射弱,C、D错误。故选B。
【点睛】塑料薄膜对太阳辐射消弱很少,对地面辐射是隔热层,直接影响的是地面辐射。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是太阳辐射。夏季午后,此时段太阳辐射最强。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増加 B.植被覆盖率増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増强
7.为了缓解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
A.増加硬质路面 B.加快环行道路建设
C.増加下凹式绿地面积 D.改造地下排水管网,如缩小管径,雨、污分离
【答案】6.C 7.C
【解析】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建设后由于不透水路面增加,导致降水的下渗量减少,地面径流比重增大,C正确。地面径流不是生活用水,城市热岛效应和地面径流关系不大,AD错误。植被覆盖率增加,则下渗增多,地面径流减小,B错误。故选C。
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增加硬质路面,下渗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易导致城市内涝出现,A错误。加快环形道路建设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但对减缓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的作用不大,B错误。增加下凹式绿地面积,有利于加强雨季城市对雨水的调蓄能力,C正确。改造地下排水管网应加大管径,加大排水能力,D错误。故选C。
【点睛】人类对水循环的负向影响: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②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易造成城市内涝。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
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世界著名海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该海域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该海域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显著 B.气温高,降水多,水循环极其活跃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旺盛 D.地处内陆,与外部海水没有交换
【答案】C
【详解】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为红海,根据图文信息可推测该海域可能为红海,受寒流影响,海域盐度应偏低,且红海不受寒流影响,A错误;红海地处副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红海位于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海域较封闭,仅通过曼德海峡与阿拉伯海相连,与外大洋海水交换周期长,沿岸缺少淡水河的汇入。综上所述,红海成为世界盐度高最高的海域。C正确,BD错误,故选C。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完成下列小题。
9.百岁兰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
A.元古宙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
10.下列关于百岁兰特征及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 B.太阳辐射强,叶片厚
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 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
【答案】9.B 10.A
【分析】9.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为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盛行于中生代,但注意题干关键词“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所以最可能出现于古生代末期,盛行于中生代,故选B,排除ACD。
10.根据材料可知,百岁兰生活在沙漠地区,根极长,表明百岁兰的生存地区地下水埋藏很深,因此百岁兰根系发达,便于获取地下水,A正确;沙漠地区降水少,水是植物生存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叶片厚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储存水分,而不是因太阳辐射强,避免灼伤,B错误;沙漠地区动物活动比较少,而且一生只长两片叶子是为了适应沙漠干热环境,减少蒸发,因此C错误;茎短主要是减少水分蒸发,与风力大关系不是很大,D错误。故选A。
【点睛】百岁兰又称为百岁叶、千岁兰。茎短,一生只长两片叶,雌雄异株。叶上多气孔,根极长。经过碳14测试推测其平均寿命可达数百年。百岁兰是生长在近海的沙漠中,那里有大量的海雾,会形成重重的雾水落下来,能源源不断地为百岁兰提供水源。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夜晚海面水汽遇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雾,故叶子上多气孔,且夜晚张开,便于吸收水分;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根深 3—10 米,便于吸收地下水。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甲自然带最可能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2.造成甲、乙两区域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度位置不同引起热量条件的变化 B.海拔不同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
C.洋流性质不同引起降水量的变化 D.大气环流不同引起水热组合的变化
【答案】11.C 12.D
【分析】11.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甲地位于理想大陆东岸北回归线附近,为亚热带,ABD错误。甲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正确。故选C。
12.图中乙地为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它的形成与季风环流有关,是大气环流不同引起水热组合的变化,D正确。甲、乙两区域自然带差异与经度、海拔、洋流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点睛】自然带的分布是自然地理要素中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通过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带的不同又体现了各种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差异性。
13.(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利用量均高于世界平均值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C.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其利用率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不均
【答案】C
【详解】纵坐标表示的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据图可知,我国图中各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世界平均值高,无法判断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否高于世界平均值,A错误。开发利用程度越高说明水资源越紧缺,因此海河流域水资源最紧缺,B错误。水资源可利用量是由自然原因决定的,因此解决水资源问题只能从降低区域用水量入手,为了保证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最有效的核心措施就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温度和压力等。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B.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C.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15.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大
C.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16.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增大
C.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大,海水盐度越高密度越小
D.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盐度有关,与海水运动无关
【答案】14.B 15.A 16.B
【分析】14.据图可知,①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是海水温度;②的数值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因此是海水盐度;③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是海水密度,故B对,ACD错。
15.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可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温度、盐度和密度线。进而可知,赤道地区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故A正确,BCD错误。
16.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密度与温度负相关,A错误;而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B正确;由图可知,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高纬地区的海面,C错误;由赤道到副热带的盐度与密度线关系还可看出,密度与盐度正相关,与洋流运动也有关系,D错误。
【点睛】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量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
二、综合题
1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温室效应在地球形成以来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将会寒冷无比。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遗过性,而对地球表面辐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又称“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不同区域的农牧业生产。
(1)说明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理与过程。
(2)若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强大气环流,试分析导致图中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变化的原因。
(3)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甲、乙两地农牧业产量带来的影响。
(4)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城市交通运输部门可以做好哪些工作。
【答案】(1)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使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加温,增温后的地球表面辐射出来的长波辐射被温室气体高度吸收;温室气体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传递能量,促使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气候变暖加强了大气环流(三圈环流);甲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西风增强后,有利于输送水汽,降水增多;乙地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影响,其势力增强会导致干热程度加剧,降水减少。
(3)甲地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气候变暖伴随二氧化碳增多;有利于牧草生长和种植业发展;乙地气温升高,但降水减少,农业生产水源不足;伴随干旱灾害和荒漠化加剧;会导致农牧业减产。
(4)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电动汽车;改进发动机,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尾气排放管理。
【分析】本题以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变化为材料,考查学生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理解。具体涉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对应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重点考查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学生可结合相关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1)该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该题需要从温室气体对太阳短波辐射的高透过性,使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加温,对地表长波辐射的高吸收性剖析原理,从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入手分析其过程。依据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进行分析。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使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增温,即太阳暖大地;增温后的地球表面辐射出来的长波辐射被温室气体高度吸收,即大地暖大气;温室气体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传递能量,促使全球气候变暖,即大气返大地。
(2)虽然不同地区降水的异常变化原因多种多样,但大气环流往往是全球性水汽平衡的纽带,一般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气流、由山麓吹向山顶的气流以及由近地面上升的气流往往带来更多的降水,反之带来的降水偏少。甲地位于北纬40°-60°间,常年受西风带控制,若西风带加强,则会带来更多的海洋水汽,导致甲地气候更加湿润,降水更多。而乙地地处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若大气环流加强,则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和由内陆吹来的信风会更强,导致降水减少,加剧当地气候干旱程度。
(3)农牧业生产往往离不开气温和降水等气候条件。从图中可看出甲地纬度较高,乙地纬度较低。对于全球气候而言,对农业生产往往存在两面性。对于高纬度地区而言,由于积温不足气温升高往往使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会普遍导致增产,有利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而低纬地区由于积温本身较高,因此气候变暖不会显著提升农作物产量,而由于气温升高导致蒸发旺盛,会加剧干旱和荒漠化程度,导致农牧业减产。
(4)抑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政府引导、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更需要各行各业协心同力。作为城市交通运输部门需要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可以通过发展公交、利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废气排放管理等措施来完成。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盐场分布图。
(1)试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海水为咸水的原因。
(2)指出图中B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3)A盐场为我国著名盐场,试分析其形成条件。
【答案】(1)陆地径流携带盐类物质,注入海洋;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盐类滞留海洋,盐度上升;海陆间循环使盐类物质不断在海洋聚集,海水变咸。
(2)夏季盐度较低,冬季盐度较高;夏季,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大,注入海洋稀释海水,盐度较低;冬季,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盐度较高。
(3)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蒸发量大;淤泥质海滩面积广,利于晒盐;临海,盐类物质多,原料丰富。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海水是咸水的原因、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和盐场的形成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
(1)根据水循环原理可知,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运动,陆地河流携带盐分通过径流输送注入海洋;海水蒸发, 入海的盐类几乎不会蒸发,滞留在海洋中,导致海水盐度上升;水循环中类型中的海陆间循环不断地使盐类物质不断向海洋聚集,越来越多的盐分导致海水变咸。
(2)根据图中可知,B海域位于长江入海口,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河水注入海洋稀释海水,导致该区域海水盐度降低;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少,河流枯水期,径流量小,流入海洋的河流水减少,该区域盐度较高。
(3)根据图中A盐场的位置可知,该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其形成的条件主要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长芦盐场位于我国渤海湾地区,降水少,晴天时间多,光照强,蒸发量大;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有利于引海水开辟盐场;长芦盐场临近海洋,有丰富的盐类物质,为盐场提供原料。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变化的因素主要与海水的蒸发、降雨、海流和海水混合这4个方面有关。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异常茂密,对林下土壤保温、保湿作用明显。2015年1月9-11日哀牢山经历了一次极端降雪事件,累计雪深约为50厘米,对森林破坏严重,林冠大面积受损。下图示意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林下20厘米深处土壤温度逐月变化。
(1)据图描述正常年份森林内外土壤温度的季节差异。
(2)从植被特征角度分析哀牢山森林受极端降雪事件破坏严重的原因。
(3)降雪后的几天里,林内土壤温度大幅下降,试分析其原因。
(4)2016年林内土壤昼夜温差比2014年明显变大,请解释原因。
【答案】(1)林外土壤温度常年高于林内土壤温度,春夏季差异大,秋冬季差异小;林外土壤温度季节变化大,林内土壤温度季节变化小;林外土壤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早于林内。
(2)哀牢山森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耐低温;森林茂密,树叶面积大且冬季不落,积雪多时,树冠易被大雪压断。
(3)极端降雪是强冷空气活动,降温幅度大;积雪覆盖地面和林冠,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烈;融雪吸收了大量土壤和大气中的热量;融化的雪水渗入土壤,使土壤降温。
(4)大雪导致林冠大面积受损,森林覆盖率减小;(林冠对太阳辐射的阻挡作用减小,)白天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土壤温度升高快;夜晚森林对土壤的保温作用减弱,土壤温度下降快。
【分析】本题以我国哀牢山地区2015年发生的极端降雪事件为情境,结合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林下20厘米深处土壤温度逐月变化示意图,主要考查极端降雪事件对亚热带森林、土壤温度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森林对林下的土壤保温作用显著,由土壤温度曲线图可知,林外土壤温度常年低于林内土壤温度;春夏季节时林外、林内土壤温度曲线相距远,说明温度差异大,秋冬季节时林外、林内土壤温度曲线相距近,说明温度差异小。林外没有森林对土壤的保温作用,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大,而林内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小。同时,通过保温作用,森林对土壤温度起到了调节的作用,使林外土壤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早于林内。
(2)
由材料信息可知,哀牢山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耐低温;该地森林异常茂密,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树冠大,落叶少,枝叶繁茂,发生极端降雪事件后,树冠极易积雪,当树木上的积雪不断积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压断树枝,对树木造成破坏。
(3)
极端降雪事件是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降温强烈,导致土壤温度下降;大量降雪改变了下垫面性质,导致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地表温度下降;积雪融化过程中吸收了土壤和空气中热量,导致地温难以升高;融化的雪水渗入土壤,也会使土壤温度下降。
(4)
由图可知,森林对林下土壤的保温作用显著,但2015年哀牢山经历了一次极端降雪事件,使树冠受损严重,进而导致林冠对太阳辐射的阻挡作用减小,白天土壤获得的光照增多,地温上升明显,夜晚地面又缺少树冠的保温作用,导致土壤温度降温又快,从而使土壤的日较差增大。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的结冰状况与温度、盐度和水深等因素有关。渤海海冰厚度可达10~40cm。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渤海海水盐度为28%~31%。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据估算,在气温℃条件下,渤海每天可生成1.86厘米厚的海冰。渤海海冰多生成于岸边,离岸10千米范围内生成量最大。巨量海冰在海流和潮汐作用下,对海域人类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形成灾害。环渤海地区水资源极为短缺,为了增加水资源的供应,人们正在探索一种新途径——海冰淡化。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内日平均气温℃日数分布。
(1)试说出渤海海冰厚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简述海冰对渤海空间利用产生的不利影响。
(3)渤海海冰资源丰富,淡化海冰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但是,淡化海冰也需要考虑其他问题。试对“开发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给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案】(1)特点:海冰厚度从沿岸浅海区向深海方向变薄;北部海域海冰厚度大。原因:从沿岸浅海到深海,海水深度越来越大,盐度越来越大,冬季表层海水温度越来越高;北部海域纬度高,温度低,且持续时间长。
(2)封锁港口和航道,阻断海上运输;破坏海洋工程设施和船只;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被冰推倒;海洋养殖、渔业打捞受阻。
(3)赞同:环渤海淡水资源缺乏,市场需求量大,海冰为环渤海地区提供淡水资源;渤海海冰资源量大,可再生;分布靠近海岸,易开采。反对:海冰资源的季节性很强,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大量开采海冰会导致海水盐度升高,影响海城生态环境;海水淡化产生大量高浓度盐水,如处理不当,会对沿海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分析】本题以图为载体,以材料为背景,考查海冰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成因、问题、影响等问题,考查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详解】(1)读图,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的变化,可判断海冰厚度从沿岸浅海区向深海方向变薄,北部海域海冰厚度大;主要原因是从沿岸浅海到深海,海水深度越来越大,盐度越来越大,表层海水温度越来越高,使海冰变薄,还有北部海域纬度较高,太阳辐射比南部少,海水温度低,且持续时间长,所以北部海域海冰厚度大。
(2)渤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海区封闭,空间有限,海冰会封锁港口和航道,对海上运输不利;较厚的海冰会破坏海洋工程设施和船只,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会受到海冰的威胁,甚至被冰推倒;海洋养殖、海洋渔业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3)从赞同的角度来分析: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淡水需求量大,海冰为环渤海地区提供淡水资源;海冰资源量大,并且每年冬季都可再生;分布靠近海岸,便于开采利用。从不赞同的角度来分析:海冰资源产生于冬季,季节性很强,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过量开采海冰,海水淡化产生大量高浓度盐水,处理不当,都会导致海水盐度升高,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点睛】
2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岛强度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单位为摄氏度(℃)。兰州市区位于黄河河谷之中,周围群山环抱,其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1978年城市化水平为45.6%,2010年时已经达到62.7%,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为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
(1)描述兰州该日热岛强度的变化规律。
(2)分析形成兰州该日正午前后热岛强度状况的原因。
(3)推测兰州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1)夜晚强,白天弱;子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
(2)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烈,城市中心地表和建筑物大量吸收太阳热量,大气对流作用增强,利于散热,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加强,城郊温差减小;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郊区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且不利于散热。
(3)冬季。理由:冬季受冷气团控制,天气稳定,有利于热岛的形成与发展;受山谷地形影响,冬季逆温层加厚,不利于城市散热;冬季正值供暖期,排放热量多;冬季取暖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得城区大气逆辐射增强,吸收热量多等。
【分析】题目通过兰州热岛强度的昼夜变化,考查太阳辐射及大气热力作用变化的分析能力和热岛效应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
【详解】(1)描述兰州该日热岛强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图像的波动变化,先从昼夜分析,再从极值分析,数值越高热岛效应越强。兰州该日热岛效应夜间数值较高,热岛效应强,白昼弱。极值分析:子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
(2)分析形成兰州该日正午前后热岛强度较弱甚至城区温度低于郊区的原因,可以从热岛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热岛效应主要是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热量释放,造成气温较郊区高。热量堆积和扩散直接影响热岛强度。正午前后,太阳高度角大,辐射最强,城市中心地表和建筑物大量吸收太阳热量,大气对流、湍流作用增强,对流旺盛,热空气上升,郊区凉爽空气流入,城区和郊区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混合作用增强,城郊温差减少。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且不利于散热。因而引起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3)推测兰州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可以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自然原因:冬季受冷气团控制,地面温度低,对流不旺盛,天气稳定,有利于热岛的形成与发展。受山谷地形和晴天天气影响,冬季逆温层加厚,不利于城市散热,热量易在近地面堆积。人为原因:冬季正值供暖期,排放热量多。冬季取暖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得城区大气逆辐射增强,收入热量多。所以冬季最强。夏季弱的原因与正午时形成的热岛效应弱类似,热岛效应最弱。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