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超越杯(开学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超越杯(开学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13 23:30:4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超越杯(开学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的共同点不包括(  )
A.都产生在一些大河流域 B.都有一些古代文明的标志
C.都处在奴隶社会 D.都诞生了世界性的宗教
2.(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材料论述的是亚历山大东征的(  )
A.背景 B.作用 C.特点 D.过程
3.(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受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文中的“它”指的是(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罗马《十二铜表法》
C.斯巴达贵族政治 D.屋大维的“元首制”
4.(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公元2世纪时,有罗马演说家说:“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上述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B.罗马共和国的强盛
C.斯巴达克起义遭到血腥镇压 D.地中海地区的统一
5.(2018九上·肇源月考)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B.罗马人一度用武力征服了整个欧洲
C.罗马法对古代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D.罗马帝国时期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6.(2019·东营)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学习“封建时代的欧洲”这一单元时的交流内容,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
B.封君与封臣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封建制度
C.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谚语
7.(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西欧某庄园法庭规定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六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西欧庄园具有司法权
B.罚款是惩罚违法者的一种重要手段
C.庄园法庭维护佃户利益
D.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准则
8.(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市民阶层 C.手工业者 D.商人
9.(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7、8世纪开始,欧洲社会生产力就开始回升……随着财富的增长和大规模贸易活动的开展,人们对罗马法的兴趣提升,尤其是商业发达的意大利北部城市。人们对法学的狂热,直接导致了一些大学的产生。由此可知,欧洲早期大学兴起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宗教发展的需要
C.源自人们对法学的兴趣 D.巩固王权的需要
10.(2021·聊城)“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撰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段话讲述的主要是罗马法的(  )
A.内容 B.性质 C.影响 D.缺陷
11.(2021九上·普宁月考)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历史兴趣小组将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进行比较,其共同之处是(  )
A.都通过土地分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国家都将土地分给公民,得到土地的公民要向国家缴纳赋税
C.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了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12.(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下列对世界三大宗教说法正确的答案有(  )
①信仰佛教的民众口头禅中时常出现“救世主”、“众生平等”
②4世纪,克洛维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③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古兰经》是它的经典
④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开始传到中国
⑤“耶稣”就是“真主”,《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 D.③④⑤
13.(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的阿拉伯文学瑰宝是(  )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医典》 D.《西游记》
14.(2021九上·长沙月考)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中国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大体处于同一时期。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相同的历史贡献是(  )
A.开启了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 B.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基础
C.构筑了所处时代的文化繁盛 D.推动世界完成了近代化转型
15.(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下面关于人类早期的文字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古埃及象形文字比中国甲骨文出现要早
②这些早期文字所代表的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③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延续至今
④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领导的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多次打败罗马军团。这次起义(  )
A.是平民对贵族抗争的结果 B.沉重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使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D.最终遭到血腥镇压
17.(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他曾经做过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他是(  )
A.亚里士多德 B.德谟克利特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18.(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9世纪,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下列当代国家中,不是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9.(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下列有关日本幕府统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B.天皇是幕府统治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拥有实权
C.幕府统治近700年
D.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20.(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下列有关阿拉伯文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这与他们重视教育和知识有关 
②阿拉伯文化具有鲜明的特性,这与阿拉伯帝国当时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有关 
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取得了当时领先世界的成就 
④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将其改造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21.(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该法典制定的初衷是为了在政治统一的前提下,实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法律上的统一,以便更好地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提升军事实力,稳定社会秩序,从而保障帝国的统一。作为一部公开的成文法,它废止了执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利害关系,根据形势的需要、上司的需要,随机量刑执法;摒弃或从重从快,或法外开恩的陋习;开创了人类法制管理的先河。
——马来平《通俗科技发展史》
材料二:《十二铜表法》于公元前451一前450年颁布,以文字的形式将法律公布于众,大大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跋扈,使平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取得了同贵族平等的权益,为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朱海峰、朱明、王悦《世界通史》
材料三:这4个部分合称《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总结和最高成就,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律文献汇编。罗马法以民法为主要内容,规定了公民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包括契约、债务、婚姻、所有权与继承权等,对12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法典核心在于强化君权,显示出浓烈的东方专制主义特色。
——朱海峰、朱明、王悦《世界通史》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法典的名称,据材料一归纳制定该法典”的初衷,结合所学,说明“该法典”的地位。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两部法律文献的共同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民法大全》的地位及核心,并结合所学,说明它的进步性。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法制建设历史的认识。
22.(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节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
材料二:封臣:阁下,我是您的人了!
封臣: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封君:我的封臣,我会尽我所能保护你!
材料三:除责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高国、郡、里:实行征兵制。
(1)材料一中阐述的“民主政治”属于哪个城邦?“多数人”是哪些人?此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封君封臣关系的哪一特点?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3)材料三中是哪一改革的内容?据材料总结,这次改革前后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次改革对此国的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4)根据所学知识,请列举我国历史上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一例。
23.(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14.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其发展异彩纷呈、各具魅力,
(1)【任务一梳理知识】将下列“上古文明对比表”补充完整。
文明古国
  产生地区 主要文明成果
古埃及 大河文明 ① ②
古巴比伦 ③ ④
古中国 黄河流域 分封制
古印度 印度河、恒河流域 种姓制度
古希腊 ⑥ 地中海 ⑤
古罗马 地中海 基督教
(2)促使西亚的阿拉伯地区走向文明社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中古欧洲地区出现的,直接为近代文明产生与发展奠定基础的文明新因素是什么?
(4)【任务二解决问题】“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类型”,请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其观点。
(5)【任务三思考感悟】通过你对古代文明的学习与以上探究,你得到了哪些新的感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产生了佛教,这是世界性的宗教;但是古代埃及和古代巴比伦王国没有产生世界性的宗教,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都产生在一些大河流域 ,不符合题意;
B. 都有一些古代文明的标志 ,不符合题意;
C. 都处在奴隶社会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共同点不包括”,拿它来分析备选项,注意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答案】B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 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 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 , 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亚历山大东征的作用及影响,故选项B符合题意;
A.背景,不符合题意;
C.特点,不符合题意;
D.过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答案】A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 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 , 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受权利 ,妇女、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罗马《十二铜表法》,不符合题意;
C.斯巴达贵族政治,不符合题意;
D.屋大维的“元首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4.【答案】D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世纪时,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辽阔的疆域经贸往来频繁,无数财富和物产在这里汇聚,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不符合题意;
B.罗马共和国的强盛,不符合题意;
C. 斯巴达克起义遭到血腥镇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地点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5.【答案】A
【知识点】罗马城邦;罗马帝国的兴亡;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以武力”指的是罗马通过武力扩张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第二次是以宗教”指的是罗马境内产生的基督教传遍世界;“第三次则以法律”指的是罗马法维系帝国的统治,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A项对材料解释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对材料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解答本题要仔细体会“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的含义。
6.【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时期封君封臣制的纽带是土地,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ABD选项表述分析中世纪欧洲的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的欧洲的社会情况,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封君封臣制进行分析即可。
7.【答案】B
【知识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佃户违法就为被处以罚金,这说明罚款是惩罚违法者的一种重要手段,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西欧庄园具有司法权 ,不符合题意;
C. 庄园法庭维护佃户利益 ,不符合题意;
D. 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准则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8.【答案】B
【知识点】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期,城市兴起,城市中的居民转化为市民阶层,他们成为新的社会力量,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农民阶级,不符合题意;
C.手工业者,不符合题意;
D.商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9.【答案】A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随着财富的增长和大规模贸易活动的开展 , 人们对罗马法的兴趣提升 , 尤其是商业发达的意大利北部城市 , 人们对法学的狂热 , 直接导致了一些大学的产生 ”,可以看出, 欧洲早期大学兴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宗教发展的需要 ,不符合题意;
C. 源自人们对法学的兴趣 ,不符合题意;
D. 巩固王权的需要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答案】C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罗马法在世界史特别是世界法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基础,罗马法对近代欧美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是推翻封建统治,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题干关键信息“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撰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段话讲述的主要是罗马法对近代西方各国法律制定影响很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的有关知识。罗马法对近代欧美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是推翻封建统治,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解答本题要把握罗马法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1.【答案】D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A. 都通过土地分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符合题意;
B. 国家都将土地分给公民,得到土地的公民要向国家缴纳赋税 ,不符合题意;
C. 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规定,土地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统一赋税,而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则是封君把土地分封给封臣,要承担责任和义务,他们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了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细心分析辨别备选项回答,注意是两者的共同点,要注意细心分析辨别回答,这样简单有效。
12.【答案】C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救世主是基督教的用语;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古兰经》是它的经典;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开始传到中国;耶稣据说是基督教的创始人,真主是伊斯兰教信奉的神,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题肢,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3.【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脍炙人口的阿拉伯文学作品《天方夜谭》, 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它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荷马史诗》,不符合题意;
C.《医典》,不符合题意;
D.《西游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4.【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都在思想上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构筑了所处时代的文化繁盛,C 项正确;A 项与中国诸子百家无关,排除 A 项;
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基础与古希腊先哲无关,排除 B 项;
推动世界完成了近代化转型与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无关,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相同的历史贡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5.【答案】D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人类历史上,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共同形成了世界三大古文字体系,只有中国的甲骨文一直延续至今,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题肢,注意细心分析辨别题肢,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6.【答案】D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领导的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多次打败罗马军团,但是最终被血腥镇压下去,在斯巴达克起义的沉重打击下,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是平民对贵族抗争的结果 ,不符合史实;
B. 沉重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不符合史实;
C. 使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7.【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 他曾经做过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德谟克利特 ,不符合题意;
C.苏格拉底,不符合题意;
D.柏拉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8.【答案】A
【知识点】查理曼帝国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并不包括英国,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法国,不符合题意;
C.德国,不符合题意;
D.意大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9.【答案】B
【知识点】武士和武士集团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幕府统治时期,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 幕府统治近 700年,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 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细心分析辨别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20.【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为延揽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费,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翻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使得其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征;阿拉伯人改进了古印度人的计数法,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题肢,注意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21.【答案】(1)名称:《汉谟拉比法典》;初衷: 实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法律上的统一 , 保障帝国的统一 ;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共同作用:都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都对后世法制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等;
(3)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步系统的法律文献汇编;核心:强化君权;进步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认识:人类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法律要为更多人服务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罗马城邦;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依据材料一信息“该法典制定的初衷是为了在政治统一的前提下,实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法律上的统一,以便更好地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提升军事实力,稳定社会秩序,从而保障帝国的统一”,可以看出,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初衷是:实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法律上的统一,保障帝国的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依据材料一、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的共同作用是:都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都对后世法制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等;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民法大全》的地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步系统的法律文献汇编;核心是:强化君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法大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人类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法律要为更多人服务等;
故答案为:(1)名称:《汉谟拉比法典》;初衷: 实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法律上的统一 , 保障帝国的统一 ;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共同作用:都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都对后世法制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等;
(3)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步系统的法律文献汇编;核心:强化君权;进步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认识:人类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法律要为更多人服务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理解之后再进行概括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不要向外延伸;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1)雅典;男性成年公民;公民大会;
(2)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土地;
(3)大化改新;土地从贵族私有到国有制;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商鞅变法或北魏孝文帝改革或者今天的改革开放等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封君与封臣;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民主政治”是雅典民主政治,“多数人”指的是雅典男性成年公民,他们享有政治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封臣效忠于封君,封君保护封臣,他们之间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的纽带是土地;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显示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结合材料三信息“ 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 ”,可以看出,大化改新使得土地从贵族私有到国有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历史上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有:商鞅变法或北魏孝文帝改革或者今天的改革开放等;
故答案为:(1)雅典;男性成年公民;公民大会;
(2)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土地;
(3)大化改新;土地从贵族私有到国有制;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商鞅变法或北魏孝文帝改革或者今天的改革开放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后面的两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4)本题考查理解识记回答。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23.【答案】(1)①尼罗河流域;②金字塔;③两河流域;④《汉谟拉比法典》;⑤雅典民主政治、《荷马史诗》等;⑥海洋文明;
(2)伊斯兰教的兴起;
(3)西欧城市的兴起;
(4)古希腊海洋环绕,多山地,港湾众多,决定了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海外贸易兴盛,以平等交换为原则,有助于平等观念的形成与民主政治的建立,因此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类型(言之有理即可);
(5)文明的产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只有民主、开放的政治制度才能使国家强盛(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尼罗河流域,主要文明成果是金字塔;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两河流域,主要文明成果有《汉谟拉比法典》等;古希腊的主要文明成果有雅典民主政治、《荷马史诗》等;古希腊和古罗马都产生于地中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的产生, 促使西亚的阿拉伯地区走向文明社会;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期,西欧城市的兴起, 直接为近代文明产生与发展奠定基础;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海洋环绕,多山地,港湾众多,决定了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海外贸易兴盛,以平等交换为原则,有助于平等观念的形成与民主政治的建立,因此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类型(言之有理即可);
(5)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文明的产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只有民主、开放的政治制度才能使国家强盛(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①尼罗河流域;②金字塔;③两河流域;④《汉谟拉比法典》;⑤雅典民主政治、《荷马史诗》等;⑥海洋文明;
(2)伊斯兰教的兴起;
(3)西欧城市的兴起;
(4)古希腊海洋环绕,多山地,港湾众多,决定了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海外贸易兴盛,以平等交换为原则,有助于平等观念的形成与民主政治的建立,因此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类型(言之有理即可);
(5)文明的产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只有民主、开放的政治制度才能使国家强盛(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注意其中的文字提示,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3)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理解题干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言之有理即可;
(5)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超越杯(开学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的共同点不包括(  )
A.都产生在一些大河流域 B.都有一些古代文明的标志
C.都处在奴隶社会 D.都诞生了世界性的宗教
【答案】D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产生了佛教,这是世界性的宗教;但是古代埃及和古代巴比伦王国没有产生世界性的宗教,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都产生在一些大河流域 ,不符合题意;
B. 都有一些古代文明的标志 ,不符合题意;
C. 都处在奴隶社会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共同点不包括”,拿它来分析备选项,注意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材料论述的是亚历山大东征的(  )
A.背景 B.作用 C.特点 D.过程
【答案】B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 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 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 , 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亚历山大东征的作用及影响,故选项B符合题意;
A.背景,不符合题意;
C.特点,不符合题意;
D.过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受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文中的“它”指的是(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罗马《十二铜表法》
C.斯巴达贵族政治 D.屋大维的“元首制”
【答案】A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 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 , 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受权利 ,妇女、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罗马《十二铜表法》,不符合题意;
C.斯巴达贵族政治,不符合题意;
D.屋大维的“元首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4.(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公元2世纪时,有罗马演说家说:“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上述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B.罗马共和国的强盛
C.斯巴达克起义遭到血腥镇压 D.地中海地区的统一
【答案】D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世纪时,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辽阔的疆域经贸往来频繁,无数财富和物产在这里汇聚,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不符合题意;
B.罗马共和国的强盛,不符合题意;
C. 斯巴达克起义遭到血腥镇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地点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5.(2018九上·肇源月考)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B.罗马人一度用武力征服了整个欧洲
C.罗马法对古代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D.罗马帝国时期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答案】A
【知识点】罗马城邦;罗马帝国的兴亡;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以武力”指的是罗马通过武力扩张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第二次是以宗教”指的是罗马境内产生的基督教传遍世界;“第三次则以法律”指的是罗马法维系帝国的统治,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A项对材料解释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对材料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解答本题要仔细体会“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的含义。
6.(2019·东营)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学习“封建时代的欧洲”这一单元时的交流内容,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
B.封君与封臣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封建制度
C.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谚语
【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时期封君封臣制的纽带是土地,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ABD选项表述分析中世纪欧洲的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的欧洲的社会情况,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封君封臣制进行分析即可。
7.(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西欧某庄园法庭规定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六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西欧庄园具有司法权
B.罚款是惩罚违法者的一种重要手段
C.庄园法庭维护佃户利益
D.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准则
【答案】B
【知识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佃户违法就为被处以罚金,这说明罚款是惩罚违法者的一种重要手段,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西欧庄园具有司法权 ,不符合题意;
C. 庄园法庭维护佃户利益 ,不符合题意;
D. 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准则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8.(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市民阶层 C.手工业者 D.商人
【答案】B
【知识点】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期,城市兴起,城市中的居民转化为市民阶层,他们成为新的社会力量,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农民阶级,不符合题意;
C.手工业者,不符合题意;
D.商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9.(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7、8世纪开始,欧洲社会生产力就开始回升……随着财富的增长和大规模贸易活动的开展,人们对罗马法的兴趣提升,尤其是商业发达的意大利北部城市。人们对法学的狂热,直接导致了一些大学的产生。由此可知,欧洲早期大学兴起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宗教发展的需要
C.源自人们对法学的兴趣 D.巩固王权的需要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随着财富的增长和大规模贸易活动的开展 , 人们对罗马法的兴趣提升 , 尤其是商业发达的意大利北部城市 , 人们对法学的狂热 , 直接导致了一些大学的产生 ”,可以看出, 欧洲早期大学兴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宗教发展的需要 ,不符合题意;
C. 源自人们对法学的兴趣 ,不符合题意;
D. 巩固王权的需要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2021·聊城)“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撰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段话讲述的主要是罗马法的(  )
A.内容 B.性质 C.影响 D.缺陷
【答案】C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罗马法在世界史特别是世界法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基础,罗马法对近代欧美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是推翻封建统治,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题干关键信息“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撰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段话讲述的主要是罗马法对近代西方各国法律制定影响很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的有关知识。罗马法对近代欧美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是推翻封建统治,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解答本题要把握罗马法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1.(2021九上·普宁月考)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历史兴趣小组将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进行比较,其共同之处是(  )
A.都通过土地分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国家都将土地分给公民,得到土地的公民要向国家缴纳赋税
C.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了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答案】D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A. 都通过土地分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符合题意;
B. 国家都将土地分给公民,得到土地的公民要向国家缴纳赋税 ,不符合题意;
C. 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规定,土地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统一赋税,而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则是封君把土地分封给封臣,要承担责任和义务,他们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了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细心分析辨别备选项回答,注意是两者的共同点,要注意细心分析辨别回答,这样简单有效。
12.(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下列对世界三大宗教说法正确的答案有(  )
①信仰佛教的民众口头禅中时常出现“救世主”、“众生平等”
②4世纪,克洛维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③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古兰经》是它的经典
④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开始传到中国
⑤“耶稣”就是“真主”,《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 D.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救世主是基督教的用语;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古兰经》是它的经典;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开始传到中国;耶稣据说是基督教的创始人,真主是伊斯兰教信奉的神,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题肢,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3.(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的阿拉伯文学瑰宝是(  )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医典》 D.《西游记》
【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脍炙人口的阿拉伯文学作品《天方夜谭》, 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它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荷马史诗》,不符合题意;
C.《医典》,不符合题意;
D.《西游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4.(2021九上·长沙月考)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中国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大体处于同一时期。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相同的历史贡献是(  )
A.开启了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 B.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基础
C.构筑了所处时代的文化繁盛 D.推动世界完成了近代化转型
【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都在思想上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构筑了所处时代的文化繁盛,C 项正确;A 项与中国诸子百家无关,排除 A 项;
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基础与古希腊先哲无关,排除 B 项;
推动世界完成了近代化转型与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无关,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相同的历史贡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5.(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下面关于人类早期的文字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古埃及象形文字比中国甲骨文出现要早
②这些早期文字所代表的文明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③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延续至今
④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人类历史上,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共同形成了世界三大古文字体系,只有中国的甲骨文一直延续至今,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题肢,注意细心分析辨别题肢,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6.(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领导的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多次打败罗马军团。这次起义(  )
A.是平民对贵族抗争的结果 B.沉重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使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D.最终遭到血腥镇压
【答案】D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领导的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多次打败罗马军团,但是最终被血腥镇压下去,在斯巴达克起义的沉重打击下,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是平民对贵族抗争的结果 ,不符合史实;
B. 沉重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不符合史实;
C. 使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7.(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他曾经做过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他是(  )
A.亚里士多德 B.德谟克利特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 他曾经做过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德谟克利特 ,不符合题意;
C.苏格拉底,不符合题意;
D.柏拉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8.(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9世纪,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下列当代国家中,不是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来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答案】A
【知识点】查理曼帝国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并不包括英国,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法国,不符合题意;
C.德国,不符合题意;
D.意大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9.(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下列有关日本幕府统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B.天皇是幕府统治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拥有实权
C.幕府统治近700年
D.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答案】B
【知识点】武士和武士集团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幕府统治时期,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 幕府统治近 700年,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 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细心分析辨别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20.(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下列有关阿拉伯文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这与他们重视教育和知识有关 
②阿拉伯文化具有鲜明的特性,这与阿拉伯帝国当时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有关 
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取得了当时领先世界的成就 
④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将其改造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为延揽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费,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翻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使得其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征;阿拉伯人改进了古印度人的计数法,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题肢,注意细心分析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二、非选择题
21.(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该法典制定的初衷是为了在政治统一的前提下,实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法律上的统一,以便更好地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提升军事实力,稳定社会秩序,从而保障帝国的统一。作为一部公开的成文法,它废止了执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利害关系,根据形势的需要、上司的需要,随机量刑执法;摒弃或从重从快,或法外开恩的陋习;开创了人类法制管理的先河。
——马来平《通俗科技发展史》
材料二:《十二铜表法》于公元前451一前450年颁布,以文字的形式将法律公布于众,大大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跋扈,使平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取得了同贵族平等的权益,为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朱海峰、朱明、王悦《世界通史》
材料三:这4个部分合称《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总结和最高成就,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律文献汇编。罗马法以民法为主要内容,规定了公民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包括契约、债务、婚姻、所有权与继承权等,对12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法典核心在于强化君权,显示出浓烈的东方专制主义特色。
——朱海峰、朱明、王悦《世界通史》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法典的名称,据材料一归纳制定该法典”的初衷,结合所学,说明“该法典”的地位。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两部法律文献的共同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民法大全》的地位及核心,并结合所学,说明它的进步性。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法制建设历史的认识。
【答案】(1)名称:《汉谟拉比法典》;初衷: 实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法律上的统一 , 保障帝国的统一 ;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共同作用:都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都对后世法制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等;
(3)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步系统的法律文献汇编;核心:强化君权;进步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认识:人类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法律要为更多人服务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罗马城邦;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依据材料一信息“该法典制定的初衷是为了在政治统一的前提下,实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法律上的统一,以便更好地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提升军事实力,稳定社会秩序,从而保障帝国的统一”,可以看出,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初衷是:实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法律上的统一,保障帝国的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依据材料一、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和《十二铜表法》的共同作用是:都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都对后世法制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等;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民法大全》的地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步系统的法律文献汇编;核心是:强化君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法大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人类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法律要为更多人服务等;
故答案为:(1)名称:《汉谟拉比法典》;初衷: 实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法律上的统一 , 保障帝国的统一 ;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共同作用:都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都对后世法制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等;
(3)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步系统的法律文献汇编;核心:强化君权;进步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认识:人类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法律要为更多人服务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理解之后再进行概括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不要向外延伸;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2.(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节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
材料二:封臣:阁下,我是您的人了!
封臣: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封君:我的封臣,我会尽我所能保护你!
材料三:除责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高国、郡、里:实行征兵制。
(1)材料一中阐述的“民主政治”属于哪个城邦?“多数人”是哪些人?此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封君封臣关系的哪一特点?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3)材料三中是哪一改革的内容?据材料总结,这次改革前后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次改革对此国的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4)根据所学知识,请列举我国历史上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一例。
【答案】(1)雅典;男性成年公民;公民大会;
(2)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土地;
(3)大化改新;土地从贵族私有到国有制;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商鞅变法或北魏孝文帝改革或者今天的改革开放等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封君与封臣;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民主政治”是雅典民主政治,“多数人”指的是雅典男性成年公民,他们享有政治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封臣效忠于封君,封君保护封臣,他们之间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的纽带是土地;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显示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结合材料三信息“ 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 ”,可以看出,大化改新使得土地从贵族私有到国有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历史上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有:商鞅变法或北魏孝文帝改革或者今天的改革开放等;
故答案为:(1)雅典;男性成年公民;公民大会;
(2)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土地;
(3)大化改新;土地从贵族私有到国有制;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商鞅变法或北魏孝文帝改革或者今天的改革开放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后面的两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4)本题考查理解识记回答。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23.(2022九上·汉源开学考)14.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其发展异彩纷呈、各具魅力,
(1)【任务一梳理知识】将下列“上古文明对比表”补充完整。
文明古国
  产生地区 主要文明成果
古埃及 大河文明 ① ②
古巴比伦 ③ ④
古中国 黄河流域 分封制
古印度 印度河、恒河流域 种姓制度
古希腊 ⑥ 地中海 ⑤
古罗马 地中海 基督教
(2)促使西亚的阿拉伯地区走向文明社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中古欧洲地区出现的,直接为近代文明产生与发展奠定基础的文明新因素是什么?
(4)【任务二解决问题】“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类型”,请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其观点。
(5)【任务三思考感悟】通过你对古代文明的学习与以上探究,你得到了哪些新的感悟?
【答案】(1)①尼罗河流域;②金字塔;③两河流域;④《汉谟拉比法典》;⑤雅典民主政治、《荷马史诗》等;⑥海洋文明;
(2)伊斯兰教的兴起;
(3)西欧城市的兴起;
(4)古希腊海洋环绕,多山地,港湾众多,决定了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海外贸易兴盛,以平等交换为原则,有助于平等观念的形成与民主政治的建立,因此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类型(言之有理即可);
(5)文明的产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只有民主、开放的政治制度才能使国家强盛(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尼罗河流域,主要文明成果是金字塔;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两河流域,主要文明成果有《汉谟拉比法典》等;古希腊的主要文明成果有雅典民主政治、《荷马史诗》等;古希腊和古罗马都产生于地中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的产生, 促使西亚的阿拉伯地区走向文明社会;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期,西欧城市的兴起, 直接为近代文明产生与发展奠定基础;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海洋环绕,多山地,港湾众多,决定了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海外贸易兴盛,以平等交换为原则,有助于平等观念的形成与民主政治的建立,因此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类型(言之有理即可);
(5)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文明的产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只有民主、开放的政治制度才能使国家强盛(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①尼罗河流域;②金字塔;③两河流域;④《汉谟拉比法典》;⑤雅典民主政治、《荷马史诗》等;⑥海洋文明;
(2)伊斯兰教的兴起;
(3)西欧城市的兴起;
(4)古希腊海洋环绕,多山地,港湾众多,决定了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海外贸易兴盛,以平等交换为原则,有助于平等观念的形成与民主政治的建立,因此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类型(言之有理即可);
(5)文明的产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只有民主、开放的政治制度才能使国家强盛(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注意其中的文字提示,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3)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理解题干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言之有理即可;
(5)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