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1地表变化的内外作用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1地表变化的内外作用同步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14 10:10:1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2.1 地表变化的内外作用 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河口地区地貌受河流、潮汐、海浪等共同作用形成,河口冲积过程是河—海动态平衡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前崇明岛南侧发育了众多沙洲(下图),至20世纪70年代,沙洲群逐渐合并成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横沙的移动朝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2.影响横沙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水侵蚀 B.海浪侵蚀
C.海水沉积 D.潮汐沉积
3.推测沙洲群合并成陆期间( )
A.长江入海输沙量减小
B.长江入海径流量减小
C.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
D.长江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答案】1.B 2.B 3.D
【解析】1.结合图例中不同年份的海岸线位置,可以判断出,横沙的移动朝向是西北,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横沙位置向西北方向移动,距离长江入海口越来越近,与海浪上涨的方向相同,说明横沙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为海浪侵蚀,B正确。而不是河水侵蚀,A错误。 影响横沙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是侵蚀而不是沉积,CD错误,故选B。
3.沙洲群合并成陆是泥沙淤积严重所致,说明流域内的年均降水量增加,D正确。植被覆盖率下降,C错误。长江入海径流量增加,B错误。长江入海输沙量增加,A错误,故选D。
【点睛】沙洲是河湖、海洋等水体中形成的小面沙质地的总称。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在海商海事法律中,沙洲通常指在河口处形成的沙堆,这些沙堆经常限制某些种类的船舶,使之不能到达上游目的地。在许多情况下,船舶只得卸载,即将一部分货物卸到驳船或小船上才能通过沙洲完成航行。同样,在上游港口装货的船舶只能装一部分货物,其他货物等船舶通过沙洲后再装上船。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青弋江是由早更新世晚期(137.7万年前,冬季气候比现在更加寒冷)黄山北麓山前的辫状河发育而来的,为长江下游最长的支流。下图为青弋江和泾县盆地区位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青弋江的演变过程为( )
A.①→④→③→② B.④→①→③→②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5.青弋江的发育使得该区域河谷稳定,影响该区域河谷塑造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横向侵蚀 B.河流泥沙沉积 C.河流纵向侵蚀 D.河流流量较小
6.辫状河道在冬春季午后易成为风沙策源地,其原因有( )
①河流封冻,河面光滑 ②水位低,沙洲裸露 ③沙源丰富,粒径较大 ④大气对流运动旺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4.A 5.C 6.B
【解析】4.初期,河流由山口向周边流散,在出山口形成洪积扇,此时河流没有一个稳定的河道,辫状特点突出(①);随着气候变湿,降水增多,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河道,周边的辫状支流减少(④);河道稳定后,侧蚀加强,在冲积扇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③);最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阶地(②),所以青弋江的演变过程为①→④→③→②,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由于青弋江的发育使得该区域河谷稳定,说明此时河流流量较大,D错误。河谷形成主要是由于侵蚀作用,B错误。由于此时河谷稳定,说明河流以纵向侵蚀为主,C正确。因为横向侵蚀会使河谷不稳定,所以不是横向侵蚀,D错误,故选C。
6.冬春季午后地面温度较高,所以大气对流旺盛,④正确。河流封冻之后,表面光滑对风的摩擦力较低,所以风力较大,①正确。由于冬季为枯水期,所以水位较低,沙洲裸露容易形成风沙策源地,②正确。辫状河道沙源较多,但是由于流水沉积的作用,所以粒径较小,③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青弋江发育于约130万年前黄山北麓洪积扇,约90万年前,夏季风势力偏弱,黄山地区发生多次较大幅度隆起,青弋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先后经历了暂时性辨状河发育、辨状河下切、青戈江形成、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等4个阶段。在此期间,长江干流贯穿巫山,将三峡以上的水系直接并入长江水系,长江干流河床发生变化,加速了青弋江的发育。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丹娘沙丘位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丹娘乡。它遥望皑皑的雪峰,背靠葱茏的青山,面对碧蓝的雅鲁藏布江。季风不仅给这里送来了温润,也成就了一片沙海。下图为丹娘沙丘周边地彤及景观围、米林县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围。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丹娘沙丘所处河段的地貌为( )
A.高原宽谷 B.V形谷 C.冲积平原 D.河口三角洲
8.丹娘沙丘的规模在冬季扩大,夏季反之。该变化中季节交替对沙源的作用表现为( )
①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裹挟而来的沙石增加②夏季降水多,上涨河水淹没并冲刷沙丘底部
③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使水中泥沙大量沉积④冬季降水少,江心洲出露的河沙遇强风吹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7.A 8.D
【解析】7.从材料可知,丹娘沙丘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江谷地内,从图中可发现沙丘所在位置河谷较宽,江中还有较大沙洲,因此地貌为高原宽谷,A正确;V形谷一般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河谷深切而狭窄,B错误。冲积平原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海拔较低,而此沙丘所在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上,C错误;河口三角洲是在河流入海口外泥沙沉积形成的,而此河段位干河流上游地区,D错误。故选A。
8.由材料可知,丹娘沙丘所在地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在6-9月,冬春季降水少。导致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江心洲出露水面较多,为沙丘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再加上该地冬春季多大风,风力搬运作用较强,由此可以判断丹娘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是冬春季,④正确,而夏季降水多,会使河水上涨迅速,淹没岸边的沙丘并冲刷沙丘底部,使沙丘减小,同时也会淹没江心洲,使之面积缩小,使丹娘沙丘的沙源物质来源减少,②正确。当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河流补给主要受降水影响,冰雪融水补给少,①错误;由图知,当地冬季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封冻,③错误。故选D。
【点睛】每年冬春季节(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位于兰州的黄河河谷发育有多级河流阶地,且阶地面保存较完整。阶地上沉积物的性质对古气候的干湿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图中左图为兰州黄河北岸阶地剖面图,右图为阶地T3地层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各阶地黄土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10.图示河流阶地形成过程是( )
A.流水沉积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一风力堆积
B.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一风力堆积一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一地壳抬升一流水沉积一风力堆积
D.风力堆积一地壳抬升一流水沉积一流水侵蚀
11.根据L3砾石层垂直方向粒径变化,可以推测该时期气候( )
A.变湿 B.变暖 C.变干 D.变冷
【答案】9.C 10.A 11.C
【解析】9.阶地上沉积物的性质对古气候的干湿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黄土高原因风力堆积而成,因此这些阶地上的黄土来自于风力堆积。由此可推测每个阶地上的黄土层应该是在降水较少、风力强劲的冰期沉积而成。C正确。流水沉积形成图中的洪积物,流水侵蚀、风力侵蚀不利于黄土沉积,ABD错误。故选C。
10.图中河流阶地岩层层理结构明显,应该是河流沉积形成的沉积岩,后经过地壳抬升,地势落差变大,河流侵蚀作用加强,河流下切侵蚀,河床降低,形成阶地,阶地再接受风力沉积形成黄土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图中L3砾石层垂直方向颗粒总体变小,一般气候湿润,流水作用强,搬运能力强,沉积的颗粒物较大;气候变干,流水作用减弱,沉积作用明显,出现的颗粒物较小,因此推测该时期气候变干,C正确,A错误。暖冷对颗粒影响不大,BD错误。故选C。
【点睛】 冰期时,寒冻风化作用强,河流中水量少,大量风化物被带至河流中,河流中上游发生大量堆积;间冰期时,河流水量增加,河流中上游发生下切侵蚀形成阶地。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河流袭夺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下图示意某流域河流袭夺模式及地层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河流变迁模式中( )
A.纵向河袭夺横向河 B.纵向河流量增加 C.横向河袭夺纵向河 D.横向河流速增加
13.有利于图中河流袭夺的地质过程是( )
A.背斜山隆升 B.向斜谷凹陷 C.河流侧蚀 D.地震
【答案】12.C 13.A
【解析】12.由资料可知,河流袭夺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纵向河流与谷地走向和山地走向平行;横向河流流向与山地走向垂直,区域侵蚀严重,将加速切穿分水岭,有利于横向河袭夺纵向河,最终形成横向水系。C正确,A错误;被袭夺后,纵向河流量减少,B错误;由于切穿分水岭,河流比降降低,河流变长,流速减慢,D错误;故选C。
13.河流袭夺是地势较低袭夺地势较高的,侵蚀力强的袭夺侵蚀力弱的,背斜山隆升使横向河流的落差增大,河流的溯源侵蚀增加,加快袭夺形成,A正确;向斜谷凹陷不利于河流袭夺的形成,B错误;河流侧蚀只会使河流变宽,而不能变长,难以形成袭夺,C错误;地震对河流的影响是不确定的,D错误。故选A。
【点睛】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成袭夺河、被夺河、断头河以及风口等地貌形态。研究河流袭夺,对划分不同时代的河流流向和位置,弄清河流的发育史,以及寻找冲积砂矿都很有意义。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2年1月,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境内的海底火山发生了猛烈喷发。下图为火山喷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
A.地壳 B.地核 C.软流层 D.岩石圈
15.此次火山喷发导致周边数座岛屿消失于海面上,改变了地球的( )
A.表面形态 B.大气分层 C.海水运动 D.圈层结构
【答案】14.C 15.A
【解析】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上地幔的软流层,故C正确;地壳、地核和岩石圈都不是岩浆发源地,故ABD错误。答案选择C。
15.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山喷发后,周围数座岛屿消失于海面上,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态,故A正确;火山喷发,虽然产生大量烟雾,但只影响到对流层,因此并未对地区的大气分层产生影响,故B错误;火山喷发可能形成海啸,但海啸这种海水运动与岛屿消失于海面关系不大,故C错误;圈层结构更不可能受到火山喷发的影响,故D错误。答案选择A。
【点睛】岩浆发源于软流层之中,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但软流圈的物质并不是岩浆。软流圈在巨大的岩石静压力下呈半塑性状态。只有当压力降低,如地壳裂开时才转变为岩浆并朝着压力低的方向移动,如大洋裂谷。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8年8月29日06时35分在马里亚纳群岛发生6.3级地震,主要岛屿塞班岛震感很强。该群岛附近有世界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沟,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海洋最深处。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马里亚纳群岛位于________(大洋名称)西部。说明马里亚纳群岛地震多发的原因________。
(2)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________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________板块之下,常常形成海沟。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你应如何做尽量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答案】(1) 太平洋 位于板块交界处
(2) 大洋 大陆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等;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操场,足球场开阔地避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地震时如果教室倒塌,应呆在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等等。
【分析】本题以马里亚纳群岛为相关图文材料,考查马里亚纳群岛位置、地震多发的原因、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原因,防震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地理核心素养。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马里亚纳群岛位于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地震多发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地质结构不稳定,地震多发。
(2)
马里亚纳海沟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
(3)
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保证自身的安全,在教室内发生地震时难以快速逃生到户外;正在上课的学生,应该听从老师的指挥,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等;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操场,足球场开阔地避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可能还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地震时如果教室倒塌,应呆在桌下不要移动,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等。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网内有闻名于世的石柱群。“站”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边的那些巨大岩块,被海水和雨水切割,加上劲风侵蚀,数千或数万年之后,变成一个个不同造型的“海岸雕塑”。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石柱现在只余下八个。
材料二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石柱群和海岸地貌示意图
(1)根据图文材料,推测坎贝尔港国家公园石柱群的形成过程。
(2)与图a景观比较,指出图b景观的明显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自然原因。
【答案】(1)石柱群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漫长的地质年代,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这些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以致发展成海蚀拱桥,后来其顶部在海浪侵蚀下发生崩塌,形成海蚀柱。
(2)海蚀柱数量减少,有一根已成碎石堆海水波浪长期侵蚀海蚀柱的根基,使该石柱倒塌和破碎。
【分析】本大题以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石柱群相关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结合材料可知,“站”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边的那些巨大岩块,被海水和雨水切割,加上劲风侵蚀,数千或数万年之后,变成一个个不同造型的“海岸雕塑”。说明该石柱群的形成时间早,形成于漫长的地质年代,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受海浪的侵蚀作用石灰岩上形成了许多洞穴,这些洞穴在海水和风的侵蚀作用下,不断被侵蚀变大,逐渐形成海蚀拱桥,随着海浪的不断侵蚀,海蚀拱桥顶部发生崩塌,形成海蚀柱。
(2)
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八个。图b与图a比较,明显变化是石柱数量减少,一根石柱已成碎石。原因是由于海水波浪长期的侵蚀石柱与海水接触部分,石柱的根基不断变细,不稳固,导致这根石柱倒塌并破碎。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湖南省龙山县境内万山耸立,山中有多处洞穴。其中的一处山洞洞内气温终年恒定,即使在洞外几乎无风的情况下,洞口的风依然强劲,被当地人称为“风洞”。图左为“风洞”剖面结构示意图,图右为龙山县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处洞穴属于____(地貌类型)。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至少答两点)。
(2)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该洞穴中地下暗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洞口A处终年风力强劲,且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改变。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横线上标出箭头表示夏季洞口A处空气的水平运动状况,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答案】(1) 喀斯特地貌 山体广泛分布着石灰岩;洞内发育石钟乳、石笋等
(2)该区域降水丰富;石灰岩地区利于下渗;下渗水流汇集成地下径流。
(3)
(箭头方向由内向外)溶洞内气温终年恒定,夏季溶洞的气温比洞外低,洞内出现下沉气流,气压较高,风从洞内吹向洞外。
【分析】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水循环的环节、热力环流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1)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处岩石属于石灰岩,存在石钟乳、石笋、地下暗河等,所以洞穴是石灰岩在流水溶蚀下形成的喀斯特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
(2)
运用水循环原理,注意从水循环的环节的角度进行分析。该地区位于湖南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降水丰富,该地区石灰岩广泛存在,石灰岩地区有利于水分的下渗,下渗水流在地下汇集,形成地下径流,洞穴中地下暗河水量丰富。
(3)
洞穴内部受太阳辐射影响小,且洞穴内外热量交换较弱,所以溶洞内气温终年较稳定。夏季溶洞内气温相对凉爽,而洞外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强,所以夏季洞内气温比洞外低,洞内盛行下沉气流,气压相对较高,洞外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气压相对较低,风从洞内吹向洞外,绘制即可,如下图: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乙图是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均有分布,则甲在____处分布,乙在____处分布。
(3)随着河流流速的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4)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答案】(1) 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
(2) F E
(3)C
(4)B
【分析】本题以流水地貌为背景材料,考查各种流水地貌类型及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乙是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两者都是河流沉积而成的堆积地貌。
(2)
根据丙图可确定,GF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F位于谷口前,可能会形成冲积扇,对应甲;E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对应乙。
(3)
甲图中由A到B,谷口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答案中砾石颗粒较大,黏土颗粒最小,粉砂居中,C正确。故选C。
(4)
由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的地势由中部到边缘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B正确。故选B。
【点睛】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州黄河北岸发育有多级河流阶地,且阶地面保存较完整。阶地地层剖面大致分为3层:上部为黄土层,中部为洪积层,下部为冲积层。下图示意兰州黄河北岸阶地剖面和阶地T3的地层刮面。
(1)描述阶地T3的形成过程。
(2)判断形成洪积层L2的水流方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1)流水搬运泥沙堆积,形成河漫滩;黄河北岸基岩断裂抬升,河流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出露地表,形成阶地;阶地平坦,洪水搬运泥沙沉积,形成中部洪积层;最后风力沉积形成黄土层。
(2)方向:自北向南。依据:沉积层北厚南薄;沉积物颗粒北粗南细。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河流地貌,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1)
阶地的形成:河流首先以流水搬运、堆积为主,河床底部细砂砾石不断堆积,形成河漫滩;后来随着黄河北岸基岩断裂抬升,河流不断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超出洪水位以上,形成新的河谷,T3处河漫滩出露地表,形成阶地;阶地平坦,洪水期被淹没,继续搬运泥沙沉积,形成中部洪积层,枯水期出露,河流继续下切侵蚀,T3彻底成为阶地;最后受风力沉积形成黄士层。
(2)
读图可知,由于图中洪积层沉积物北粗南细,且沉积层北厚南薄,说明北侧较大颗粒物先沉积而南侧较小颗粒物后沉积,故水流方向应自北向南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2.1 地表变化的内外作用 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河口地区地貌受河流、潮汐、海浪等共同作用形成,河口冲积过程是河—海动态平衡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前崇明岛南侧发育了众多沙洲(下图),至20世纪70年代,沙洲群逐渐合并成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横沙的移动朝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2.影响横沙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水侵蚀 B.海浪侵蚀
C.海水沉积 D.潮汐沉积
3.推测沙洲群合并成陆期间( )
A.长江入海输沙量减小
B.长江入海径流量减小
C.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
D.长江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青弋江是由早更新世晚期(137.7万年前,冬季气候比现在更加寒冷)黄山北麓山前的辫状河发育而来的,为长江下游最长的支流。下图为青弋江和泾县盆地区位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青弋江的演变过程为( )
A.①→④→③→② B.④→①→③→②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5.青弋江的发育使得该区域河谷稳定,影响该区域河谷塑造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横向侵蚀 B.河流泥沙沉积 C.河流纵向侵蚀 D.河流流量较小
6.辫状河道在冬春季午后易成为风沙策源地,其原因有( )
①河流封冻,河面光滑 ②水位低,沙洲裸露 ③沙源丰富,粒径较大 ④大气对流运动旺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丹娘沙丘位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丹娘乡。它遥望皑皑的雪峰,背靠葱茏的青山,面对碧蓝的雅鲁藏布江。季风不仅给这里送来了温润,也成就了一片沙海。下图为丹娘沙丘周边地彤及景观围、米林县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围。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丹娘沙丘所处河段的地貌为( )
A.高原宽谷 B.V形谷 C.冲积平原 D.河口三角洲
8.丹娘沙丘的规模在冬季扩大,夏季反之。该变化中季节交替对沙源的作用表现为( )
①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裹挟而来的沙石增加②夏季降水多,上涨河水淹没并冲刷沙丘底部
③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使水中泥沙大量沉积④冬季降水少,江心洲出露的河沙遇强风吹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位于兰州的黄河河谷发育有多级河流阶地,且阶地面保存较完整。阶地上沉积物的性质对古气候的干湿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图中左图为兰州黄河北岸阶地剖面图,右图为阶地T3地层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各阶地黄土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10.图示河流阶地形成过程是( )
A.流水沉积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一风力堆积
B.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一风力堆积一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一地壳抬升一流水沉积一风力堆积
D.风力堆积一地壳抬升一流水沉积一流水侵蚀
11.根据L3砾石层垂直方向粒径变化,可以推测该时期气候( )
A.变湿 B.变暖 C.变干 D.变冷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河流袭夺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下图示意某流域河流袭夺模式及地层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河流变迁模式中( )
A.纵向河袭夺横向河 B.纵向河流量增加 C.横向河袭夺纵向河 D.横向河流速增加
13.有利于图中河流袭夺的地质过程是( )
A.背斜山隆升 B.向斜谷凹陷 C.河流侧蚀 D.地震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2年1月,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境内的海底火山发生了猛烈喷发。下图为火山喷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
A.地壳 B.地核 C.软流层 D.岩石圈
15.此次火山喷发导致周边数座岛屿消失于海面上,改变了地球的( )
A.表面形态 B.大气分层 C.海水运动 D.圈层结构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8年8月29日06时35分在马里亚纳群岛发生6.3级地震,主要岛屿塞班岛震感很强。该群岛附近有世界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沟,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海洋最深处。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马里亚纳群岛位于________(大洋名称)西部。说明马里亚纳群岛地震多发的原因________。
(2)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________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________板块之下,常常形成海沟。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你应如何做尽量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网内有闻名于世的石柱群。“站”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边的那些巨大岩块,被海水和雨水切割,加上劲风侵蚀,数千或数万年之后,变成一个个不同造型的“海岸雕塑”。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石柱现在只余下八个。
材料二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石柱群和海岸地貌示意图
(1)根据图文材料,推测坎贝尔港国家公园石柱群的形成过程。
(2)与图a景观比较,指出图b景观的明显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自然原因。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湖南省龙山县境内万山耸立,山中有多处洞穴。其中的一处山洞洞内气温终年恒定,即使在洞外几乎无风的情况下,洞口的风依然强劲,被当地人称为“风洞”。图左为“风洞”剖面结构示意图,图右为龙山县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处洞穴属于____(地貌类型)。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至少答两点)。
(2)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该洞穴中地下暗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洞口A处终年风力强劲,且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改变。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横线上标出箭头表示夏季洞口A处空气的水平运动状况,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乙图是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均有分布,则甲在____处分布,乙在____处分布。
(3)随着河流流速的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4)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州黄河北岸发育有多级河流阶地,且阶地面保存较完整。阶地地层剖面大致分为3层:上部为黄土层,中部为洪积层,下部为冲积层。下图示意兰州黄河北岸阶地剖面和阶地T3的地层刮面。
(1)描述阶地T3的形成过程。
(2)判断形成洪积层L2的水流方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