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 配套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 配套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14 09:2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再塑生命的人
ZAISUSHENGMINGDEREN
作者:海伦·凯勒
学习目标



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第一课时
一、默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
默读过程中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注意电子白板上的正序时间秒表。
本文共1378字,我用时( )分( )秒。
我认为我用时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提醒自己,以后的默读要克服的不良习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跳读的方法圈点勾画出“回忆”的时间,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展开本节的写作的;试着仿照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的做法,依据关键句画一画本文的结构导图。
【任务一】默读全文
【任务二】梳理全文结构
一、默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
回想: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1887年3月3日)
截然不同
此前
此后
下午
握手与拥抱
第二天早晨
送娃娃,教单词拼写
有一天上午
发生争执,摔娃娃
井房的经历
继续学会了不少单词
二、以标题为纲目,理解全文内容
【任务三】撰写主题发言稿。
1.精读回顾:“春”“济南的冬天”“秋天的怀念”“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标题都在内容、结构、主旨上成为全文的纲目。
2.沿着下面的提问展开思考,以“再塑生命”为核心词,撰写300字的主题发言稿,准备在全班交流。
(1)“生命"在文章中有几层含义?
(2)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为什么需要“再塑”?作者是怎么写“再塑”的?
(3)结合课文旁批开展阅读,理解“再塑'我,生命的两个支点”。
思考:课文哪些内容表现了“两个支点”? “再塑”是莎莉文老师和“我”的多次互动,“叙事之中穿插'我'的感受与认识”, 画出这样的句子,体会“再塑”过程中“我”的苦与乐。
(4)有的译本将本文的标题译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 而华文出版社的译本将标题译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5)“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她在 我的另一只手上拼'water'——'水',……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再塑”的过程离不开一双手,画出文中写手的句子,共有多少处?你可以 从细节的层面再次关注“再塑”,理解“手”的作用和蕴含其中的情感。
二、以标题为纲目,理解全文内容
【任务三】撰写主题发言稿。
3.小组交流,推荐至全班交流。
示例1:“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我认为’其实莎莉文老师自己就是水,是她让海伦有了一个全新的灵魂。这就是再塑生命。“突然间,我恍然大悟, 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认为这种神奇的感觉不仅是因为知道事物的名称, 更是一种自信和希望在小海伦心中萌生了。
示例2:从文中海伦·凯勒的自述来看,盲童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孤独,加上无知和莽撞,她的生命是不完整的、不健康的,所以需要“再塑”。比如文中的这一段描写我认为就非常贴切和真实地表现了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接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
第二课时
【任务四】撰写读书报告。
1.拓展阅读原著,根据“阅读导引单”的提示展开深入思考,并做批注,加深对《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导引单
(1)从以下内容充实你对“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①在莎莉文老师来之前,小海伦是什么样的?你喜欢这个小孩吗?
②海伦 凯勒获得了哪些成就?试着列一张清单,感受她成长的不易。
③观察莎莉文老师的工作中的艰辛,体会“再塑”的艰难与伟大。
④是怎样的人生经历使得莎莉文老师能有“再塑生命”的爱心和能力?读完第四章,或许你会“再塑”的传承性有更深的认识。
⑤他人眼中的“再塑”是什么样的?搜集、整理他人对海伦 凯勒的评价,体会“再塑”的成功之处。
(2)观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目录,再结合全书的内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你能发现《再塑生命的人》这一节在全书结构中的地位吗?请简述。
②你能整理全书的“再塑”是沿着怎么样的顺序开展的吗?试着归纳,并写在目录的相应位置。
【任务四】撰写读书报告。
(以下页码指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在莎莉文老师来之前,小海伦的生活是这样的:
P6 “还告诉我,在我刚满周岁的时候就会走路了。我母亲把我从浴盆中抱起来,放在膝上,突然间,我发现树的影子在光滑的地板上闪动,就从母亲的膝上溜下来,自己一步一步、摇摇摆摆地去踏那些影子。”
P181 “母亲后来常说:'当你生下来时,我觉得既骄傲又快乐。'
批注:这些内容多么像《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史铁生的 母亲回忆他小时候的情形。
P9殴打保姆艾伦。
P10 恶作剧伤人又伤己。
P11剪掉玛莎的头发又剪掉自己的,火烤围裙险些酿成 大祸。把母亲反锁起来。
P15将妹妹摔出摇篮。
P198当时法律还明文规定:“盲聋者视同白痴。”
批注:这些真切的回忆使得读者认识到,当时的小海伦处于身心皆残的状态,是一个孤独又暴躁的孩子,近乎于一只“小野兽”,这些描述使得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示例:
【任务四】撰写读书报告。
(2)通观全书,借助目录,我们大致可以归纳莎莉文老师“再塑”海伦是沿着这样一条线索前行的:
②理解爱的含义。
例:第一章“了解'爱'的含义"
①亲近自然。
例:第一章“亲近大自然”“波士顿之行”“拥抱海洋”“山间秋季”
第二章“洁白的世界”(到海边,到山上,到新英格兰的一个小村庄)
③教海伦学会阅读,学会说话。
例:第一章“喜悦和惊奇”
④从家庭走向学校,从学校走向社会。
例:第一章“波士顿之行”(到柏金斯盲人学校与那里的盲童交朋友)
第二章“世界博览会”“求学”“剑桥女子学校”“入学”
第三章“大学生活"
【任务四】撰写读书报告。
(2)通观全书,借助目录,我们大致可以归纳莎莉文老师“再塑”海伦是沿着这样一条线索前行的:
⑥参加社会活动。
第三章“鼓起勇气上台演讲” “热烈的反战运动”“拍摄电影”等。
⑤带领海伦走到社会舞台的中央,成为公众人物。
例:交益友,如布鲁克斯主教、霍姆斯博士、贝尔博士、赫顿先生、马克·吐温先生、泰戈尔先生等。
批注:在以上梳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再塑生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逐渐从封闭到打开的过程。全书用细腻而生动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盲女成长,终 成传奇的历程。而第26、33、26、27、33、34、62、67、88、108等页的相关内容都可见,莎莉文老师非常重视心灵的塑造与品德的修养。
批注:综观全书,我们发现《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作为全书的一节(节选),是全 书的“关节”。本节连通了莎莉文老师到来的前、后,介绍了本书中的重要人物——莎莉文老师,总括式地开启了下文的“再塑”的全过程,点明了“生命”成长,爱与拼搏的主旨,实在是以点带面,以自读课带动全书阅读的优秀文本。
【任务四】撰写读书报告。
(3)梳理莎莉文老师自己的成长经历,了解并理解“再塑生命的人”——莎莉文老师,对 “生命”和“再塑”,我们会有更深的认识。
例:第四章《春风化雨——莎莉文老师的故事》
批注:在这一章中,莎莉文老师的成长经历也颇为坎坷。在幼年背井离乡的生活 中,莎莉文生活艰苦,遭遇悲惨,幸运的是,她也受到了许多人无私的关爱。如“老好人”、巴巴拉神父、车夫老丁、布来福医生、义母霍布金太太等。她忘不了幼年时眼瞎、穷困潦倒、焦慌无助的生活,因此她特别关心孤寂无援的人,以期把自己战胜眼疾、奋发自强的成长经历带给更多需要的人。这是她成功教育海伦的心理基础和经验积累。这里我们不妨将“再塑”看作是爱的传承,将“生命”看作是爱的延续。
【任务四】撰写读书报告。
2.撰写读书报告。
(1)在“阅读导引单”中选择你理解最深、最有阅读心得的内容。
(2)读书报告可以这样写:
①提出主要观点,围绕观点提出几个问题,回答并加以阐述。比如以“再塑,原来是爱的传递”为主要观点,提出这样两个问题:“爱的传递在师生二人之间是怎样表现的?爱的传递对莎 莉文老师和海伦的成长经历来说有哪些独特的意味 ”然后有条 理地回答这些问题。这样可以使你的读书报告自然流畅、中心突出。
②采用话题并列式或对比式的写法。你可以将“我”的成长经历和莎莉文老师的成长经历对比写,找出共同点,深入理解 “再塑”,也可以将“我”个人的种种变化并列起来写,使你对“再塑”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3)写完以后,发表小报告,发表的途径有:小组交换阅读并写评语,张贴出来全班阅读并在老师的组织下展开评价,通过班报、校广播站、网络平台发表等。
2.
谢谢聆听