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3.1水循环 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水循环使( )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增多 B.大气中的水减少上
C.陆地上的水体不断更新 D.海洋中的水增加
2.下列水体中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A.江河 B.海洋 C.湖泊 D.高山冰川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水循环类型是(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湖陆间循环 D.海上内循环
4.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下渗
C.水汽输送 D.降水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水循环环节( )
A.①为下渗 B.②为地下径流
C.③为蒸发 D.④为水汽输送
6.近年来,该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降水再循环率是指局地蒸发的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反映了该区域陆气相互作用的强度。近日研究发现,当前年冬天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时,次年夏季对流层低层有大尺度的异常反气旋环流抑制了印度半岛中北部降水,进而影响青藏高原。下图为青藏高原夏季大气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前冬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后,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0.在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变化的原因( )
①高压控制下,青藏高原降水减少②高压北部的偏西风促进热带水汽向青藏高原输送
③多晴天,蒸发加强④阴雨天增加,蒸发减弱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一滴水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化为天上的白云,再到漫天的大雪,使地面银装素裹,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吸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
11.水循环联系的地球圈层有( )
①水圈②软流层③生物圈④大气圈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地球的外部圈层中,其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
A.岩石圈 B.大气圈 C.水圈 D.生物圈
13.(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中洞庭湖入湖、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水循环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
A.④-水汽输送 B.②-地表径流 C.③-下渗 D.①—蒸发
15.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④ B.② C.③ D.①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下列地理现象中,具有图中环节①作用的是________(单项选择题)。
A.塔里木河河水蒸发 B.高山冰川融化
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D.跨流域调水工程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在于________(双项选择题)。
A.使地表的水体呈现三态变化 B.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C.使地球表面水资源均匀分布 D.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4)2017年我国全面推行“河长制”河湖管理模式。该制度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填写序号)。
17.(2021·贵州·六盘水红桥学校高一阶段练习)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C_________ F__________ H_________ G_______
(2)通过______(甲、乙、丙)的水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天山的冰雪融水参与了________(填名称)循环;城市地下排水通道属于水循环的_______(填图中字母)环节。
(3)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请举三例。如:降水:人工降雨。
18.(2022·湖南·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千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材料二: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图中包含的水循环类型有____种,其中,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____循环,对陆地水体更新作用最大的是____循环。
(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夏季风参与了图中水循环的____环节,人工增雨雪属于图中水循环的____环节,修建小微型蓄水工程属于图中水循环的____环节。(写出环节具体名称)
19.(2020·江西省靖安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②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人类修建水库直接干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________(填序号),如果图中的森林被大面积破坏,带来的直接变化是④________(增大或减小),⑤________(增大或减小)。
20.(2021·广西·平桂高中高一阶段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____④____⑤____。
(2)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水循环可分为____、____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能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水循环类别是____,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是____循环。
(3)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对水循环中的____(填数字)的直接影响最大。
(4)以上水循环环节中,目前人类施加影响最深刻的环节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3.1水循环 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水循环使( )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增多 B.大气中的水减少上
C.陆地上的水体不断更新 D.海洋中的水增加
2.下列水体中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A.江河 B.海洋 C.湖泊 D.高山冰川
【答案】1.C 2.A
【分析】
1.水循环能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不同,流动性越强的水体其更新速度越快,江河水为16天,湖泊水为17年,高山冰川为1600年,海洋为2500年,A正确。故选A。
【点睛】依据不同水体的更新速度特征,可以最经济的布局工业排污,如利用江河水更新速度快的特征进行有限的排污可以将水体污染降低至合理范围内。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水循环类型是(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湖陆间循环 D.海上内循环
4.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下渗
C.水汽输送 D.降水
【答案】3.A 4.D
【分析】3.读图可知,图示水循环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海陆间循环,A正确。B、C、D与题不符排除。故选A。
4.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均有降水和蒸发环节,D正确。A、B、C与题不符排除。故选D。
【点睛】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水循环环节( )
A.①为下渗 B.②为地下径流
C.③为蒸发 D.④为水汽输送
6.近年来,该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5.C 6.B
【分析】5.①由水汽到地表,表示降水,A排除;②由地表指向地下水,表示下渗,B排除;③由河川、地表径流等指向水汽,表示蒸发,C正确;④是将都市的废水排向污水处理厂,不属于水汽输送,D排除。故选C。
6.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少,所以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②下渗,B正确;①为降水,建设硬地面积扩大对降水的影响不大,A排除;③为蒸发,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对下渗的影响更为明显,C排除;④是将都市的废水排向污水处理厂,与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不相关,D排除。故选B。
【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回避的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 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 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7.C 8.B
【分析】7.①是太阳辐射,②为径流,都不是海气相互作用;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通过海水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大气降雨将空气中水分输送到海洋,C正确,ABD错误。故该题选C。
8.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的径流输送②不断的补充因蒸发而减少的海洋水体,从而使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睛】海-气相互作用是指海洋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彼此适应的物理过程。第1题需要注意设问中的为水分交换,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海-气相互作用下,进行水分的交换,构成了地球上生生不息的水循环。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降水再循环率是指局地蒸发的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反映了该区域陆气相互作用的强度。近日研究发现,当前年冬天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时,次年夏季对流层低层有大尺度的异常反气旋环流抑制了印度半岛中北部降水,进而影响青藏高原。下图为青藏高原夏季大气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前冬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后,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0.在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变化的原因( )
①高压控制下,青藏高原降水减少②高压北部的偏西风促进热带水汽向青藏高原输送
③多晴天,蒸发加强④阴雨天增加,蒸发减弱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9.B 10.B
【分析】9.从图中可以看出前冬发生厄尔尼诺流出水汽较正常年份增多,且蒸发转化为降水的水汽变少,所以夏季降水再循环率变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从图中可看出外部水汽流入量增加,降水量增加,①错,②对;也可看出蒸发量变小,③错,④对。故选B。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造成太平洋东部降水多而西部降水少的现象,但并不是说太平洋西部每个地方都会降水少。需结合图上信息进行分析。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一滴水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化为天上的白云,再到漫天的大雪,使地面银装素裹,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吸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
11.水循环联系的地球圈层有( )
①水圈②软流层③生物圈④大气圈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地球的外部圈层中,其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
A.岩石圈 B.大气圈 C.水圈 D.生物圈
【答案】11.A 12.D
【解析】11.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可以联系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①③④正确。软流层位于岩石圈之下,呈熔融状态,是岩浆的发源地,不参与水循环,②错误。故选A。
1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其中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D正确,BC错误。岩石圈是内部圈层,A错误。故选D。
【点睛】该题以一滴水的旅程为背景,联系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和水循环。要求具备一定的区域认知学科素养,属于基础性题目。
13.(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中洞庭湖入湖、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详解】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时,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应大于出湖径流量。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在②、④段小于出湖径流量,在①、③段大于出湖径流量,因此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为①、③,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水循环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
A.④-水汽输送 B.②-地表径流 C.③-下渗 D.①—蒸发
15.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④ B.② C.③ D.①
【答案】14.D 15.A
【分析】14.读水循环示意图可知,①表示蒸 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降水,④表示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 径流),D正确。故选D。
15.读图可知,④表示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把陆地上的矿物质带到海洋中去, 所以实现了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④,A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解题时先把图中的每个环节弄清楚,然后再进行推断。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下列地理现象中,具有图中环节①作用的是________(单项选择题)。
A.塔里木河河水蒸发 B.高山冰川融化
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D.跨流域调水工程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在于________(双项选择题)。
A.使地表的水体呈现三态变化 B.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C.使地球表面水资源均匀分布 D.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4)2017年我国全面推行“河长制”河湖管理模式。该制度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填写序号)。
【答案】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蒸发 C BD ③
【分析】本题考查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属容易题目。
【详解】(1)图中①大气水平运动,方向从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代表水汽输送;②从天空垂直指向地面,代表大气降水;③位于地表,从高处流向地处,为地表径流;④垂直海面,指向天空,为海水蒸发。
(2)环节①为海洋上空的水汽被输送至陆地上空;我国夏季风来自海洋,将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至陆地上空,故C正确,A、B、D错误。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在于: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联系四大圈层,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故B、D正确。
(4)我国江河湖泊众多,水系发达。然而,一些河流开发利用已接近甚至超出水环境承载能力,一些地区废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一些地方侵占河道、围垦湖泊等现象时有发生。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成为群众最关注的民生议题之一。河长制,即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河湖属于地表径流,故③正确。
17.(2021·贵州·六盘水红桥学校高一阶段练习)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C_________ F__________ H_________ G_______
(2)通过______(甲、乙、丙)的水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天山的冰雪融水参与了________(填名称)循环;城市地下排水通道属于水循环的_______(填图中字母)环节。
(3)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请举三例。如:降水:人工降雨。
【答案】(1) 水汽输送 下渗 蒸发 地下径流
(2) 乙 陆地内 G
(3)下渗:铺设可渗透砖;蒸发:围湖造田;地表径流:修建水库。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环节、类型、人类对水循环影响 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1)
结合所学及示意图可知C代表水汽输送环节,F代表下渗环节,H代表蒸发环节(陆地上),G在地下流动为地下径流环节。
(2)
海陆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天山深居内陆,其冰雪融水参与陆地内循环。城市地下排水通道属于地下径流环节。
(3)
城市铺设可渗透砖,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人们围湖造田,使得湖面缩小,减少了蒸发量。修建水库,可以调节河流的径流量,削峰补枯,影响了地表径流。
18.(2022·湖南·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千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材料二: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图中包含的水循环类型有____种,其中,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____循环,对陆地水体更新作用最大的是____循环。
(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夏季风参与了图中水循环的____环节,人工增雨雪属于图中水循环的____环节,修建小微型蓄水工程属于图中水循环的____环节。(写出环节具体名称)
【答案】(1) 3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2)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分析】本题以《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部分内容和水循环示意图为试题背景,涉及了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图中包括三种水循环类型,EFD是陆上内循环,AB是海上内循环,ACDG是海陆间循环。结合所学可知,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上内循环,对陆地水体更新作用最大的是海陆间循环。
(2)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夏季风从海上带来充足水汽,参与了图中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人工增雨雪,增加了陆地上的降水量,属于图中水循环的(大气)降水环节,修建小微型蓄水工程,截留部分地表径流,属于图中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19.(2020·江西省靖安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②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人类修建水库直接干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________(填序号),如果图中的森林被大面积破坏,带来的直接变化是④________(增大或减小),⑤________(增大或减小)。
【答案】(1)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下渗
(2) ④ 增大 减小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海陆间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图中水循环发生的范围包括陆地、海洋及其上空,②从海洋上空输送到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④位于地表,从陆地流向海洋,为地表径流;⑤从地表进入地下,为下渗。
(2)
人类修建水库直接干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对应的是④;如果图中的森林被大面积破坏,导致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带来的直接变化是④地表径流增加,⑤下渗减小。
20.(2021·广西·平桂高中高一阶段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____④____⑤____。
(2)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水循环可分为____、____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能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水循环类别是____,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是____循环。
(3)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对水循环中的____(填数字)的直接影响最大。
(4)以上水循环环节中,目前人类施加影响最深刻的环节是____。
【答案】(1)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2)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
(3)⑤
(4)⑤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水循环的环节、类型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读图可知,①水汽从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应为水汽输送;④从陆地上空指向地面,为大气降水;⑤从陆地表面流向海洋应为地表径流。
(2)
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的为陆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陆地以及上空的为海陆间循环,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的为海上内循环,其中海陆间循环将海洋水蒸发并经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经大气降水到陆地表面,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没有汇入海洋,参加陆地内循环。
(3)
南水北调主要是通过地表径流将长江水调往华北和西北地区,所以主要影响的是地表径流⑤。
(4)
人类活动通过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活动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⑤。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