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地表变化的原因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地表变化的原因单元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4 08:27: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地表变化的原因 单元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图示①②③④⑤五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沉积岩、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沉积岩、⑤岩浆
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①②
2.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 )
A.③-⑤-①-④-③ B.①-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⑤
【答案】1.D 2.A
【分析】1.根据图文信息,①应该为沉积岩;②是岩浆侵入地层形成的侵入岩;③既能侵入又能够喷出,应该为岩浆;④应该是变质岩;⑤应该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火成岩。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
2.根据各种岩石种类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能正确反应地壳物质循环的应该是:当原始物质经过热的作用或压力的减低,可产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岩浆。岩浆沿著地壳的裂隙上升至地壳的浅处,或经由火山喷发至地表,冷却结晶形成岩浆岩。已存在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变质岩,再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后,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经过长时间在地壳深部受高温和高压的作用,而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也有一部分的变质岩是由岩浆岩受了高温高压的作用而变来的。在地壳深部的变质岩经过高温的作用后,可产生深熔作用而在被熔为岩浆。根据上题的判断,顺序应该是:③-⑤-①-④-③,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点睛】三大类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和环境,而岩石形成所需的环境条件又会随着地质作用的进行不断地发生变化。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当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在地球表面,岩石无处不在,它形成了山脉、丘陵、山谷、洋底,它是人类生存必备的物质基础。完成下面小题。
3.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 )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岩浆、侵入岩、变质岩
C.侵入岩、喷出岩、沉积岩 D.沉积岩、变质岩、花岗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岗岩和片麻岩属于岩浆岩 B.变质岩具有层理构造
C.常见的变质岩有花岗岩和大理岩 D.沉积岩中最可能会有化石
【答案】3.A 4.D
【分析】3.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型,A正确。岩浆岩根据成因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岩,B、C、D错误。故选A。
4.片麻岩属于变质岩,A错误。具有层理构造的是沉积岩,B错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C错误。沉积岩的岩层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一层层地沉积而成,具有层理构造,最有可能含有化石,D正确。
【点睛】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型。其中岩浆岩根据成因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山局地岩层垂直剖面示意图。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界面M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A.挤压 B.断裂 C.侵蚀 D.变质
【答案】C
【详解】M界面呈现不规则的弯曲界面,界面两侧的砾岩、砂岩岩层性质均为沉积岩,D项错误;M界面两侧岩层内部无明显弯曲或位移,推断没有挤压、断裂等地质作用,A、B两项错误;M界面呈现不规则的界面,应该是侵蚀的结果,C项正确。故选C。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图中M、O、P、Q四地分别存在着不同的地貌形态,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地貌最可能在图中M地看见的是( )
A. B.
C. D.
7.图中O、P、Q三地河谷横剖面分布对应(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答案】6.C 7.B
【解析】6.根据示意图可知,M地为山地,C图为角峰,是山岳冰川地貌,分布于高山地区,C正确;根据“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可知该区为我国湿润气候区,B图为风蚀蘑菇,应分布在干旱地区,B错误;A图为“V”形谷,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A错误;D图为海蚀柱,位于沿海地区,D错误。故选C。
7.读图可知图中O、P、Q三地分别位于河流的上、中、下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O位于河流上游,河流落差大,河水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河道窄且水量少,对应河谷横剖面图③;P位于河流中游,河流落差变小,河水流速渐缓,以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道变宽、水量变大,对应河谷横剖面图②;Q位于河流下游,河流落差小,河水流速缓慢,以侧蚀和沉积为主,河道宽且河床浅,对应河谷横剖面图①。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上游,河流落差大,河水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河道窄且水量少;河流中游,河流落差变小,河水流速渐缓,以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道变宽、水量变大;河流下游,河流落差小,河水流速缓慢,以侧蚀和沉积为主,河道宽且河床浅。
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集独特奇绝的溶洞、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于一体,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下列几种地形剖面图中,地貌成因不同。与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有相同地质作用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广西喀斯特地貌广布,乐业大石围天坑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A表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地貌, A错;B表示冰川的侵蚀作用形成的U型谷,B错;C为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侵蚀而形成的V型谷, 故C错; D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溶蚀洼地,与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有相同地质作用, D对。故选D。
【点睛】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国的岩溶(喀斯特地貌)峰丛洼地,作为世界岩溶的典型模式,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的湿热岩溶区。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的峰林峰丛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峰丛洼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侵蚀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10.影响岩溶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岩石、水文 B.地形、植被 C.土壤、地形 D.气候、植被
【答案】9.C 10.A
【解析】9.喀斯特地貌地表峰丛洼地的形成主要是地表水流通过石灰岩的裂隙对岩石不断溶蚀,裂隙变宽变深,山体被切割形成峰丛;随着地表水对岩石的溶蚀、冲蚀、搬运作用增强,岩体坍塌,形成洼地,故C正确,ABD错误。因此本题选C。
10.岩溶地貌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典型地貌,因此影响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与其他要素的关系不大,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2022·江西上饶·高二期末)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正式开通运营。全长1679km,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设计时速为为160公里。被称为一条“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铁路。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标志着老挝自此迈入了铁路运输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中老铁路“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①保证列车运行安全②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③沿线河网密集④沿线冻土广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中老铁路开通对万象的影响( )
A.居民出行范围扩大 B.提高行政级别 C.扩大城市服务范围 D.吸引科技人才进入
13.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当日( )
A.昆明比万象正午太阳高度大 B.昆明比万象日出时间晚
C.昆明日出方位比万象更靠北 D.昆明比万象白昼时间长
【答案】11.A 12.C 13.B
【解析】11.中老铁路地处云南西南部和老挝北部山区,整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起伏剧烈,山高谷深,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对高差达2900米,因此设立隧道和架桥可以减小坡度,保证列车运行安全,①②正确,BC排除;当地河流众多,因此需要不断架桥,③正确,D排除;当地纬度低,气温较高,因此没有冻土,④错误,A正确。故选A。
12.没有中老铁路,万象居民也可以利用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到达本国乃至世界各个地区,A错误;万象市已经是老挝的首府,不可能随中老铁路的开通而提高行政服务等级,B错误;中老铁路通车有利于加强万象市与其他城市间的联系,扩大了万象市的辐射范围,C正确;中老铁路连接地区经济落后,科技并不发达,对科技人才吸引力不大,D错误。故选C。
13.中老铁路12月3日开通运营,此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万象纬度更低,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比昆明大,白昼时间比昆明长,A、D错误;昆明和万象经度相差不大,但昆明昼长比万象短,因此日出时间晚,且日出方位更靠南,B正确,C错误。故选B。
【点睛】中南半岛地势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首先,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山地、高原,山川大致南北走向,且山川相间排列,半岛地势犹如掌状。其次,地势久经侵蚀而呈准平原状,喀斯特地形发育。第三,平原多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大河下游面积广大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2022·全国·高二期末)下图为滑坡发生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滑坡发生后,坡面等高线示意图为( )
A. B. C. D.
15.河流沿岸的聚落( )
A.为取水方便,在上游峡谷多选择地势较低处
B.为防范洪灾,在上游峡谷多选择地势较高处
C.在下游平原多选择地势较高处,以通风透气
D.在下游平原多选择地势较低处,以便于耕作
【答案】14.D 15.A
【分析】14.由图可知,滑坡产生的滑坡台阶地势平坦,海拔较两侧低,其等高线应往海拔较高处凸;且滑坡面有些地方较为陡峭,该部分等高线密集;对比选项中的四幅图,D项正确。
15.为取水方便,上游聚落多选择地势较低处,A项正确;上游峡谷地区多深切河谷,水流湍急,河水容易下泄,不易发生洪灾,B项错误;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易遭受洪灾,故为防范洪灾,聚落多选择地势较高处,C、D项错误。故本题选A。
【点睛】山谷山脊的判断方式:凸高为低,等高线向着数值大的方向弯曲为山谷;凸低为高,等值线向着数值小的方向弯曲为山脊。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B统称为________,A+B+C统称为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为________,G________是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
(3)地震波在F以下速度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地幔
(2)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海洋地壳,海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1)A和B均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厚薄不一,为地壳;C位于上地幔顶部,C与地壳一起称为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构成;D深度大致介于100~400km,属于软流层;C+D+E位于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属于地幔的一部分(上地幔)。
(2)F为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纵波均明显加速。古登堡界面(G)向下,横波完全消失。
(3)F为莫霍界面,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地震波传播到莫霍界面以下时,横波和纵波均明显加快。
(4)A是大陆地壳,B是海洋地壳,大洋地壳主要为硅镁质密度较大;大陆地壳因为有硅铝层的存在,平均密度较低,为了重力平衡,所以大陆地壳要比大洋地壳厚。
【点睛】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处地质构造是________。
(2)已知③岩层为石灰岩,图中打斜线的区域,可能形成________岩。
(3)该地区要开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A、B两处的地下,哪一处较合适?理由是什么?
【答案】(1)背斜
(2)变质(大理)
(3)B处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分析】本题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考查地质构造图的判读,考查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图中B是背斜,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上弯曲,形成岩层年龄中间老,两翼新,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
(2)图中斜线区域位于岩浆岩顶部,岩浆活动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
(3)A处为向斜构造,易储水,开挖地下隧道容易积水;B处为背斜构造,拱形构造稳定,不易积水,适宜开凿隧道。
【点睛】背斜向斜如何区分一般的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当岩层弯曲方向相反时,要用以下方法判断 :向斜指的是岩层向下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新外老,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新岩层,而两边是老岩层。背斜:指的是岩层向上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老外新,在同一水平面上,中间是老岩层,而两边是新岩层。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能否发现有石油存储?为什么?
【答案】(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2)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岩层疏松容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
(3)不能发现。图示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不能为储油提供良好条件。
【分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以及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详解】(1)图示岛屿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成因为:地壳受水平挤压力,岩层向上拱起,抬升露出海面,形成了岛屿。
(2)读图甲地地质构造为背斜,地貌为谷地,其成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岩石疏松,易受到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图示有河流流经,故其主要受流水侵蚀等外力形成的。
(3)图示大陆架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为储油构造,故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不能发现石油。
【点睛】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对影响
19.(2022·山西·长治市潞州区第二中学校(长治市潞州区第二职业中学校)高一期末)某校学生利用河道模型、透明塑料瓶、沙子、碎石、黏土和水进行“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实验。
实验一:一组学生将同样比例的碎石、沙子和黏土完全混合,放入一只透明塑料瓶中(不超过容量的一半)。将塑料瓶用水注满,盖上瓶盖,剧烈振荡,然后让瓶子平放,使瓶中物质自然沉淀。
实验二:另一组学生选取同样比例的碎石、沙子和黏土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然后将塑料瓶瓶口对准河道正中,匀速将瓶中的水倒入河槽。下图为该校学生绘制的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实验装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半小时后,可观察到瓶中沉淀成分从下到上的排列顺序是( )
A.碎石、沙子、黏土 B.黏土、沙子、碎石
C.沙子、碎石、黏土 D.碎石、黏土、沙子
(2)实验二过程中( )
A.甲处颗粒最大的碎石最先被搬运,最后堆积
B.乙处水流速度快,碎石、沙子、黏土被搬运得多
C.丙处水流速度快,颗粒最小的黏土最先被搬运,最先堆积
D.丁处水流速度慢,碎石被搬运得远
(3)图示实验模拟河段,甲、乙、丙、丁四地分别受到什么外力作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案】(1)A
(2)B
(3)乙、丙两处为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适合修建河港;甲、丁两处为凸岸,水流速度慢,泥沙堆积,适宜发展聚落。
【分析】本题以模拟流水作用的实验为材料,涉及流水沉积作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物质沉淀的先后顺序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碎石、粗砂、黏土的颗粒物依次变小,所以瓶中沉淀成分从下到上的排列顺序是碎石、粗砂、黏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
河流的水量越大,搬运能力越强;河流的堆积作用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碎石先堆积,颗粒小的黏土后堆积。实验过程中颗粒最小的黏土最先被搬运,最后堆积,A错;颗粒最大的碎石最后被搬运,最先堆积,C错;水流越多越快,碎石、沙子、黏土被搬运得越多越远,B对,D错。故选B。
(3)
图示实验模拟河段一般为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以侧向侵蚀为主,使河流展宽,两岸不对称,河道弯曲;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河流凸岸,水流速度慢,堆积作用强。乙、丙两处为凹岸,水流速度快,河岸被侵蚀,沙子被搬运;甲、丁两处为凸岸,水流速度慢,沙子堆积。乙、丙两处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河床深,泥沙少,适合修建河港;甲、丁两处凸岸水流速度慢,泥沙堆积,土壤发育,地形平坦,适宜发展聚落。
20.(2022·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高一期末)图1为河流地貌示意图,图2为四幅河流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可分别见到与图2中相似的地貌景观。其对应关系分别是:甲—____(填序号),乙—____(填序号),丙—____(填序号),丁—____(填序号)。
(2)图②a、b、c、d中表示凹岸的是____,是由____(外力作用)形成的;适宜发展农田和建村庄的是____。
(3)分别指出图2中③④的地貌名称,③____④____。写出②③④共同的地貌特征____。
(4)描述图2中①地貌景观的特点____。
【答案】(1) ① ④ ② ③
(2) bc 流水侵蚀 ad
(3) 三角洲 冲积扇 地形平坦
(4)V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
【分析】本题展示河流地貌示意图和景观图,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河流地貌的特征及其成因,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据图可知,甲位于河流上游,为沟谷地貌;乙在河流出山口,为山前冲积扇地貌;丙为冲积平原地貌;丁位于河流入海口,为河口三角洲;①为沟谷地貌,②为冲积平原,③为三角洲,④为冲积扇。所以在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可分别见到与图2中相似的地貌景观。其对应关系分别是:甲-①,乙-④,丙-②,丁-③
(2)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据此判断,表示凹岸的是bc,凹岸主要受到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凸岸堆积,适宜发展农田和建村庄,凸岸为ad。
(3)
③为三角洲,④为冲积扇,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由河流堆积形成,地貌特征表现出地形平坦。
(4)
结合所学知识,图2中①为沟谷地貌景观,其特点表现为流水下切形成V形河谷,河谷两岸侵蚀成陡壁,谷底较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地表变化的原因 单元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图示①②③④⑤五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沉积岩、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沉积岩、⑤岩浆
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①②
2.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 )
A.③-⑤-①-④-③ B.①-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⑤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在地球表面,岩石无处不在,它形成了山脉、丘陵、山谷、洋底,它是人类生存必备的物质基础。完成下面小题。
3.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 )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岩浆、侵入岩、变质岩
C.侵入岩、喷出岩、沉积岩 D.沉积岩、变质岩、花岗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岗岩和片麻岩属于岩浆岩 B.变质岩具有层理构造
C.常见的变质岩有花岗岩和大理岩 D.沉积岩中最可能会有化石
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山局地岩层垂直剖面示意图。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界面M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A.挤压 B.断裂 C.侵蚀 D.变质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图中M、O、P、Q四地分别存在着不同的地貌形态,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地貌最可能在图中M地看见的是( )
A. B.
C. D.
7.图中O、P、Q三地河谷横剖面分布对应(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集独特奇绝的溶洞、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于一体,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下列几种地形剖面图中,地貌成因不同。与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有相同地质作用的是( )
A. B. C. D.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国的岩溶(喀斯特地貌)峰丛洼地,作为世界岩溶的典型模式,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的湿热岩溶区。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的峰林峰丛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峰丛洼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侵蚀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10.影响岩溶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岩石、水文 B.地形、植被 C.土壤、地形 D.气候、植被
(2022·江西上饶·高二期末)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正式开通运营。全长1679km,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设计时速为为160公里。被称为一条“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铁路。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标志着老挝自此迈入了铁路运输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中老铁路“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①保证列车运行安全②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③沿线河网密集④沿线冻土广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中老铁路开通对万象的影响( )
A.居民出行范围扩大 B.提高行政级别 C.扩大城市服务范围 D.吸引科技人才进入
13.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当日( )
A.昆明比万象正午太阳高度大 B.昆明比万象日出时间晚
C.昆明日出方位比万象更靠北 D.昆明比万象白昼时间长
(2022·全国·高二期末)下图为滑坡发生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滑坡发生后,坡面等高线示意图为( )
A. B. C. D.
15.河流沿岸的聚落( )
A.为取水方便,在上游峡谷多选择地势较低处
B.为防范洪灾,在上游峡谷多选择地势较高处
C.在下游平原多选择地势较高处,以通风透气
D.在下游平原多选择地势较低处,以便于耕作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B统称为________,A+B+C统称为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为________,G________是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
(3)地震波在F以下速度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________。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处地质构造是________。
(2)已知③岩层为石灰岩,图中打斜线的区域,可能形成________岩。
(3)该地区要开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A、B两处的地下,哪一处较合适?理由是什么?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能否发现有石油存储?为什么?
19.(2022·山西·长治市潞州区第二中学校(长治市潞州区第二职业中学校)高一期末)某校学生利用河道模型、透明塑料瓶、沙子、碎石、黏土和水进行“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实验。
实验一:一组学生将同样比例的碎石、沙子和黏土完全混合,放入一只透明塑料瓶中(不超过容量的一半)。将塑料瓶用水注满,盖上瓶盖,剧烈振荡,然后让瓶子平放,使瓶中物质自然沉淀。
实验二:另一组学生选取同样比例的碎石、沙子和黏土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然后将塑料瓶瓶口对准河道正中,匀速将瓶中的水倒入河槽。下图为该校学生绘制的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实验装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半小时后,可观察到瓶中沉淀成分从下到上的排列顺序是( )
A.碎石、沙子、黏土 B.黏土、沙子、碎石
C.沙子、碎石、黏土 D.碎石、黏土、沙子
(2)实验二过程中( )
A.甲处颗粒最大的碎石最先被搬运,最后堆积
B.乙处水流速度快,碎石、沙子、黏土被搬运得多
C.丙处水流速度快,颗粒最小的黏土最先被搬运,最先堆积
D.丁处水流速度慢,碎石被搬运得远
(3)图示实验模拟河段,甲、乙、丙、丁四地分别受到什么外力作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20.(2022·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高一期末)图1为河流地貌示意图,图2为四幅河流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可分别见到与图2中相似的地貌景观。其对应关系分别是:甲—____(填序号),乙—____(填序号),丙—____(填序号),丁—____(填序号)。
(2)图②a、b、c、d中表示凹岸的是____,是由____(外力作用)形成的;适宜发展农田和建村庄的是____。
(3)分别指出图2中③④的地貌名称,③____④____。写出②③④共同的地貌特征____。
(4)描述图2中①地貌景观的特点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