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3.2海水的性质 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海水性质差异明显。下图为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与长江口Ⅱ海区相比较,I海区表层海水( )
A.水温高,盐度高 B.水温低,盐度低
C.水温高,盐度低 D.水温低,盐度高
2.夏季长江口Ⅱ海区浮游植物密度大于Ⅰ海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温 B.盐度
C.密度 D.透光度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三个地点按照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4.深度超过1千米后,海水温度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太阳活动影响小 B.受地热能的影响大
C.受太阳辐射影响小 D.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温度和压力等。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B.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C.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6.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大
C.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和水量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南半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与水量平衡的关系是( )
A.负相关 B.先负相关后正相关
C.正相关 D.先正相关后负相关
8.影响图中A纬度盐度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 B.蒸发量 C.河川径流 D.风向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10.图中曲线,分别对应表示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密度的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③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④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②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③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④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各题。
13.海域①~④中,蒸发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海域①和④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差别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受( )影响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洋流性质
15.海域①~④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厄尔尼诺年,P处海水盐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请简要分析原因________。
(2)P处是世界大渔场之一,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3)举例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危害。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温差发电是指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度差来进行发电,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图a为太平洋沿某条经线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随纬度分布图;图b为该经线上甲、乙、丙三处海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图;图c为海水温差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1)描述太平洋表层水温随纬度变化特点及海水温度垂直(随深度)变化特点。
(2)判断a图中的甲、乙、丙与b图中①②③的对应关系。
(3)根据海水温差发电原理,判断甲、乙、丙三处海域最适宜海水温差发电的是哪处?理由是什么?
(4)试评价海水温差发电的优缺点。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______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________附近的海域。
(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什么?
(3)南纬60°附近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________附近海域。分析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
下图中,左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右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表层盐度分布图”(单位:‰)。
(4)台湾海峡冬夏季表层盐度分布特征的相同点有_______,不同点有______。
(5)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全球降水、蒸发、海水盐度变化曲线图,A、B、C、D分别表示四个海区,回答下列问题。
(1)与同纬度南半球相比,D海区盐度较低,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分析A海区盐度比B海区盐度低的原因。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海洋地理)海水透明度是指海水的清澈程度,是描述海水光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海水中的悬浮物质,浮游生物的含量,江河入海径流,天空中的云量,海水的涡动与混合,以及风、浪等,下图是我国台湾海峡多年冬季(1月)海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单位:m)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海域海水透明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台湾海峡冬季整个海域海水透明度都比较低的主要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3.2海水的性质 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海水性质差异明显。下图为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与长江口Ⅱ海区相比较,I海区表层海水( )
A.水温高,盐度高 B.水温低,盐度低
C.水温高,盐度低 D.水温低,盐度高
2.夏季长江口Ⅱ海区浮游植物密度大于Ⅰ海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温 B.盐度
C.密度 D.透光度
【答案】1.C 2.D
【分析】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同纬度陆地温度高于海洋,I海区与Ⅱ海区,受长江淡水影响明显,水温较高,盐度较低,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夏季长江流量大,易发洪水,含沙量大,造成I海区海水透明度低,不利于海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生长量低;II海区海水透明度高,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密度较大,D正确。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Ⅰ海区海水表层夏季温度更高,更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A错误;盐度、密度不是影响浮游生物密度的主要因素,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影响浮游植物种类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水流速度、水温、营养盐、生物因素等。在河流、湖泊、水库中,水力滞留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不同的营养盐构成,会有不同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三个地点按照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4.深度超过1千米后,海水温度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太阳活动影响小 B.受地热能的影响大
C.受太阳辐射影响小 D.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答案】3.B 4.C
【分析】3.根据海水表层水温可以判断纬度的高低,由图可知,①地表层水温20℃,②地表层水温25℃,③地表层水温15℃,根据海水水温由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递减可知,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为③①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表层受到太阳辐射升温明显,超过一千米深度后,随深度增加,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减小,水温变化较小,C符合题意;1千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较小,与太阳活动、地热能、人类活动影响小无关,排除A、B、D。故选C。
【点睛】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为海水运动、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提供动力。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温度和压力等。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B.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C.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6.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大
C.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答案】5.B 6.A
【分析】5.由于太阳辐射自低纬向高纬减少,因此海水温度也是自低纬向高纬降低,因此图中①代表海水温度变化曲线;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是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图中②代表的是海水盐度变化曲线;海洋密度是自赤道附近向两极增大,因此③代表的是海洋密度。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B。
6.由上题知,三条曲线代表的是: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读图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的特点是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A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A。
【点睛】赤道地区由于常年太阳高度角较大,因此获得太阳辐射多,表层海水温度高;赤道附近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稍低;赤道地区由于温度偏高,盐度稍低,因此表层密度小。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和水量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南半球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与水量平衡的关系是( )
A.负相关 B.先负相关后正相关
C.正相关 D.先正相关后负相关
8.影响图中A纬度盐度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 B.蒸发量 C.河川径流 D.风向
【答案】7.A 8.C
【分析】7.读图可知,在南半球,海水表层盐度高的纬度,水量平衡较低,海水表层盐度下降时,水量平衡上升,两者呈负相关关系。A正确。故选A。
8.读图可知,A纬度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较大,河川径流量较大,河川径流流入海洋,降低了该纬度海区的海水盐度,而同纬度的南半球地区缺少陆地分布,河川径流很少,海水盐度高,C正确;降水量、蒸发量以及风向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10.图中曲线,分别对应表示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密度的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答案】9.C 10.A
【分析】9.海水表层的温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A、D错;海水表层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赤道附近盐度较低,C正确,B错;海水表层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赤道附近表层海水的密度小。故选C。
10.海水表层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①表示海水盐度;海水表层的温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③表示海水温度;海水表层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②表示海水密度。因此分别对应表示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密度的是①、③、②,A正确,B、C、D错。故选A。
【点睛】海水表层的温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海水表层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海水表层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③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④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②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③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④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1.B 12.D
【分析】11.从图中可读出收支平衡的海区在30°N附近,②错误;赤道海区热量收入小于15°N,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少,③错误;海洋热量主要收入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由于蒸发耗热,④正确;读图可知,热量净收入在低纬度较多,在中高纬度为负值,且差值逐渐变大,①正确。故选B。
12.相同纬度,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但不同纬度暖流的水温可能低于寒流,①错误;洋流在较低纬和较高纬之间流动,使高低纬度之间不断进行着热量输送和交换,从而减小其温差,②正确;近岸受陆地影响大,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④正确;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洋流的流动,③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下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各题。
13.海域①~④中,蒸发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海域①和④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差别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受( )影响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洋流性质
15.海域①~④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3.D 14.D 15.B
【分析】13.海水蒸发量的大小与温度高低呈正相关,四个海域中,海域④水温最高,蒸发量最旺盛。故选D。
14.海水温度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越多;两海域纬度位置相当,正午太阳高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A、C错误。大气环流影响较小,B错误。海域④受暖流影响,水温比受寒流影响的海域①高,输送热量较多,D正确。故选D。
15.海域②纬度位置最高,热量收入最低,盈余量最低且为负值,故净辐射值最低,B正确。①③④纬度偏低,热量收入多于②海域,净辐射值高于②海域,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面净辐射值大小及时空分布,取决于海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和放出的长波有效辐射,以太阳高度角、云量和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影响较大。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收入大于支出,净辐射值较高。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厄尔尼诺年,P处海水盐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请简要分析原因________。
(2)P处是世界大渔场之一,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3)举例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危害。
【答案】(1) 降低 P处降水量增多,盐度降低
(2)强大的上升流将富含营养盐的下层海水带往上层;沿海多雾,光照不强,为浮游生物及鱼类的繁殖、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3)全球气候出现异常;赤道东太平洋海区水温异常升高,降水增多;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气候干旱;喜冷水的鱼类、海鸟大量死亡,渔获量减少。
【分析】本题以厄尔尼诺现象为材料,涉及洋流的相关知识,主要有盐度的变化、渔场的形成原因、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危害等,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的能力。
(1)
图中显示,厄尔尼诺年P处海水温度偏高,以上升气流为主,降水量增多,从而稀释海水盐度,P处的海水盐度会降低。
(2)
P处形成世界大渔场的原因应从上升流角度进行分析。图中显示,正常年份,P处洋流为上升流,强大的上升流将富含营养盐的下层海水带往上层,浮游生物繁盛,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的鱼类聚集,形成渔场;寒流的降温作用,使近海面水汽容易凝结,形成多雾天气,光照不强,为浮游生物及鱼类的繁殖、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利于渔场形成。
(3)
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危害应从对全球气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说明。如全球气候出现异常;赤道东太平洋海区水温异常升高,降水增多;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气候干旱;喜冷水的鱼类、海鸟大量死亡,渔获量减少。
【点睛】
17.(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温差发电是指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度差来进行发电,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图a为太平洋沿某条经线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随纬度分布图;图b为该经线上甲、乙、丙三处海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图;图c为海水温差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1)描述太平洋表层水温随纬度变化特点及海水温度垂直(随深度)变化特点。
(2)判断a图中的甲、乙、丙与b图中①②③的对应关系。
(3)根据海水温差发电原理,判断甲、乙、丙三处海域最适宜海水温差发电的是哪处?理由是什么?
(4)试评价海水温差发电的优缺点。
【答案】(1)纬度变化特点: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越低。垂直变化特点:随深度增加,水温降低;1000米水深以下,水温变化小。
(2)甲—①,乙—③,丙—②。
(3)甲处。甲处表层海水温度高,与深层海水的温差大,发电效率高。
(4)优点:海水温差发电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发电量较稳定。缺点: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高;能量密度小,能源转换效率低。
【分析】本大题以海水温差发电为背景材料,涉及海洋表层水温随纬度变化特点及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特点、海水温差发电的选址、海水温差发电的优缺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根据图a可知,太平洋表层水温变化的特点是:随着纬度增加,海水温度越低。根据图b可知,太平洋水温垂直变化特点是: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降低,在1000米水深以下,水温变化小。
(2)
根据图b可知,①海域表层水温在25°C以上,②海域表层水温大约是12°C,③海域表层水温大约是18°C。根据图a中甲、乙和丙的纬度位置可知,甲地纬度最低,水温最高,丙地纬度最高,水温最低,故甲应该对应①,乙对应③,丙对应②。
(3)
根据b可知,甲处表层水温高,与深层海水的温度差异大,发电效率高,而乙、丙海域表层水温与深层的水温差异较小,发电效率较低。故甲海域适宜海水温差发电。
(4)
海水温差发电清洁无污染,且可以再生,发电量稳定;但在海上建设发电厂,对技术要求高,投入成本高,能量密度小。因此海水温差发电的优点是:海水温差发电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发电量较稳定。缺点是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高,能量密度小,能源转换效率低。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______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________附近的海域。
(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什么?
(3)南纬60°附近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大的是________附近海域。分析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
下图中,左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右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表层盐度分布图”(单位:‰)。
(4)台湾海峡冬夏季表层盐度分布特征的相同点有_______,不同点有______。
(5)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1)蒸发量 回归线
(2)赤道附近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3)南纬60°北纬60°附近海域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
(4)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冬季盐度较低,南北盐度差异较大(或者夏季盐度较高,南北差异较小)。
(5)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海水盐度较高,多淤泥质海岸,滩涂广阔,利于晒盐。
【分析】本大题以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按纬度分布曲线图、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夏季表层盐度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海水盐度、温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盐场成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1)从图中看,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蒸发量变化比较接近,都是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从图中看,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回归线附近海域,原因是副热带海区气温高,降水少,盐度高。
(2)海水盐度的高低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赤道附近海域常年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盐度相对南北两侧副热带海区较低。副热带海区气温高,降水少,盐度高。
(3)读图可知,南纬60°附近海水盐度约为34‰,与北纬60°附近(盐度约为32.5‰)相比相对较大,这是因为北纬60°附近海区被大陆包围,有大量陆地淡水注入,起稀释作用,而南纬60°附近基本上全是海洋。
(4)从图中可知,台湾海峡冬夏季盐度都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不同的是冬季盐度低、等盐度线密集,南北盐度差异更大;夏季盐度高、等盐度线较稀疏,南北盐度差异更小。
(5)从图中看,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的西南部,夏季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海水盐度较高,多淤泥质海岸,滩涂广阔,有利于晒盐。
【点睛】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全球降水、蒸发、海水盐度变化曲线图,A、B、C、D分别表示四个海区,回答下列问题。
(1)与同纬度南半球相比,D海区盐度较低,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分析A海区盐度比B海区盐度低的原因。
【答案】(1)D海区位于北半球高纬度海域,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降水量较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2)A海区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B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域,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盐度高。
【分析】本大题以全球降水、蒸发、海水盐度变化曲线图为材料,涉及降水量、蒸发量对海水盐度的影响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从图中可看出,D海区位于北半高纬度地区,与南半球同纬度相比,降水量较大,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大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因此盐度较小。
(2)结合图例可看出,A海区位于赤道附近,降水量和蒸发量都大于B海区,但降水量比B海区大的更多,A海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B海区位于副热带,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高。
【点睛】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海洋地理)海水透明度是指海水的清澈程度,是描述海水光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海水中的悬浮物质,浮游生物的含量,江河入海径流,天空中的云量,海水的涡动与混合,以及风、浪等,下图是我国台湾海峡多年冬季(1月)海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单位:m)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海域海水透明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台湾海峡冬季整个海域海水透明度都比较低的主要原因。
【答案】(1)①透明度等值线与海岸线基本平行②一般沿岸浅海透明度较低,外海透明度较高;③南部透明度明显高于北部。
(2)①冬季沿岸流势力加强,将东海较低透明度的海水带入台湾海峡,造成整个台湾海峡海水透明度有所降低;②冬季海面风力较大,产生的海浪使海面反射率增大,使透射进入海水的光照减少,降低透明度。③冬季表层海水水温低,底层水温高,加上表层风力大,海水易搅动④冬季海水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海水透明度差。
【分析】本题考查海水透明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难度大。
【详解】(1)从图的数值和分布可以看出,透明度等值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离海岸越远,透明度越高。从数值可知,南部的数值高于北部,故南部透明度明显高于北部(数值越大,透明度越高)。
(2)冬季,我国北部强劲沿岸流自北南下,将东海较低透明度的海水带入台湾海峡,造成整个台湾海峡海水透明度有所降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风力大,台湾海峡冬季海面风力较大,容易将海底物质搅动上来,风力作用产生的海浪使海面反射率增大,使透射进入海水的光照减少,降低透明度,所以台湾海峡冬季海水透明度比较低;冬季表层海水放热快,水温低,底层海水放热慢,水温高,加上表层风力大,海水易搅动,海水透明度低。在冬季风的影响下,冬季海水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海水透明度差。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