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收心考试试卷【w】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以下不属于古代亚洲文明的是( )
A. B.
C. D.
2.(2021九上·高州开学考)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这体现了这部法典的( )
A.公平性 B.严谨性 C.阶级性 D.科学性
3.(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人类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在法学方面为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是罗马人。下图是罗马法学发展历程的示意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C.《拿破仑法典》 D.《十二铜表法》
4.(2018·张家界)“阿拉伯数字”非常重要,现实社会中的每个方面都离不开它,它的发明和传播。不仅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多方便,而它的真正发明者是( )
A.阿拉伯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希腊人 D.古代罗马人
5.(2019·滨州)关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
A.认为抽签选举危害性很小 B.高度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C.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弊端 D.没有人愿意通过抽签参与政治
6.(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粮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 )
A.庄园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庄园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经济实体
C.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庄园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7.(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现象,正确的是( )
①罗马帝国分裂 ②亚历山大帝国建立
③拜占庭帝国灭亡 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欧洲大学兴起 B.英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C.德国开始推行教育改革 D.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9.(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对法兰克王国表述正确的是( )
A.国王查理统治时期的版图与罗马帝国相当
B.国王与下属关系不同于中国皇帝与臣僚关系
C.实行限制基督教的政策
D.分裂后形成了德意志、法兰西和英国的雏形
10.(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封建时代的欧洲,虽然处在教会神学的控制之下,但也孕育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下列对欧洲封建时代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庄园经济流行 B.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
C.西欧大学纷纷兴起 D.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11.(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大西洋曾经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是在1500年左右,它变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大西洋从“栅栏”变为“桥梁”的意义在于( )
A.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B.“罗盘”导航技术传到欧洲
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D.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整体
12.(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场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为( )
A.全面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几乎蔓延到了欧洲所有国家
C.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D.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13.(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观看下图,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岛这些名称与下列哪条航行路线的开辟者有关( )
A.A B.B C.C D.D
14.(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下列哪部作品最能代表但丁的观点( )
A.《哈姆雷特》 B.《神曲》
C.《荷马史诗》 D.《十日谈》
15.(2020九上·重庆期中)公元前46年,他制定的一套新的历法奠定了今天广泛采用的公历的基础。这里的“他”指的是( )
A.丕平 B.屋大维 C.凯撒 D.査理大帝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1 亚非古代文明发源地
图2 欧洲古代文明发源地
(1)图1中B诞生了哪个文明古国?C这个文明古国的文明代表是什么?
(2)图2中,哪里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在谁主政时期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3)从地理上分析,图1与图2分别属于什么文明类型?
(4)从经济和政治上,分析这两种文明的特点?
17.(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土地是民生的基础。东西方许多统治者往往非常重视土地关系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王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收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
——摘自部编教材九年级上《世界历史》
材料二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田令》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废除世袭贵族的特权和称号。
——日本《田令》
材料三 15—16世纪,英国、法国、尼德兰等西欧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了,也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大地主把获得的土地,出租给富裕农民或农业家,形成 A 。A的主人雇人进行商品化种植或养殖生产,用雇佣劳动者取代了传统的依附农民,使农场的经营具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
(1)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改革前后有何变化。改革后形成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内容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哪一改革的内容?根据材料二,概括此次改革在经济方面的举措。
(3)上述材料中A处应填入什么内容?租地农场的实质是什么?
(4)以上材料反映的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18.(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它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的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图说天下
世界历史系列》
材料二 从15世纪末开始,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亚欧“整体”扩展到欧亚非美四大洲联系为一个整体。这种变化以及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迅速开启了从“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到“世界历史性的存在”的发展进程。
例说明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扩大。根据材料,概括这一事件的影响。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中“它”指的是哪个事件?归纳“它”的影响。
(2)材料二中“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举一
(3)根据材料三,概括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方式有哪些。(至少2点)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它们对欧洲社会进步产生的共同影响。
19.(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说明。
①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36年至公元前323年;疆域;影响。
②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建立,公元395年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疆域;人物。
③拜占庭帝国:又被称为“东罗马帝国”;395年至1453年;疆域;法律贡献;影响。
④阿拉伯帝国:630年至1258年;疆域;阿拉伯文化。
要求:1、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
2、围绕划线部分,阐述你想论述的观点。
3、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流畅,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选项是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属于非洲文明,不属于古代亚洲文明,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不属于古代亚洲文明”,拿它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识记备选项回答。
2.【答案】C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A.公平性,不符合题意;
B.严谨性,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 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 ”,可以看出,这部法典严格规定了阶级等级,体现了阶级性,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科学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答案】D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年,罗马共和国颁布了成文法,称为《十二铜表法》,这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查士丁尼法典》,不符合题意;
B.《汉谟拉比法典》,不符合题意;
C.《拿破仑法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注意文字提示,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4.【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阿拉伯数字”是由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被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世界,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拉伯数字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古代印度人,不是阿拉伯人。
5.【答案】C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可知苏格拉底主张治理国家的人才应该专业化,对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呈现一种批判的态度,B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题意。
A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准确把握,苏格拉底主张治理国家的人才应该专业化,对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呈现一种批判的态度。
6.【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庄园内有各种设施,能够满足生活的需要,它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庄园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不符合题意;
B. 庄园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经济实体 ,不符合题意;
D. 庄园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7.【答案】A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亡;查理曼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分裂是在4世纪末, 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公元前4世纪, 拜占庭帝国灭亡时1453年, 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是在843年,因此它们的顺序应该是②①④③,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识记来分析题肢事件发生的时间,知道其时间后在按照先后顺序排序回答。
8.【答案】A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欧洲大学的兴起,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英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不符合题意;
C. 德国开始推行教育改革 ,不符合题意;
D. 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9.【答案】B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封君与封臣;查理曼帝国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克王国时期,实行封君封臣制,国王只能直接管理其封臣,不能管理其封臣的封臣;而中国皇帝与臣子是直接的上下级关系,两者不相同,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国王查理统治时期的版图与罗马帝国相当 ,不符合史实;
C. 实行限制基督教的政策,不符合史实;
D. 分裂后形成了德意志 、 法兰西和英国的雏形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这就需要学生细心分析辨别备选项回答。
10.【答案】B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 ,属于雅典民主政治,是在奴隶社会时期,不属于欧洲封建时代,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庄园经济流行,不符合题意;
C.西欧大学纷纷兴起,不符合题意;
D.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欧洲封建时代”,拿它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理解识记备选项内容回答。
11.【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00年左右,欧洲人进行新航路开辟,发现了通往大西洋的道路,从此,世界有以前的孤立隔绝变为一个整体,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不符合题意;
B. “罗盘”导航技术传到欧洲 ,不符合题意;
C.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即理解新航路开辟的重大意义。
12.【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场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主要是因为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全面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不符合题意;
B. 几乎蔓延到了欧洲所有国家 ,不符合题意;
C. 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3.【答案】B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岛”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在这里发现了当地人,于是哥伦布认为他们是印度人,称之为“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发现了真相,把美洲附近的岛屿成为西印度群岛,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再结合航海路线找出哥伦布的航线回答,要学会看地图,看航海路线图。
14.【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 , 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的作品《神曲》就体现了这一观点,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哈姆雷特》,不符合题意;
C.《荷马史诗》,不符合题意;
D.《十日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理解题干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理解备选项的观点。
15.【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 公元前46年,他制定的一套新的历法奠定了今天广泛采用的公历的基础。这里的“他”指的是凯撒。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为纠正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办法进行调整,即每逢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2月份增加1天,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凯撒与“儒略历”的相关史实。
16.【答案】(1)古巴比伦王国;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2)雅典;伯里克利;
(3)大河文明、海洋文明;
(4)大河文明经济上表现为农业经济发达,海洋文明商品经济发达;大河文明政治上表现为专制统治,海洋文明政治上表现为民主政治;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与传播;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1)依据图1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中B处是两河流域,这里诞生了古巴比伦王国;C处是古代印度,它的代表文明有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等;
(2)依据图2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从地理上分析 ,图1亚非古代文明诞生于大河流域,被称为大河文明,图2欧洲古代文明诞生于海洋,被称为海洋文明;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河文明经济上表现为农业经济发达,海洋文明商品经济发达;大河文明政治上表现为专制统治,海洋文明政治上表现为民主政治;
故答案为:(1)古巴比伦王国;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2)雅典;伯里克利;
(3)大河文明、海洋文明;
(4)大河文明经济上表现为农业经济发达,海洋文明商品经济发达;大河文明政治上表现为专制统治,海洋文明政治上表现为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先看懂地图,看出这些地图上显示的古代亚非文明古国和欧洲古代文明产生地,看懂地图是解题的关键,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看懂地图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1)由无偿赏赐变为服兵役获得;封建制度;
(2)日本的大化改新;在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3)租地农场;资本主义性质;
(4)根据我国国情,继续深化改革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大化改新;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法兰克国王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 , 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 , 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可以看出, 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改革前后的变化是: 由无偿赏赐变为服兵役获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内容是日本的大化改新;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大化改新在经济上的举措是: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5—16世纪,英国、法国、尼德兰等西欧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了,也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大地主把获得的土地,出租给富裕农民或农业家,形成租地农场;依据材料三信息“ 用雇佣劳动者取代了传统的依附农民 , 使农场的经营具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 ”,可以看出,租地农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性质;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我国国情,继续深化改革等;
故答案为:(1)由无偿赏赐变为服兵役获得;封建制度;
(2)日本的大化改新;在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3)租地农场;资本主义性质;
(4)根据我国国情,继续深化改革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回答,不要向外延伸;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读懂材料含义,再进行概括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答案就在材料中;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1)事件:文艺复兴运动;影响: 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 创造的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 , 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
(2)事件:新航路开辟;举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人类认识世界视野从亚欧“整体”扩展到欧亚非美四大洲联系为一个整体;
(3)方式:掠夺金银财富、屠杀土著居民、抢占殖民地、贩卖黑奴等;
(4)共同影响:促进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显示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结合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文艺复兴运动事件: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 创造的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 , 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人类认识世界视野从亚欧“整体”扩展到欧亚非美四大洲联系为一个整体;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方式有掠夺金银财富、屠杀土著居民、抢占殖民地、贩卖黑奴等;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材料显示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以及早期殖民掠夺,它们的共同影响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故答案为:(1)事件:文艺复兴运动;影响: 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 创造的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 , 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
(2)事件:新航路开辟;举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人类认识世界视野从亚欧“整体”扩展到欧亚非美四大洲联系为一个整体;
(3)方式:掠夺金银财富、屠杀土著居民、抢占殖民地、贩卖黑奴等;
(4)共同影响:促进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归纳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归纳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判断出事件,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理解之后再概括回答他们的共同影响。
19.【答案】观点: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论述: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几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古代国家。如亚历山大帝国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掠夺了东方的无数财富;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公元前27年建立的罗马帝国,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颁布了《查士丁尼法典》,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欧洲法律的基础。630年,阿拉伯帝国建立,8世纪中期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并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亡;拜占庭帝国的兴亡;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回答,如:观点: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论述: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几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古代国家。如亚历山大帝国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掠夺了东方的无数财富;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公元前27年建立的罗马帝国,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颁布了《查士丁尼法典》,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欧洲法律的基础。630年,阿拉伯帝国建立,8世纪中期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并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故答案为:观点: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论述: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几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古代国家。如亚历山大帝国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掠夺了东方的无数财富;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公元前27年建立的罗马帝国,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颁布了《查士丁尼法典》,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欧洲法律的基础。630年,阿拉伯帝国建立,8世纪中期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并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这些材料中,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回答,注意做到史实准确 , 表述清晰流畅 ,100字左右。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收心考试试卷【w】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以下不属于古代亚洲文明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选项是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属于非洲文明,不属于古代亚洲文明,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不属于古代亚洲文明”,拿它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识记备选项回答。
2.(2021九上·高州开学考)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这体现了这部法典的( )
A.公平性 B.严谨性 C.阶级性 D.科学性
【答案】C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A.公平性,不符合题意;
B.严谨性,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 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 ”,可以看出,这部法典严格规定了阶级等级,体现了阶级性,故选项C符合题意;
D.科学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人类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在法学方面为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是罗马人。下图是罗马法学发展历程的示意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C.《拿破仑法典》 D.《十二铜表法》
【答案】D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年,罗马共和国颁布了成文法,称为《十二铜表法》,这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查士丁尼法典》,不符合题意;
B.《汉谟拉比法典》,不符合题意;
C.《拿破仑法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注意文字提示,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4.(2018·张家界)“阿拉伯数字”非常重要,现实社会中的每个方面都离不开它,它的发明和传播。不仅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多方便,而它的真正发明者是( )
A.阿拉伯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希腊人 D.古代罗马人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阿拉伯数字”是由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被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世界,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拉伯数字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古代印度人,不是阿拉伯人。
5.(2019·滨州)关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
A.认为抽签选举危害性很小 B.高度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C.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弊端 D.没有人愿意通过抽签参与政治
【答案】C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可知苏格拉底主张治理国家的人才应该专业化,对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呈现一种批判的态度,B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题意。
A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准确把握,苏格拉底主张治理国家的人才应该专业化,对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呈现一种批判的态度。
6.(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粮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 )
A.庄园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庄园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经济实体
C.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庄园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庄园内有各种设施,能够满足生活的需要,它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庄园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不符合题意;
B. 庄园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经济实体 ,不符合题意;
D. 庄园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7.(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现象,正确的是( )
①罗马帝国分裂 ②亚历山大帝国建立
③拜占庭帝国灭亡 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亡;查理曼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分裂是在4世纪末, 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公元前4世纪, 拜占庭帝国灭亡时1453年, 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是在843年,因此它们的顺序应该是②①④③,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识记来分析题肢事件发生的时间,知道其时间后在按照先后顺序排序回答。
8.(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欧洲大学兴起 B.英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C.德国开始推行教育改革 D.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欧洲大学的兴起,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英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不符合题意;
C. 德国开始推行教育改革 ,不符合题意;
D. 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9.(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对法兰克王国表述正确的是( )
A.国王查理统治时期的版图与罗马帝国相当
B.国王与下属关系不同于中国皇帝与臣僚关系
C.实行限制基督教的政策
D.分裂后形成了德意志、法兰西和英国的雏形
【答案】B
【知识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封君与封臣;查理曼帝国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克王国时期,实行封君封臣制,国王只能直接管理其封臣,不能管理其封臣的封臣;而中国皇帝与臣子是直接的上下级关系,两者不相同,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国王查理统治时期的版图与罗马帝国相当 ,不符合史实;
C. 实行限制基督教的政策,不符合史实;
D. 分裂后形成了德意志 、 法兰西和英国的雏形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这就需要学生细心分析辨别备选项回答。
10.(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封建时代的欧洲,虽然处在教会神学的控制之下,但也孕育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下列对欧洲封建时代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庄园经济流行 B.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
C.西欧大学纷纷兴起 D.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答案】B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 ,属于雅典民主政治,是在奴隶社会时期,不属于欧洲封建时代,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庄园经济流行,不符合题意;
C.西欧大学纷纷兴起,不符合题意;
D.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欧洲封建时代”,拿它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理解识记备选项内容回答。
11.(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大西洋曾经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是在1500年左右,它变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大西洋从“栅栏”变为“桥梁”的意义在于( )
A.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B.“罗盘”导航技术传到欧洲
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D.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整体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00年左右,欧洲人进行新航路开辟,发现了通往大西洋的道路,从此,世界有以前的孤立隔绝变为一个整体,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不符合题意;
B. “罗盘”导航技术传到欧洲 ,不符合题意;
C.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理解,即理解新航路开辟的重大意义。
12.(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场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为( )
A.全面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几乎蔓延到了欧洲所有国家
C.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D.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场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主要是因为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全面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不符合题意;
B. 几乎蔓延到了欧洲所有国家 ,不符合题意;
C. 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3.(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观看下图,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岛这些名称与下列哪条航行路线的开辟者有关( )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岛”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在这里发现了当地人,于是哥伦布认为他们是印度人,称之为“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发现了真相,把美洲附近的岛屿成为西印度群岛,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再结合航海路线找出哥伦布的航线回答,要学会看地图,看航海路线图。
14.(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下列哪部作品最能代表但丁的观点( )
A.《哈姆雷特》 B.《神曲》
C.《荷马史诗》 D.《十日谈》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 , 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的作品《神曲》就体现了这一观点,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哈姆雷特》,不符合题意;
C.《荷马史诗》,不符合题意;
D.《十日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理解题干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理解备选项的观点。
15.(2020九上·重庆期中)公元前46年,他制定的一套新的历法奠定了今天广泛采用的公历的基础。这里的“他”指的是( )
A.丕平 B.屋大维 C.凯撒 D.査理大帝
【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 公元前46年,他制定的一套新的历法奠定了今天广泛采用的公历的基础。这里的“他”指的是凯撒。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为纠正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办法进行调整,即每逢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2月份增加1天,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凯撒与“儒略历”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1 亚非古代文明发源地
图2 欧洲古代文明发源地
(1)图1中B诞生了哪个文明古国?C这个文明古国的文明代表是什么?
(2)图2中,哪里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在谁主政时期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3)从地理上分析,图1与图2分别属于什么文明类型?
(4)从经济和政治上,分析这两种文明的特点?
【答案】(1)古巴比伦王国;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2)雅典;伯里克利;
(3)大河文明、海洋文明;
(4)大河文明经济上表现为农业经济发达,海洋文明商品经济发达;大河文明政治上表现为专制统治,海洋文明政治上表现为民主政治;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与传播;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1)依据图1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中B处是两河流域,这里诞生了古巴比伦王国;C处是古代印度,它的代表文明有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等;
(2)依据图2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从地理上分析 ,图1亚非古代文明诞生于大河流域,被称为大河文明,图2欧洲古代文明诞生于海洋,被称为海洋文明;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河文明经济上表现为农业经济发达,海洋文明商品经济发达;大河文明政治上表现为专制统治,海洋文明政治上表现为民主政治;
故答案为:(1)古巴比伦王国;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2)雅典;伯里克利;
(3)大河文明、海洋文明;
(4)大河文明经济上表现为农业经济发达,海洋文明商品经济发达;大河文明政治上表现为专制统治,海洋文明政治上表现为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先看懂地图,看出这些地图上显示的古代亚非文明古国和欧洲古代文明产生地,看懂地图是解题的关键,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看懂地图是解题的关键。
17.(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土地是民生的基础。东西方许多统治者往往非常重视土地关系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王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收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
——摘自部编教材九年级上《世界历史》
材料二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田令》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废除世袭贵族的特权和称号。
——日本《田令》
材料三 15—16世纪,英国、法国、尼德兰等西欧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了,也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大地主把获得的土地,出租给富裕农民或农业家,形成 A 。A的主人雇人进行商品化种植或养殖生产,用雇佣劳动者取代了传统的依附农民,使农场的经营具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
(1)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改革前后有何变化。改革后形成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内容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哪一改革的内容?根据材料二,概括此次改革在经济方面的举措。
(3)上述材料中A处应填入什么内容?租地农场的实质是什么?
(4)以上材料反映的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1)由无偿赏赐变为服兵役获得;封建制度;
(2)日本的大化改新;在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3)租地农场;资本主义性质;
(4)根据我国国情,继续深化改革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大化改新;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法兰克国王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 , 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 , 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可以看出, 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改革前后的变化是: 由无偿赏赐变为服兵役获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内容是日本的大化改新;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大化改新在经济上的举措是: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5—16世纪,英国、法国、尼德兰等西欧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了,也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大地主把获得的土地,出租给富裕农民或农业家,形成租地农场;依据材料三信息“ 用雇佣劳动者取代了传统的依附农民 , 使农场的经营具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 ”,可以看出,租地农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性质;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我国国情,继续深化改革等;
故答案为:(1)由无偿赏赐变为服兵役获得;封建制度;
(2)日本的大化改新;在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3)租地农场;资本主义性质;
(4)根据我国国情,继续深化改革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回答,不要向外延伸;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读懂材料含义,再进行概括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答案就在材料中;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8.(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的觉醒。它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的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图说天下
世界历史系列》
材料二 从15世纪末开始,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亚欧“整体”扩展到欧亚非美四大洲联系为一个整体。这种变化以及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迅速开启了从“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到“世界历史性的存在”的发展进程。
例说明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扩大。根据材料,概括这一事件的影响。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中“它”指的是哪个事件?归纳“它”的影响。
(2)材料二中“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举一
(3)根据材料三,概括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方式有哪些。(至少2点)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它们对欧洲社会进步产生的共同影响。
【答案】(1)事件:文艺复兴运动;影响: 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 创造的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 , 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
(2)事件:新航路开辟;举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人类认识世界视野从亚欧“整体”扩展到欧亚非美四大洲联系为一个整体;
(3)方式:掠夺金银财富、屠杀土著居民、抢占殖民地、贩卖黑奴等;
(4)共同影响:促进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显示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结合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文艺复兴运动事件: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 创造的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 , 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人类认识世界视野从亚欧“整体”扩展到欧亚非美四大洲联系为一个整体;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方式有掠夺金银财富、屠杀土著居民、抢占殖民地、贩卖黑奴等;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材料显示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以及早期殖民掠夺,它们的共同影响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故答案为:(1)事件:文艺复兴运动;影响: 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 创造的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 , 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
(2)事件:新航路开辟;举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人类认识世界视野从亚欧“整体”扩展到欧亚非美四大洲联系为一个整体;
(3)方式:掠夺金银财富、屠杀土著居民、抢占殖民地、贩卖黑奴等;
(4)共同影响:促进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归纳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归纳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判断出事件,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理解之后再概括回答他们的共同影响。
19.(2022九上·黄石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说明。
①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36年至公元前323年;疆域;影响。
②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建立,公元395年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疆域;人物。
③拜占庭帝国:又被称为“东罗马帝国”;395年至1453年;疆域;法律贡献;影响。
④阿拉伯帝国:630年至1258年;疆域;阿拉伯文化。
要求:1、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
2、围绕划线部分,阐述你想论述的观点。
3、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流畅,100字左右。
【答案】观点: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论述: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几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古代国家。如亚历山大帝国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掠夺了东方的无数财富;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公元前27年建立的罗马帝国,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颁布了《查士丁尼法典》,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欧洲法律的基础。630年,阿拉伯帝国建立,8世纪中期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并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亡;拜占庭帝国的兴亡;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回答,如:观点: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论述: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几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古代国家。如亚历山大帝国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掠夺了东方的无数财富;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公元前27年建立的罗马帝国,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颁布了《查士丁尼法典》,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欧洲法律的基础。630年,阿拉伯帝国建立,8世纪中期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并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故答案为:观点: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论述: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几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古代国家。如亚历山大帝国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掠夺了东方的无数财富;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公元前27年建立的罗马帝国,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颁布了《查士丁尼法典》,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欧洲法律的基础。630年,阿拉伯帝国建立,8世纪中期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并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这些材料中,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回答,注意做到史实准确 , 表述清晰流畅 ,100字左右。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