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3.2海水的性质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3.2海水的性质同步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4 08:34:0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3.2海水的性质 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大西洋各纬度带表层海水密度与年平均温度、盐度的分布图,诀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
A.温度、盐度和密度 B.密度、盐度和温度
C.温度、密度和盐度 D.盐度、温度和密度
2.影响曲线③出现图示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性质 B.太阳辐射 C.陆地流 D.海域形状
【答案】1.B 2.B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层海水从低纬度向高纬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表层海水温度大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与图中③曲线特征相符;受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影响,表层海水盐度大致从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减小,与图中②曲线的特征相符;受海水温度和盐度影响(特别是受海水温度的影响),表层海水密度大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增大,与图中①曲线特征相符。因此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盐度和温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根据前题分析可知,③曲线表示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纬度变化,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多,水温高,随纬度增加,获得的太阳辐射渐少,海水水温也随之降低,影响曲线③出现图示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B符合题意;洋流性质、陆地河流、海域形状不会导致海水水温随纬度升高而降低,排除ACD。故选B。
【点睛】 海洋水水温分布特征:低纬向高纬递减;夏季水温高于冬季;暖(寒)流海区水温高(低);表层水温高,向下水温降低;临近陆地的水温变化大。海洋水盐度分布特征: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纬度暖流盐度较高,寒流盐度较低;河水注入量较大的近海海域盐度较低。海洋水密度分布特征: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3.(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入海径流 C.地转偏向力 D.盛行风
【答案】B
【详解】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等盐度线凸向盐度高的地方,表明长江入海口的盐度比周边盐度低,这是长江带来的径流稀释海水所致,B符合题意;该海域的洋流不能导致海水盐度由长江入海口向东递减,排除A;地转偏向力和盛行风对当地盐度影响不明显,排除CD。故选B。
4.(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长江口附近海域夏季盐度分布图。据此导致长江入海口盐度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洋流 D.径流
【答案】D
【详解】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蒸发,降水,河川径流,洋流,海域的封闭程度等。蒸发越旺盛,盐度越高;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淡水的注入越多,盐度越低;海域越封闭,盐度越有可能出现高值区或低值区。导致长江入海口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长江的淡水注入对海水起到了稀释作用,主要影响因素是径流,D正确。海水盐度与地形的关系并不密切,A错误;如果受到纬度影响,海水盐度等值线与纬线平行,B错误;该地靠近陆地,受洋流影响较小,C错误,所以选择D。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海一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
A.① B.② C.③ D.④
7.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海底火山 D.地球内部
【答案】5.C 6.B 7.A
【解析】5.①是太阳辐射,②为径流,都不是海气相互作用;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通过海水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大气降雨将空气中水分输送到海洋,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的径流输送②不断的补充因蒸发而减少的海洋水体,从而使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7.海水的主要热量来源于地球外部,即太阳辐射,①正确,BCD错误,选A。
【点睛】海—气相互作用是指海洋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彼此适应的物理过程。第1题需要注意设问中的为水分交换,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海—气相互作用下,进行水分的交换,构成了地球上生生不息的水循环。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可知,大洋表层海水( )
A.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B.密度随纬度升高而升高
C.副热带海域的温度最高 D.两极地区海水密度一样
9.海水性质直接影响的资源开发活动主要是( )
A.潮汐能发电 B.海洋制盐、制碱 C.顺洋流航行 D.海底油气的开采
【答案】8.A 9.B
【解析】8.读图可知,大洋表层海水温度低纬地区高,随着纬度升高呈降低趋势,A正确;图中显示,大洋表层海水密度低纬度较低,大部分地区海水密度随纬度升高而升高,但北半球中高纬度不遵循这个规律,B错误;图中显示,赤道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最高,副热带海域的温度不是最高的,C错误;图中显示,南极地区的海水密度高于北极地区的海水密度,D错误。故选A。
9.潮汐能发电、顺洋流航行是海水运动影响下的资源开发活动,AC不符合题意;海洋制盐、制碱利用了海水性质(盐度)进行的资源开发活动,B符合题意;海底油气的开采与海水性质(温度、盐度、密度等)无关,排除D。故选B。
【点睛】海水密度变化比较复杂,与温度、盐度和压力都有关系。在大洋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如大西洋赤道附近温度偏高、盐度偏低,表层密度小,由此向两极逐渐增大。不同纬度海水密度垂直差异大,在低纬度海区,由于表层海水温度高,海水密度相对较低。从海南到一定深度,受海水运动的影响,海水混合良好,因此海水温度和密度变化不大,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迅速增大,到一定深度(约2000米)之下,海水密度基本不变;在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垂直变化很小。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为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盐度随纬度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从水平分布看,全球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运动 C.海陆分布 D.海水运动
11.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表层海水密度的差异主要受水温的影响
C.表层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
D.海水密度与洋流无关
【答案】10.A 11.B
【解析】10.结合所学知识,海水热量的来源是太阳辐射,受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影响,全球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气运动、海陆分布、海水运动均不是影响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11.读图可知,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大致从赤道向两极递增,A错误;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海水密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B正确;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高纬地区的海面,C错误;洋流会影响到海水温度,进而影响海水密度,D错误。故选B。
【点睛】海水密度影响因素:(1)盐度:盐度越大,密度越大。(2)温度:在冰点温度以上,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3)压力:压力越大,密度越大。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12.(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于2019年10月15日从深圳启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往中山站(下图所示)。从赤道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 )
A.由低到高 B.由高到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C
【详解】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降低,所以从赤道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先升高后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海水温度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性质(暖流和寒流)的影响。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纬度水温西高东低 B.高纬度海区海水普遍结冰
C.西部水温温差大于东部 D.由南向北递减变化均匀
14.造成甲、乙两个海区海水温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性质 D.盛行风向
15.造成甲、丙两个海区海水温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性质 D.盛行风向
【答案】13.C 14.C 15.A
【分析】13.读图可知,同纬度海水温度西低东高,A错误。高纬度东部海区海水温度较高,不易结冰,B错误。西部海水等温线密集,东部稀疏,可知西部海水温差大于东部,C正确。由南向北海水温度递减变化西部大,东部小,D错误。故选C。
14.读图可知,甲海区水温低,乙海区水温高。甲海区受寒流影响,乙海区受暖流影响,故甲海区水温低于乙海区,C正确。甲乙两处的纬度相近,A错误。海陆位置、盛行风向不是主导因素,B、D错误。故选C。
15.读图可知,甲海区纬度高,水温低;丙海区纬度低,水温高,A正确。甲丙两处均位于大陆东岸,B错误。盛行风向、洋流性质不是主导因素,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洋流、季节、深度等。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西亚和北非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不言而喻,地跨西亚和北非的埃及是在尼罗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读图完成小题。
(1)分析红海盐度较高的原因。
(2)埃及人的船只在公元前3500年之前就能借助流水和风力沿着河流来往于上下游地区,说明其过程。
(3)判断尼罗河入海口海水盐度最低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答案】(1)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径流量小;海域较封闭。
(2)尼罗河自南向北流,北行借助流水;该地区主要风向东北风,南行主要借助风力。
(3)夏季;尼罗河上游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多雨;尼罗河夏季径流量较大,起到稀释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及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红海盐度最高的原因可以从蒸发、降水、径流和海域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红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副热带海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烈。降水: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副热带海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径流:红海周边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几乎无淡水汇入,稀释作用弱。红海海域狭长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因此红海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海域。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罗河自南向北流注入地中海,因此向北行驶借助流水;该区域受东北信风控制,向南(上游)行驶需要借助东北风的风力。
(3)河口处的盐度高低主要受河流径流量的影响,尼罗河的水量主要来自上游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尼罗河径流量大,对海水起到稀释作用,河口处盐度最低。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①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较低。②洋流: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低。③径流:有大河注入的海区盐度低。④海区封闭程度:海区越封闭,盐度就会趋向于更高,或更低。
1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曲线表示_____,其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
(2)b曲线表示_____,其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在副热带海区出现辐射最高值的主要原因是_____。
(3)c区域表示_____,e区域表示_____,d点表示_____,c海区温度并没有一直升高,而是保持多年平稳,其原因是_____。
【答案】 热量收入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少,热量越少 热量支出 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受 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晴天多,蒸发量大 热量盈余 热量亏损 热量收入=热量支出 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热量从低纬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高纬地区,实现了全球热量平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地理坐标和统计曲线的分析。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低纬度地区热量有盈余,收入大于支出,高纬度地区热量收入小于支出,所以a曲线为热量收入,读图热量收入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其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由上题b曲线为热量支出,其分布规律是以副热带为中心分别向两侧递减,副热带热量支出最大的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c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处于相等状态;d区域表示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因此d区域热量盈余;同理e区域热量亏损。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低纬度热量盈余的海区的水温并没有逐年升高,高纬度热量亏损的海区的水温也并没有逐年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大气运动和洋流运动使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进行了交换。
【点睛】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和热辐射消耗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海洋地理】
图一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图二为“沿30°N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甲乙两海域海底地形类型,并描述乙海域海底地形的主要特点。
(2)与甲海域相比,说明乙海域海水盐度的特点
(3)与乙海域相比,分析甲海域表、底层海水温度的特点,并说明影响因素。
【答案】(1)大陆架;大陆坡水较深;坡度大。
(2)表层、底层海水盐度均较高;表层海水盐度高于底层。
(3)相对较低;表底层海水温度大致相当海水深度;洋流。
【分析】本题考查海水的盐度和温度的分布及成因。考查图表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难度较低。
【详解】(1)从图的等深线可以看出,甲地的深度小于200米,为大陆架;乙的深度为400米,为大陆坡;大陆坡水较深,坡度大。
(2)从图的曲线可以看出,乙表层、底层海水盐度均高于甲;乙表层海水盐度高于底层。
(3)从图的曲线可以看出,甲的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较低;表底和底层海水温度大致相当;原因是海水较浅,沿岸有暖流流过。
19.(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水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________(1月或7月)等温线分布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大洋西部乙处的等温线比大洋东部丙处的等温线密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图中丁处为鄂霍次克海,被称为“太平洋冰窖”,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月 海洋上的等温线总体向高纬凸出,说明同纬度海洋温度比陆地高,为冬季 大洋西部乙处是(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温差大;大洋东部丙处是(阿拉斯加)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分离处,温差小。 纬度高,气温低;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千岛寒流影响。
【分析】本题鄂霍次克海为材料,考查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气候分布特点的相关知识。
【详解】(1)读图分析可知,海洋上的等温线总体向高纬凸出,说明同纬度海洋温度比陆地高,为北半球冬季,是1月份。
(2)图中乙处位于大洋西部,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温差大,等温线密集;而丙处位于大洋东部,处于加利福尼亚寒流和阿拉斯加暖流分离处,温差小,等温线稀疏。
(3)可从鄂霍次克海的纬度位置、洋流等方面分析鄂霍次克海被称为“太平洋冰窖”的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较小,获得太阳辐射少,温度低;沿岸千岛寒流影响降温;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温剧烈;霍次克海域被半岛和岛屿包围,海域较封闭,能量交换较少。
2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和温度按纬度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曲线②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海区盐度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B海区盐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海区与D海区的纬度相同,而盐度差异较大,C海区的盐度比D海区盐度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大洋表层平均水温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7月份,南大西洋的热量收支状况是____________;1月份,北印度洋海区的水温下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海洋表层平均盐度分布曲线 海洋表层平均温度分布曲线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区递减 高 处于副热带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低 位于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高 60°S附近海域缺少陆地淡水汇入,60°N附近有大量陆地淡水汇入,对海水起到稀释作用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收入小于支出 太阳辐射减弱,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
【分析】本题考查海水温度、盐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知识点。盐度变化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详解】(1)海洋表层平均温度随纬度的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海水温度较高,而高纬度地区则相反,海水温度较低,所以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表层平均温度分布曲线。海洋表层平均盐度主要与降水量和蒸发量有关。此外,陆地径流和洋流等均会对海水盐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故海洋表层平均盐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区递减,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表层平均盐度分布曲线。
(2)A海区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盐度较高;B海区位于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D海区位于北纬60°附近,海洋面积比南半球C海区小,再加上陆地淡水河流的汇入,盐度较南半球C海区低。
(3)世界大洋表层平均水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7月份是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太阳高度较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所以南大西洋热量收入小于支出;同理,1月份北印度洋海区是冬季,太阳辐射减弱,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水温下降。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3.2海水的性质 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大西洋各纬度带表层海水密度与年平均温度、盐度的分布图,诀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
A.温度、盐度和密度 B.密度、盐度和温度
C.温度、密度和盐度 D.盐度、温度和密度
2.影响曲线③出现图示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性质 B.太阳辐射 C.陆地流 D.海域形状
3.(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入海径流 C.地转偏向力 D.盛行风
4.(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长江口附近海域夏季盐度分布图。据此导致长江入海口盐度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洋流 D.径流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海一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
A.① B.② C.③ D.④
7.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海底火山 D.地球内部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可知,大洋表层海水( )
A.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B.密度随纬度升高而升高
C.副热带海域的温度最高 D.两极地区海水密度一样
9.海水性质直接影响的资源开发活动主要是( )
A.潮汐能发电 B.海洋制盐、制碱 C.顺洋流航行 D.海底油气的开采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为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盐度随纬度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从水平分布看,全球海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运动 C.海陆分布 D.海水运动
11.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表层海水密度的差异主要受水温的影响
C.表层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
D.海水密度与洋流无关
12.(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于2019年10月15日从深圳启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往中山站(下图所示)。从赤道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 )
A.由低到高 B.由高到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海水温度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性质(暖流和寒流)的影响。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纬度水温西高东低 B.高纬度海区海水普遍结冰
C.西部水温温差大于东部 D.由南向北递减变化均匀
14.造成甲、乙两个海区海水温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性质 D.盛行风向
15.造成甲、丙两个海区海水温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性质 D.盛行风向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西亚和北非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不言而喻,地跨西亚和北非的埃及是在尼罗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读图完成小题。
(1)分析红海盐度较高的原因。
(2)埃及人的船只在公元前3500年之前就能借助流水和风力沿着河流来往于上下游地区,说明其过程。
(3)判断尼罗河入海口海水盐度最低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1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曲线表示_____,其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
(2)b曲线表示_____,其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在副热带海区出现辐射最高值的主要原因是_____。
(3)c区域表示_____,e区域表示_____,d点表示_____,c海区温度并没有一直升高,而是保持多年平稳,其原因是_____。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海洋地理】
图一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图二为“沿30°N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甲乙两海域海底地形类型,并描述乙海域海底地形的主要特点。
(2)与甲海域相比,说明乙海域海水盐度的特点
(3)与乙海域相比,分析甲海域表、底层海水温度的特点,并说明影响因素。
19.(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水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________(1月或7月)等温线分布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大洋西部乙处的等温线比大洋东部丙处的等温线密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图中丁处为鄂霍次克海,被称为“太平洋冰窖”,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和温度按纬度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曲线②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海区盐度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B海区盐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海区与D海区的纬度相同,而盐度差异较大,C海区的盐度比D海区盐度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大洋表层平均水温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7月份,南大西洋的热量收支状况是____________;1月份,北印度洋海区的水温下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